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兴宁,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梅州市代管,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地处粤东最大盆地兴宁盆地,东连梅州市梅县区,南邻丰顺县,西接五华县、龙川县,北界平远县、江西省寻乌县,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下辖17个镇、3个街道,2017年户籍人口118.89万。为粤、赣、闽陆路交通枢纽,长深高速(梅河高速)、汕昆高速(兴畲高速)、济广高速,广梅汕铁路、阜鹰汕铁路贯穿境内。2011年,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 “中央苏区县”,2012年,列入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五华河)、右别溪(今琴江)、左别溪(今宁江)流域,包括今兴宁、五华两县全境和龙川县东部、紫金县东北部,县名由宁江而得。南朝齐至宋天禧三年(1019)析兴宁置齐昌县(府)。南汉国时期为附都城齐昌府,地位仅次于广州兴王府。宋熙宁四年(1071)分设长乐县,为循州府治,此后,县境相对稳定。明属惠州府。

兴宁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历来比较发达,县城曾被誉为“小南京”,外地则有“无兴不成市”之说。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7.58亿元,比上年增长5.8%。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5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在泰国、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侨居欧、美、澳等洲者亦有一定比例,素有文化之乡 华侨之乡 、 足球之乡 、 纺织之乡 、 商贸之乡 、花灯之乡 、版画之乡的美誉。

历史沿革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五华河)、右别溪(今五华琴江)、左别溪(今宁江)流域,包括今兴宁、五华两县全境和龙川县东部、紫金县东北部地区,县名由兴宁江而得,县治所在地设在今五华县华城镇雷公墩。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分设兴宁、齐昌两县。齐昌县以今兴宁地为其辖境,县治设在古宁昌乡旧址,即今城北1公里处的洪塘坪(又称枫林坪)。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齐昌并入兴宁,县治迁至佗城(古龙川城)。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兴宁复置齐昌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齐昌县,置宁昌驿,隶属兴宁县。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兴宁县治由佗城迁至今龙川县境天羊山麓吖下圩。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又析兴宁县,并在原齐昌县境设齐昌府,府治设在洪塘坪。兴宁为其属县。

宋天宝四年(971年),降齐昌府为县。天禧三年(1019年),撤销齐昌县,并入兴宁县,县治由吖下圩迁回雷公墩。熙宁四年(1071年),从兴宁划出西南部地区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兴宁县治由雷公墩迁至洪塘坪。此后,兴宁县境相对稳定。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宁县治由洪塘坪迁至今兴城地。

1958年11月,平远县并入兴宁。1961年1月,兴、平分县。

1994年6月8日,兴宁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由梅州市代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面积2104.9平方千米,人口约107.8万人。辖28个镇:兴城镇、宁中镇、宁新镇、宁塘镇、龙田镇、坜陂镇、坭陂镇、叶塘镇、新陂镇、刁坊镇、龙北镇、合水镇、石马镇、罗岗镇、罗浮镇、黄陂镇、黄槐镇、岗背镇、坪洋镇、大坪镇、叶南镇、永和镇、径南镇、径心镇、新圩镇、水口镇、下堡镇、宋声镇。市政府驻兴城镇。

2002年,兴宁市辖兴城、龙田、合水、岗背、龙北、黄陂、黄槐、宁塘、石马、径心、永和、宁新、沥陂、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叶塘、大坪、罗岗、罗浮、宁中、径南、下堡、宁声、叶南、坪洋28个镇,共有470个村委会、58个居委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兴宁市下辖3个街道、17个镇,452个村(居)委会。政府驻地兴田街道。

