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基本信息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详细释义

定义

是 联接分句、 标明关系的词语。

作用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独立的 分句联接起来, 构成复句,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它们用来 标明分句间的抽象关系,可以 作为某类复句特定形式的标志。

词性

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

一是 连词。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是在某个句子中连接不同的词,那它也不是关联词。

二是 副词。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但如果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三是 短语。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种类

大致可分为: 并列、 递进、 转折、 承接、 因果、 条件、 选择和 假设等八种。

一、表示 并列关系:前后分句所表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都已经存在或确定不存在,且相互既不隶属,也不交叉。包括平行并列和对照并列两种句式。

1. 平行并列:前后分句所列举的情况,在逻辑上平行并列、程度相当,不分先后、主次。

其所列情况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不同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还可以是同一主体的不同动作,可能是同时并举、交替并举的,或是同地进行的。平行并列句无所谓偏、正句之分。

相关关联词:“那么…那么…”,“又…又…”,“…既…又…”,“…既…也…”,“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一面…一面…”,“有时…有时…”,“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例】A: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又)高大,(又)庄严。

【例】B:现在的手机(既)美观,(也)很智能,特别受年轻人喜爱。

【例】C:这一整天,她(不是)大哭,(就是)大笑,都弄得我们手足无措了。

【例】D:这一整天,她(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都弄得我们手足无措了。

2. 对照并列:前后分句所列举的情况,意义相反或相差较远,用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对照,来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表明情况与预想相反。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即有先后、主次之分,前句为次句,后句才是主句。

相关关联词:“不是…而是…”,“是…而不是…”。

【例】A:王昭君(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个象征;昭君墓(不是)一座普通的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碑。

【例】B:所以说,蜜蜂酿蜜,(是)为人类酿造了最甜的生活,(而不是)只为自己储备了粮食。

【例】C:她今天没到校,(不是)因为想逃学,(而是)因为病了。

二、表示 递进关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表明后一种情况的程度更深一层。

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主要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

【例】他不但成绩优秀,而且品德更好。

三、表示 转折关系:对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种已存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并非理所当然的意思,即相反或相对的意思。且后面分句“并非理所当然”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其表明前后逻辑关系的对立。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常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尽管…可还是…”,“即使(纵使)…也(没有、无)…”。如:

【例】A:这里的花(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例】B:他(尽管)感冒了,(可还是)来上学了。

【例】C:他这人(即使)做错了事,(也)很少用书面或口头做检查,只是用行动来改正。

有时,前分句的关联词语可以省略。如只出现:“…但…”,“…却…”,“…可…”,“…然而…”。

【例】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例】E:这道理听起来不错,(然而)你还是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注意】转折关系与对照并列关系很容易混淆。两者的前后分句都具有意义相互对立的关系,但转折关系为逻辑对立,对照并列关系仅为情况相反,并不存在逻辑对立。

即:转折关系的前分句存在的事实,本可推出一个理所当然的情况发生,但并没有发生,或者不能发生,后分句就是表达这个意思的;而对照并列关系的前分句并不能推出一个后分句所表达的非理所当然的情况。

四、表示 因果关系:由前分句所表达的事物,是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事物出现的原因或结果。有说明因果与推论因果两种句式。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1.说明因果句:对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的复句。偏句提出一种事实情况作为依据,正句表示这种事实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又分为前因后果和因果倒置两种句式。

①前因后果:如:“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此…”。如:

【例】(因为)我们年轻,正处在学习效率最高的黄金时段,(所以)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时光,刻苦钻研。

②因果倒置:如:“之所以…是因为(是由于)(就在于).…”。如:

【例】她(之所以)今天没到校,(是因为)生病了。

2.推论因果句:推论因果句的偏句提出一种已经发生的状况,正句推断出一种应该如此的结果。

常见的关联词语有单用和合用两种情况:

单用:“既、既然、可见”。

合用:“既然……那么(就、又、便、则、可见)”。

【例】A:(既然)屡次碰壁,(那么)就得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做法。

【例】B:(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再埋怨自己了。

【例】C:(既然)知道自己错了,(便)没有必要那么躲躲闪闪的了。

【例】D:他从不愿向外人吐露自己贫困的真实一面,(可见)他的心理负担是何等沉重!

