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则,ze,从贝从刂。

〈名〉

(1)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 同本义 [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则,等画物也。——《说文》

规律。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3)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4)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grade]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 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5)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district about 300 square li]。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6) 标准权衡器 [standard weighing device]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7)榜样——以身作则。

文形字义

【字形本义】

《郑岗训字》『则刻于贝,法也,规则;交易、传承之用。』

注:一般文字书于布上,刻于贝、甲、骨,必为重要;规则,首要也。

《说文》『等画物也。从刀从贝。贝,古之物货也。』

注:物货,标以等次,应含价格,便于交易。价格,交易规则。

【基本字义】

一法则、礼法、标准、榜样。

《康熙字典》『《玉篇》法也。《尔雅·释诂》则,常也。《疏》谓常礼法也。』

二效法。

《康熙字典》『又法其可法者曰则。《书·无逸》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注》戒成王效法文王也。』

三「以天则、按规则」之简,表然後。

《康熙字典》『又《韵会》助辞,又然後之辞。《论语》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读音

【汉字】则

【拼音】zé zhí(则尔庄,貌似全国只有这一个地方念zhí,在山东省)

【注音】ㄗㄜˊ

部首笔画

部首:刂部

外笔画:4 总笔画:6

五笔86:mjh 五笔98:mjh 仓颉:boln

笔顺编号:253422 四角号码:728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219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贝刂

汉字部件分解: 贝刂

笔顺编号: 253422

笔顺读写: 竖折撇捺竖竖

演变过程

基本字义

1.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2.效法:~先烈之言行。

3.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4.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5.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6.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7.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8.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9.榜样标准,以身作则。

字义及主《说文解字》:“则,等画物也。从刀,从贝。贝,古之物货也。”会意字,本义为定出差等而区划物体(分画),以刀、贝示意。虚词与本义无关,而是“曾”“即”“才”等的假借字。“则”可用作连词、副词和语气词。先秦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在文言中。要用法。

连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表示顺承、转折、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

1.表因果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

例:(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3)岁荒则飞书腾牒,(袁可立)请赈请蠲。(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2.表示顺承关系

⑴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可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秦之深仇也(《史记·苏秦列传》)。

按:“则有功”句:就是因为凡是有功绩的国家,都是秦国刻骨的仇敌。

⑵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可译为“就”“便”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⑶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可译为“就”“便”“才”等。

例: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表示转折关系

⑴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反而”“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例:A.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B.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郑风·东门之墠》)

按:B.他家虽在我近旁,人儿却象在远方。

⑵用在由相同的两个词(或词组)构成的复合谓语中,表示让步。可译为“是”“倒是”等。

例: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按:(燕国)治倒是治理好了,但这并不是信的原意啊。

4.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例: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按:⑴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助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祸害,国家常会因此灭亡。

5.表示并列关系

例: 则桃李冬实。

则桃李夏荣。 (沈括《梦溪笔谈》)

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淮则公(袁可立)之考也。(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2.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

可按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⑴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⑵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

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只”“才”等。

例: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语气词

用在句末,常与疑问代词“何”一起构成“何则”,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宋人闻之,俨然感悦,而晋国日昌。何则?以其诸逆存顺(《韩诗外传·卷一·第二十二章》)。

名词

同本义〖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grade〗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districtabout300squareli〗。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标准权衡器〖standardweighingdevice〗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榜样〖example〗。如:以身作则

织渔网工具,与梭配合使用,则决定了网眼大小,梭只是方便引线。手工编织毛衣时,毛衣针就是则,手指代替了梭,所以在许多地区毛衣针叫则。与决定圆大小的规并称为规则。作为古代标准化成就之一,则的尺寸有官方规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则即为原则,原则中最小的叫总则,系列原则以此为标准倍增。这种习惯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80年代。

动词

划分等级〖grade〗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仿效,效法〖follow;imitate〗。如:则先烈之言行

做,作〖do〗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忖度,中原方言中使用则作为度量工具的本意,用作动词。如“你则一则么是不是这么回事!"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 则

〔古文〕《唐韵》《正韵》子德切《集韵》《韵会》卽德切,音侧。《说文》则等画物也。从刀贝。贝,古之物货也。《徐曰》则,节也。取用有节,刀所以裁制之也。

又《玉篇》法也。《尔雅·释诂》则,常也。《疏》谓常礼法也。《周礼·天官·冢宰》以八则治都鄙。《郑注》则,法也。

又《增韵》凡制度品式皆曰则。《书·说命》明哲实作则。

又天理不差曰则。《易·乾卦》乃见天则。《诗·大雅》顺帝之则。

又法其可法者曰则。《书·无逸》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注》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诗·小雅》君子是则是效。

又《周礼》五命赐则注:地未成国之名。

又夷则,七月律名。《前汉·律历志》则,法也。言阳气法度,而使隂气夷当伤之物。

又《韵会》助辞,又然後之辞。《论语》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考证:〔《周礼·五命赐注》则,地未成国之名。〕 谨照原文注改则。则改注。

说文解字

【卷四】【刀部】则

等画物也。从刀从贝。贝,古之物货也。,古文则。,亦古文则。,籒文则从鼎。子德切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汉字 五笔 余之 明代小说 游褒禅山记 心旷神怡 岳阳楼记 复合谓语 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判断句 盘盂 疑问代词 韩诗外传 大司马 田上 子男 禹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