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它诞生于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一时间,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维新变法的思潮日益高涨。

在这种形势下,曾经支持过主战派的光绪皇帝在洋枪洋炮的开导下,特别是受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的影响,再加上对慈禧太后独揽大权和身处逆境的不满,促使他寻找一条要求变法维新,自立图强的道路。天津是中国北方维新变法的重要基地,相当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响应维新变法,并努力付诸实践。

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创办过程

盛宣怀,这位鼎力协助李鸿章在天津发展洋务运动的实业派,是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人。

他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感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1892年盛宣怀上任津海关道后,就开始筹备办学。三年后,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他向李鸿章禀请具奏。由于李鸿章调入内阁办事,盛宣怀又于1895年9月19日(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一日)通过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昭上奏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设立一所新式学堂。1895年10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光绪皇帝在奏折上御笔朱批“该衙门知道”钦此。“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正式创建,校址在天津大营门外的梁家园。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1900年,北洋西学堂成为八国联军德意志帝国的兵营,教学因此中断。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将北洋大学堂在天津西沽武库旧址复校。

教学模式

北洋大学堂创建后,由盛宣怀亲自任督办兼名誉校长,他以“科教救国,实业兴邦”为宗旨,聘请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出任总教习。生于美国又在柏林大学获神学硕士学位的丁家立,由于对西方大学的熟知,再加上他于1886年在天津英租界创办了一所不带宗教色彩的“中西书院”,在社会上获得一定声誉,盛宣怀对他倍加赏识。

北洋大学堂以近代的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教育模式为蓝本,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学制规划,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

创建之初,北洋大学堂设立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分级设学之始。头等学堂即大学本科,学制四年,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有20余门课程,专业课分五个专业:工程学、电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共30余门课程。

二等学堂是 "中国最早的新式公立中学堂”。该学堂招收13至15岁学生入学,修业年限为四年,主要课程有:英文、数学、朗读、各国史鉴、地舆学、格物书、平面量地法等20余门课程。

教学质量

清政府特别是袁世凯对北洋大学堂十分重视,先后聘请过50多位外国专家和教授。在清末民初,北洋大学堂是直隶的最高学府,名闻中外,培养了许多人才。

生源质量

学生生源从天津、上海、香港等地招收,任课教师多为中外硕学鸿儒,尤以美、日、英、法、德、俄学者任主课,教材也多采用外文原版。此外,北洋大学堂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保证能够实现培养高层科学人才的目的。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北洋大学与哈佛、耶鲁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北洋大学堂从1895年至1911年共有毕业或肄业生518人,其中资送出国52人(不包括自费留学生)。该校为我国近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奠基的专家学者,他们多为国家社会所倚重,对采矿、冶金、土木、水利、机械工程、铁路交通、财政金融、政法、外交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五四”运动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马千里,海牙国际法院大法官徐谟,著名诗人徐志摩,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等,都是北洋大学的毕业生。

发展历程

1895年10月2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奏请光绪皇帝批准,在天津创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校址设在天津大营门外梁家园博文书院。

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1902年,校址迁西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奉命更名为北洋大学校。

1913年,改称国立北洋大学

1914年-1920年,赵天麟任校长,提出“实事求是”的校训。北洋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

1917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教育上试行大学区制,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不久大学区制废止,北洋大学暂称“国立北洋工学院”。

1934年,设立工科研究所,并于1935年初开始招收研究生。首届研究生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毕业,授予硕士学位。

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北洋大学西迁, 组建西北联合大学。

1945年,抗战胜利。教育部函令恢复北洋大学。

1946年5月,北洋大学复校,学校下设理、工两个学院,共12个系。

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直属中央教育部。并校后,全校共设11个系。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列为规模最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之一。

1978年,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同年,根据教育部通知,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4年12月,成立研究生院,为我国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之一。

1995年5月,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我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

1995年10月2日,成功举办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百年校庆庆典。

1997年,学院制改革顺利完成,全校设有13个学院。

1999年,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天津大学本科教学评价工作,结论为优秀。

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定重点共建协议,天津大学进入国家建设若干所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行列。

2001年6月,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天津大学全面、高质量地完成“211工程”首期建设任务,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

2002年1月,经通讯评议、专家答辩、教育部行政审核,我校共有13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2年10月,教育部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对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

历史意义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传统意义上的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景观景点 中日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公车上书 天津 北洋大学 天津大学 洋务运动 北洋西学学堂 袁世凯 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 张太雷 马寅初 徐谟 北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