五、表示 承接关系:也叫连贯关系,指前后分句所表达的事情或动作的发生,前后连贯、挺有秩序。分句之间无偏 、正句之分。

如:“首先…然后…”,“一…便…”,“一…就…”,“…于是…”,“…才…”,“…接着…”。

【例】我一出门,就遇见了我的同学。

六、表示 条件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表示事情或动作的发生需要或排斥条件。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这种复句的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则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大部分是两句都有连词。有一些只在解释条件的那一句中用关联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纵”、“乃”、“即”、“则”、“因为……所以”等。条件复句分为一般条件句和排斥条件句两类:

1.一般条件句:偏句提出条件,正句指出这种条件产生的结果。一般条件句又可分为充分条件句、必要条件句和充分必要条件句。

①充分条件:一件事只需要一个条件,就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如:“只要…就…”,“既然…就…”,“凡是…都…”。

【例】A:你(只要)在这签字,(就能)享受八折优惠购买本商场任何一款商品。

【例】B:小明,你(只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就能)得到大家的谅解。不要有什么顾虑。

【例】C:(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桂花。

【例】D:(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彻底地改正,不能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了。

②必要条件:一件事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有一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如:“只有…才…”,“除非…才…”。

【例】A:你(只有)在这签字,(才能)享受八折优惠购买本商场的一款特价商品。

【例】B:小明,你(只有)勇敢地承认错误,(才能)得到大家的谅解。否则,谁也不能原谅你。

③充分必要条件:一件事有且只有一个条件,且会出现相应的结果。如:“有且只有…才…”。

【例】A:你(有且只有)在这签字,(才能)享受免费领取本商场的一款特价商品。

【例】B:小明,你(有且只有)勇敢地承认错误,(才能)得到大家的谅解。否则,你是不可能得到大家原谅的。

2.排斥条件句: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以偏句的条件变化为依据。也就是说:一件事不需要任何条件,都必定以出现相应的结果。常用关联词有:“无论…都(总)…”,“不管…也(总)…”。

【例】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感兴趣。

【分析】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等。它们在使用时是不同的。一件事只需要一个条件,就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这时使用“只要…就…”(即唯一条件);而一件事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有一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这时使用“只有…才…”(即必要条件)。句子中所给的条件都包含在内时,就可以使用“无论…都…”这组关联词语了。如:

【例】()下雨,地上()湿。

通过读句子,我们了解了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出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关系。下了雨,地上就肯定是湿的,有“下雨”这样一个条件,就一定有“地上湿”这样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常用的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等。这个句子中只需一个条件就可以满足结果,因此我们选择“只要…就…”这样一组表示唯一条件的关联词语。填写后的句子是:(只要)下雨,地上(就)湿。句子表达的意思合理,也很通顺,填写正确。

这个句子填写“只有…才…”行不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填了“只有…才…”后,句子是“(只有)下雨,地上(才)湿。”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很多条件都可以造成“地上湿”的结果,如洒水、擦地等因素。所以,这个句子只能填写“只要…就…”,不能填写“只有…才…”。

七、表示 选择关系:也叫取舍关系,前后分句所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将不同时出现,且已经作出取舍、亟待作出取舍或无须作出取舍。包括确定选择和不定选择两类。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1.确定选择:表示两种情况中,只有一种更合适,且已经作出了取舍。

①前取后舍:“宁可…也不…”

②前舍后取:“与其…不如…”

2.不定选择:表示前后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不会同时存在,

①亟待取舍:表示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哪种会出现而产生的疑问,内心还存有一种取舍的焦虑。

常用关联词:“是…还是…?”

②无须(需)取舍:表示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哪种会出现都在预料之中,没有取舍之必需。

“不是…就是…”,“或是…或是…”,“要么…要么…”。

【分析】填写这类关联词语时,要认真阅读、分析。“不是…就是…”使用时表示前后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不是选择前者,就是选择后者。“与其…不如”和“宁可…也不”则不同,

【例】A:这次当选大队长的()王红,()张强。

通过读句子,我们了解了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我们判断出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选择关系。当选大队长的,既有可能是王红,也有可能是张强,他们两人都很出色。选择填写关联词语时,我们就要根据这个意思选择“不是…就是…”,填好的句子是“这次当选大队长的(不是)王红,(就是)张强。”而不能填写“与其…不如…”。这样,句子表达的意思才合理,也很通顺,填写正确。

【例】B:我比他身体强壮,这项任务()交给他,()让我去完成。

读句子后,我们知道了“我比他身体强壮”,那么在决定由谁来完成这项任务时,就要有所选择了。到底把任务交给谁呢?应该用“与其…不如…”。填写后的句子是“我比他身体强壮,这项任务(与其)交给他,(不如)让我去完成。”强调我的身体比他强壮,更适合完成这项任务。读一读,这个句子是通顺的,也是合理的,填写正确。

【例】C:“我()得零分,()愿考场作弊”。它表示,只选择前者,决不选择后者。试试用‘宁可…也不…”,把这些词用进去(“饿死”与“去偷东西”、“被打死”与“会说谎”、“吃苦头”与“会违背诺言”)。

【注意】“ 不是…就是…”和“ 要么…要么…”,既可能是 平行并列句,也可能是 无需取舍句。那么如何判明这两种情况呢?当前后所述事实均为事实上存在时,即为平行并列句;当前后所述事实并未真实存在,但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会出现,至于出现哪种,都是有可能的时,即为无需取舍句。

八、表示 假设关系:

表示前分句所假定某种情况出现(或不出现)了,就会(或者也不会、也不能)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1.顺延性假设:前分句所假定某种情况出现了,就理所应当会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或者前分句假定的某种情况不出现,就理所应当不会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

