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典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iǎn xíng,指旧法、模范;足以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的标准形式。见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晋尔卿佐,为我典型遂用,覃恩授具阶。”

汉语词语

基本解释

1、[type]∶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

抓典型。

2、[quintessence]∶最典型的例子或代表。

骄傲的典型。

3、[model] 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表现出人的某种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

[typical] 充分显现出其个性特征的。

典型的身体损伤。

引证解释

1. 亦作“典刑”。谓旧法,常规。

《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郑玄笺:“犹有常事故法可案用也。”

宋 苏轼《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功利争先变法初,典型独守老成馀。”

清 钱谦益《金陵杂题绝句》之七:“ 顿老琵琶旧典刑,檀槽生涩响丁零。”

2. 典范

苏舜钦《代人上申公祝寿》诗:“天为移文象,人思奉典型。”

毛泽东《追悼续范亭同志的挽词》:“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3.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郁达夫《东梓关》:“这竹园先生,也许是旧时代的这种人物的最后一个典型!”

巴金《怀念老舍同志》:“老舍同志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

4. 具有代表性的。

闻一多《一个白日梦》:“墙上自然不缺少我们这‘文字国’最典型的方块字的装饰。”

峻青《海啸》第一章十一:“他从这里看出了群众的力量,人民的热情。老猎人,就是他们当中最典型的一个。”

侯金镜《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落叶松和云杉中树龄最大的约八十岁左右,有二十厘米粗,十三米高,据说这是质量很高的典型林带。”

5. 指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人物形象。

文学鉴赏名词

文学理论中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但是,亚里士多德晚年写的《修辞学》,却把重点从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转移到重视普遍性的类型,从而把典型等同于类型。在他的影响下,从罗马时代的贺拉斯一直到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者,都把类型当成典型。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人的性格是按出身和地位决定的,都是分了类、定了型的。这样,文艺就不是按照现实生活本身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塑造典型,而是按照事先规定好了的类型来塑造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后,随着资产阶级对自由和个性的要求,以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典型理论,才逐渐把重点放在个性特征的强调上面。近代美学的奠基人鲍姆嘉通说:“个别的事物都是完全确定的,所以个别事物的观念最能见出诗的性质。”(《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 143页)歌德也说:“理会个别,描写个别是艺术的真正生命。”(《西方文论选》第463页)然而,单纯的个别性毕竟不能成为典型。于是德国古典美学在调和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基础上,又重新从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上来理解典型。例如康德把典型称为“美的理想”,说“理想本来意味着一个符合观念的个体的表象”(《判断力批判》)。后来他又把典型称为“审美意象”,即“理性概念的形象显现”(《西方文论选》第 463页)。无论美的理想或审美意象,都是个别性的感性形象与普遍性的理性概念的统一。黑格尔也把典型称为“理想”,说:“理念就是符合理念本质而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这种理念就是理想。”(《美学》第一卷第92页)这就是说,理念就其本质来说是普遍的,但在艺术中却转化为个别的具体形象。显现了普遍理念的个别形象,就是艺术的美,就是“理想”,也就是典型。由于“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是人物性格,所以黑格尔把典型与人物性格联系起来,认为理想的人物性格,一方面“这是一个人”,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同前第303页)。

中国古代的艺术实践,偏重于抒情诗、写意画等方面,因此,重视的是比兴方法,是情景交融的意境。比较起来,典型的理论不象西方那么发达。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就没有典型理论。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所说的“以少总多”,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说的“万取一收”等,都是与典型相类似的讲法。明清以后的小说戏曲理论,更大量地谈到典型问题。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汉字 钱谦益 袁可立 覃恩 典范 苏舜钦 文象 巴金 老舍 闻一多 峻青 侯金镜 小五台 判断力批判 审美意象 黑格尔 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