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四象,是指天空中东南西北四大星区。

四大神兽,即四象,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属于古代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四兽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颜色代表: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中央黄色为土。另有《易冒》提到“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盖仁兽而以土德为治也。乃中央正土之兽。

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故处于堂上之阴而知日月之次序,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暑。

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朱雀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玄武上升,总称为“四大神兽”。

另外,四大神兽也是周易六爻卦象相对应的“六兽”中的四兽,总称“六神”,分别是青龙、朱雀、勾陈、腾蛇、白虎、玄武,除了表示五行和方位,还反应卦象信息。

四兽也是中国十二时辰制对应不同时辰吉凶的一种提法。往往青龙对应的时辰为吉时,白虎、朱雀、玄武对应的为凶时。

来源

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

四象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四象、五行均源于古代天文,在历代丹经中比比皆是。中国古代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而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个星宿,俗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分别与四个地平方位、四组动物形象、四种颜色相匹配,叫做四象。又将其按方位及季节和四象,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分别将各宫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如东方苍龙,角宿象龙角,氐、房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南方朱雀则以井宿到轸宿象鸟,柳宿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嗪,翼为羽翮

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后又将其运用于军营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如《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中国古代绘制地图时,习惯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现代地图的惯例相反。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上的绘画就已有完整记述。

陈皓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又曰:“旒(liu,旗子上的飘带)数皆放之,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也。”即说其表现形式是将“四象”分别画在旌旗上,以此来表明前后左右之军阵,鼓舞士气,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

《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论及其作用时说:“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可见其作用之大。

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范畴规划

四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最早指的是老阳,老阴,少阳, 少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为一,意为混沌,两仪指的是阴、阳,而四象就是从阴、阳中衍生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金,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们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宿,也称四神、四灵。

道枢曰: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

易传中称四象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但在宋明时期周易四象已和天星四象划上等号,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所以日月星辰为天之四象而分阴阳,水火土石为地之四象而分刚柔。

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

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值得注意的是,事实上中国对此天之四灵只有“四圣将”的称谓,而没有四圣的说法。

四象分类

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在我国古代星相学,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

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

代表涵义

青龙

青龙为星名,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其状如一条龙,又称苍龙,其色青,表东方,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甲乙与春季。

《淮南子》卷三 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故而青龙或为四象之首。

本为中国古代星宿崇拜之四灵,经道教 演变为四方 护卫神。作为老君护卫神,如《抱朴子·杂应》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三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

道教修炼又有存神之术,以为存思神灵形象名字等,可得神灵护卫,如《北极七六紫庭秘诀》:“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逢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周迎数千万重。”

四方神是存思身外神灵的主要对象,但所说形象名字等不尽一致。宋以后的斋醮道场,则有合役二十八宿降妖除魔之说。

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白虎

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白虎原为古老神话中的西方之神,从先秦时代开始 它就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庚辛与秋季,四象合于五行,西方白虎又多了象征五行中金行的意义。

而五行又与五常合一,所以毛苌注《诗》曰:“白虎玄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

周朝时,封建制度正式确立,星宿观念正式成熟,天象得以划分。西方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周天八十度。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白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白虎是其祖先。

对白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多个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

朱雀

朱雀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南方之神,是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辅黄图》所谓的“天之四灵”之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丙丁与夏季。

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朱雀与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且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更加尊贵。

亓鑫铭所著《泛亚论》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朱雀所代表的南方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

辞书之祖《尔雅释天》云:“咮谓之柳,柳,鹑火也。”,郭璞、邢昺的《尔雅注释卷六·释天第八》又云:“鹑火,柳之次名也。”

鹖冠子 度万第八》则曰:“凤凰者,鹑火之禽。”

可见凤凰并不等于朱雀,甚至凤凰要受朱雀统辖。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玄武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玄武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北方之神,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颛顼与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壬癸与冬季。

(一)玄武乃龟蛇。

经稗》:“斗牛女虚危室璧七宿有龟蛇体,故曰玄武。”

《楚辞·远游》:“时暧(日逮)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二)“玄武”天龟。

《礼记·曲礼(上)》云:“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

《周礼》云龟:“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郑注云:“属,言非一也。其色,天龟玄,所谓玄武是也。”

(三)玄武为龟与蛇。《左传》:“玄武在北方也。龟、蛇二虫共为玄武,故蛇是玄武之宿,虚危之星也。”

《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说:“北宫玄武、虚、危”。《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北方属水,故北方神即是水神。

《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雨水为万物生长所需,且水能灭火,所以玄武的水神属性,颇为民间重视和信仰。中国古代素将伟大的神力和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现象相类比,崇拜生殖的神力。

