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台湾政治大学(英语: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NCCU),即“国立政治大学”,简称政大,坐落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文山区,是台湾地区在文法商及管理学科中的顶尖院校 ,是台湾“台成清交政”五大名校之一,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重要智库之一。

根据2016年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台湾政治大学在政治、国际研究、法律、传播与文化传媒学科上位居世界百强,文学、教育、人类学等位居世界二百强。

政大商学院已通过AACSB商管认证、AACSB会计认证以及EQUIS认证。根据Eduniversal的调查,学院位于顶尖商学院之列(TOP Business School)。 《英国金融时报》公布2012年全球商学管理硕士(Financial Times Masters in Management)排名,政大商学院全球第41名。2018年10月,政大商学院加入PIM全球高水平商学院合作平台,为全球第65个会员学校。

学校前身为1927年中国国民党南京成立的中央党务学校,首任校长为蒋介石。1946年“中央政治学校”与“中央干部学校”合并,定名为“国立政治大学”。1949年国府迁台以后,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在1954年主动作出让政治大学在台北首先复校之动议,在台北木栅复校。1955年成立大学部。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06.5公顷,教师681人,学生16338人。 作为一所以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见长的综合型大学,政治大学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专业创新、国际视野”的新世纪领导人为重要使命,是培养政府行政机关及司法机关公务员的摇篮。

历史沿革

办学源头

中国国民党于1927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党务学校, 负责北伐期间国民党干部的教育训练。

1927年,蒋中正以“清党”铲除党内中国共产党势力后,原先准备成立“宣传训练院”,但后来代之以“中央党务学校”。中央党校校训与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相同,并于1927年经首任校长蒋中正敲定。创校初期借用国立东南大学校舍,至该校改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後,接收校产以为为永久之校址。课程着重党务及社会运动、政治宣传,授课内容则分为理论、历史、地理和组织。 政大正门口校碑中央党务学校因属“党国一体”时代重要的党国菁英培训学校,蒋中正亲任校长表示重视之程度。但蒋氏并无暇管理中央党务学校校务,实际负责学校运作者乃副教务主任罗家伦、副训育主任谷正纲及副总务主任吴挹峰等人。

1929年,中央党务学校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初设政治、财政、地方自治、社会经济四系,后来又增设教育和外交等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政治学校迁至重庆小温泉,并将 科系调整为法政、经济、外交、新闻、地政五系,尔后又成立新闻事业专修班、新闻专修科、地政专修科、会计专修科、统计专修科、语文专修科。功能上说,中央政治学校是中国国民党训政时期培育国家政治人才的主要基地,地位类似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中央党校”。

1944年,为扩大训练青年干部,三民主义青年团创立“中央干部学校”,以重庆复兴关为校址,由蒋中正担任校长,蒋经国出任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一职。初设研究部,主要研究政治、经济,主要招生对象为各国立大学毕业生,3期共培训干部五百馀人。後增设专修部,计有地方自治科、师范科、管理科、生产科等四科,并增设东北青年训练班。抗战後期,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之时,中央干部学校开始附设青年军政治工作干部训练班,由蒋经国兼任班主任一职。中央干部学校在性质上,可对应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两校合并

1946年“中央政治学校”与“中央干部学校”合并,定名为“国立 政治大学”。改制后的国立政治大学于南京红纸廊(今南京建业路168号)原址复校,正式纳归国家教育体系。校长改为专任制,但依旧由蒋中正担任永久名誉校长。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全面溃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政大南京校址为中共所接收,学校被迫再度流离,历经了杭州、广州、重庆等地迁徙。一部分迁到四川的政大师生,以少量劣质兵器,投笔从戎,参与国共内战,经过苏场遭遇战和大邑包围战后,仅有少数学生虎口生还,尔后以军籍身份转由香港进入台湾。

在台复校

国民党来台后,因为原计划反攻大陆,并无在台湾恢复大陆地区 国立大学的构想。但随着反攻无望逐渐明朗,党政高层开始思索增设高等院校之计划,进而意识到培养本地高等教育人才之急迫。由于政大以往为国民党党校,具指标性;且曾为培育高等公务员的摇篮,素有口碑,加上当时日本统治时代留存的高教机构已无法负荷国府迁台导致之人口遽增的升学需求等因素,1954年行政院批准国立政治大学在台北县木栅(今台北市文山区)复校,成为嗣后大陆各国立大学如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等,在台复校之先驱。政大在台设校首任校长是日本东京大学毕业,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哲学学者陈大齐先生,初设行政、公民教育及新闻等三个研究所。