兴田街道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17.7万人办事处驻大道中1号
福兴街道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办事处驻兴福中路
宁新街道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办事处驻文峰一路
合水镇面积101.98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镇政府驻合水居委会
龙田镇面积44.4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人镇政府驻兴田路
大坪镇面积187.09平方公里人口7.6万人镇政府驻大坪居委会
叶塘镇面积166.81平方公里人口8.5万人镇政府驻府前路
新陂镇面积43.51平方公里人口4.02万人镇政府驻兴叶路1号
刁坊镇面积58.01平方公里人口4万人镇政府驻刁坊居委会
径南镇面积140.49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镇政府驻径南居委会
新圩镇面积117.79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镇政府驻新圩居委会
水口镇面积228.85平方公里人口8.4万人镇政府驻水口居委会
石马镇面积107.78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镇政府驻石马居委会
黄槐镇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镇政府驻黄槐居委会
罗浮镇面积273.4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镇政府驻罗浮居委会
罗岗镇面积148.52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镇政府驻罗岗居委会
宁中镇面积42.25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镇政府驻宁中居委会
坭陂镇面积99.51平方公里人口8.3万人镇政府驻坭陂居委会
永和镇面积109.63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镇政府驻永和居委会
黄陂镇面积127.52平方公里 人口7.4万人 镇政府驻龙江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粤东地区,扼东江、韩江上游,地跨东经115°30′至116°,北纬23°50′至24°37′。北部与江西省寻邬县毗邻,东北部与梅州市平远县、梅县区相接,东部与梅州市梅县区交界,南部与梅州市丰顺县、梅县区相连,西北部与龙川县相邻,西南部与梅州市五华县接壤。全市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兴田街道办事处位于面积约400平方公里的兴宁盆地中部,是粤、赣、闽三省陆路交通枢纽,粤东北部重要商品集散地。

地形地貌

兴宁处于粤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至南西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最高峰阳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处水口圩镇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地势总趋势是北西向南东逐渐下降,而南部则由南向北递降。南北狭长,北起阳天嶂,南至铁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线距离100公里;东西最宽处,径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叶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线距离36公里。境内四周山岭绵亘,中部为300多平方公里的断陷盆地。整个市(县)境形似扁舟。

兴宁地貌类型主要分为5类: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阶地、台地等3类占总面积的38.1%;海拔200米至400米的丘陵占49.69%;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占12.21%。

气候

兴宁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全市年平均气温21℃,降水量1540毫米。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达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8小时。风向比较稳定,以西北风频率最高,东南风次之。自然环境优越,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各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水文

兴宁北部的罗浮镇属东江流域,镇内河溪均流入东江上游的渡田河。其余19个镇(街道)属韩江流域,镇内46条河溪水流入韩江上游的梅江。宁江(古称左别溪)贯穿兴宁南北,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省寻乌县荷峰畲,南至水口圩汇合梅江,全长107公里,从合水至水口主干河道长57.5公里,沿途接纳32条山溪小河,流域面积1364.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315万亩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垦面积占73%。

水资源

兴宁位于莲花山脉北坡,为背风地带,降雨量相对偏少。据水文观测资料推算,境内各流域多年平均产水总量31.93亿立方米,年蒸发量15.8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13.48亿立方米,丰水年径流量19.81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7.96亿立方米,平均产水量每平方公里64.8万立方米,每亩平均432立方米,相当于梅州地区每平方公里产水量80.6万立方米的80.4%。

生物资源

兴宁主要动物有100多种,包括兽、禽、爬行类软体动物、鱼、昆虫等5类。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计有600多种,包括:(1)乔木、灌木206种;(2)主要中草药157种,另有野生中草药300多种;(3)农作物;(4)花卉;(5)其他。

矿产资源

兴宁是广东省重点矿产资源市之一,已初步探明有33种矿产230多处矿点。霞岚钒钛磁铁矿储量居中国第二位,仅次于攀枝花。无烟煤、磁铁矿、石膏矿、钒钛磁铁矿、石灰岩矿、萤矿、硫铁矿、稀土矿、铀矿、钴等较为丰富。其中,无烟煤储量1.47亿吨,占梅州市总储量的52.6%,曾被国家列为重要产煤基地;钒钛磁铁矿已初步探明可开采储量1亿多吨,远景储量4.5亿吨,居全国第二位;磁铁矿2280万吨,石膏矿4800多万吨,萤矿近200万吨,石灰岩矿5000多万吨,稀土矿分布面积621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丰富的矿泉水和地下热能可供开发利用。

