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1368年(明洪武元年)9月12日,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后于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此为今名之始。

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设立北平特别市,简称北平,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日伪政府又将北平特别市改为北京市但并未得到中国中央政府和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更名为北京市。

历史沿革

“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

西汉时北平属广阳国,东汉复为广阳郡,均与右北平隔着渔阳郡。《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李)广居右北平”。

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辖地不变,这是北平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地区名中。

唐时北平郡改平州,公元714年—公元743年北平为幽州治所,辖大约今天平津两市,置范阳节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

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为 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又一次成为北平的名称。后明成祖朱棣迁都,作为明朝的都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南京北平十三司”,此为今名之始。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南京。同年3月,袁世凯将临时政府迁至北平,北平再次成为首都。民国伊始,北平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平津地方,直辖于北洋政府。这一时期,北平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北平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北平,张作霖退回关外。后被日本关东军谋刺于皇姑屯东北易帜,北洋政府结束运作。

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回迁南京。撤销平津地方,改名为北平特别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这一时期,北平虽不再是首都,但在教育方面仍有关键优势,拥有国立的北平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被国际人士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军占领,将北平改名为河北省北平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同年8月21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河北省北平市,并恢复原名 北平。

为与中国共产党对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蒋中正命令于北平成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和平协定,率中华民国国军25万守军投降,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入北平,并于1949年9月27日改称北京市,北平走入历史。

行政区划

民国初,北平城内划分为10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12月19日北平市政府下令推行“地方自治”,设立市辖区(“自治区”)。将全市分为15个区,各区以序号命名。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后,全市分为16个区,各区以序号命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原郊区的第十三区至第十六区调整分界,由原来4个区改为8个区,即第十三区至第二十区。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底前不变。

民国时代的北平市辖区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日北平的城六区略小。

人口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北平市人口为167万2438人。

随中华民国政府来台人数,据中华民国内政部户政司于民国七十九年(1990年)普查外省籍人口按本省籍分的资料,原北平市籍在台人数为1万3949人,占外省籍269万4917人口当中的0.52%。

政府体制

市行政机构变迁

平津地方

清朝为顺天府顺天府衙署,其首长称顺天府尹。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顺天府仍维持旧制,顺天府衙署改顺天府尹公署,首长为顺天府尹。民国三年(1914年)10月4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颁布《平津尹官制》(法律13号)及《平津地方区域表》(教令第133号),改顺天府为平津,顺天府尹公署改为平津尹公署,首长为平津尹。

北洋政府时期

民国初,北平成为北洋政府的首都,市政管理体系仍然承袭清代旧制。民国三年(1914年)4月,内务总长朱启钤鉴于北平市政的重要,划定市区,于顺天府下设立平津市政公所,置督办1人,由内务总长兼任。督办之下设总务处,综理全所事务。平津市政公所内部分设文书、登记、捐务等科。民国五年(1916年)9月,平津市政公所改组,裁撤总务处,仍设提调一职。督办之下分设文书、调查、经理、测绘、工程、交际、出纳7科,稍具市政组织规模。民国七年(1918年)1月,根据《平津市政公所暂行编制》,将科扩展为处,将营造局改为第四处。处设处长、副处长各1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11月,颁行《修正平津市政公所暂行编制》,仍置督办、会办、坐办,会办改由北平警察厅总监兼任,以收合作之效;并为听取市民意见,增设评议会,评议长由督办兼任。

北平特别市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北平后,1928年6月21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45次会议决定,“平津地方”于6月28日更名为“北平”,并设北平特别市,直隶国民政府。此前的26日,任命北平特别市市长。8月21日,北平特别市政府正式成立。依据《特别市组织法》,设市长1人、参事若干人,下置财政、土地等局。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起,河北省政府驻此。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根据新颁布的《市组织法》,省会所在地必须为省辖市。由此,该市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直隶河北省政府。同年10月,河北省政府迁驻天津市。11月再次复升为院辖市,称北平市政府,直隶于行政院。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日军占领北平,随后改称“北平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北平光复,南京国民政府重组北平市政府。9月接管了北平市,并宣布恢复该市原名称“北平市”,仍为院辖市;10月,北平市政府重新成立,仍直辖于行政院。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13日,行政院公布《北平市政府组织规程》,市政府直隶于行政院,设市长1人、参事2人,下置民政、财政等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由中共华北人民政府下属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接管。

首任市长

1928年3月13日,何其巩作为第二集团军总代表率部作战,6月初,北伐军占领北平、天津,统治中国长达16年的北洋军阀政权覆灭。1928年南北统一后,国民政府迁首都于南京,6月28日,改北平市为北平特别市,设北平特别市政府,何其巩出任第一任市长。后长期担任中国大学校长。解放战争期间参与策划了十一战区起义工作,同时何市长积极说服战友傅作义将军率部起义,北平城历史文物得以完好保存。北平解放后不久,中国大学因故停办,何市长长期隐居。

