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南平王,中国古代王爵。历朝可考南平王者凡39人。其中出名的有李希烈、高崇文、高季兴等。

晋朝

司马祥

司马祥,吴王司马晏次子,初封西平王,徙封宜都王,后过继给淮南王司马允为嗣,袭封淮南王。

北魏

元浑

元浑(拓跋浑),阳平王拓跋熙之子。广平王拓跋连死无后裔。北魏太武帝为继绝他的世系,下诏以元浑袭其爵位,改封南平王、加平西将军。

元浑好弓马,箭术出众,深得太武帝喜爱,常侍奉太武帝左右。其后拜假节、都督平州诸军事、领护东夷校尉、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平州刺史,镇和龙。后又迁徙为凉州镇将、都督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赐御马二匹,临镇清慎。其间深得百姓喜爱,还京时更得父老一同涕泣追送。太和十一年(487年),跟从北魏孝文帝圣驾巡方山时在道中薨。

元霄

元霄(拓跋霄),原名元飞龙,元浑之子,袭封南平王,后赐名元霄。身长九尺,腰带十围,容貌魁伟。雅有风则,贞白卓然,好直言正谏,朝臣惮之。高祖特垂钦重,除宗正卿、右光禄大夫。诏曰:“自今奏事,诸臣相称可云姓名,惟南平王一人可直言其封。”迁左光禄大夫。太和十七年薨。赐朝服一具、衣一袭、东园第一秘器、绢千匹。高祖缌衰临霄丧,哀恸左右,宴不举乐。赠卫将军、定州刺史,赐帛五百匹。谥曰安王。

元纂

元纂,元霄之子,袭封南平王。纂亦有誉于时,除恢武将军,进平西将军,领西中郎将,出为安北将军、平州刺史。景明元年,薨于平城。

元伯和

元伯和,元纂之子,袭封南平王。永平三年薨。赠散骑侍郎,谥曰哀王。

元仲冏

元仲冏(490年-527年11月28日),名元暐,字仲冏,以字行,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六世孙,南平安王拓跋霄之孙,员外散骑侍郎元倪之子。元仲冏的堂兄南平哀王元伯和没有儿子,因此由元仲冏承袭为南平王。

冯诞

冯诞,字思政,冯熙长子,长乐信都人,姿质妍丽。年才十余岁,文明太后俱引入禁中,申以教诫。然不能习读经史,故并无学术,徒整饰容仪,宽雅恭谨而已。诞与高祖同岁,幼侍书学,仍蒙亲待。尚帝妹乐安长公主,拜驸马都尉、侍中、征西大将军、南平王。除诞仪曹尚书,知殿中事。及罢庶姓王,诞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军将军、特进,改封长乐郡公。

宋伏龙

宋伏龙,冀州武邑人。476年五月,宋伏龙聚众谋反,自称南平王。郡县捕斩之。

胡琛

宿勤乌过仁,复姓宿勤,起义军将领。524年,胡琛起义,封宿勤乌过仁为南平王。后来被毛洪宾所擒。

刘宋

刘铄

刘铄(431―453),南朝宋宗室、诗人。字休玄,小字乌羊,原籍彭城(今徐州)。宋文帝第四子,母为吴淑仪。

元嘉十六年(439),封南平王,历冠军将军、湘州刺史,累迁南豫州刺史、豫州刺史,领安蛮校尉,改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刘劭弑立,以为中军将军,进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铄少好学,有文才,未弱冠,拟古三十余首。时人以为迹亚陆机,颇以自负,为此与刘骏发生矛盾。元嘉三十年(453),太子刘劭弑文帝自立,刘骏起兵讨伐,铄归顺较晚。同年五月,刘骏称帝,铄进司空,赐药死,追赠侍中、司徒,谥“穆王”。

刘敬猷

刘敬猷,刘铄之子,嗣封南平王,官至黄门郎。前废帝刘子业景和末,召刘铄妃江氏入宫,使左右于前逼迫之,江氏不受命。谓曰:“若不从,当杀汝三子。”江氏犹不肯。于是遣使于第杀刘敬猷、刘敬渊、刘敬先,鞭江氏一百。其夕废帝亦殒。刘宋太宗即位,追赠敬猷侍中,谥曰怀王。