人口民族

兴宁县境,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后,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百越融合,成为岭南的主要居民。现居住在兴宁的客家人,大多数是元、明、清时期中原移民的后裔汉族客家民系。宋代《太平寰宇记》谓梅州宋时的民族是:“主为畲瑶,客为汉族”。到宋神宗时主户为5820户,客户为6548户,由此客家民系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壮大。兴宁人口绝大部分(占99%以上)是讲客家语的汉族居民,亦有为数不多(大多数是解放后随军政干部调动迁入)的壮、苗、蒙古、回、瑶等少数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兴宁市常住总人口871507人,其中:兴城镇86332人,宁新镇39996人,宁中镇38753人,宁塘镇16623人,新陂镇44889人,刁坊镇35282人,坜陂镇15312人,永和镇33872人,径南镇11614人,径心镇13534人,坭陂镇44514人,新圩镇28238人,水口镇28025人,下堡镇12495人,宋声镇6751人,罗浮镇38622人,罗岗镇52973人,黄槐镇30814人,黄陂镇40429人,岗背镇22544人,坪洋镇10120人,龙北镇15577人,合水镇13304人,龙田镇35350人,石马镇26227人,大坪镇40348人,叶塘镇40348人,叶南镇22931人,福兴虚拟镇24145人,四望嶂矿务局1545人。

201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22.38‰,死亡率15.14‰,自然增长率7.25‰。公安部门统计户籍人口为118.89万人。

政治

市政府领导

市长洪国华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甦
市委常委,副市长蓝蓝
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陈日新
副市长罗丽平
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练胜红

(以上参考 )

经济

综述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7.5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3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工业增加值3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建筑业增加值6.15亿元,比上年下降16.4%;第三产业增加值91.92亿元,比上年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6.07:22.16:51.77。

经济发展平稳。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1.94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3.68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工业增加值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建筑业增加值5.19亿元,比上年下降21.9%;第三产业增加值94.68亿元,比上年下降1.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5.3:19.6:55.1。

第一产业

2016年,新增梅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38家。富农生物科技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径南镇被认定为省级茶叶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1.89亿元,比增4.1%。

2017年,兴宁市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4.24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业增加值46.8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7.7万亩,与上年持平;全年粮食总产33.75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稻谷总产28.49万吨,比上年增长0.7%;花生产量4656吨,比上年下降1.7%;蔬菜产量81.22万吨,比上年增长7.0%;茶叶产量2288吨,比上年下降4.0%;水果产量18.4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金柚产量4.8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5万亩,低产林改造面积2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达67.6%。森林资源继续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全年肉类总产5.5万吨,比上年下降2.2%。其中全年肉猪出栏55.51万头,产出猪肉4.1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0%和2.5%;出栏家禽1222万只,比上年增长1.0%;禽肉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全年水产品产量1.92万吨,比上年增长4.6%。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9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工业增加值26.43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05亿元,比上年下降8.3%,增加值12.33亿元,比上年增长0.3%。

工业基础

兴宁市已形成了机电、汽车、冶金、工艺、纺织、建材、化工、食品、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有广东明珠、华威化工、鹏鑫科技、南丰电气、金雁电工、兴宁电机、恒兴生物、树人木业、广东鸿源、联康药业等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南丰电气、富兴摩托、富农食品、华威化工、金雁电工等5家企业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系列球阀、变压器、机电及工艺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新圩、宁新、叶塘、坭陂分别被省政府列为工艺专业镇、纺织专业镇、养殖专业镇和技术创新专业镇。

园区设施

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兴工业园及永和科技工业园、华丰高新技术工业区、兴华新区位置优越,设施完善,服务周到,土地储备充足,已有48家企业进园,其中规模以上有6家。