易有四象

四象学说

《周易》,主要是讲阴阳、八卦、64卦变化的古书。《黄帝内经》(或说《素问》和《灵枢》)中的藏象学说,是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方面的应用。《周易》里面讲八卦、64卦的变化,没有涉及五行,这是因为,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

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根源都是太极、阴阳、四象学说。

四象学说之后,出现五行学说与八卦学说两个发展方向。

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拨开迷障,深入探究这些古老学说的本质问题。四象学说的出现,有助于古人认识客观世界。“象”,就是以“象”类物,是古人的一种分类和分析事物的方法,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四象是指: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分别可以代表春、夏、秋、冬;生、长、老、死等等四类事物和现象,将事物和现象分成四个阶段、四种相联系的情况。为了更便于理解,古人又用了四种常见的事物代替上述四象。

这四种常见的事物就是“木火金水”。具体代替方法就是:木——少阳;火——太阳;金——少阴;水——太阴。“木火金水”代替“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以后,就不再是具体的生活中的这四种常见事物,它们变成了“四象”,被人为地赋予了概念,变成了哲学理论上的东西。以后,当古人认为其它事物和现象分别与“木、火、金、水”类似时,就可以分别被归类于“木火金水” 四象了。“木火金水”,就是后来五行学说中的“四行”。

如果用数字1、2、3、4表示四象,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则太阳、少阳对应1、3,太阴,少阴对应2、4。然而 “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太阴为阴之所终阳之所始,太阳相反,而1为阳之始,2为阴之始,因此应改为太阴为1,太阳为2,少阳为3,少阴为4,故水1、火2、木3、金4。

1、2、3、4之和为10,10可分成1、2、3、4,所以,10可以看作太极。太极分阴阳,10可分为5、5,一个为阴气5,一个为阳气5。

木火相生为阳,“木、火”都是由“阳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阳”。金水相生为阴,“金、水”都是由“阴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阴”。

由水变化到木,是阴气渐少,阳气渐多的过程。由火变化到金,是阳气渐少,阴气渐多的过程。所以,四象(木、火、金、水)用于对应一年四季时,分别可以对应春、夏、秋、冬。由春季到夏季,阳气渐升;由秋季到冬季,阴气渐升。

用于四象对应生命时,“木、火、金、水” 分别可以代表生、长、老、死——表示生命从无到有(生),从有到强(长),从强到弱(老),从弱到无(死)的四个连续的过程。

根据阴阳理论,阴气与阳气是互根互生的。所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是也。

以四象为例,阳气分为“木、火”,阴气分为“金、水”。“木、火、金、水”四象循环,就是一个阳气与阴气不断地互根互生的过程。“水”为阴气的极点,“阴极阳生”,所以“水”变化为“木”,即生“木”;“木”阳气继续上升,变化为“火”;“火”为阳气极点,“阳极阴生”,所以“火”变为“金”,即火生金;“金”阴气继续上升,变化为“水”,金生水。

上述四象还可用另一种方式表示——就是根据阴阳互根互生理论,用其“所生”(即产生的原因)来表示。比如,“木——3,火——2”,都源于“阳气5”一分为二。所以木为“阳3”,火为“阴2”。木是因为“阳5”分出了“阴2”才出现,所以“木”可以说成“阳3生木”;同理,火是因为“阳5”分出了“阳3” 才出现,所以“火”可以说成“阴2生火”。在古代,阳对应“天”,阴对应“地”,所以“阳3生木”“阴2生火”可以说成“天三生木,地二生火”。再比如,“金——4,水——1”都源于“阴气5”一分为二。所以水为“阳1”,金为“阴4”。金是因为“阴5” 分出了“阳1”才出现,所以可以说成“阴4生金”;同理,水是因为“阴数5”分出了“阴4” 才出现,所以可以说成“阳1生水”。故“天一生水,地四生金”。

如上所说,四象(木、火、金、水)的阴阳变化次序和规律就此确立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就此确立了。

四象已经具有明显的周而复始的性质了。四象对应一年四季,明显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如果将植物的种子、动物的后代看作生命的特殊再生方式,那么,四象对应生命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生命也是具有周期性的。四象变化,周而复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有一般,就有特殊。

以一年四季为例,其变化规律与日月有关。日月几十亿年运行不息,是相对永恒的东西。据说地球的气候变化,7500万年是一个周期,在这个期间内,四季(春夏秋冬四象)变化规律是大致不变的。对动植物生命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偶然性因素大为增加。以动物为例,有胎死腹中的,有幼年夭折的,有壮年早逝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未完成就结束了。有的动物未留下后代,那就谈不上生命的再生(周而复始)了。对动植物生命而言,偶然性因素确实存在,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生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其他事物变化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有特殊变化而否定其一般规律。