刘子产

刘子产,宋孝武帝刘骏第十八子,母徐昭容。刘铄的子嗣全死了,于是把刘子产过继给刘铄,袭封南平王。不久,刘子产也死了。

刘宣曜

刘宣曜,刘休祐之子。泰始五年,立晋平王刘休祐第七子刘宣曜为南平王过继刘铄为嗣。刘休祐死后,刘宣曜被废还本。

刘伯玉

刘伯玉南朝宋宗室,衡阳恭王刘嶷第二子。后废帝元徽元年(公元473年),立衡阳恭王嶷第二子伯玉为南平王过继刘铄为嗣。后官至给事中。升明二年(公元478年),谋反被诛,国除。

南齐

萧锐

南平王萧锐,476年-494年11月7日,字宣毅,齐高帝萧道成第十五子,母为李美人。齐武帝永明元年正月壬戌(483年2月5日),封南平王。延兴元年九月乙未(494年11月7日),萧锐被宣城郡公萧鸾所杀,时年十九岁。

永明七年(489年),出任散骑常侍,寻领骁骑将军。永明八年(490年),改任左民尚书。萧锐上朝勤谨,未尝以疾请假,受到了齐武帝的赞赏。永明十年正月戊午(492年2月14日),改任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永明十一年(493年),进号前将军

延兴元年九月乙未(494年11月7日),萧锐被宣城郡公萧鸾所杀,时年十九岁。晋熙王萧銶、宜都王萧铿也同时被杀。

萧宝攸

萧宝攸(?—502年4月5日),字智宣,《南史》作萧宝修,明帝萧鸾第九子也。建武元年,封南平郡王。二年,改封邵陵王。三年,为北中郎将,镇琅邪城。永元元年,为持节、都督南北徐南兖青冀五州军事、南兖州刺史,郎将如故。未拜,迁征虏将军,领石头戍事。丹阳尹,戍事如故。陈显达事平,出为持节、督江州军事、左将军、江州刺史。以本号还京师,授中军将军秘书监。中兴二年(502年)谋反,宣德太后令赐死。

南梁

萧伟

南平元襄王萧伟(476—533),字文达,南梁太祖萧顺之第八子也。天监元年(502年)、梁朝建国,加散骑常侍,进督荆、宁二州,余如故。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十七年,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中大通五年,薨,时年五十八。

萧恪

萧恪,字敬则,南平元襄王萧伟子。袭封南平王。

陈朝

陈嶷

陈嶷,字承岳,陈后主陈叔宝第二子也。方正有器局,年数岁,风采举动,有若成人。至德元年,立为南平王。寻除信武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置佐史。迁扬州刺史,进号镇南将军。寻为使持节、都督郢、荆、湘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郢州刺史。未行而隋军济江。祯明三年入关,卒于长安。

唐朝

李希烈

李希烈,辽西人,李忠臣族侄。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勾结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反唐,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奉诏讨伐,被唐德宗加封为南平郡王。

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命李希烈兼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奉命征讨割据淄青的李纳,他反与李纳通谋,并与叛乱的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公元784年攻入汴州,旋称楚帝,年号武成。不久为刘洽所败,逃归蔡州,贞元二年(786年)被部将陈仙奇毒死。

高崇文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字崇文,先世乃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代名将。高崇文生性朴厚寡言,不通文字,但却聪颖敏慧,才智过人。

贞元五年(789年)夏,吐蕃军三万人犯宁州(今甘肃宁县),高崇文奉命率甲士三千前往解救,激战于佛堂原,大破之,迁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封渤海郡王。