第三产业

2012年,兴宁市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欧尚,促成国际小家电(飞利浦)生产基地、毅德现代商贸物流城、碧桂园高档住宅小区等项目落户兴宁。

2016年,现代商贸、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产业蓬勃发展,毅德现代商贸物流城一期项目开业运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开设镇村服务点150个,新增快递末端服务网点85个。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知名度不断提升,广东明珠养生山城、神光山佛教文化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径南镇东升村被评为梅州市旅游强村。

2017年,兴宁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41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4.1亿元,比上年增长30%。

社会事业

教育

2016年,兴宁市教育系统有各级各类学校401所、1个校外教育基地少年宫。其中,法人单位81个(含电大1所、进修学校1所、高完中11所、中职2所、初中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城区直属小学5所、中心小学29所、直属幼儿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少年宫1所),面上完全小学58所,教学点120个,带公办性质面上幼儿园51所,民办幼儿园92所。有全日制学生145225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17528人,中职学生3625人,初中学生25396人,小学生66068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95人,在园幼儿28360人。有教职工10460人,其中专任教师10242人(高级职称1483人,中级职称7759人,初级职称750人)。高中教师学历达标(本科及以上学历)率为96%,初中教师学历达标(大专及以上学历)率为100%,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中师及以上)为100%。全市学校占地面积440.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5.8万平方米。拥有独立的科学馆或综合楼36座,实验室371个,多媒体电教室1260个,语言实验室47个,计算机室204个,校园网56间,电脑10150台(不含办公电脑)。

201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教育强镇(街)复评工作全面完成;兴宁一中恢复初中招生,兴宁市第三中学、黄陂崇文学校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现全覆盖;新增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26所,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100%。建成省级文体广场示范点2个、文化驿站10个;山歌小戏《带您去看海》在广东省第九届戏剧花会上获银奖。兴宁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完成罗屏汉故居修缮及布展工作。叶塘中心小学获得“友邦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项目2018快乐足球冠军杯”和梅州市“市长杯”冠军。

科技

2016年,兴宁市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项,其中省级19项,立项9项,获得科研经费2537.85万元;梅州市级6项,立项3项;兴宁市级10项,涉及工业、农业、电子信息、创新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

医疗卫生

2016年,将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同时,实行药品零差价和检查项目价格下调制度,从上年5月底起至2016年底,兴宁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实现药品零差率,减轻群众负担360多万元;兴宁市人民医院大型设备检查年让利达750万元。全年共成功创建了省卫生村39个、梅州市卫生村57个。截至年底,全市累计共创建了94个省卫生村和221个梅州市卫生村,省、市卫生村普及率达64.29%。

体育

2016年3月,组织举办健身气功三级社会指导员培训;5月选派8名(足球二级、太极拳国家级、广场舞二级)前往外地培训。并组织跆拳道队前往相关县开展教学交流活动。6月成功举办粤闽赣老年人气排球赛,邀请12县、市、区的220名运动员参赛,此次老年人的赛事运动员参加人数为历史之最,兴宁代表队取得男队亚军、女队冠军的好成绩。8月承办的省蹦床锦标赛是兴宁市近年来首次承办大型的省级赛事,共有各地市8支队伍143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兴宁市代表队获得3金5银,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8月组队参加梅州市“百街千镇”乒乓球选拔赛。体育人才上送省体校10人、恒大足校3人、富力足校6人、东莞职校8人、铁汉生态乙级队2人、梅州体校34人。兴宁市启蒙的羽毛球女子运动员陈清晨参加2016年尤伯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获得了女双冠军,蹦床运动员刘莹莹参加全国蹦床锦标赛勇夺个人全能冠军,为兴宁市体育争了荣誉。