在把握事物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把握和解决偶然性因素导致的特殊变化,是我们研究事物规律的目的。导致四象一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导致四象发生特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需要谈到五行学说。

四象阴阳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生两仪,是宇宙根本力量的第一变。在这一变完成以后,就产生了一个一级的“阴”和一级的“阳”。然而这两个一级的“阴”和“阳”内部仍然存在阴阳的力量的作用,还是会继续演变。这样的结果,一级的“阴”就产生了“阴中之阴”——老阴和“阴中之阳”——少阳;一级的“阳”就产生了“阳中之阴”——少阴和“阳中之阳”——老阳。老阴、少阳、少阴、老阳是第二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四象”。这个过程就叫做“两仪生四象”。

在四象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力量的继续作用,又生成了新的阴阳组合。太阳分解为太阳之阳——“乾”和太阳之阴——“兑”;少阴分解为少阴之阳——“离”和少阴之阴——“震”;少阳分解为少阳之阳——“巽”和少阳之阴——“坎”;太阴分解为太阴之阳——“艮”和太阴之阴——“坤”。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第三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八卦”。这个过程则称为“四象生八卦”。八卦不过是阴阳,四象不过是二物,太极动生阴阳,天地不过一阴一阳而已!

四象与五行

《子平真诠》:“天地之间,一气而已,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道出了四象与五行的关系:水火即太阴太阳,金木即少阴少阳,土者木金水火所冲结。说明五行由四象演化而来,而这四象又是从阴阳衍生出的。于是乎,五行说虽然不见诸《周易》经文,但也是本乎阴阳。

又有:“河图之数,以一二三四五配六七八九十,先天之道也。故始于太阴之水,而终于冲气之土,以气而语其生之序也。盖未有五行之先,必先有阴阳老少,而后冲气,故生以土。终之既有五行,则万物又生于土,而水火木金,亦寄质焉,故以土先之。”

五行之土

“土”位于四象中间,不包含在四象循环周期内,如何正确理解“土”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四象与五行的关键。《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将五行对应时间和过程,《周易参同契》持“土旺四季”,持“土贯穿始终”之说。将五行对应地理四方,《周易参同契》持“土主中宫”之说。在这里,“土”是太极,是可以分出阴阳的太极。我赞同《周易参同契》的上述观点,持“土为太极”之说。“土旺四季,罗络始终”。正是因为有了贯穿始终的“土”,有了时间和过程的始终,一年才可以划分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划分出“生长老死”四个阶段。

《周易参同契》“皆秉中宫,戊己之功”。“土”指中央,有了中央,人们才可以区分“东南西北”四方,“东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长久存在。《周易参同契》“土旺四季”,因为有“土”,四季才可以周而复始,运行不息。中医支持“土为太极”的说法。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为土。人食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气,即为后.天之气。传统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之气为后.天太极,是生命所必需的。中医有“补脾胃,养五脏”的治疗法则。

古代有土生万物、土养万物、土载万物、土纳万物之说。这万物自然是指可以归类于“木火金水”四象的万物。实质就是——土生木火金水,土养木火金水,土载木火金水,土纳木火金水。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其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这个“土”是先天之“土”。

“木火金水”的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这个“土”是后.天之“土”。

将五行对应一年四季,“木火金水”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土为阴阳——就是日月。日月分则为阴阳,合则为太极。有日月,才有春夏秋冬四季。将来,太阳月亮的寿命到了尽头,日月没有了,“春夏秋冬”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因为后.天太极变化了。

将五行对应四方,“木火金水”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土为中央。中央可以无限小,小到一个点;可以无限大,大到与天地相同。“土”,可以理解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没有天地就没有四方。其实,即使简单的只将“土”理解为“中央”,四方也是由中央生发的,没有中央原点,根本无法划分东南西北四方。

在五行中,“土”为太极,太极分两仪,就是阴阳(也可说是阴土,阳土),阴阳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土”不一分为二时,是“太极”。“土”一分为二时,是“阴,阳”,是“阴土”和“阳土”。“土”可四分为“木火金水”,是太极(阴阳)分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为“土”,是四象统一回归到太极。——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实质、本质。

太古天星

四象星宿

先秦古人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其中二十八宿分为四部分,以一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

四象二十八宿是逐渐形成的,这没错,在 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上已经绘有四象二十八宿图案,但缺北宫,据学者认为暗示了墓主人的死亡。

另外,西宫所绘似虎似麟,有人将此作为西宫本是麟的依据。但在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四千年的上古墓葬中,已有青龙白虎图。

四象观念

二十八宿与四象观念的形成很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

稍晚的《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汉代《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

四象颜色

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

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

四灵四神

三辅黄图》卷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虽誂合刃于天下,谁敢在于上者!

