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隶属房山区,地处北京西南,太行山东北端、华北平原西北山区,距市区80千米,部分地段 与河北省涞水县相邻。从地理位置上讲,处于北纬39°5——39°6与115°3——115°8之间。 十渡镇政府设在十渡风景区内的十渡村,辖21个村委会(平峪村、北石门村、西石门村、前头港村、西河村、西庄村、九渡村、八渡村、十渡村、马安村、卧龙村、六合村、东太平村、西太平村、新村、西关上村、六渡村、七渡村、五合村、栗园厂村、王老铺村)。

基本概况

十渡镇属于全山区镇,其海拔高度落差较大,海拔最高点大洼尖1210.8米,次高点牛角山1176.94米。最低点是五渡(西关上村),海拔135米。由于远离城,没有任何工矿企业的污染。空气、水源质量良好。地理位置极佳。在北京西南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山清水秀的十渡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植被的覆盖率达82%,是一个游人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十渡镇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2℃,年平均降水量687.5毫米。这里气候宜人,水质状况良好,由于拒马河穿境而过,所以空气相对湿度大,大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数一级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仓、自然空调”之称。十渡风景区现在已经被确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历史沿革

原属河北省房山县。1958年3月房山县划归北京市,并与良乡县合并为周口店区后,改属周口店区。同年成立马安人民公社,分别为十渡、六渡管理区。1961年改称十渡和六渡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分称十渡乡和六渡乡。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燕山区和房山县,成立房山区。1990年2月,两乡合并,改为镇建制,始称十渡镇。镇辖境与原来二乡辖境相同。

全镇地处太行山深山区,山峦起伏,山峰与峡谷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在大洼尘,海拔1210.8米;最低点在西关上,海拔135米。拒马河(又名涞水)自西而东蜿蜒流经十渡镇境南部,村落大都沿河谷沟峪分布。境内年降水量594.2毫米。土壤主要是褐土、碳酸盐褐土、淋溶褐土,有局部山地棕壤分布。植被以荆条、绣线菊、酸枣灌丛为主,中山地区有少量辽东、山杨、柏树分布。拒马河蜿蜒迂回,穿山而过,宛如一条玉带,与峰林映对,相得益彰,是中国北方少见的喀斯特峰林地貌景观,有“青山野渡,百里画廊”之美誉。

全镇耕地2686亩,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为主,有少量水稻。果品主要有柿子、核桃、桃、杏、红果、花椒等,是著名的“房山磨盘柿”的主要产地之一。养羊较多,养鱼已形成规模。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小学1所,卫生院1所。各村有集体或个体卫生室。境内主要文物古迹有老帽山下的六烈士纪念碑、卧龙山头上的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十渡村南的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西庄村西的赵然墓、西关上村的古城址等,均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十渡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荣获北京市“八达岭杯首都十佳好去处”奖;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唯一旅游专业镇、市级文明景区、市级风景名胜区、市级优秀景区、北京市经济结构调整示范镇;还是国家体育训练总局攀岩、蹦极训练比赛基地,国家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并通过国家旅游局“AAAA”级景区评定;还是小城镇综合开发示范区,房山世界地址公园八大园区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30条黄金线路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去成建设市级示范点。

历史上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1917年、1939年、1963年、1973年、1986年,2012年7月21日。皆发生过严重水灾,有的地方伴有泥石流,毁坏耕地,冲塌房屋,造成粮食和果品减产。