历史文化

人文环境

一、史前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兴宁开展过3次文物普查。1959年,在水口镇荷树拗等地发现铲、叉、戈、矛、刀等一批石器,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1982年,在永和镇振兴管理区猫子窑山挖掘出一批陶罐和陶片,属新石器中晚期遗存;同年,又在叶南镇中径大窝里采集到一批陶片和石器,属新石器晚期遗存。到80年代末为止,兴宁境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30多处。兴宁博物馆收藏了上述遗址出土的各种石器190多件,完整的肉罐9个。这些出土文物和遗址说明早在七八千年前,兴宁已有古人类居住。从石器、陶器的用途和陶器上的花纹来看,当时已形成了农业和畜牧业,已有较为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

二、宋以前南迁汉人与早期居民

宋代之前,中原汉人已有几次较大规模的南迁。早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国60万军队攻灭楚国,继之深入岭南。续后,秦朝把岭南作为迁徙中原“罪徒”的一个流放地,加以“经略”开发。终秦一代,南迁的中原人有3批、数十万人。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镇大村鬼树窝崩岗南坡出土6枚完整的编钟。经广东省博物馆专家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文物。编钟的发现说明秦汉之际兴宁已有南迁汉人的足迹,他们可能先是驻军,后代成了岭南居民。在发现编钟的村庄有个地方叫秦王坪,相传就是驻军的营地。

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人亦有多次连续性的南迁转徙。遣至唐末五代,南迁客家先民,“其远者已达惠、嘉、韶等地,其近者则达福建宁化、长汀、上杭、永定等地,其更近者,则在赣南各地。”兴宁历史上先后隶属于惠、嘉,引文中所述应是包括兴宁的。

根据明正德《兴宁县志》记载:北宋熙宁三年(1070),兴宁县约有6000户。翌年,兴宁分地置长乐(今五华)县后,有4000户。宋代户口以役赋对象列册,足证明官宋前中原汉人定居兴宁者已为数不少,此外当时地主有隐藏人丁的做法,实际上兴宁的人口远远不止如此。

兴宁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见于史籍的还有瑶族。明正德《兴宁县志》记载:“瑶之后颇多,大抵聚处山林,砍树为舍,刀耕火种,采山猎原,嗜欲不类,语言不通。土人与之邻者不相往来,不为婚姻。本县瑶民亦众,随山散处。”以岭东文化与居于广东的瑶族居民的文化相比较,可以断言,古代岭东居民与瑶族居民曾长期和睦相处、相互融合。到了明代,统治者曾对瑶民大举征伐抚缉,兴宁瑶民逐渐减少。清康熙以后,清政府把瑶民与汉民一体编户,消除汉瑶界限。至清末,除外迁者以外,县境内已没有瑶族居民。清末罗献修《兴宁乡土志》记述:“国(清)初时,县东六十里铁山蟑尚有瑶民磊石为居……近百年来,既消归乌有矣。”

兴宁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还有疍民。疍民原是居住在中国东南地区的古代百越族之一。秦汉时代,辗转迁徙到广东沿海和珠江各支流,舟居水宿,以蛇为图腾,成为水上居民。他们何时开始定居于兴宁,尚待进一步查考,但至迟在元朝未年间。据史籍记载,明朗正统(1436~1450)年间,兴宁已有在籍疍民38户,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据《兴宁乡上志》记载:“惟麦姓二三人”尚是疍民。

三、客家民系

经历了几次大迁徙的客家先民在粤东北以及相邻的闽赣边区这个相对封闭的山区定居后,逐渐形成具有特殊的方言、风俗习惯乃至相似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等。客家先民迁入梅州地区的兴宁,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除了继续外迁的之外仍有百万之众,全县百人以上的姓有93个。

客家民居

兴宁的北边主要是山区,它的建筑以四角楼为主,村子成长方形,二层结构;因为地理关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旧时岭东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没有鱼塘的话,要吃鱼就困难了。据老人介绍,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于钉进,如兴宁特色古民居何子渊故居、原膴隆基等。

兴宁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北山南水两大风格。南边近似水乡,以围龙屋为主,主体结构是围龙屋,屋前有个禾坪,主要是用于晒谷等农事及红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于养鱼、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时候,它就成了孩子们嬉水的乐园。大多数村子的前边都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小河里有鱼有虾。屋后有属于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鸟。