常用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那么…”。

【例】(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去栽树。

2.排除性假设:也叫让步假设,指前分句假定某种情况出现了,仍然也不会、也不能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或者前分句假定某种情况不出现,仍然也会、也能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

常用关联词有:“即使…也(不能,应该)…”,“假使…便…”,“就是…也…”,“就算…也…”,“纵是…也…”,“纵算…也…”,“纵然…也…”。

【例】(即使)他明天还不能参加进来,我们几个人(也)仍然会坚持下乡做普法宣传的。

【注意】排除性假设与排斥条件很容易混淆,有注意两者的区别:

排除性假设句对可能状况的范围是有限制的,用的先导词都是“假使”,“就是”,“就算”,“纵是”,“纵算”,“纵然”;而排斥条件句对可能的状况是没有限制的,用的先导词都是“无论”、“不管”等。

搞清了它们的前导词有不同的区别,也就能搞清楚哪个复句是排斥条件句,哪个复句是排除性假设句了。

练习

选择以下关联词语完成后面题的填空

既…又…;即使…也…;因为…所以…;宁可…也不…;只要…就…;之所以…是因为…;

不但…而且…;如果…就…;不是…就是…;虽然…但是…;无论…都…;不管…总(都);

尽管…还是…;只有…才…;不是…而是…;既然…就…;与其…不如…;要么…要么…;

无论…总…;除非…才…;那么…那么…。

1、人藏在地道里,()不嫌气闷,()不嫌昏暗。(表示……关系)

2、()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影响你的视力。(表示……关系)

3、作物()能生长,()土壤里含有水分和养料。(表示……关系)

4、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性情。(表示……关系)

5、()天气怎样寒冷,他()坚持锻炼身体。(表示……关系)

6、这件好事()王艳做的,()李丽做的。(表示……关系)

7、()刻苦钻研,学习成绩()能不断提高。(表示……关系)

8、这部影片没意思,()去影院看电影,()在家看电视。(表示……关系)

9、()我们取得很大的成绩,()没有骄傲的理由。(表示……关系)

10、花朵是()鲜艳,小草是()碧绿。(表示……关系)

11、德国兵()进了树林深处,()分不清哪条死道,哪条是活道。(表示……关系)

12、刘胡兰()牺牲自己,()说出地下党员名单。(表示……关系)

13、()对集体有益的事,我们()应该积极认真去做。(表示关系)

14、()是对群众有益的事,我们()不能剥夺群众的知情权。(表示……关系)

15、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前提。(表示……关系)

16、()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能克服自己的缺点。(表示……关系)

17、()你的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应该坚持到底。(表示……关系)

18、王飞()接受了大家的批评,()主动改正了错误。(表示……关系)

19、星期天下午,我()去打乒乓球,()去踢足球。(表示……关系)

20、一个中国人,()在怎样的境遇里,()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表示……关系)

参考答案

1、既…也…并列;2、如果…就…假设;3、之所以…是因为…因果;4、既…也…并列(不仅…还…递进);5、无论…都…条件;6、不是…就是…选择;7、只有…才…条件;8、与其…不如…选择;9、即使…也…假设;10、那么…那么…并列;11、只要…就…条件;12、宁可…也不…选择;13、只要…就…条件;14、即使…也…假设;15、不但…而且…递进;16、只有…才…条件;17、如果…就…假设(既然…就…条件;只要…就…条件);18、不但…而且…递进;19、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选择;20、无论…都…条件。

注意事项

一: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例如: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四: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五:特殊关联的种类需要根据语意确定

如:“即使…也…”它可能表示转折,也可能表示假设。后分句通常都为否定句,也可以转换成意义相近的肯定句,(下面的例句中,左边的后分句为否定句式,右边的后分句为肯定句式,注意比较)。类似的还有:“就是…也…”,“就算…也…”,“纵是…也…”,“纵算…也…”,“纵然…也…”等。

①如果所涉前提已经存在,则表示转折。通常搭配为:“即使…也没有…”,肯定句则为“即使…也…”。

如:“即使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他也没有任何怨言!”;“即使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他也一如既往地尽心尽责!”

②如果所涉前提尚未存在或认为不应该存在时,则表示假设。通常搭配为:“即使…也不能…”,有时也用“即使…也没有…”,肯定句则为“即使…也应该…”。

如:“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不能有任何松懈!”,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没有理由作任何松懈!”,“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应该鼓足干劲、一往无前!”;

“即使非要这样做,你也不能瞒着大家伙吧?”,“即使非要这样做,你也应该跟大家伙说一声吧?”;

“即使非要这样做,你也没有相应的条件啊!”,“即使非要这样做,你也应该先作好充分的调研吧?”。

六:不要乱用关联词

常见错误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应把“就”换成“才”】

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乱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乱用“但是”,应删去。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复句 分句 连词 副词 短语 关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