十渡交通便利,京原铁路贯穿全境,并设有十渡、平峪两站。京宝公路、108国道呈“十”字形从景区中心通过,还有836路、16路、游10路旅游专线。

风景名胜区

十渡风景名胜区位于北京西南部,距市区70余公里,辖区面积301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唯一以岩溶峰林、峰丛、河谷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十渡景区山奇水秀,谷壁峭立,峰林叠翠、石美潭深、景致幽胜,众誉“青山野渡、百里画廊”。十渡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每CM3达7000-10000个,素有“自然空调、天然氧仓”之称。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已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格局,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以上。全镇共有48家大型宾馆、培训中心,日接待能力达2万人。景区内有蹦极、攀岩等36个旅游项目,18处水面娱乐中心,10大集吃住游于一体的自然景区。近年来十渡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旅游立镇、旅游强镇、旅游富民战略,主攻三产,优化二产,提升一产,大力发展旅游富民产业,使十渡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先后被国家计委列为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区、市级风景名胜区、市级优秀景区、文明景区、北京市唯一的旅游专业镇、北京市农业结构调整示范镇、国家体育训练总局攀岩、蹦极训练比赛基地、全国青少年地质科考夏令营基地,并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AAA”级景区评定,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被市园林局评为市级先进风景名胜区,连续4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景区,荣获“全市旅游安全先进单位”等称号。

自然景观

十渡山山石奇峰险,渡渡水清景美,峰、石、峡、水、洞、溪、潭景景相映,正是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绘出百里画廊,百米一桥千米一渡构成十渡风光。十渡山水,四季如画,处处是景。初春百花争艳,香溢山川;盛夏群峰叠翠,碧波荡漾;深秋红叶似锦,柿坠枝头;寒冬山岭披银,冰河如镜。恰似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十渡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拒马河,它蜿蜒迂回、穿山而过,宛如一条玉带,与山峰映衬,相得益彰,是北方少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景区内山清水秀、环境幽美。人们感叹:“早知有十渡,何必下江南”。十渡峡谷曲流回转,湾阔水深,渡渡可乘舟划船,青山野渡风韵如画,渡渡有名,渡渡立标。

十渡山水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就有详细描述。清朝乾隆皇帝数次来此寻游,每游必即兴写诗,房山县志中就有乾隆皇帝的《拒马河》诗赋八首。此引其中之一首为例:“潦水尽寒潭,横桥渡六骖。渚烟宜画染,旅景与诗谙。岸苇白无力,崖枫丹欲甜。遥源何处是,重垒缋云岚。”明代荣国公姚广孝、傅若金等历史名人都曾以拒马河为名写过十渡赞美诗赋。自1978年十渡开发旅游以来,中央和北京市重要领导人多次来十渡考察观光。

美丽的山水风光也成为电影外景拍摄的理想之地,先后有《五个少林拳》、《战争插曲》、《盖世英雄》、《大路朝天》、《西楚霸王》、《戏说乾隆》、《武则天》、《三国演义》、《张铁匠浪漫史》、《流泪的红蜡烛》、《大地之子》、《白求恩大夫》、《天与地》、《东周列国》、《西游记》、《碧雪青天杨家将》、《孔雀公主》、《小放牛》、《侠义英雄》、《仙鹤神珍》、《山乡》、《诱僧》、《天龙八部》、《萧十一郎》等近百部电影、电视和广告在此拍摄外景。

文化底蕴

十渡风景区内的文物古迹众多,如古城址、古炮台、古建筑、古地道、古战场、摩崖石刻等及近代革命活动遗址及有纪念意义的纪念馆,六壮士纪念碑、赵然墓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平西抗日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历史遗迹对于增强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珍贵的文学艺术、历史教育价值。十渡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有关老人脸、一线天、蝙蝠山、石人峰等景观来历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同时还有丰富的风土人情及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颇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山寨和民居等。

生物资源

生物景观是十渡风景区的重要造景要素之一。十渡山清水秀本身就包括它种类繁多的森林、草地、山花、野果。据调查,十渡风景名胜区内有8个植被型及32个群系,维管植物85科323属。属国家保护的植物有:青檀、胡桃楸、穿山龙、野大豆及北京特有植物:槭叶铁线莲、新记录植物:多头苦荬菜。主要树种有栎、榆、山杨、山柳、核桃楸、青檀树、水青冈等,晚景内还有五角枫、橡树、桑树、国槐、柏树等十几棵二级古树名木。拒马河中有古老鱼种和繁多的水生动植物,细鳞产颌鱼是古鱼类活化石。一百多种野生动物中,褐马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水獭和中华鳖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地质奇观