客家围龙典型——花螺墩

兴宁围龙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栋两横一围屋,正中一大门,两旁一小门。大的也有多横层、多围层的,其小门也跟着层数增多而增多。如叶塘黄雀湖黄屋、宁新东兴围攻(九厅十八井)均为三层围龙,合水官塘下黄屋有四层围龙,宁新花螺墩长兴围罗屋计有六层,据知是兴宁市内围数最多最典型的围龙屋。

花螺墩长兴围罗屋的结构为三堂八横六围龙,堂分上中下三堂,横为三堂两侧纵列的房门对着堂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如不身临其境,是不能体会到围龙屋整体结构的意义的。

历史文物

春秋战国编钟

兴宁编钟,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大村古树窝崩岗处,发现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编钟六个,为红铜与锡合金制件,宫廷乐器。其器形上大下小为合瓦型。柄肩附纽,钟口有角,两侧有细长音脊,外表下面有3排6组13个乳钉,背面有3排3组,每组4个共12个乳钉,钟身正面直上有菱形纹、斜线纹,下部横向为支雷纹,表面钢绿表翠,古味蛊然,进之扬声。其重量分别为28.5、27.5、21、18(其中2个同重量)、16.5市斤,是广东境内已发现编钟中最完整,音量音色最好的一套,十分珍贵。它的发现,对研究古代人类文明史、地方民族史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民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春秋战国编钟在新圩的发现,也说明了秦汉之际兴宁地方已有南迁汉人的足迹。

方言

客家方言是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它与北方方言相似,是从北方语言演变而成的。客家祖先原居住在中原一带,因战乱历经了东晋、唐末以及宋、元、明三个时期的大迁徙。先后在赣南、闽西、粤东北地区定居。定居后又与南方百越人相处。在迁徙中和定居后都夹杂了不少各地方言,加上气候、水土之差异,使语言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就以兴梅地区来说,客语虽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差异。梅县语没有翘舌音zh、ch、sh,五华语上声不明显。梅县语较软,五华语较硬,兴宁语则介乎其中。兴宁语语调较平板,且同音字多,有九“竹”、十三“风”、三十个“是”之说。客家先民既来自中原,其方言虽经千余年之演变,仍多六朝古音。

地方特产

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北方人称为“糕”的湿面粉制品岭东人称为“粄”,客家人说“糕”是饼干。

砸棕

在客家语中,砸就是压的意思,砸棕就是压制的棕子。其制作工序是先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然后放在油锅里去炸,必须不停地翻转,使砸棕变得金黄。软和香是砸的特点,因为是油炸的缘故,食用后使人容易上火。

溜锅粄

溜锅粄的做法是把粘米调成稠糊状,用汤匙挑起顺着锅壁溜下去沸腾的热油汤里去。一般是放咸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这种方法做成的面食,又软又滑。如果再加点正宗的岭东水咸菜,溜锅板就集咸滑热三种滋味。

石马番豆

番豆就是花生,石马地方的人民用一种颇为奇特方法来制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砖头泥(必须是带硝性的)捣碎加盐和番豆在一块熬熟,捞出又在同样的泥粉里滚,混上米浆使泥粘实番豆,晒到半干,即放在一种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干透。这样制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绝不是市场上的红泥花生可比。可惜因其制作复杂,食用易粘泥,已经鲜有生产。

鸡颈粄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团,放入热油锅里,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不断重复,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趁热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细细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即可食用。

萝卜粄

萝卜具有消痰化气的功用,味道清甜而价格低廉。用萝卜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是岭东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虾仁、香菇、猪肉等配合萝卜的清香,倒上两碗老酒,是兴宁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田艾粄

这是一种生长在田埂的艾捣烂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田艾的味道甘中带着特别的芳香,入口细嚼,喉间鼻里尽得享受。长在沙堤上的田艾,叶梗肥大,用这种艾的做田艾粄,特别香。

