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戏曲中把道白的最后一句节奏化,以便引入到下面的唱腔上去。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现多指滋事挑衅,不服挑战一类的事。

释义

【注音】:jiào bǎn

【词语】:叫板

【解释】::戏曲中把道白的最后一句节奏化,以便引入到下面的唱腔上去。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

[to rhythmize the end of a spoken part in an opera]

方言

北京方言,可理解为向某人发起挑战或是和某人较劲,例如:就凭他,也敢和我叫板?

民间游戏

民间有个游戏叫骨牌,4个人打的,当一个人没钱时,还可以打多一次,这时那个没钱的人就会拍一下桌子,并且这次是由他说话,这是民间的叫板(这个游戏在很多地方不是赌博的,赌博时就没有这个叫板了)。

新义浅说

作者:顾正龙

近几年来,“叫板”一词成为备受报刊网络青睐的对象,不仅在文章里大量出现,标题中也常常使用。

例如:1.前苏联是惟一一个敢和美国叫板的超级大国。(《中国青年报》2006.5.4)

2.蔡骏新作《蝴蝶公墓》叫板斯蒂芬·金。(《北京娱乐信报》2007.1.15)

这里的“叫板”是什么意思?其起源又在哪里?翻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原来“叫板”是戏曲演唱时的一种独有的传统程式,指演员用一种规定的叫法向司鼓示意所唱的板式,随即按需起板式接唱或起动作铜器。“板”指代锣鼓点。“叫板”除了叫起板式的意义外,又有戏剧和音乐上的意义,从而用来达到一定的戏剧效果。它又可分为“虚字叫板”和“有字叫板”。“虚字叫板”指用虚字并加重语气来拖长腔音以达到所需的板式;“有字叫板”则是指用一定规范的较强旋律演唱并加入词字来达到所需的板式。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其意义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叫板”一词由一个专指戏剧程式的词汇渐渐走入到人们的视野中。

请看如下几例:

3.民营书店叫板新华书店,书市孕育资本风暴。(《新闻晨报》2002.8.17)

4.上海交通大学一女教师开博客叫板“芙蓉”。(《上海青年报》2005.8.3)

5.服务录音录像发到网上,消费者使新招叫板商家。(《新民晚报》2006.10.16)

6.赵本山和央视叫板,可能无缘2007春晚。(《王国网》2006.12.31)

7.麦迪弧顶射箭砍翻老东家,魔术命中率低难叫板火箭。(《北京青年报》2007.2.26)以上五例中,“叫板”均为动词,意义明显与其起源有较大区别。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版)有两个义项:(1)戏曲中把道白的最后一句节奏化,以便引入到下面的唱腔上去。用动作规定的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2)对别人进行挑衅或挑战。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研社、语文出版社,2005年7月版)“叫板”也有“叫阵,挑衅”一义项。如:你敢跟我叫板,我奉陪到底。两种释义词性均是动词,从感情色彩上说是中性词。以上所举例子“叫板”均取第二个义项。

事实上,“叫板”是个土生土长的词汇,原先流传于京津一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由广泛的口语化趋向口语与书面语的流行,不过变化后的意义单一,较易掌握。其使用的范围扩大,又是建立在对原义的引申与发展的基础上的,从词义上看,“叫板”有喊叫的意味,而且是有所示意。久而久之,原来的喊叫里面便加入了挑战的意思,造就了词的新义。同时,“叫板”一词由专业术语衍化而来,而对专业词汇进行引进和吸收,扩大丰富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词汇宝库,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符合语言不断发展的趋势。

总之,“叫板”一词的使用已较为普遍,并有压倒“挑战”、“叫阵”、“挑衅”等常用词语的势头。这除了迎合了人们趋新立异的心理之外,还应该归功于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超级大国 中国青年报 斯蒂芬·金 新闻晨报 上海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