峰林峡谷景观沿拒马河两岸的峡谷地带,出露的基岩几乎都是中元古界雾迷山组遂石条带及遂石团块状白云岩,属可溶性盐岩层,是形成岩溶地貌的基础。本区上奥陶纪(距今4.5亿年)以前,大约十几亿年的历史为古海洋所占据,形成一套巨厚的海相沉积。奥陶纪之后本区隆起为陆,经过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长期隆起、抬升、侵蚀,又经过新生代的强烈构造运动、差异性升降运动的影响,以及河流强烈侵蚀下切和各种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崖壁陡峭、峰丛林立、奇峰异石遍布、洞穴景观奇特的地貌形态,有较深的地质文化魅力。

地表岩溶地貌

地表岩溶地貌主要发育在拒马河河谷两侧,由产状平缓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地层形成的峰丛、峰林、孤峰、平顶山、谷地组合型岩溶地貌,是北方地区少见的规模较大的岩溶景观。最典型的有笔架山、蝙蝠山、龙山、虎山、麒麟山、童子山等山峰及其它自然优美的山体,都是保护的重点。

地下岩溶洞穴

地下岩溶洞穴是本景区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它集中分布在景区的北部东关上、王老铺、栗元厂、六合村和西太平,呈北西—南东方向展布,为一长约16公里、宽约4公里的岩溶洞穴带。绝大多数洞穴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地层内,只有西太平洞穴赋存在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灰岩中。这些成群出现的岩溶洞穴形态独特,成因不同,景观有别。区内洞穴大致有三种成因类型:第一种是东关上落水洞,其深246米,洞底面积近10000 M2,形成大厅式洞穴,故称“龙仙宫”;第二种是由地下河冲刷侵蚀作用形成的具有双层结构的长700米的三清地下大峡谷;第三种溶蚀洞穴,由各种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堪称地下艺术殿堂的仙栖洞。

拒马河谷地及河流阶地

拒马河不仅是景区唯一的地表水资源,而且在景区内形成许多重要的地质遗迹,如四渡和仙龙岛等地保存完好的河漫滩、阶地,西石门附近的离堆山及古河道等,它们是景区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相沉积遗迹

在距今8—14亿年间,景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长达6亿年的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富镁硅碳酸盐岩,在这些碳酸盐岩中,含有丰富的藻类生物化石—叠层石。叠层石在景区内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教学和观赏价值。另外,在海洋沉积的过程中,由于气候环境等变化,形成并保留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地质现象,如沉积波痕、交错层理、风暴岩、硅质条带、硅质团块(石中石)等。最典型的叠层石分布在普渡山庄、孤山寨、东湖港、六合山庄等地;典型的石中石在孤山寨、东湖港和六合山庄等都有很好的出露。

构造形迹

由于受区域营力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影响,岩石中褶皱、裂隙非常发育。有张性裂隙、X节理、棋盘格构造、劈理构造、复式褶皱、挤压破碎带、牵引构造、层间小型揉皱等比比皆是。最典型的有孤山寨的“一线天”(张性裂隙)、七渡褶皱构造、六合山庄挤压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形迹和化石产地。

绿色养殖

为争创国家AAAA级风景区,加快建设首都西南绿色屏障,十渡镇政府确立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提出了为游而农的工作思路,并加快实施,

其中对全镇养殖业的调整方针是: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逐步转变;

一是在缩小绒山羊的养殖数量由过去的3万余只,缩到目前的1万余只,变过去传统的遍山散养到现在的舍饲半舍饲养殖,由于注重了科技投入加大了改良力度,保住了“北京白绒羊的品牌”年产值仍在500万元左右。

二是在流水养鱼工作上以稳定水面、强化科技投入、增加优质鱼养殖比例为思路,十渡镇以中国水产科学院和北京市研究所为依托,大力度地进行了品种结构调整,并加大了科技投入提高了单产,名优名种养殖比例达到70%以上,在草鱼、鲤鱼、鲫鱼品种的基础上,养殖鲟鱼、金鳟、香鱼、美国鮰鱼、鲥鱼、蜇螺鱼等计18个品种,养殖水面稳定在600亩,年产量保持在70万公斤,年产值均在3000万元左右。