酿豆腐

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一,只是外边的豆腐,实在太差劲。用山泉水做的,那才是掉在灰里“拍不得、吹不得”的“高尚”豆腐,配上头刀肉馅,细火慢煎。在现代,酿豆腐为兴宁人过年必备的菜肴,根据兴宁人的习惯,豆腐取“付唔园”(即怎么都给不完之意)。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岭东四菜之一,随着开放之后的交流,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它的变种有水晶扣肉、香芋扣肉等。

黄粄

梅州地区的兴宁北部山区,有一种只此一家的独特稻米,叫珍珠米。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黄色,产量极低,很少人种。但是用这种又叫禾米的做板,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

蓼花

蓼花是一种松脆香为特点的兴宁小吃。

腐卷

腐卷也是一道岭东名菜,它用腐竹皮包住馅料(由肉和花生、香菇组成),并用油炸而成。腐卷亦可作为煲汤的原料,味香而不腻。

珍珠红

它曾经代表着兴宁最高荣誉,中华老字号产品,岭东历史名酒。

鸡炒酒

鸡炒酒有三个待点:补身子、特别香、特别顺口。鸡炒酒经常被兴宁人用作产妇坐月子之用;另当有家添男丁的时候,该家就将鸡炒酒炒上一大锅,发于全村每家一碗。

乐仙腐竹

产于梅州兴宁市乐仙腐竹厂,有传统腐竹、白竹、芝麻腐竹、即食腐竹等,不含任何防腐添加剂,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产品覆盖梅州、汕头、珠三角等地,深受广大城乡人们的喜爱。

风景名胜

兴宁市自然景观有神光山、合水水库、鸡鸣山、和山岩、径南黄蜂窝茶山、罗浮渡田河风景区、宝山村、铁山嶂、狮子岩、汤湖温泉、兴宁学宫、两海会馆、刘氏总祠、罗浮铜鼓寨等。合水水库已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

人文景观景点有兴宁十大古民居、岭东围龙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园、明星公园、明珠文化广场、凤英长廊和何子渊、罗香林、何天炯、李善邦、罗清桢等名人故居。

齐昌古八景:

蚌湖映月照齐昌,丞相文峰绝异常。

泛泛扁舟浮古渡,纷纷夜气锁神光。

鸡鸣春晓开窗牖,龙母遗迹有石床。

最喜汤湖堪濯足,墨池书院紫薇香。

著名人物

兴宁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兴宁被誉中国“大学校长之乡”,美术、文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界的各类专家学者、专业人才云集。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代至清代,兴宁共考取了进士、举人285人;清末以来,从兴宁走出去的国共两党将军有114名,省部级领导28名;现活跃在祖国各条战线的兴宁籍专家、教授达300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0多人,大学校长62位,院士(含学部委员)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0多人,享誉海内外的画家100多位。

古代:唐代有楚国公仇士良;宋代有竭力反对秦桧对金屈膝求和的探花罗孟郊;明代有佛教临济宗传人何南凤、方志学家张天赋、爱民御史王天与、山海关参将何麟图,清代有抗法爱国将领李庆云,《罗家通书》创始人罗庆辉,诗人、考据家胡曦,数学家饶宝书,以及罗学旦、罗蔼其、陈南一、王淧、王琏、王粤麟、曾奎、陈焘、陈僴、傅翰邦、曾荣科、何映柳、罗清英、王杞薰、陈琼光、何登瀛、陈兰桂、陈龙光、傅兆瞵、陈其藻等先贤;