元和元年(806年),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割据西蜀,发兵围攻东川节度使李康。宰相杜黄裳力主讨刘辟,推荐时为神策军将领的高崇文为帅。唐宪宗乃拜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以士兵五千人,自长武城出兵。是年九月,高崇文连破刘辟军,八战皆胜,次年二月,段文昌开门投降。高崇文进入成都,秋毫无犯,市肆不惊,刘辟等二十余口被押送回京师,蜀境遂平。

元和三年(808年)冬,高崇文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南平郡王。

元和四年(809年)九月二十五日(11月6日[1]),高崇文病故,追赠司徒,谥威武。

赵匡凝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赵德諲之子。历任忠义军节度、山南东道管内观察处置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中书令、兼襄州刺史、上柱国、南平王、检校太师、荆襄节度使、楚王。

钟传

钟传,洪州高安人。他本是商人。王仙芝起义,江南大乱,洪州为了自保,自组民兵,推举钟传为首领,自称高安镇抚使。后来唐僖宗擢升钟传江西团练使,镇南节度使、检校太保、中书令,爵颍川郡王,又徙南平郡王。

五代

刘隐

刘隐(873年―911年),上蔡人,封州刺史刘谦长子,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岭南藩镇,南汉政权奠基人。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黜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建立后梁政权。同年五月初三日,朱温加任刘隐为检校太尉,兼任侍中,并封爵大彭郡王。

开平三年(909年)四月初四日,后梁加任刘隐为检校太师,兼任中书令,封南平王。

乾化元年(911年),后梁进封刘隐为南海王。同年三月,刘隐病情紧急,上表朝廷委任其弟节度副使刘 暂时主持留后事务。三月初三日,刘隐病逝,时年三十八岁,刘 继任其位。

贞明三年(917年),刘 称帝,建立大越政权(后改国号汉,史称南汉),追谥刘隐为襄皇帝。

高季兴

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又称荆南)开国君主。

高季兴早年曾为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后被朱友让收为义子,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后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迁宋州刺史。随朱温扫荡青州,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

907年,朱温称帝,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14年,被封为渤海王。后唐灭后梁后,高季兴向后唐称臣,并亲自入朝觐见。924年,后唐庄宗封其为南平王。

926年,高季兴截获蜀地入朝贡物,又向后唐索地,妄图扩大地盘。后唐明宗罢黜高季兴官爵,发兵征讨。高季兴不敌,辖地日蹙,遂向南吴称臣,被封为秦王。

929年,高季兴病死,其子高从诲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因此后唐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号武信。

高从诲

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二任君主。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天成三年(929年),高季兴去世,高从诲继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谥号文献王。

高保融

高保融(920年―960年),字德长,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三任君主,948年―960年在位。

高保融在位时期,称臣于后周,并曾劝说南唐后蜀向后周称臣。建隆元年(960年),北宋建立后,高保融愈发恐惧,因此一年内三次向北宋进贡。同年高保融病逝,死后追赠太尉,谥号贞懿王(一作正懿王)。

高保勖

高保勖(924年—962年12月19日),亦作高保勗,字省躬,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十子,贞懿王高保融同母弟,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君主,960年9月20日―962年12月19日在位。

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勖因病去世,被宋朝赠侍中。

高继冲

高继冲(公元943—973年12月11日),字成和(一作字赞平),五代十国末期南平国君主。为高保融之长子,高保勗之侄。高保勗病死后继位。建隆四年(963年),宋军假道南平,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继冲只得纳地以归,南平亡。开宝六年(973年)高继冲去世。

宋朝

卢均

景德元年四年,宜州戍卒陈进反,拥宜州判官卢均为首领,僣号南平王,围象州,张煦以兵会曹利用斩之。

李睍

李睍(?―1227年),西夏神宗李遵顼之孙,西夏献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西夏最后一位皇帝。初封南平王,李德旺死后继位,西夏灭亡史被蒙古所杀。

黎桓

黎桓(Lê Hoàn,941年-1005年),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980年至1005年在位。黎桓是丁朝的开国功臣,担任十道将军殿前都指挥使。980年被军队拥立为帝,改年号天福,定都华闾。1005年三月,黎桓去世。