三是林地果园内散养柴鸡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优点主要是林地果园可增施高度有机肥,又可节省除草劳力,特别是在这种大的自然环境下生产的柴鸡蛋品味好,安全无公害。十渡镇以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发展柴鸡养殖致富,因市场看好,目前已有94家农户养殖柴鸡4万只。

绿色种植

十渡镇地处太行山深山区,山峦起伏,峡谷幽长,悬崖峭壁,奇峰异石,拒马河蜿蜒迂回,穿山而过,犹如一条玉带镶嵌在峰谷之间,形成了北方少见的喀斯特地貌。

为争创国家AAAA级风景区,加快建设首都西南绿色屏障,十渡镇政府确立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提出了为游而农的工作思路,并加快实施。重点是把加快环境建设力度与富裕农民结合起来,坚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则,山上既有绿化树种,又有彩色树种搭配,山下既有主导果品,又能达到观光采摘的目的。

一是绿化前脸山9570亩,其中实施了爆破造林1570亩,配套荒山造林8000亩,同时加大了173609亩生态林管护力度,设专职护林员581名,使太行山这条黄龙在十渡变成绿龙。

二是十渡镇果品生产在全镇经济占重要地位,主要品种有柿子、核桃、山杏、红果、花椒等,是著名的“房山磨盘柿”的主要产地之一,干鲜果品年产量在300万公斤左右。

三是退耕还林9050亩,其中栽植薄皮核桃1500亩,磨盘柿2200亩,特色果品1500亩,山杏3850亩,使我镇的观光采摘业初具规模,林木覆盖率增长为73.62%。

风景区景观

喀斯特广泛发育的十渡自然风景区有众多地质现象,成因独特,造型奇美,堪称地质奇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天堑”一线天

一线天是地质上的断层裂隙,这条巨缝长达65米,高35米-45米,宽1米-1.5米 ,最窄处仅0.6-0.7米,一人通过两壁擦肩,进入巨缝凉爽宜人,抬头仰望只见一线蓝天,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线天,堪称地质奇观。两侧山岩奇异,岩石表面有轻微溶蚀,略有凹凸不平,在细小缝隙中有类似石钟乳的沉淀形态,因为雨水的渗入和溶蚀,在两壁岩石面上出现斑驳的沉积和侵蚀痕迹,如壁画,似崖刻,有的形如飞禽走兽,有的如树木花草,也有的似云霞如波涛,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更增加了这一奇观的神秘感。

仙峰谷“飞来石”

该石长5米,高3米,宽3米,其所在的河床和两侧山坡、山峰的出露基岩皆为中元古界蓟县雾迷山组遂石条带白云岩,而该石同则与之不同,它是由很多棱角状石块胶结而成,且火遂石成分含量较高,称为同生角砾石。在地质上,把远地而来与所在地基岩性质不同的岩石称为飞来石。这块飞来石的形成在中生代以前距今2.5亿年之前,至此处安家落落至少也有200万年的历史了,它的形成和来历是一部复杂的地质历史纪录,是开展科普教育重要的实物标本。

“同圆藻”化石

这块巨石是中元古界蓟县系时代的古海洋中藻类繁生,在碳酸盐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化石。在这种叠层石化中,因藻类种属繁多,常见的平面形态常具有同心圆的构造,故又叫同圆藻化石,眼前这块化石是在大约距今11-13亿年前形成的,高7米,宽6米,厚约2米,形态完整,化石连片,结构清楚,层面构造在众多同圆藻化石中非常典型,是罕见的地质奇观。

千古河床“石中石”

在距今14-10亿年前,这里为浅海环境,当时气候潮湿炎热,际地上的大量碳酸钙、碳酸镁被水溶解带到海洋中沉淀,形成石灰岩或白云岩,同时陆地上的二氧化硅也以胶体的形式被一团一团的带到海洋中,并随海洋里正在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一起沉积,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在岩石中包裹着的一个一个圆形、椭圆形的似爪状的石块。这石块比包围它的基岩硬度大,颜色也略暗些,故称这一景观为石中石。这种海洋中两种不同物质同时沉积形成的岩石,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普价值。

