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在中国,因为历史翻译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称为基督教,为了说明“基督教”的确切概念,本词条称“新教”为“基督新教”,而不是惯称的“基督教”。

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稣基督的救恩,充分彰显了上帝对全人类和整个宇宙舍己无私的大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但是,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有着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尤其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广泛地区,无论是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和艺术,基督教塑造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中国也是20世纪除了南美、非洲、亚洲的韩国等地,基督徒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基督教基本信仰

公元1世纪,基督教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所创立,继承了犹太教的《圣经》和许多文化传统,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它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并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借助耶稣基督,才能获救。耶稣降生并牺牲自己,救赎人类,标志着上帝与人类重立新约,带来上帝救世的福音,宣告旧约时代的结束。耶稣在宣道过程中招收12个使徒,以十字架上的牺牲,为世人赎罪。耶稣死后3天复活,复活后第40天升天,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开启了持续到今日的辉煌与发展。

基督教信仰的表述是以《圣经》为核心蓝本,以历代使徒、教会、公会等形成的信仰文件为载体,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使徒信经》被历代教会和神学家公认为最可钦佩、最为可靠的摘要。如基督教(新教)版《使徒信经》所言: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因圣灵感孕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里中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大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阿门!”

圣子基督耶稣是三位一体中第二位,他在万世以先,为父所生“万物都借着他受造” ,是全人类的救赎主。我们都是因他的缘故靠恩典被收纳为上帝的儿女。耶稣基督的本源是出于上帝,而不是人,他是为成全天父上帝拯救世人的旨意,由圣灵感应,童真女马利亚而取了肉身,成为世人。 即所谓“道成肉身”。上帝是基督教信奉的最高唯一真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并主宰着世界。上帝只有一个,但包含圣父、圣子、圣灵(圣神)三个位格,同为一个独一真神,完全同具一个本体。圣父也称天父上帝,是全知、全能、全爱的主,自在、永在的神,也是忌邪的上帝。 基督教坚信独一的真神,反对偶像崇拜。把认识上帝、荣耀上帝,作为人生的首要目的。

基督徒的核心信念在于:上帝在耶稣之肉身中临到人类的感性世界,而耶稣关于上帝的本质以及人类存在的可能性之问题的宣告,则使其历史生命成为人们信奉的圭臬。这也是基督教的核心启示之一。作为完全的神上帝,也是完全的人。他的一生是完美无缺的模范。没有罪性,没有过犯,因对世人的大爱,完全顺服上帝的旨意,承受莫须有的罪名,在当时的统治者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阴间。 基督教相信十字架彰显了上帝的大爱和救恩。

耶稣在被埋葬的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可以说没有耶稣基督的死里复活,就没有基督教。复活后的耶稣在40天之久向门徒们显现,讲述上帝国度的事物,后来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

基督徒相信并盼望耶稣再来,也就是世界的末日的审判与新天新地的降临。 基督教相信上帝一直呵护,领导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他的审判随时都在进行,只是在历史结束的时候达到高峰。基督徒要衷心坚守上帝的律法和旨意,完成上帝所交托的传播福音,治理全地的使命。

基督教相信圣灵,认为圣灵是赐生命的主,从父与子而出,与父和子同受敬拜,同受尊荣。 相信被圣灵所赐的新生命,并能因此获得重生。重生也体现在父上帝的拣选,子基督的救赎,圣灵的更新。

基督教不仅关注个人的拯救,更关注群体的发展,基督徒个人是不能与上帝建立完美的关系,只有在爱人如己中才能成全爱神的诫命。

基督徒的成长离不开教会,教会被称为是一切敬诚之人共同的母亲,是神圣而圣洁的,也是公义而普世的。教会并不限于某一个地方,而是遍布全球,教会因对上帝及其真道的认信,联合一致。

基督徒相信自己都是基督的肢体,都因基督的宝血和福音,在基督里追求成圣的人。上帝因基督救赎的缘故,不再记着人类的罪,而是仁慈的将基督的义分享给人类,将人类永远不被定罪。基督徒也相信,在死后不仅灵魂立刻被带到基督那里,我们的身体也要因基督的全能活过来,再与灵魂联合,并与基督荣耀的身体相似。基督徒相信被圣灵充满的人,他的身体称为圣灵的殿堂,不再顺服肉体的私欲。

基督徒相信在基督里没有死亡,只有永恒的快乐。永生就是蒙上帝拣选和保守永远在主耶稣里。是上帝的恩赐,是因着上帝的拣选和预定,耶稣基督的救赎从圣灵里得到新的生命。

基督教认为当自己相信这一切的时候,自己就在上帝面前,在基督里称义,并且承受永生。 但这本身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是因为上帝白白的恩典。