1955年恢复成立大学部,有教育、政治、新闻、外交、边政五学系。

2017年9月7日,台湾政治大学召开“马拉松式”校务会议,上午确定校歌新旧版本并行,下午通过2座蒋介石铜像迁移1座。至于是保留学校后山圆环道的“蒋介石戎马像”,还是中正图书馆里的“蒋介石马褂坐姿像”,将留在下次校务会议讨论。

学术研究

研究成果

顶尖大学计划拔尖研究团队

在“教育部”5年500亿顶尖大学计划的支持下,学校以“两岸关系与中国研究”、“选举研究”、“创新研究”三拔尖研究团队获得第二期顶尖大学计划支援。此三主轴综整了学校相关研究领域资源,也成为学校重要的发展特色;2011年至2014年三拔尖研究团队也产出丰富的研究成果。

1、两岸关系与中国研究

在研究产出上,此计划团队出版专书49本( 含5本英文专书),SSCI 期刊43篇,TSSCI共54篇、THCI Core共9篇,规画中预计出版的英文专书7本和中文专书16本。本计划每季对全球发行中英文电子报,与中国研究学圈分享各项成果。同时,本计划强化既有之英文《Issues and Studies》期刊,中文《中国大陆研究》季刊,以及英文之《Strategic Vision》(政策研究);同时,人文中心亦发行《东亚观念史集》,法学院则已於102年出版新的中、英文期刊《NCCUChina Law Review》。

2、选举研究

“民主选举与公民参与”(Elections andCitizen Participation,简称ECP)计划自2011年4月起开始执行,计划执行单位为学校选举研究中心。ECP团队成员共发表了99篇期刊论文(包括18篇SSCI、2篇SCI、54篇TSSCI期刊论文)、65篇专书专章、167篇研讨会论文。专书方面,中文专书《2012年总统与立法委员选举:变迁与延续》、《台湾选举与民主化调查(TEDS)方法论的回顾与前瞻》均已於102年出版。英文专书《Elections inTaiwan and Japan under the Mixed-MemberMajoritarian System》、《The Taiwan Voter》2016年出版。ECP团队以第一期顶大计划;“亚洲选举研究”(Asian Election Studies,AES)建立的平台为基础,近年继续推动在韩国(2011、2014年)、日本(2012年)与台湾(2013年),分别举办AES第三至六届国际研讨会,并开始规画2015年在日本举办第七届AES国际研讨会。

3、创新研究

此团队共出版专书28本,SCI、SSCI、A&HCI类论文140篇,TSSCI共37篇。此外,结合产学力量,推动多项以台湾当前关键议题有关之产学合作计划,如与中华电信合作“蹲点·台湾”暑期驻点拍摄暨志工服务计划。 与 中央社、雅虎奇摩合作 “ Y o u rNews”;与公共电视合作公民记者校园采访中心。与宜兰县数位中心进行产学合作,研发出uvoyage服务平台。与创意引晴旅游手札合作FunTrip、HuayuNavi、Plastory App;与故宫合作,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司或组织的社群媒体或APP游戏进行创意行销;与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进行产学合作,追踪调查台湾民众暖化意识,透过记者会发布合作结果,做为环境教育与宣导参考。

论文成果

2010至2014年度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统计
类别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累计
SSCI128138154142171733
SCI(E)137104102122118583
AHCI9171181156
TSSCI16815212797124668

研究奖项

1、赵顺良教授荣获2013年“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致力於欧陆比较文学研究,英国语文学系助理教授赵顺良以一本专书与一篇知名国际期刊论文,剖析“诡态诗学”与人类情感、美学间的关系,获颁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

2、李蔡彦教授荣获2013年台湾计算机会议NCS2013最佳论文奖。

3、阮若缺教授荣获2013年学术骑士荣誉勋章。

4、陈志铭教授等72人荣获“科技部”2013年度奖励特殊优秀人才措施奖励;车行健教授等72人荣获科技部103年度奖励特殊优秀人才措施奖励。

5、陈明吉教授荣获2013年度“科技部”大专学生参与专题研究计画研究创作奖指导教授。

6、数位内容硕士学位学程助理教授陈圣智以《社群网路作为人际关系载体之资料探勘代理人》获得第十九届资讯管理暨实务研讨会“最佳论文奖”,以及2013年温世仁服务科学新苗奖,接连获学术界肯定。

7、何万顺教授荣获2014年度“科技部”杰出研究奖。

8、唐揆教授2014年荣获第58届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学术奖。

9、唐揆教授2014年荣获“中华民国科技管理学会”院士。

10、蘇伟业教授荣获2014年台湾公共行政群,各院系所下也设立各研究中心。2013-2014双年报卓越研究与公共事务系所联合会最佳论文奖。

11、梁定澎讲座教授於2014年荣获美国资讯系统学会(The Association forInformation System, AIS)“LeoAward”终身成就奖,这是资管领域崇高荣誉,也是这项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得主。