神秘的龙山"佛"字

十渡有座龙山,在它上边一块直上直下的崖壁上,有一个苍劲有力的“佛”字,高3米多,宽约2米,远看则清,近看则蒙;雨后则真,平日则虚。这个“佛”字完全是自然形成的,是水沿岩石的节理裂隙面溶蚀风化后形成的痕迹。龙山的岩石属白云岩,白云岩可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蚀,所以在有裂隙的地方,当有雨水渗入时就发生表面溶蚀。由于裂隙面的不平整、不均匀,有的地方溶蚀较重,在同一岩层面上也有颜色深浅的变化,往往形成各种花斑、不规则的图案,致于它能形成“佛”字形态,那完全是偶然、巧合,被称为世界自然奇观。

天然石佛

平峪村一位羊倌,在跌下数十丈深的山涧后,发现崖壁脚下有一个形象逼真的石佛,双手腹前交叉自然而立,五官俱全,眉须分明。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大自然奇石,它是由上水石挟杂钟乳石碎块堆积而成的像形石。石人身上长满了青苔,且在“嘴”下、眉上等凹陷部位生长少许青草,颇似胡须和长眉,身上的青苔像衣服,头部五官部位是没长青草的裸露部分,是不上水的钟乳石碎块被胶结,两臂和手也是钟乳石碎块。石人原位于峭壁下面,从石灰岩缝隙中渗出的含碳酸钙水溶液,因水压减低和温度降低,使溶液中碳酸钙发生沉淀,在上水石堆积过程中也掺进崩落下来的钟乳石碎块,因其形成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故上面长满青苔,它能形成直立人形,完全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自然巧合,是一个罕见的自然奇观。

七渡“太阳升”

在河岸的悬崖壁上,岩层呈清楚的半圆形隆起,一层一层的石灰岩以同心状叠置,在垂直于半圆方向上发生一系列裂隙,如发自圆心的辐射线,从七渡桥西面隔河远望,好像刚刚升起的太阳,放射着光芒,故称这一景观为“太阳升”。此景观是岩层褶曲现象,在地质学科上称为背斜构造,它是地壳上升隆起产生的地层褶曲,岩石向上凸起的部分形态称为背斜,向下凹曲的岩层形态称为向斜。背斜、向斜构造在野外是常见的现象,但是像这样完整圆滑,又有如此形象的放射性裂隙,实在是典型、罕见,堪称地质奇观。

龟寿山

在眼前的状似大三角形的山峰上,由上至下,有无数高起的石块,形像乌龟,大小不等,在沿着斜边向下爬行,象是要爬下山峰,到河中饮水,故称此山为龟寿山。

王老铺的“三清洞”

从六渡向北,在王老铺村西约1公里处的坡脚下有一个溶洞,当地称为三清洞。洞穴已测部分600米长。洞内是单一的溶蚀景观,基本没有石钟乳等化学堆积。但是洞体规模宏大,侵蚀、溶蚀形态十分奇特,多为成排分布的窝穴状、钟罩状溶蚀圆坑。有的窝穴形态奇特、巨大、互相连通,像人工开凿的一排排石窟,像天花板上的灯罩,像满天繁星,真是鬼斧神工,令人惊叹称绝。洞穴景观与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等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奇特的溶洞景观类型,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它的发现和开发将为首都人民提供一处新型的溶洞旅游景点,为岩溶科研、科普开辟一处理想园地。

蝙蝠山

在十渡,有三峰叠翠,错落有致,高低跌荡的壮丽景观,形似一只巨大的蝙蝠,伸展着阔大的翅膀,在茫茫云霄下翩翩起舞,永不知疲倦地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人。传说以前,人们夜里逃避洪水来到小山丘,但是人们发现水位上升,小山丘也往上长,两侧各伸出一膊,人们离地面越来越高。洪水退去之后,人们惊讶发现是一只黑色的蝙蝠救了他们,那小山丘是蝙蝠的头,两肢是它的翅膀,故把这座形似蝙蝠的山称为蝙蝠山。