基督教将其信仰的全部真理和核心归纳为爱上帝(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和爱人如己(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 )这一最根本准则,视爱之律法为最大的律法。彼此相爱也成为新约圣经中的核心命令,并认为这种灵性真爱和神圣集中体现在基督耶稣身上,因此也被称为爱的宗教。

耶稣

《新约》福音最常出现的名字,又称基督耶稣或者耶稣基督。

据《福音书》记载: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由圣灵感孕童真女马利亚取肉降世成人的救赎主。历史上对耶稣记载不详,曾有人怀疑是否有其人。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史学家约瑟弗斯(Josephus)在《犹太古史》中曾称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雅各是”那被称为基督的耶稣的兄弟” 。古罗马史学家塔西陀(Tacitus)的《编年史》写道:“那个使他们有基督徒称号的人——基督,已在提庇留时期,为巡抚所杀。” 这些资料间接说明,历史上确层有过耶稣其人。

有关耶稣生平的记载主要在《新约》,尤其在4本《福音书》中。福音书称:耶稣的母亲玛丽亚从圣灵怀孕,并得知她要生的儿子就是人们常盼望的弥塞亚。当时正值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即罗马第1位皇帝屋大维,公元前27—公元14年)下令犹太人报名上册之际,玛利亚随着丈夫木匠约瑟从加利利的拿赛勒到犹太的伯利恒城注册登记。耶稣就降生在伯利恒的马槽里。生下8天后,按犹太人的规矩行了割礼,取名“耶稣”,意谓“主是拯救” 。后世把耶稣的诞生年定为公历的纪元。距圣经学者推证,耶稣降生当在公元前6至前4年之间,因为考证,希律王死于公元前4年,而耶稣的诞辰日今称为“圣诞节”。

据福音书记载,耶稣幼年聪明好学,12岁时已认识到上帝是他的父,“智慧和身量,并上帝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成年后,耶稣到施洗约翰那里受洗,真切感到自己是“上帝的爱子”。接着耶稣在旷野里40天,经受撒旦的试探,拒绝了各种诱惑而选择完全上帝抚育的“救赎世人”的重要使命。 于是他开始宣传天国(即上帝的国)的福音。先在犹太地南部,后又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地区传道。他宣讲上帝的国近了,劝人们要悔改,相信福音。 他自称自己是“人子”,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耶稣在传道时,选召了12名门徒,最初的,也是比较亲近的是彼得、雅各、约翰。他们多数是渔民。除12门徒外,耶稣又设立470个人,差他们两人一行地去各地传福音。耶稣的言论与行动触犯了犹太教中占统治地位的大祭司、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与社会上层当权者发生了冲突。他不同意法利赛人关于守安息日的烦琐教条,斥责法利赛人等上层社会的民族偏见和等级歧视,主张上帝是爱,人们也要彼此相爱。 他将犹太教律法归结为“尽心、尽性、尽意,爱上帝” 和“爱人如己” ,认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犹太教当权者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对耶稣极端仇视,他们千方百计要置耶稣于死地。逾越节前夕,耶稣被门徒之一加略人犹大出卖,被犹太教大祭司和差役拘捕,交给罗马的犹太巡抚彼拉多,并使彼拉多同意将耶稣钉于十字上。《福音书》记载,耶稣死后第3天复活,并向门徒和众人显现,第40日升天,第50日差遣圣灵降临。众门徒领受圣灵,开始传教。 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领域内逐渐传布,后来从一个犹太民族的宗教(犹太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宗教。

圣经

《圣经》是基督教重要的经典,在基督徒心中,《圣经》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其信仰和生活的唯一准则。其具体包括《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旧约圣经》即犹太教的《圣经》,是从犹太教承受下来的。 全书卷数和次序,基督教各派略有不同。新教多数教派只承认希伯来文原本,因此只有39卷;天主教则应用《七十子希腊文译本圣经》,并收该书中未见于希伯来文本的一些希腊文补篇等7卷希腊文经典,合为46卷。 《新约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共27卷,包括记载耶稣生平、言行的“福音书”,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传为使徒们所写的《书信》和《启示录》。