历任行政长官

附:顺天府尹公署

丁乃扬( - 1912年12月24日,原清朝顺天府尹留任,辞职)[3]

张广建(1912年12月24日 - 1913年9月19日,改任陕甘筹边使)[4]

王治馨(1913年10月16日 - 1914年3月23日)[5]

沈金鉴(1914年3月23日 - 10月3日,顺天府尹改平津尹)

附:平津尹公署

沈金鉴(1914年10月4日 - 1915年9月26日,改任湖南民政部)[6]

王达(1915年9月26日 - 1920年8月3日,改督办平东河道事宜)[7]

王瑚(1920年8月3日 - 9月18日,改江苏民政)

孙振家(1920年9月18日 - 1922年5月19日,辞免)[8]

刘梦庚(1922年5月19日 - 1924年11月5日,辞免)[9]

王芝祥(1924年11月5日 - 12月31日,改侨务局总裁)[9]

薛笃弼(1924年12月31日 - 1925年10月9日,改甘肃民政)[10]

刘骥(1925年10月20日任命 - ?)

李垣(1926年9月4日 - 1927年9月24日,张作霖任命)[11]

张济新(1927年9月24日 - 1928年6月3日,因奉军退出北平而职务告终)

李升培(1928年6月4日 - ?,代理)

北平特别市政府市长

何其巩(1928年6月25日任命,7月13日正式就职)

何成濬,1928年6月25日 - 7月13日,市公安局长

张荫梧(1929年6月12日 - 1931年2月27日,期间曾由沈家彝代理)

王 韬(1930年10月 - 1931年3月,暂行护理市长职务)

周大文(1931年2月27日 - 1933年4月,北平特别市改为北平市)

北平市政府市长

周大文(1931年4月27日 - 1933年6月16日,1931年4月 - 6月由胡若愚暂代市长职务)

袁 良(1933年6月16日 - 1935年11月1日)

宋哲元(1935年11月1日 - 8日,以二十九军军长代行市长职务)

秦德纯(1935年11月8日 - 1937年7月28日)

张自忠(1937年7月28日 - 8月6日)

熊 斌(1945年8月16日 - 1946年7月15日)

何思源(1946年7月15日 - 1948年7月)

刘瑶章(1948年7月 - 1949年2月4日在任,由中共北平市人民政府接管)

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谈判,始于1948年11月18日。当时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即将开始。北平和平解放正式谈判,先后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谈判是在1948年12月中旬。当时平津战役已经打响,北平正在被军事包围。傅作义派崔载之为代表同李炳泉(中共地下党员)一起,带电台和报务员、译电员到河北省三河县平津前线司令部所在地,与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进行了谈判。

第二次谈判是在1949年1月6日至10日。当时傅部主力35军被歼,平津战役胜负大局已定。傅作义派周北峰、张东荪到河北蓟县八里庄,同平津前线司令部领导人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和刘亚楼进行谈判,双方草签了《会谈纪要》。

第三次谈判是1949年1月14日至17日。14日上午人民解放军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当天傅作义派邓宝珊、周北峰作为全权代表,到河北省通县西五里桥平津前线司令部,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和刘亚楼进行谈判,谈判取得了成功。16日双方签署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的初步协议》14条。东北野战军参谋处长苏静与华北“总部”政工处长王克俊及崔载之,分别代表双方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阅兵仪式

1949年月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结束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歼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革命与反革命决战的伟大任务,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尤其令北平人民额手称庆的是,在各方人士的通力合作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不血刃,和平接管了古都北平。

1949年3月25日凌晨6时,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乘专列抵达北平清华园火车站,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及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由河北省建屏县西柏坡村移驻河北省北平市。

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入河北北平办公,表明中华民族即将揭开历史的新篇章。遵照中共指示,这次阅兵决定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以检阅部队为主,邀请各界群众代表参加。

西苑机场位于北平西郊,是我国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军用机场之一。二战时这里曾是日本侵略者肆虐疯狂的军用机场,1948年12月中旬北平西郊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接管了这座飞机场。这一带地形开阔,便于部队和群众摆开队形,同时离预先安排的党中央进入北平后的第一站驻地颐和园、香山都比较近,便于中央首长行动;而且这里靠近山区,可以防止敌机空袭破坏。

1949年3月25号这一天,北平西郊机场成为迎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入城阅兵的广场。这次阅兵的规模虽然比不上后来开国大典的阅兵,但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大规模阅兵仪式(也是几个月后开国大典阅兵的一次预演)。