仙栖洞

在十渡屏幕山旅游区西南约两公里的山腰上有一股清泉,名叫黑牛水。泉水出口直径约50厘米,常年流淌不止,水量很大。当地人曾用六寸抽水泵抽水2个月,未曾抽干过。70年代当地村民挖了一个容量5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用它浇灌山下百余亩梯田、果树。在历史上少有的大旱之年,水量也不见减少。经过有关专家多次勘察,认为地下可能为一大型充水溶洞,为开发旅游,当地人于1998年投资开凿岩洞,这座被尘封了亿万年的艺术殿堂,于1999年终于展现在人们面前,命名为“仙栖洞”。本溶洞发育在奥陶纪厚层灰岩地层中,已探深度超过3000米,仍未尽头。洞内厅堂深遂广布,暗河纵漫无源,多色种乳群现,大量钟乳石造型奇绝、精妙、玲珑,令人叹为观止,不禁称绝,堪称地下艺术天堂,已命名的景观如仙栖神堂、白塔流苏、仙栖飞瀑、仙塔寻根、百纳神针、龟寿延年、五彩玉帘、仙栖来客、琼浆玉液酿瑶池等近百处。特别是该洞入口为水洞,划船400米水路,再登陆观景,这在华北地区是少见的,其水路长度(在北方)仅次于本溪水洞。这是北京地区继石花洞穴后又一大型溶洞,有些景观可与石花洞比美,其水景可与石花洞互补。信步于洞内犹如与尘世隔绝,恍若来至仙境。这真是大自然在20世纪末赐给人类的造化宝库。

九脸画山

山峰的崖壁上,有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人脸。这些脸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有时看象少女,有时看象老人,有时看象顽童。这些生动的人脸,并不是人工巧匠雕凿而成,而是大自然天然形成,在大脸的周围还有许多小脸,最多者可看出九个脸,故称九脸画山。

渡口及标识:

一渡:“石门慑水”

似刀切斧劈般直立高耸的峭壁,像峙立于天地之间的巨大石门。滔滔而来的拒马河水流到石门之下,仿佛也感受到了石门的威严,只得在它的脚下静静地流过。。。。。

二渡:“剑壁平关”

此处是十渡景区最为雄奇的一处。拒马河东岸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地,而西岸是数公里长的巨大高耸峭壁,中间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巨大裂隙,仿佛是被擎天巨剑劈开了一般。远远望去,真像一处巍峨的雄关屹立在眼前。

三渡:“笋峰祈雨”

此景区以奇石林立著称。许多巨大挺立的尖状石峰聚散有致,星罗棋布。远远望去,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形成了独特的笋峰如林的奇妙景观。古时候有传说:在此处祈雨曾非常的灵验。

四渡:“仙峰朗月”

这里有一条狭长的山谷称为“仙峰谷”。谷内溪流潺潺,奇峰峥嵘。每当夜空如洗,皓月当空的时候,月光将山峰的剪影勾勒得玲珑剔透,婀娜多姿。漫步在波光鳞鳞的拒马河边,仰望月华山影,真令人遐思无限。。。。。。

五渡:“叠翠听风”

也许是地形及小气候的原因,这里的植被十分茂盛,植物物种也非常的丰富。望中层峦涧壑青翠欲滴。这里又是风口,时有山风吹过,林涛阵阵,实在是一处消暑纳凉,林溪小憩的绝佳之境。

六渡:“金滩日沐”

其实十渡景区内拒马河边有许多沙滩,但不知为何,此处的沙滩不仅面积较大,而且沙质又细又软,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戏水后躺在细软温暖的沙滩上晒晒日光浴,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哇!