《圣经》的四十几位作者,不仅各自所处的时代、职业、身分不同,写作的环境也有很大差异。摩西是政治领袖,约书亚是军事领袖,大卫和所罗门是君王,但以理是宰相,保罗是犹太律法家,路加是医生,彼得、约翰是渔夫,阿摩司是牧羊人,马太则是税吏。有的写于皇宫之中,有的则在牢狱或流放岛上;有的写于戎马战时,有的却完成于太平盛世;有的写于喜乐的高潮,有的则写于悲恸、失望的低谷之中。《圣经》各卷书都是独立写成的,写成后即在各犹太会堂或基督教堂传读。基督徒认为神是《圣经》的真正作者,是神的话语的默示。

《圣经》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发展,已经成为现今最畅销且发行量最大的书。据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图书管理机构统计,自基督教诞生以来,一直不断向全球发行,至今发行量已达100多亿册。 2000多年来《圣经》被视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先后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然而人类在《圣经》翻译史上也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和代价。

现在通行的基督教圣经中文版是和合本的圣经,其由来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时期。当时有三个版本,即《文理和合译本》、《浅文理和合译本》和《官话和合译本》。其中的《官话和合译本》就是后来流传最广的中文和合本圣经。其中新约的翻译于1906年完成,1919年新旧约全书完成面世。由于时代的原因,文字特点采用了半文半白的风格。以此译本为基础,圣经公会在1989年重新采用新标点、新型态编印、出版了《新标点和合本》。和合本的重要贡献不能否认,近百年来的中文基督徒(新教)都直接受其深刻影响,只是由于时代所限,一些新接触者产生了阅读困难,因此一些新的中文译本也相继出现。所以,除了和合本的中文圣经之外,还有两个版本的中文圣经可以看到,即《现代中文译本》和《吕振中译本》。前者译文是较为浅白的现代文字,后者是吕氏(牧师)一人的翻译,其译文尽可能符合原文的表达,比较直译。另外,天主教圣经的中文版本通行的是天主教思高圣经学会翻译的《思高译本》(1968年)。

江苏省爱德基金会所属的圣经印刷厂三十多年来为全球不同国家的读者印刷了包括盲文在内的超过1亿6000万册《圣经》,为当代《圣经》出版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藏经

有人常以基督教经典寥寥无几来做无所谓的讨论,这是因为讨论者语言、知识面不广所带来的阻碍以及误解。我们通常所讨论的大藏经、道藏,与之相对于的,不是圣经,而是:圣经+前尼西亚教父全集+尼西亚及后尼西亚教父全集+历代神学家著作+历代圣经学家的注释+历代教法与所有教会决议=大景藏或尊经(唐朝时基督教经典被称为尊经)。

关于经典的文学性,若不懂阿拉伯语,没法讨论《古兰经》的文学水平;若不懂希腊语和希伯来语,没法评价《圣经》的文学水平;若不懂梵语,没法讨论佛经的文学水平;若不懂古文,也没法评价先秦经典的文学水平。

关于经典的经典性,如果说佛经的汉语译文,那是多少代高僧的辛苦努力。如果以白话文论该拿今日翻译的白话文巴利三藏和圣经比较,如果以文言论则该拿千年前翻译的大乘经典和盛唐时期的尊经以及大明经典比较。

教会和教堂

基督教的基本组织被称为教会,基督教认为教会是全体在世和已死基督徒的总体。

“教会”一词,源于希腊文εκκλησ α,意为“聚会”,在古代希腊化国家中主要指城邦公民的立法性议事聚会。 《旧约圣经》七十子希腊文本用以指崇拜雅赫维的以色列民族集体。在《新约圣经》中,教会指信仰耶稣基督的团体。后世说“教会”含义较广,既可指基督教各派的整个组织,如基督教会天主教会、正教会等,也可指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教堂全体基督徒的组织,如英国教会、耶路撒冷教会、某某教堂的教会等。

教堂亦称“礼拜堂”,是基督教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源于希腊文Kryiakon,意为“主的居所”。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始建造教堂。最早的教堂多由宫殿改建或仿照宫殿式样建造。11世纪有罗马式教堂,12世纪由哥特式教堂,15世纪又有文艺复兴式教堂。 东方正教会和其他东方教会还有拜占庭式教堂等。中国最早的教堂为唐代景教在长安所建大秦寺。 元代天主教方济各会在大都(今北京)等地所建教堂称“十字寺”。 明万历十一年(1583)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建造教堂,初名“仙花寺”,后改“寺”字为“堂”,俗称“教堂”或“天主堂”。 新教传入中国后,常称教堂为“礼拜堂”,意为礼拜上帝的殿堂。

