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盘龙古道(别名:瓦恰公路)是连通塔县瓦恰乡与外界的公路,全长36公里,共有608个弯,地处帕米尔高原,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每年3月通车,11月左右关闭。公路海拔超4100米,最大落差超过1000米,蜿蜒而下,依山脊而建。2019年7月,盘龙古道正式通车。2023年10月25日,盘龙古道实行季节性封闭,所有车辆将禁止通行。2024年3月21日,因冬季积雪结冰而禁止通行的新疆盘龙古道恢复通车。名称由来盘龙古道从空中俯瞰,一条公路蜿蜒而下,依山脊而建,似一条黑龙盘绕在山间,由此被称为“盘龙古道”。发展历史建设背景盘龙古道最早是从塔县到瓦恰乡的公路其中的一段,后为帕米尔高原上的农牧...
更新于: --
茶马古道是我国一条历史悠久的古商道,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拥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大理市凤阳邑、普洱茶马古道风景区、宁洱茶马古道主要遗址。当前我国正在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区域协作,整合区域优势,共同开发茶马古道的沿线道路的文化,推动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命名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以来“茶马互市”的习惯,是古代(主要是明、清两代)以骡马运输茶叶的古道。唐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令吐蕃渐慕华风,尤其是带过去的茶叶,因为能够解肉食之腥、青裸之热而大受欢迎。茶商和马帮抓住青藏高原无法生产茶叶的商机,将大量川滇茶叶销往青藏...
更新于: --
徽杭古道之上的“江南第一关”,是徽杭古道的重要关隘,全长约5千米。主要景观综述徽杭古道沿途可见峡谷山中的溪水、瀑布,主要景点有岩口亭、磨盘石、将军石、顺帆石、白玉滩、江南第一关、佛掌峰、西寺飞瀑、施茶亭、一得亭、黄茅培、马头岭、下雪堂、上雪堂、蓝天凹、野猪塘、清凉峰、南天门、入胜亭、永来村等。磨盘石磨盘石,位于徽杭古道西端,相传“磨盘石”实际上叫“梦盘石”,据记载:南宋时,绩溪大石门人胡旦夜梦徽杭古道的逍遥河有一堆盘石,第二天来看,果然有。他百思不得其解,随即沿着古道寻找梦的寓意,忽见前方古道中断,遂恍然大悟:莫不是上天托梦,望他修缮这段道路,于是他立即着手筹集银两开凿修筑这段险要的古道,使得...
更新于: --
西京古道废弃不用。2020年,《广东乳源西京古道国家石漠公园总体规划(2020-2030)》顺利通过专家评审。2021年12月11日,乳源县举办“南岭生态路·古道绿色行”第四届西京古道文化旅游节。2005年,乳源西京古道(梯云岭段、猴子岭段)被列为乳源瑶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乳源西京古道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乳源西京古道被评为传说故事最丰富的“中国十大古道”。 2019年,乳源西京古道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早期历史名称由来西京古道因由宜章北上可达西京(长安),故这条古道古称“西京路”。最早对“西京路”的文字记载,是明万历《乳源县志》。清康熙二年(...
更新于: --
古道侧的柏树,总数已达数十万株。发展历程森林概况根据考古史料,翠云廓蜿蜒三百余里的古柏,多数是天然森林,少数是人工栽植。明清时定名的“翠云廊”为三百余里,自剑南至阆州,西至梓潼,古柏数万株。实际古柏绵延不止明清的三百里,至低有七八百里,下自梓潼县七曲山以南,剑阁以北至勉县,都是自然柏树森林。人管:三级林长制度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设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林长+监管员、网格员“林长制”。县级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林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林长;乡镇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林长,分管林业的乡镇科级领导任副林长;村(社区)由党组织负责人担任林长。目前,翠云廊剑阁段内的古树全部设置三级“林长”,形成安全...
更新于: --
乌孙古道始于乌孙国与龟兹国之间的道路,全程约120公里左右,南北终点分别为阿克苏拜城县黑英山乡和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乌孙古道北起乌孙古国所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琼库什台村,南至拜城县黑英山乡牧场村到龟兹古国,全长130公里,与夏特古道、狼塔C线并称新疆户外探险的“三大线”。乌孙古道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围绕“发掘古道资源 讲好丝路故事”梳理推出的10条丝路古道之一,通过探访古道,研究古道旅游方式和新业态,真正做到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地理环境乌孙古道纵跨天山南北120公里,地理位置险要,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是历史上不少游牧民族必争的宝地。相传,汉武帝为了对...
更新于: --
托钵乞食、不乞金钱、野外露宿、日中一食……一部全面反映辽宁海城大悲寺妙祥僧团二时头陀、外出行脚的佛教纪录片——《古道清凉》(中、英文版本),主题歌曲《鞋勘破》由歌星韩磊演唱。影片简介为记录新时代中国佛教发展侧影,以传统常新、净化人心的佛教精神助力“中国梦”,辽宁海城大悲寺僧团根据佛制戒律、常住规约,以行脚十九年来走过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北方五省两市,行程6000余公里,修行二时头陀的历史资料,整理制作了全面记录当代头陀僧真实修行生活和佛教戒律概貌的佛教系列纪录片——《古道清凉》。全片时长约5小时50分,共13集,分为中文及英文两个版本,包括僧人乞食、过斋、诵戒、住宿、剃...
更新于: --
极少数古道当代还在发挥作用。筠连县在川滇交界的武德乡“幺店子”一带,发现一处古色古香、长约200多米的秦“五尺道”。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段长约50多米,宽约两米,为典型的秦“五尺道”遗迹。据介绍,新发现的这段秦“五尺道”,由石灰岩石板铺就。石板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后,留下的骡马印痕和人行走后留下的印痕等清晰可见。历史五尺道始建于秦朝,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5尺,每级尺阶宽窄高矮不等。从关河东岸上缘三曲而至摩崖,路面留有马蹄痕数十个。五尺道,自秦以来,就是滇川的必经要冲。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威宁、鲁甸、宣威等县,唐樊绰《蛮书》称之为“石门道”。当时吸引巴蜀人到西南夷地区的一...
更新于: --
茶马古道”。白陉保存有太行八陉中距离最长、最完整的茶马古道。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这条古道成为晋商交流南北、通货东西的重要商道。地理环境白陉古道指的是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马圪当乡双底村到河南辉县十里河这一段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古道,全程百余公里。白陉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550年的历史。这也是黄围山的一条著名风景线。他之所以著名是他不但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陉即孟门陉,是太行八径中的第三直径。“陉”,山之绝坎。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
更新于: --
黄桷古道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北面,从上新街到黄桷垭。区域范围是一条被称为“老君坡”的古籍板古道,为当地一景。古道的下端起于两处,一是位于上新街前驱路的左侧,是一条顺坡蜿蜒的青石板铺垫的中大路,是重庆城连接龙门浩渡口的通道,也是通往川黔的主干道;一处起于海棠溪,紧邻老君洞的一条石磴盘曲的天梯云栈。两条路在黄桷垭口前汇合。据考证,该路始于唐宋,自此人群熙攘,热闹非凡。黄桷古道的精彩段落,也是历代名人常经之地,曾留下丰富的题刻和诗词。抗战期间,入缅作战的部分军队也经此古道而过,足见其当年重要的交通作用。在黄龙公路通车之前,也是重庆市区与黄桷垭的重要联系道路。漫步在青石板路上,青石板山径两侧一路数百年...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