12、英文系副教授卜道 ( David Blundell)2014年以“曙光:安贝卡博士与他开创的印度新纪元 ”(Arising Light: Dr B. R. Ambedkarand the Birth of a New Era in India)纪录片在越南举办的联合国卫赛节(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的影展中代表台湾获得最佳纪录片。

科研平台

校级研究中心
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洲暨欧洲研究所(第一研究所)
亚洲暨太平洋研究所(第二研究所)中国政治研究所(第三研究所)
中国经济暨社会研究所(第四研究所)选举研究中心
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公民社会暨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创新与创造力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
中国大陆研究中心人文研究中心
心智、大脑与学习研究中心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院属研究中心
文学院宗教研究中心、现象学研究中心、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身体与文明研究中心、人权史研究中心、东亚文学研究中心、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台湾史研究所、台湾文学研究所
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公法研究中心、刑事法学研究中心、基础法学研究中心、财经法研究中心、劳动法与社会法研究中心、中国大陆法制研究中心、法律科际整合研究所
理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
社会科学学院台湾房地产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经济学研究中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地方政府研究中心、财税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国防事务研究中心、国土政策研究中心、预测市场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所、劳工研究所、社会工作研究所
教育学院校长培育研究中心、华文测验与教育评鉴研究中心
外国语文学院翻译中心、伊斯兰文明与思想研究中心、欧洲文化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中心、外文中心、语言学研究所
国际事务学院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独联体研究中心、两岸政经研究中心、东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
传播学院研究暨发展中心
商学院商业经济理论与数量方法研究中心、国际商情预测中心、国际经贸组织与法律研究中心、亚太金融研究中心、国际经贸政策研究中心、银行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推广研究中心、财务工程暨衍生性商品研究中心、新兴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信义不动产研究发展中心(信义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捐赠下,于2000年8月1日正式成立)、电子商务与投资理财研究发展中心、科技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投资人研究中心、资料采矿研究中心、保险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民意与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北区中小企业研训中心、台湾智慧资本研究中心、品牌研究中心、服务科学研究中心、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企业管理研究所(MBA学位学程)、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问题与研究》

为一TSSCI等级的学术性季刊,以探讨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区域研究、国际经济等问题为宗旨。期刊荣获2017年“台湾最具影响力人社期刊奖”。

《中国大陆研究》

为一TSSCI等级的学术性季刊,研究中国大陆问题之学术性、资讯性刊物,著重探讨大陆之意识形态、党政、经济、文教、社会、军事诸方面问题。期刊荣获2017年“台湾最具影响力人社期刊奖”。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9个学院,分别为文、理、社会科学、法、商、外国语文、传播、国际事务及教育学院,34 个学系、1 个学士学位学程(传播学士学位学程)、1个院大一大二不分系(传播学院大一大二不分系)、47个硕士班、10个硕士学位学程、35个博士班、4个博士学位学程,另设有14个硕士在职专班及6个全英语学位学程(亚太研究英语硕士学位学程、国际经营管理英语硕士学程、国际传播英语硕士学程、国际研究英语硕士学位学程、亚太研究英语博士学位学程及应用经济与社会发展英语硕士学位学程)

学校院系
文学院中国文学系
历史学系
哲学系
理学院应用数学系
心理学系
资讯科学系
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社会学系
财政学系
公共行政学系
地政学系
经济学系
民族学系
法学院法律学系
商学院金融学系
国际经营与贸易学系
会计学系
统计学系
企业管理学系
资讯管理学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财务管理学系
外国语文学院英国语文学系
阿拉伯语文学系
斯拉夫语文学系
日本语文学系
韩国语文学系
欧洲语文学系
土耳其语文学系
传播学院新闻学系
广告学系
广播电视学系
实习广播电台
国际事务学院外交学系
教育学院教育学系
幼儿教育研究所
教育行政与政策研究所
教师研习中心
师资培育中心
国际学院(筹) -

校区机构

单位机构所在地址单位面积(公顷)
政大校本部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94.96
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台北市文山区万寿路64号1.93
公共行政与企业教育中心台北市大安区金华街187号0.56
附设实验幼稚园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6号0.53
附设实验小学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三段12号0.72
附设高级中学台北市文山区政大一街353号2.06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有教授309人,副教授233人,助理教授122人,讲师17人。