七渡:“旭日东升”

七渡桥东的峭壁上,层岩呈清楚的同心圆状的半圆形隆起,垂直于半圆方向有许多放射状裂隙,隔河望去,真像半轮旭日正喷勃欲出,放射出万道光芒!这种岩层褶曲现象地质学上称背斜构造。象这样完整圆滑又有如此形象的放射状裂隙,堪称奇观。

八渡:“鹭飞苍崖”

拒马河边峭壁旁及河滩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木。舒美的景色也吸引了一群群白鹭飞来这里,它们把巢建在峭壁上,在苍翠的山水背景中,它们雪白优美的身影或动或静、或飞或舞,为幽美的景区又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九渡:“笔架仙成”

高耸的“笔架山”开阔雄伟,苍翠欲滴。峰颠的轮廓非常象是一只巨大的笔架,真不知何人的乾坤巨笔才能配得上这副天成笔架呢?那一定是在神仙境界里才会有的吧。而我们却只能惊叹这造化的鬼斧神工啦。

十渡:“龙岩现佛”

传说曾有一龙一虎在此恶斗,玉皇大帝盛怒,将它们变成一左一右的龙山、虎山。并将一个佛字镌于龙山崖上,以镇止它们永不再斗。其实这“佛”字是水沿着岩石的节理裂隙面,经亿万年的溶蚀风化,自然形成的。但能形成如此清晰而又有书法韵味的“佛”字,就实在是太神奇了啊。

十一渡:“碧塔溪映”

拒马河在这里又转了一个弯,形成了一片开阔的水面。对岸山峰上突显出一块直立的岩石,远远望去真象是一座宝塔,高高地屹立于峰颠,那山光“塔”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十二渡:“龙门放舟”

一左一右两座高耸直立的峭壁,象两扇刚刚开启的“龙门”,拒马河从“龙门”中滔滔流出,景色非常壮观。河中有一片十分开阔的水面,驾一叶扁舟或竹排在这片碧波之上,定会令你魂清气爽,心旷神怡。

十三渡:“孤帆远影”

十三渡拒马河南岸的群山郁郁葱葱,河畔近水的崖壁间,有一座突出独立的石峰,无论从形状还是色彩上看,都酷似一张扬起的风帆,在翠绿的群峰映衬下,倒影在波光鳞鳞的水面上,组成了一幅“孤帆远影”的如诗美景。

十四渡:“一障平天”

一排高耸的巨峰组成一扇翠玉的屏障挡在眼前。峰顶的轮廓竟然几乎平直得象高在天上的地平线!相传清朝选陵址时曾看上此地,后不知何故建在了现在的西陵。虽与“皇天”失之交臂,但想必一定也是一方风水宝地吧。

十五渡:“风杨晨涛”

此处的美当属那一大片挺拔的杨树林。但赏此景须在晨星寥落,天光放亮,朝阳未吐之际。山村未醒,万籁俱寂。独自漫步在崖畔河边的杨树林中,晨风劲吹,每一片绿叶都发出喧响,汇成一浪一浪撼人心魄的声涛。

十六渡:“桃渡夕照”

每当阳春三月,这里的山桃花竞相开放,染红了山山水水,一阵山风吹来,落英缤纷,飘散向晚霞火红的西天,飘落在映满红霞的古渡水面。真有一种“夕阳返照桃花渡,落英飞来片片红”的诗意。

十七渡:“五行山峙”

“五行山”当地人又叫“五指山”,是由五座挺拔高耸的巨岩组成。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也象征仁、义、礼、智、信。远远望去又颇似人伸出的五指。应该说老百姓的指谓是更加形象的吧。

十八渡:“三清合聚”

十渡的风光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看,这里的山:雄奇葱郁,是那么地清秀;这里的水:蜿蜒碧透,是那么的清澈;这里的天:云淡风轻,是那么地清朗;朋友‘请珍爱这京郊清纯的一方美境吧!因为它能让你的心,也变得清纯起来。。。。。。

政府新闻

一是对各村计生干部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提高中心园的办园标准,对十渡中心园进行抗震加固,确保校舍安全。加强镇成人学校建设,完成700平米校舍的补漏工作。三是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低保为基础,做到符合低保条件的不漏,对超低保标准的低保户坚决退出,真正实现动态管理。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完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富、求发展的需要。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乡镇 十渡景区 战争插曲 侠义英雄 童子山 同圆藻 旅游区 仙栖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