993年,北宋封黎桓为交趾郡王。997年,北宋又加封黎桓为南平王兼侍中。

李公蕴

李公蕴(Ly C ng U n;974年-1028年),又称李太祖(Ly Thái T ),字兆衍,是越南李朝的开国君主,1009年至1028年在位,年号顺天。

李公蕴原为前黎朝的大臣,官至左亲卫殿前指挥使,赐姓黎。1009年,前黎朝发生内乱,李公蕴趁机夺取帝位。1028年,李公蕴病逝,庙号太祖,谥号神武皇帝(Th n V Hoàng ),葬于寿陵。

1017年(顺天八年),乾元殿震。宋真宗封王为南平王。

李德政

李德政,又名李佛玛(Ly Ph t M )李公蕴之子,越南李朝第二任君主。宋朝加封其为交趾郡王,进封南平王。

李日尊

李圣宗(Ly Thánh T ng 1023年-1072年)讳李日尊(Ly Nh t T n),越南李朝第三代皇帝,1054年—1072年在位。李朝太宗李佛玛第三子,母金天皇太后枚氏。宋朝加封其为交趾郡王,进封南平王。

李乾德

李仁宗(Ly Nhan T ng 1066年-1127年),讳李乾德(Ly Càn c),越南李朝第四代皇帝,1072年-1127年在位,是越南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是李圣宗长子,猗兰元妃黎氏所生。宋朝加封其为交趾郡王,进封南平王。

李天祚

李英宗(Ly Anh T ng)名李天祚(Ly Thiên T ,1136年-1175年),越南李朝(越南语:Nhà Ly)第6位皇帝。1138年-1175年在位,享年40岁。

李天祚即位后,宋朝就下诏册封其为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安南都护、上柱国、交趾郡王,绍兴二十五年进封南平王。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大宋皇帝册封李天祚为安南国王

元朝

秃鲁

孛儿只斤·秃鲁,元太宗窝阔台的曾孙,祖父元定宗贵由,父亲禾忽。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赐印,封南平王,为金镀银印驼纽王。

秃鲁,禾忽子。至元九年(1272年)从皇子西平王奥都赤征建都蛮,封南平王,赐龟纽银印,仍赐金、银符各五,及所部有功者三十五人银钞定,卫士人各马三匹,从者一匹。明年,换驼纽鋈金银印,命镇守六盘山。及闻其父禾忽已附海都,即于十四年(1277年)冬举兵反。安西王遣巩昌总帅汪惟正等西讨,败秃鲁于武川,获之。

秃鲁以有罪宗王子弟的身份,随其父参加蒙古征伐南宋的战争,至元九年受封为持银印龟纽等级(五等)南平王,至元十二年逃离驻地回到窝阔台汗国,可以说他自始至终参与了海都与元朝政权的军事对立,也就是说自他回到窝阔台系阵营起,就放弃了在元朝政权的所有利益,成为了元朝政权的敌人,所以在元朝文档中仅有一个至元九年记录。

铁木健

铁木健,元朝时汉人,传说封南平王,食邑湖广行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铁改余氏的祖先,生于13世纪中后期,卒于14世纪中叶。铁木健的九子一婿,传说都考中了元朝的进士,任职情况为四太守五尚书一侍郎。但是,查遍《元史》、《元代进士辑考》、《湖广通志》、《黄州府志》、《麻城县志》、同期名人笔记,遍访其他姓氏的同期麻城移民,都找不到铁木健及九子一婿的痕迹。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岱玉在2008年《<元史·诸王表>补证及部分诸王研究》一书中指出:“从铁改余氏族谱所记录的南平王铁木健的几个儿子均为元朝进士、任太守的情况看,他们完全不懂元代诸王不出仕不尚科举及元代无太守之职的情况,胡编乱造。”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历史人物 司马晏 司马允 阳平王 拓跋熙 拓跋连 北魏太武帝 北魏孝文帝 元霄 元浑 元纂 元仲冏 拓跋珪 元倪 冯诞 文明太后 宿勤乌过仁 宿勤 刘铄 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