优势学科

《泰晤士高等教育》2009年的世界大学排名分领域调查,政大在“社会科学”一项获评为全球第240名(全台第二)。

2011年QS世界大学排名分领域调查,政大在“社会科学”第214名,“人文与艺术”全球第163名。

2011年QS世界大学排名评比成绩,在艺术人文领域的大学中,政大在“现代语言”类别介于全球50-100名区间,是台湾唯一进入百大的学校。

2012年政大外语学院于QS世界大学排名之“现代语言”类排名29名。

2012年远见杂志与104人力银行针对大学品牌力所做的大学评鉴,政大综合排名居国内第5,其中在“商管/财经”学群中及“法律/政治”学群排名第一领先全国。

2013年,根据远见杂志公布的2013全台大学声望调查,政治大学是全台湾高中生'“最想就读学校”第2名''',若依照九大学科领域做分项排名,政大夺下“商管∕财经”、“语言∕人文∕社会科学”、“法律∕政治”、和“媒体∕传播”共四项最想就读学校第一,超越台大的“资讯∕工程∕电机”、“数理化∕生命科学”、“医疗∕卫生∕护理”三项分组第一。

根据2016年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台湾政治大学在政治、国际研究、传播与文化传媒学科上位居世界百强,文学与人类学位居世界二百强。

教学建设

政治大学为培养政治、管理及新闻人才的主要机构,中央政治学 校时期,曾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办新闻学院,并同燕京大学及复旦大学为当时中国新闻学院三校之一。

中央政治学校是当时国家唯一的司法官训练中心,并负有国家文官学院的职责,培训通过公务人员高等考试及普通考试的人员。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同称为是中国的“文武两校”,为国家培养军官与文官。

政治大学为首间提供中文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学府,商学院同获得了AACSB及EQUIS认证,并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设立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

该校现阶段致力於推动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与合作。现与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校签有合作交流协议。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有学术交流往来。

政大设有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社会科学资料、电子计算机、国际 教育交流、附设公务人员教育、国际关系研究、选举研究、第三部门研究、创新与创造力研究、中国大陆研究与台湾研究等中心。除此之外,并有附属高级中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及幼稚园一所,该校拥有自幼稚园、小学、中学以迄大学、硕、博士班的一贯完整学制。在教学与研究方面,该校每年均聘请国内外学者专家,担任各项课程教学与研究,有专任教师六百余人,研究员七十余人,兼任教师二百余人,高学历教师年年增加,师资阵容日益壮大。

学校将传承人文社会科学的优良传统,发扬追求宇宙真善美之大学精神,培养具备“人文关怀、专业创新、国际视野”之新世纪领导人;拥有丰实的文、理、社会科学基础学门,同时保有法、商、传播、公共事务、国际事务、外语、教育、数位科技等专业智能,进一步强化人文、科技与社会的对话能力,涵养公民智慧与素养。并以美国哈佛大学为标竿,契合时代脉动、引领教育创新、开拓知识社会,成为一流的人文学术殿堂,在教学、研究、服务、校园、国际化等各方面,展现该校独一无二的特色。

除此之外,政治大学拥有附属高级中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及 幼稚园。政大拥有自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博士班的一贯完整学制,在校学生人数共15000余人,专任教师600余人,研究员40余人。未来政大将传承人文社会科学的优良传统,在人文、社会、法、商、传播等学术领域中,兼重教学与研究、并行理论与实务、均衡国际化与本土化,强化人文、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促成学术研究的多元发展,以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文社会学术殿堂为愿景,培养具有“人文关怀、专业创新、国际视野”的新世纪领导人。

政治大学为接受“迈向顶尖大学计划”补助的研究型大学之一,与同为在台复校的台湾清华大学及台湾交通大学为台湾地区知名院校之一。

政大是台湾知名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顶尖大学,在法商、传播、国际事务、外语等领域尤其知名,并且为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获选学校之一。

政大历年大学联考人文社会组科系录取分数在台湾各大学中位居前二志愿,自然科学组科系录取分数也位居前五志愿,为许多高中生所向往。

唯其因学术发展以人文及社会科学为主,研究强项也主在国内与区域议题,且理学院规模较小,皆不利于在以“国际期刊发表数量”作为评量指标的排名表现,因此政大在许多世界大学排名皆较难名列前茅,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仅被评为“全球第400至500余名的大学”,另据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2年亚洲最佳大学排行榜,政治大学名列第113位,相较于2011年上升14名。

研究生课程
文学院华语文教学硕/博士学位学程
国文教学硕士在职专班
图书资讯学数位硕士在职专班
理学院数学教学硕士在职专班
资讯科学系硕士在职专班
数位内容硕士学位学程
辅导与谘商硕士学位学程
社群网路与人智计算国际研究生博士学位学程
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硕士学程
亚太研究英语硕士学位学程
亚太研究英语博士学位学程
应用经济与社会发展英语硕士学位学程
法学院法学院硕士在职专班
商学院经营管理硕士学程(EMBA)
国际经营管理英语硕士学位学程(IMBA)
企业管理研究所(MBA学位学程)
外国语文学院英语教学硕士在职专班
中东与中亚研究硕士学位学程
传播学院国际传播英语硕士学程
数位内容硕士学位学程
传播学院传播硕士学位学程
硕士在职专班
博士班
国际事务学院国际研究英语硕士学位学程
战略与国际事务硕士在职专班
国家安全与大陆研究硕士在职专班
中东与中亚研究硕士学位学程
日本研究硕士学位学程
教育学院学校行政硕士在职专班
辅导与谘商硕士学位学程

