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地论宗。基本概况地论学派亦称地论宗。以传习、弘扬《十》而得名。其学者称地论师。从北魏到唐初,由于还没有传定祖之说,所以当时还不成为派。此对于瑜伽行派的修持解脱理有特别意义。天竺僧菩提流支于508年译出《十》,在北魏宣武帝的支持下加以弘传。地论师所据典籍为《华严十品》及世亲本。其学说主张三空义,即人法我空,因缘法体空,真如佛性空;立八识而以第八识为第一义谛,即常住不变清净心、真如。此真如为无始虚妄习气熏染,缘起生一切法。能变现之识唯此第八真识。由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毕竟成佛。分派原因论学派分为相州北道派与相州南道派两派。分派原因是菩提流支与勒那摩提因对...
更新于: --
观无量寿经义疏又称观无量寿经义记,或称净影观经疏,隋代慧远撰, 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地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为现存最早之观经注疏。相关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地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为现存最早之观经注疏。本疏判定阿弥陀佛之身土为应身应土,往生其净土之九品人,乃大、小之圣人,以其修证与自力修行之通规无别,而不弥陀本愿之胜力,所说大违净土教之义趣,故善导作观无量寿经疏破斥之。于隋唐之际,净土教义之了解,可自本疏窥其鳞爪,为研究善导观经疏不可或缺之作。[续高僧传卷八、新编诸教藏总录卷一]  (二)全一卷。隋代吉藏撰。又称嘉祥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三论宗之立场解...
更新于: --
姓,是中国百家姓之一,得姓始祖为春秋时期宋国贵族之后伯。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76位。姓源出四岳之后的伯、子姓宋国和偃姓国,以及妫姓陈国。先秦时期,姓在河南南阳、淮阳、杞县、庐江、渠县和山东临朐、淄博等落籍。如今,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其在河南、河北、浙江、江苏、山东和安徽等,成为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根据2013年的一项研究,姓是第217个最常见的姓氏,共有450,000人口,占全国人口的0.034%。基本介绍[,读音作zōng(ㄗㄨㄥ)]姓氏起源起源一宗氏出自子姓。春秋前期的宋国(今河南商丘)君主宋襄公(子兹甫)同母之弟子敖,子遨奉其兄宋襄公之命出使晋国,他不辱使命完成...
更新于: --
正文朝鲜法相,朝鲜半岛佛教派。新罗时期真表律师定金山寺为根本道场,以弥勒菩萨为本尊,使戒法与占察法并行,开立门。所依经典为《瑜伽师地论》、《成唯识》,故亦名“瑜伽”、“唯识”。其传承为玄奘一圆测一道证一大贤。圆测终身留在中国,传印度瑜伽行派安慧一系的学说。其弟子道证作《摄大乘世亲疏》,进一步发挥其师的思想。以后憬兴作《成唯识义记》、《瑜伽疏》,顺憬作《成唯识科简》等,为新罗法相奠定了基础。现在韩国有大韩佛教法相
更新于: --
乃佛教诸之总称。在我国,指毗昙(或以俱舍代之)、成实、三论宗、涅槃、律地论宗、净土、禅、摄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来源在日本则为:南都六宗之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等三宗;开宗于平安初期之天 台宗、真言宗等属密教系统之二宗;镰仓时期之后,禅宗系统有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等三宗;净土教系统有净土宗、真宗、融通念佛宗、时宗等四宗,上述十二宗加日莲宗,则为日本佛教十三宗。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妙旨,以唐代杜顺禅师(557~640,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华严经系如...
更新于: --
《观所缘缘》,梵文 Ālambana-parīkşā,藏文Dmigs-pa brtag-pa,佛教唯识宗论着,印度·陈那造,唐·玄奘译,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主要系依因明三支之法,揭示心外之所缘缘非有,心内之所缘缘非无。本之异译本,有陈·真谛所译之《无相思尘》一卷、西藏大藏经所收之《观所缘(偈)》及《观所缘注》,以及1929年日本学者山口益所译之法译本。本之注释书有护法造、义净译之《观所缘释》一卷,藏译本调伏天之《观所缘()注释》。此外有明代明昱之《观所缘缘会释》一卷、智旭之《观所缘缘直解》一卷,以及近代吕澄、印沧共编之《观所缘释会译》。现代有台湾大毗卢寺成观法师的《...
更新于: --
人类若依教之真理与神之志向,终必走向光明、极乐之世界;而无始以来明暗相交,恶魔恒于暗界,纷扰不息,致今之世界依然善恶混淆,故人当努力向善,以造成光明世界。此教因之又有明教之称。摩尼教之神具有爱、信、诚、敬、智、顺、识、觉、秘、察等十德。信徒之修养功夫以禁欲守默为主,素食、斋戒、祈祷(一天四次)为日常功课。其简明直接性,颇受当时人欢迎,故能传播于中亚、罗马帝国(四世纪顷)、印度、中国等,至十三世纪仍极为兴盛。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唐代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建立摩尼寺。唐武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
更新于: --
是三论宗师。假名空义,三学者视为正义文学史三江西诗派一祖三之说,一祖为杜甫,三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立,召为校书郎、《神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徽初,羁管宜州卒。宋英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
更新于: --
南北,是中国书画史上一种理学说。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山水画里的南北分宗论是明清时期绘画理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深刻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甚至波及了书法、诗词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理建构。学说中国山水画一种理学说。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他把李思训和王维作品 分别以“青绿”和“水墨”两种山水风格的始祖,以此奠定中国山水画分“南北”之说。术语由来董其昌把李思训和王维视为“青绿”和“水墨”两种子画法风格的始祖,并从此倡中国山水画分“南北”之说。另莫是龙在《画说》中说不得:“禅家有南北二,于唐时分,画家亦有南北二,亦于唐时分。”清方薰认为,“画分南...
更新于: --
简介此次挂牌的19宗地块包括15储备、2限价房用、1交易、1城中村改造用。其 中,商业、工业用均以底价成交,5住宅用进入现场竞价。最大的一宗地位于硚口区额头湾44号块,面积500亩,以6亿元成交,楼面价1060元/平方米。备受关注的江汉区鲩子湖村城中村改造地块,位于台北路附近,面积约157亩,被武汉万科以12.37亿元竞得,楼面地价仅2278元/平方米,而其周边商品房价格已突破万元。邻近大学院校、科技园区的东湖开发区民族大道两地竞争最为激烈,不过开发商均理性报价,经过多轮竞价,两地块最终成交的楼面地价分别只有1283元/平方米、1368元/平方米。分析多家房企负...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