近代: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张学龄、红花岗四烈士之一钟明光;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何贯中;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文杰;闽粤赣边区领导人罗屏汉;左联革命诗人冯宪章、民国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董事会主席兼学校监督刁作谦、“中国新显微镜制造家”李任重、历史学家罗香林;民国将领有粤军代总参谋长张醁村,抗日烈士罗策群、刘子超等,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钟彬、第十八兵团司令李振、十八兵团参谋长何沧浪、荣获美国航空最高奖“优异飞行十字勋章”的“飞虎队员”彭嘉衡、黄埔军校第九任校长林初耀及廖慷、何蕃、李明、李振球、廖鸣欧、李洁之、罗梓材、李则芬、罗翼群、张一中、何宝松、刘铸军、陈侃、刘绍武、刘既漂、陈郁萍、谭忠、肖冀勉、幸中幸、王振汉、廖颂尧、伍汉屏、刘洪若、曾问吾、黄文思、饶崇诗、饶景华、钟之辉、李新俊、李安定、李伴奎、陈隐冀、萧君勉、吴达连、吴应环、陈茹玄、陈挹寰、陈杰夫、何天祥、陈世光、何孟淳、陈森莲、何廼英、陈伟霖、何扬番、陈绍鹏、陈寄云、何廼黄、何学植、张威、陈宇飞、陈道行、陈仲宾、张浩东、陈名勋、陈公天、张伟民、陈定、陈师、张立群等。

现代:开国中将邓逸凡,原海军政治部文化部长陈斐琴,新时期解放军将领王国湘、林绍新、柳河生、赖佛新、孙进、钟建昌、李宇光等,原国家档案局局长张中,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原铁路运输高级法院院长陈坦,原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原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雄才、罗娟等,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李洁之、黄浩、肖耀堂、何宝松、刁沼芬、张醁村、王越等,原广西省委副书记伍晋南,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李振,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罗建平,原广州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曾庆申,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曾华,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坚,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海内外院士有王佛松、张如心、汪懋华、张作梅、刘焕彬、何质彬等;新中国电影开拓者之一袁文殊;地震研究科学奠基人李善邦;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清桢、罗映球;小说家白危,化学家罗雄才,心理学家陈汉标,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李莉,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队员黄思静,雅加达亚运会冠军陈清晨。

侨胞:马来西亚槟城首任部长王保尼,加拿大温哥华客属商会会长范伟,越柬侨领张价城,以及刁作谦、刁敏谦、刁振谦、罗竹年、曾沐彬、刘宇新、陈仁楷、罗应强、陈粤人、彭嘉衡、陈圣源等杰出华侨。

他们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但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建设桑梓文明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

荣誉称号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油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杯花舞)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花灯之乡、全国“中华诗词之乡” 、中央苏区县、省文化先进县(市)、省教育强县(市)、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示点县、省城镇建设试点县、省水利建设示范县、省双拥模范县、省农机化示范县、省林业生态县。

2019年0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兴宁小南京(1911-)、中国商贸百强县(1960-1998)、中国经济百强县(1960-1978)、广东工业十强县(1960-1990)、粤东经济排头兵(1955-1985)等称号。这是兴宁的辉煌时期。

1.兴宁电器厂发明世界第一台联合收割机(简陋型)。

2.兴宁鱼苗场在“四大家鱼”孵化技术上大大超过已研究二十几年的日本,并且领先世界。

3.兴宁电器厂生产出中国首台10兆千伏变电器。

4.兴宁球阀厂曾经誉称“中国阀门第一厂”。

5.谢育新、郭亿军、张小文、蔡锦标四名来自同一所小学(城镇三小)、同一所中学(兴宁一中)球员同时入选当时的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

6.到2005年,兴宁市涌现出包括原广东省省立文理学院院长罗香林,原东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如心等45位大学校长,被誉为中国“大学校长摇篮”。

交通运输

兴宁是粤闽赣边区域性陆路交通枢纽。205国道,225、226省道,梅河高速公路、兴畲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济广高速公路、兴汕高速公路均贯穿全境,南接珠三角,东连潮汕揭、海西区。全市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33.72公里,高速公路总通车里程64.16公里。

广梅汕铁路和阜鹰汕铁路(规划中)贯穿境内,火车客运、货运站距市区仅2公里。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