校区机构

考试成绩

学校司法官录取人数全台第一;2008年公务人员特考第二次司法人员考试,190名新科司法官中,政大法律系共有53人上榜,录取人数排名全台第一。

合作交流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大学与政大三方,于2006年12月23日签定学术合作合约,建立通识教育及生物科技管理学程合作模式,仿效美国哈佛大学与周边教学医院之“群医照顾系统(Partners HealthCare system)”整合,结合人文科学、医疗服务及医学研究的资源。为鼓励学生至外校选 修不同领域的通识课程,凡政大学生至签约合作学校选修通识课程,一律承认其通识学分,与政大签约的学校包含国立阳明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防医学院及台北医学大学,合作通识课程如艺术方面“与大师相遇”系列,邀请焦雄屏(电影)、朱宗庆(打击乐)、胡德夫(民谣)、刘克襄(生活美学)等艺术专家学者开班授课;医学方面,则有阳明大学潘怀宗老师(现代流行疾病)、翟建富老师(医学基础)等,跨校合作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多元丰富的通识教育课程。此外政大的科技管理研究所也与国立阳明大学合开“生物科技管理学程”。

政大与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成功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中央大学、中正大学共八校所组成的EMBA教育联盟,打破校际限制,混合分组,期望以跨校的研讨方式,让各校EMBA学生充分联谊与学习。混合分组除让知识学习上能更加完整外,从北到南的串连网络,让学生跨越了校际、地理限制,扩大人脉知识网,同时增加同业或异业结合交流的机会。

社会声誉

政大商学院是台湾唯一的国际商学研究生论坛(GBF)成员。

政大商学院是台湾少数获得AACSB、EQUIS认证的商学院。

台湾高等教育司评鉴商学院为全台第一。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针对各国大学MBA的调查中,政大与澳洲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同获企业家和人力资源经理票选为亚太地区最具能力培育优秀与有潜力MBA的学校。

在《Asia Inc.》杂志调查中公布的东亚前十大商学院排名,政大为亚洲第九(全台第一)。

《英国金融时报》公布2012年全球商学管理硕士(Financial Times Masters in Management)排名结果,政大商学院全球第41名(全台第一)。

依据在欧洲的《Eduniversal商学院排名网》2012年的资料,其中政大位在“顶尖商学院”之列,为全台第一。

依据《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在一项针对各国大学MBA的调查中,政大与澳大利亚的雪梨大学、香港的香港中文大学等,同获企业家和人力资源经理人票选为该地区最具能力培育优秀与有潜力MBA的学校。

2013年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72位,台湾地区第23位。

企业最爱大学生综合排名全台第五,文学院、教育学院皆为台湾前二名,法学院、商学院排名更为全台第一。

文化传统

校训

亲爱精诚

校徽

学校校徽采“中华民国”“国花”梅花形及国旗青红白三色表示为国育才之意。

校歌

政大校歌里因而有“吾党”、“三民主义”等词汇,被外界质疑“党国”意识深刻。学生多次发动联署废除校歌,拒绝校内一年一度合唱比赛“文化杯”把校歌列为指定曲,甚至传出“罢唱”等事件,许多师生展开辩论,认为应让“党歌”走入历史。政大2016年正式成立“校歌检讨委员会”,召开多次校务会议,2017年7月提案修正,于9月7日新学期第一次校务会议逐句讨论表决,通过新校歌方案。政大新校歌逐句修正与表决,确认歌词是否适当,最后决议把“革命”改成“革新”、“命令”改成“理念”、“实行三民主义”改成“实践民主法治”、“吾党”改成“我们”等,同时保留旧版校歌,新旧版本并行,学生可自行选择喜爱的版本传唱。未来在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播放校歌时仅会播放歌曲旋律版,不会影响歌词。

词/陈果夫,曲/李抱枕

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

我们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人

管理众人 要身正 要意诚

要有服务的精神 要有丰富的智能

革命建设为民生

命令贯彻 笃信力行

任劳任怨负责任

实行三民主义是吾党的使命

建设中华民国是吾党的责任

完成使命 担负责任

先要我全校员生亲爱精诚

进而使我 全国同胞

亲爱精诚 亲爱精诚

活动

包种茶节

包种茶节活动旨在配合大学多元入学,针对尚在高中就读之学生及其家长,与有意愿报考该校研究所或在职专班之大学生及社会人士,藉由教职员工与全体学生群策群力专业及活泼生动之表现,面对面的提供该校各院系所之特色介绍和解说,亲身感受该校各院系所及校园学习环境之美。期能得天下之英才,能不断传承和持续该校教学与研究卓越之美誉,确立政治大学独具之校园文化形象。