下午5时,中共中央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由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和特种兵纵队参加受阅。当穿着灰布军装的毛主席的伟岸身影出现时,军乐队高奏起欢乐的乐曲,早已等候在机场的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北平各界代表,立即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来到了北平各界群众代表的欢迎人群中,人们争相与他握手问好。毛泽东微笑着和欢迎群众握手,许多人紧握着毛泽东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此时,一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阅兵式开始。50门六〇炮发射出500发照明弹,天空顿时一片灿烂辉煌。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欢声震天。紧接着,从南向北,一溜儿吉普车缓缓驶入机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真等中共领袖依次登上阅兵车,毛泽东神采奕奕地站在那辆缴获的美式吉普车上,吉普车由东向西,在一行行、一列列威武整齐的人民解放军行列前缓缓经过。

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这是第一次在北平检阅自己的军队。站在吉普车上的毛泽东、朱德,不住地向为全国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官兵们含笑还礼,脸上露出无限的欢欣。

毛泽东乘坐的这辆车是他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到河北北平的座驾,虽然还能用,但比较破旧。在西苑机场临检阅前,有人提出最好换辆好车,以显示一下人民军队特别是最高统帅的威风。为此,朱总司令提出把自己的轿车让给毛泽东。毛泽东坚持自己的意见说:“乘坐我们自己军队缴获的战利品,检阅英雄的部队不是更好吗!”他的这一意见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和称赞。朱德也换了美式吉普车。

在雄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军乐声中,毛泽东乘坐的吉普车驶到坦克部队跟前,成排的坦克整齐地停在那里,坦克上的红旗迎风飘扬,穿着整齐军服的坦克手们立正一齐向毛主席敬礼,毛泽东含笑地向他们还礼。

前面是炮兵部队,一排排高射炮直指蓝天,一尊尊榴弹炮直视前方。炮身上插着奖旗,标志着他们的功绩。勇敢顽强的炮兵战士,威武地站在炮身旁边,接受毛主席检阅。

随着检阅的车队缓缓驶过,经历过无数艰辛战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野战步兵、警卫部队、坦克、榴弹炮、山野炮、高射炮和摩托化部队,和从敌人手中夺来的美军机械化装备一起,激动地接受着最高领袖的检阅。一个个年轻的战士,以威严的军容、胜利者的姿态,向领袖致以最崇高的军礼。队伍里不时响起雷鸣般的口号声:“毛主席万岁!”“总司令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毛泽东乘坐的车来到了跑道北部。这里是英雄的步兵部队,他们用兴奋的目光迎接毛主席。毛主席过来了,“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惊天动地。毛泽东在车上亲切地注视着每一个战士,不断地对身旁的检阅指挥刘亚楼将军发出称赞的语言。车开到“塔山英雄团”的大旗跟前,刘亚楼向主席报告着英雄团的英雄事迹,毛泽东细心听着,并举手还礼。

毛泽东乘坐的吉普车继续向前开去……

检阅车行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迎候的地方,检阅车都停了下来。

陆志韦、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等100多名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在这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都下了汽车,同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亲切握手,互致问候。

这些人之中的不少人士,毛泽东、周恩来大都在重庆谈判时见过或是有过交往,有的在南京、上海时与周恩来打过交道,这几年没见,今日老友重逢,分外喜悦。还有些不太熟悉的新朋友,也是神交已久,分别由叶剑英、聂荣臻等一一引见,与毛泽东等人亲切交谈,足有半小时之久。

毛泽东、朱德总司令同前来欢迎他们的资深高等教育界代表、燕平大学校长陆志韦先生以及著名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马叙伦等人一一亲切握手,合影留念【左起:陆志韦、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瞬间。

在人群中,一个穿长衫戴礼帽有着魁梧身材的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傅作义将军(在解放战争后期,他作为华北“剿总”司令员毅然率部起义,保护了举世闻名的古都北平,也参与创造了“绥远方式”的伟大胜利)。他和毛泽东的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亲切交谈。傅作义将军感慨地说,“看到第四野战军三个步兵团、一个摩托化团、两个炮兵团和一个坦克营组成的方队,威武雄壮,气宇昂然,解放军不愧是一支无坚不摧的胜利之师呀!”毛泽东高度评价:“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掉你!”

眼看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周恩来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对大家说:“朋友们,先生们,谢谢大家到这里来欢迎毛主席、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河北北平。天快黑了,请诸位先生早些回去休息吧,以后有机会再谈,以后见面的机会多得很。”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洪武元年 宣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袁世凯 北洋政府 燕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协和医学院 国民革命军 皇姑屯 东北易帜 北伐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蒋中正 顺天府 中华民国大总统 朱启钤 北平特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