主要宗派

天主教

1.隐修院修会

从隐修休会发展而来,后逐渐发展到有组织的集体隐修,遵守统一的规章制度的基督教教会。主要包括本笃会、苦修会、克吕尼修会西多会加尔都西会等。

本笃会:529年,本笃(一译尼狄克)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诺山建造了第一座本笃会修院。主要规定包括 “ 发三愿”和咏唱“大日课”。该会规成为天主教修会制度的范本。

克吕尼修会:本笃会的一个分支,又称“重整本笃会”。该修会要求恢复本笃修道团严格的规矩,培育个人属灵的生活。史称“克吕尼修院改革运动”。

2.托钵修会

亦称“乞食修会”,始于13世纪。规定不置恒产,会士以托钵乞食为生。开始时,仅包括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加尔默罗会、奥斯定会,15世纪后,续有增加。

方济各会:又译法兰西斯派、小兄弟会。该会会规要求会士必须效忠教皇,并提倡过清贫生活,衣麻跣足,托钵行乞。会士间彼此互称“小兄弟”。

多明我会:又译多米尼克派、布道兄弟会。该会以布道为宗旨,着重劝化异教徒和排斥异端,主要在城市的中上阶层传教。

3.耶稣会

该会反对宗教改革运动,仿效军队编成半军事性的组织,纪律森严,机构严密。正式会士需发四愿,并对会士进行长期的灵性训练和知识培养,也鼓励信徒为保卫天主教的利益进入世界。

(东)正教

1.君士坦丁正教会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会之一。4世纪在君士坦丁堡主教区基础上形成。7世纪开始在正教中起领导作用,使正教传入东欧和东南欧各国。后因奥斯曼土耳其的侵入,逐渐失势,仅保留有普世牧首的荣誉首席地位。

2.亚历山大里亚正教会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会之一,因埃及北部名城亚历山大而得名。现牧首尊称“亚历山大里亚和全非牧首”,府邸在亚历山大。

3.安提阿正教会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会之一。因叙利亚古都安提阿而得名。现牧首尊称安提阿和全东方牧首,是由圣主教公会和组成全体大会的平信徒代表秘密选出,府邸在大马士革。

4.耶路撒冷正教会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会之一。因基督教诞生地耶路撒冷圣城而得名。其教会被称为所有教会之母。其职能之一是保护巴勒斯坦圣地。现牧首尊称为“耶路撒冷圣城和全巴勒斯坦牧首”。

5.希腊正教会

亦称“埃拉多斯正教会”。为希腊国教。源于1世纪下半叶保罗的传教活动,4世纪起受君士坦丁堡管辖,19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教会教会承认其自主地位。大主教府邸设在雅典。

6.俄罗斯正教会

俄罗斯最大的正教组织。11世纪成立,原属君士坦丁堡牧首管辖,16世纪宣布自主。自主后的教会进行了改革,统一了礼仪,修订了俄译本《圣经》,后又取消牧首制改为主教公会制。1943年牧首制恢复。现为正教中最大的自主教会。

(基督)新教

1.路德宗

亦称“信义宗”。因以马丁·路德的宗教学说为依据的各派思想的统称。,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的得救在于信仰上帝,强调《圣经》的权威高于教会的权威,主张建立不受罗马教廷管辖的民族教会,采用民族语言和礼仪的形式。

2.加尔文宗

亦称“归正宗”、“长老宗”。因以加尔文的宗教学说为依据的各派思想的统称。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强调因信称义,宣扬上帝预定,并在教会建立长老制

3.安立甘宗

即“圣公会”。16世纪30年代,从罗马教会中独立出来,但在教义、礼仪、组织制度等方面则保留了天主教会的大部分传统。同时也具有新教的基本信仰如坚持《圣经》为教义的最高权威等。

4.公理宗

采用公理制形式。公理会的多数教派采用正统加尔文派的观点,强调信仰自由、个人与上帝的圣约。主张各教堂独立自主,由教徒公众管理;教徒行政上没有各级总机构,只有团契联谊组织。

5.浸礼宗

17世纪初,浸礼宗从英国清教徒独立派中分离出来的一派。反对婴儿受洗,坚持成人施洗;主张全浸符合《圣经》原则,是合法的洗礼方式。

6.卫斯理宗

又称“循道宗”。其主要是以约翰·卫斯理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统称。主要包括:卫理公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循道公会、圣道公会等。