金旋奖

根据《政大校刊》的记载,金旋奖最早可能始于1980年三月。金旋奖早期是代联会(后改为学生会)主办的学生歌唱比赛,在1990年左右开始闻名校际,因为与电视台 、报社的合作,曝光率大增,也使得金旋奖受到娱乐圈的注目,成为唱片制作人挖掘歌坛新秀的场合,演出令人惊艳的参赛者如未能入围,也有机会受评审或制作人青睐而“收到名片”,而且参赛资格逐渐开放给全国大专院校学生参加,使得比赛更为竞争。

到了2000年左右,金旋奖更有看头,因为除了独唱组、合唱组(含重唱及男女对唱)与创作组,新增团体创作组,呼应学生乐团风起云涌的热潮;此外,出现各有不同的主题呈现,例如十八届的西部狂野风、十九届的奇特风、二十届的梦想风。

金旋奖赢得明星梦工厂的美名,如张雨生、陈珊妮、陶晶莹、苏打绿、陈绮贞、林依晨等歌手与主持人,都是当年从金旋奖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此外还有“文化杯”和“校园马拉松”等。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校长周行一
副校长王振寰、张昌吉、陈树衡

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
国立政治大学:南京时期
第一任校长蒋中正1946-1947
第二任校长顾毓琇1947-1949
代理校长杨希震1949-1954
台湾政治大学:台北时期
第一任校长陈大齐1954—1959
第二任校长刘季洪1959—1973
第三任校长李元簇1973—1977
第四任校长欧阳勋1977—1986
第五任校长陈治世1986—1989
第六任校长张京育1989—1994
第七任校长郑丁旺1994—2000
第八任校长郑瑞城2000—2006
第九任校长吴思华2006—2014
代理校长林碧炤2014
第十任校长周行一2014—

校园环境

政大十景

“日升”:“朝迎晨曦登樟山”,太阳从指南山脉升起后,从政大图 书馆广场经过济贤桥,沿环山林道步行、呼吸芬多精,到达政大最高处樟山寺,从这里欣赏大台北的晨曦景观是人间一大享受。

“日落”:“暮送夕阳步长堤”,政大长堤是欣赏日落水岸景色的好所在,从万寿桥或道南桥旁,沿着景美溪眺望恒光桥,经过醉梦溪畔、渡贤桥、济贤桥、图书馆、井塘楼、社资中心,往登山道步行至指南宫,大屯山脉和观音山景色尽收眼底。

“春耕”:“醉梦溪畔品学思”,醉梦湖位于百年楼和季陶楼之后,从四维堂与行政大楼出发,经过风雨走廊、渡贤桥、传播学院、道藩楼转行健道方向,来到政大精神堡垒广场即可到达,是春季赏景的所在。

“夏耘”:“环山森林浴创想”,环山三道是政大人最喜爱的夏耕步道 ,上通凉亭公园的相思树林、下接醉梦溪畔步道,夏天的油桐花开是最迷人的时刻,让片片花瓣洒落在肩头。

“秋收”:“好汉登坡眺愿景”,环山一道在秋天时枫叶片片,从政大艺文中心、蒋公铜像前、向左登上好汉坡,从自强宿舍欣赏大台北盆地的秋景,令人身心愉悦,是许多政大人相当怀念的所在。

“冬藏”:“红樱绽枝望新年”,过恒光桥从后山校门进入政大校园,经过枫香大道、环山二道到达自强九舍,即可看到左侧坡地的山樱花在冬天盛开,枯枝与桃红、粉红的颜色成为对比之美。

“亲民”:“景美溪畔踏车行”,景美溪畔是骑脚踏车慢游的好所在,可将溪畔景观尽收眼底,政大校园中最大型建筑综合院馆旁是停车驻足欣赏景美溪左岸景观的绝佳去处。

“爱物”:“指南山下观鱼游”,指南山下的醉梦溪有着迷人的景色,野姜花盛开的清香带领我们到与景美溪交会的河口,4个亲水步梯让民众观赏鱼群和戏水,享受自然的乐趣。

“精实”:“四维堂内学坚毅”,进入政大校门第一栋建筑即四维堂,礼、义、廉、耻之四维是复校时所推广各级学校的共同校训,当时四维堂是学生主要集会场所,成为政大的精神象征。