风水之要

四象概念

周易中的四象: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乾坤谱》中的四象:

《乾坤谱》中有大四象和小四象。大四象:纯乾(纯阳)----变乾(变阳)----变坤(变阴)----纯坤(纯阴)。小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乾坤谱》是一部周易学术性小说。

四象方位

“四象”作为方位,先秦的 《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这里,朱鸟即朱雀。“左东有西”的概念与我们看地图有区别,这是因为地图是以北方为上。古人的地图是以南方为上,这样就成了“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四象应用

风水学后来将四象运用到地形地势上,用来预测地形的吉凶,趋福避祸。随着历史的发展,风水四象一直被传承下来,并影响着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顺应了风水四象的原理,如建于明清时期的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最上层铺有五色土:东为青色土(青龙色),西为白色土(白虎色),南为红色土(朱雀色),北为黑色土(玄武色),中间为黄色土(象征五行之土)。另外,这些土是四方的府县精选运来的,表示四方朝贡,共主一国,天下太平。

现今,风水四象被广泛运用于房屋选址、建造、布局等方面,“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坚持“左活、右通、前聚、后靠”的原则,即左边要有溪水河流,右边要有通畅的长道,前面要有池塘湖泊,后面要有山地丘陵,四周一派生机勃勃的古祥景象。同时,四象要求面南坐北、面水背山,因为南面阳光充足,温暖舒适,适合居住,而面水有丰富的水源,以各生活之需,背山则可以阻挡背面的寒风,同时和山呼应。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从山水清幽的农村涌向高楼林立的城市,后无山,前无水,继而,风水专家提出“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的原则,即后面有比自己房屋高的高楼大厦便可视为山,而房屋前的低矮马路则可视为水。还有,青龙也可视为道路、桥等。总之,四象风水需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四象祸福

风水先生将“四象”运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动作譬喻地形,并联系吉凶祸福。

《三国志·管辂传》记载:“格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间其故,辂曰:林木虽茂,开形可久。碑言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这就是根据四象处于四危状态,判断毋丘俭二年之内灭族。

郭璞在 《葬经》中也宣扬这一套,他说:“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音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形应,忌夫湍流,谓之悲泣。”

道教之本

道教 兴起后, 沿用古人之说,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纳入神系,作为护卫之神,以壮威仪。《抱朴子·杂应》引《仙经》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气派,着实威风。

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据《北极七元紫延秘诀》记载,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云笈七签| 卷十四 三洞经教部·经五》云:“某左青龙孟章甲寅,右白虎监兵甲申,头上朱雀陵光甲午,足下玄武执明甲子,月为贵人入中央。”

唐朝徐道符《奇门宝鉴御定》云:“即走戌方,将筹运于戌地,大呼青龙神君,降临局所。”

宋朝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谓青龙、白虎也。”

道教四象

①道教对此天象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 《云笈七签》卷二十四《二十八宿》称:“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亢星神主之。”

②其余二十六宿类此。 《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又对二十八宿之状貌、行为作了描述。曰:“角星之精,常以立春后寅卯日游于寺观中,形少髭鬓,参问禅礼,……或游于酒肆自饮,……识者求之,多示人养生播种之术。”“亢、氐、房三星之精,常以寅卯日同行,衣青苍衣,……游于人众中或大斋会处,……二十八宿合成的四象(四灵)更受道教尊崇。主要特点是以之作为护卫神。

③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即以之为太上老君的侍卫,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并谓“此事出于仙经中也”。

④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更为之取名,曰“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

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

⑤《云笈七签| 卷十四 三洞经教部·经五》云:“某乞左青龙孟章甲寅,右白虎监兵甲申,头上朱雀陵光甲午,足下玄武执明甲子,月为贵人入中央。”此又以之为道士行法时的守护神了。

四象演变

随着道教神系的逐渐丰富,四神的地位慢慢下降,镇守四方的功能被四海龙王取代,而青龙白虎,在中国民间故事中,降生为人间大将,生生世世互为仇敌,不过一直是白虎克青龙(金克木)。朱雀几乎在神话中消失了,而玄武,一跃而成九天大神,也就是真武北帝玄天上帝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 四宫 羽翮 道枢 重视 东方苍龙 太昊 四方神 西方七宿 毛苌 玉琮 彝族 白族 布依族 土家族 南方七宿 丙丁 辞书 邢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