“诚心”:“八德道路习鸿儒”,八德道号称政大第一大道,精神即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东自逸仙楼、学思路、研究大楼、商学院大楼、信息大楼、衔接集英楼,是政大校园里的主要教学区。

知名校友

政治界

陈涵 曾任台“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总长”

陈武雄 曾任台“行政院农委会主委”

程建人 曾任台“外交部部长”

邱创焕 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台湾省政府主席

孔德成 孔子第七十七世嫡长孙,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

关中 现任台“考试院院长”,曾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郭俊次 现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徐立德 曾任台“行政院副院长”、“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

许信良 曾任民进党主席

许水德 曾任台“考试院院长”、中国国民党秘书长

胡志强 现任台中市市长,曾任台“外交部部长”

胡为真 胡宗南长子,现任台湾“国安会秘书长”

萧万长 曾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 、“行政院院长”

金溥聪 曾任中国国民党秘书长

李焕 曾任台湾“行政院院长”、中国国民党秘书长

李元簇 曾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政治大学校长

吕桔诚 曾任台“财政部部长”

宋楚瑜 现任亲民党主席,曾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台湾省长

王建煊 现任台湾“监察院院长”,曾任“财政部部长”

苏起 曾任台湾“行政院陆委会主委”、“国安会秘书长”

尹启铭 曾任台“经济部部长”

王清峰 曾任台“法务部部长”

欧鸿炼 曾任台“外交部部长”

杨进添 曾任“外交部部长”

詹春柏 现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周美青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配偶

钟荣吉 现任台肥公司董事长,曾任台湾“立法院副院长”、亲民党秘书长

施文森 台“司法院”大法官

许玉秀 台“司法院”大法官

王和雄 台“司法院”大法官

杨与龄 台“司法院”大法官

姚瑞光 台“司法院”大法官

汪锟 前台湾“行政院”主计长

韩国瑜 高雄市市长

学术界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教授,曾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陈云英特殊教育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之妻

胡鸿烈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兼校监,曾任香港立法局议员、全国政协常委

吴思华 曾任政治大学校长、现任台“教育部部长”

郑瑞城 曾任政治大学校长、“教育部部长”

郑丁旺 知名会计学者、曾任政治大学校长

陈治世曾任政治大学校长

张京育 曾任“行政院陆委会主委”、政治大学校长

胡万川 神话专家、东海大学教授

董金裕 经学、理学专家、政治大学名誉教授

李丰茂 道教专家、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研究员、道长

林明德 民俗艺术专家、彰化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蔡欣欣 古典戏曲专家、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蔡哲茂 古文字与古代史专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兼任教授

陈维德 书法家、明道大学讲座教授

许雪姬 台湾史专家、“中央研究院”台史所所长

单德兴 “中研院”欧美所研究员

彭小妍 “中研院”中国文哲所研究员

包宗和 台湾大学副校长

李丁赞 台湾清华大学社会所教授

高安邦曾任开南大学校长

金耀基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蒋永敬 知名历史学家、曾任政大历史所所长

黄雪玲 国立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主任

胡春惠 知名历史学家

曾志朗 现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曾任“教育部部长”

李雅卿 知名教育家

林碧炤 现任政治大学副校长

刘必荣 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和风谈判学院主持人、国际新闻主播、中国时报主笔

赖来焜 玄奘大学法学院院长

许士军 政大企管系主任、政大企管所长、台湾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行销学系主任

徐佳士 曾任政大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撰写了华语世界第一本中文大众传播理论教科书

王又鹏 实践大学教授兼教务长、管理学院院长

王耀德 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教授

于宗先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郑贞铭 “台湾传播学之父”、香港珠海学院新闻暨传播研究所所长

张荣丰 台湾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

张家宜 淡江大学校长

张玉法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周策纵 国际著名红学家和历史学家

周逸衡 企业管理学者、国立中山大学副校长

朱建民 国立四川大学代训导长及总务长、政大政治系主任、政大外交所所长、政大法学院院长、政大教务长

陈惠馨 曾任政大法学院院长、法律系教授

游梓翔 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系教授、传播研究所所长

张怡筠 心理学专家

江岷钦 实践大学教授、知名时事评论员

商财界

姜丰年 曾任新浪网董事长、薪传国际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

胡玉城 中时分类广告/太平洋宽带/东森宽带/美国宏碁大观园副总经理、美国休士顿LIVESNG/城市电通/云端智慧园区执行董事

张忠谋台积电董事长、台湾“半导体教父”(政大名誉商学博士)

赖国洲 台视董事长

周俊吉信义房屋董事长

李蔚华 美南新闻集团总裁

林全世 界先进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明宪 财团法人林维吾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林明成 华南金控董事长

梁成金 新光商业银行董事长

许德南 合作金库董事长

粟明德 新光钢铁董事长

宋学仁 高盛投资亚洲区副总裁

白崇亮 台湾奥美集团董事长

唐雅君亚力山大健身房董事长

蔡哲雄 台湾金控董事长

魏幸雄 中华航空董事长

王文欣 台湾无印良品总经理

武冠雄 海外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远东商银董事

吴容明 台糖董事长

叶新明 台湾土地银行董事长

尹衍梁 润泰集团总裁、大润发董事长

杨慰芬 铼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林朝贤 翰林国际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科甲 中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朝源 祺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静瑜 鸿海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陈尚贤 和成欣业(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

黄增添 兆岭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

罗鹏程 美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邓文聪 幸福人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玉美 香港新亿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台湾旅港侨胞妇女会主席

张晁祥 祯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祯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人捷 台湾惠普科技董事长

周吴添 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

张兆顺 第一金控董事长

钟聪明 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上光电副董事长、远东商银常务董事

徐平:博士 & EMBA,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获得者,兰梅环保科技集团公司创始人之一。留学于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

新闻界

陶晶莹台湾知名主持人

阮次山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周嘉川 台湾第一位女性新闻主播

夏珍 中国时报副总编辑及政治组主任

王尚文 台湾八亩园博物馆总经理、中国时报副总经理

何国华 台湾公共电视新闻部经理、中央社总编辑、自立晚报总编辑

邓永雄 香港正文社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动漫画联会理事、香港流行图书出版协会秘书长

胡立台 愿景工作室执行长、曾任联合晚报总编辑

傅依萍 曾任联合晚报总编辑

卜大中 台湾苹果日报总主笔

胡立台 民生报社长

苏宗怡 TVBS新闻主播

杨鸣 TVBS总经理

周幼群 前中天新闻主播

吴宜婷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新闻及资讯部普通话新闻主播及中国组首席记者

璩美凤 曾任澳亚卫视主播、曾任台北市议员、台视主播

王力行 天下文化事业群发行人

黄明明 公视晚间新闻主播

李四端 TVBS副总经理

周玉蔻 知名媒体人

郑凯云 TVBS主播

陈凤馨 主播、知名媒体人

郑同僚 公视董事长

汪仁玠 曾任中国时报主编、小牛顿集团杂志总编辑、电视台资深制作人及顾问等职,现任电视台总监

石永贵 前台视总经理

李展鹏 澳门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叶宸安 TVBS主播、记者

王志郁 三立新闻台主播

邱立本 亚洲周刊总编辑

陈蔼玲 曾任主播,现为富邦文教基金会执行长

洪淑芬 中天新闻台主播

洪怡惠 中视新闻主播

刘玉嘉 前华视新闻主播

李天怡 三立新闻台主播

江宜汾 中视新闻主播

詹庆龄 TVBS主播

黄逸卿 中天新闻台主播

林益如 现任台视主播

何劲松 现任中视主播、记者、新闻翻译

林家琪 现任台视新闻主播、记者

张宇 现任台视新闻主播、记者

黄楷元 现任台视主持人、主播、记者

彭佳芸 现任华视主播、记者

李佳玲 现任中视主播、记者

张经义 白宫外国记者团首位中文媒体成员

文艺界

金庸作家、社会活动家(政大外文系肄业)

司马翎 台湾“综艺侠情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

林怀民 台湾著名编舞家、“云门舞集”创始人

张雨生 著名歌手(外交学系学士)

陈珊妮 台湾知名歌手(新闻学士)

陈绮贞 台湾知名歌手(哲学学士)

吴青峰 苏打绿主唱(中文与广告双学士)

谢馨仪 苏打绿贝斯手(科管硕士、企管学士 )

史俊威 苏打绿鼓手(社会学士)

刘家凯 苏打绿电吉他手(心理学士)

何景扬 苏打绿木吉他手(公共行政硕士)

林依晨 台湾知名演员、歌手(韩文学士)

刘真 台湾演员、主持人、舞蹈明星

辰亦儒 飞轮海成员之一,演员、主持人、歌手

翁瑞迪(阿本) 演员,演出《18禁不禁》、《黑糖群侠传》、《死神少女》、《爱上巧克力》等、主持人,主持过《我爱黑涩棒棒堂》、《青春全员集合》、《SS小燕之夜》、《蝴蝶蝴蝶生的真美丽》等,编剧、歌手

高玉颖 政大四姬成员之一

翁子麒 政大四姬成员之一

柯念萱 政大四姬成员之一

沈易儒 政大四姬成员之一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社会 组织机构 教育机构 台北市 文山区 中国国民党 南京 国立东南大学 谷正纲 东京大学 陈大齐 哥伦比亚大学 燕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阳明大学 哈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