7.灵恩派

灵恩派,即圣灵降临派。强调基督是上帝启示的中心,圣灵的位格是建立在与圣父圣子的关系之上,所以圣灵不只是圣灵本身,同时也是圣父的灵和圣子的灵。

8.福音派

亦称“新福音派”。强调耶稣基督福音、个人悔改得救、以圣经为唯一信仰基础的基督教新教教会及其信徒的通称。福音派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基督教派之一。

基督教历史

早期教会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基督教始于耶稣基督的来临。

诞生时期:公元1世纪30—40年代由其使徒以领受圣灵为“灵召”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开始传教,建立初期基督教教会。4 0年代后期,随着保罗等人向非犹太人的传教,教会相续在叙利亚的安提阿、埃及的亚历山大、罗马、君士坦丁堡等地建立教,在思想信仰上和组织结构上逐步走向完备。

公教会或普世教会时期:早期基督徒曾受到罗马帝国的10次大迫害,后因教会不断传播而使罗马执政当局最终取消反教政策,并于392年被定位帝国国教。在继承、扬弃犹太宗教传统和结合、改造古希腊罗马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较为完备的教义神学体系。其内部也出现神学争论、兴起各类异端教派运动,如阿里乌斯派、多纳特派、彼拉久派、一性论派、聂斯脱利派等。 3世纪,逐渐发展出隐修制度,建立起各类修院。

东西教会分裂时期: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形成天主教传统,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正教传统。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自称公教(即天主教)。

中世纪

在天主教与东正教各成体系、分别发展的过程中,西罗马帝国于476年被推翻,教会随之进入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发展阶段。其间东正教会因东罗马帝国的衰落及其最后灭亡,逐渐分化为15个相互独立的正教会即自主教会,形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多元局面。

西方天主教会在中世纪发展中经历教权与王权之争,于13世纪达到教会权力的鼎盛,形成以罗马为中心、跨越国界的西欧天主教世界。其修会体制不断变革,曾兴起各国军事修会和托钵修会。天主教会为遏制伊斯兰教的影响,在夺回“圣地”的口号下,从1096至1291年近二百年时间里,先后组织向东地中海沿岸各国的8次十字军东侵,并为镇压“异端”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镇压“异端”和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及自然科学家。在重建西欧基督教文化体系的进程中曾促成加洛林王朝文化复兴和12世纪文化复兴,推动中世纪欧洲学校、图书馆的建立和大学的兴起,形成基督教文化教育及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特色。在神学理论上通过“唯名”、“唯实”论之争,以及改造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起体态完备的经院哲学,并确立以托马斯.阿奎那思想理论为主体的天主教正统教神学哲学体系。

宗教改革

随着14世纪以来兴起的突出人文主义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16世纪教会内部爆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又一分为二,陆续分化出脱离天主教会、被统称为新教的一些新宗派,形成旧教、新教的对立。

1517年,神学家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对台彻尔销售教廷赎罪券等,由此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的工作引发了由数位基督徒学者和领袖所领导的更深入的运动,包括乌尔里希 .茨温利和约翰·加尔文。这些新教会被称为抗议宗(新教)。从此开始近代基督教的发展,其三大系派(天主教、正教、新教)基本定型,并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造成全球性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促成天主教会内部实行一些革新措施,并产生出新型修会耶稣会。其会士不穿僧衣,不住修道院,深入到世界各地开展广泛的传教活动,兴起天主教会海外传教高潮。同时,在17世纪初,欧洲启蒙时代不可知论、泛神论、无神论的兴起以及法国大革命蔓延西欧大陆,越来越多的人退出教会,整个基督教社会都陷入信任危机。

17世纪,英国爆发了清教徒革命。18世纪,伴随着美国的大觉醒运动为代表,以及信仰复兴运动、再临运动、五旬节运动在内的宗教运动陆续发起,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兴宗教和邪教组织,并波及到欧洲与世界各地。

现代时期

19世纪后期,教皇国其大部分领土并入意大利王国,1929年《拉特兰条约》签订后改称梵蒂冈国,1984年又与意大利政府签署协定,不再把天主教作为意大利的国教,但罗马教廷仍为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和最高权利机构。20世纪的现代天主教以教会革新与对话运动、其本色化和多元趋势,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时代发展的适应为特色。

随着近现代以来的启蒙运动、大觉醒运动唯物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潮的不断涌现,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震荡,新教神学理论亦呈多元和分化局面。一些被压迫民族利用宗教为其生存而斗争,则使基督教有了新的政治色彩。 另外,东正教在近现代继续形成新的自主教会和自治教会。

1910年以来,教会内部开始形成基督教“普世合一”运动。新教各派曾于1921年成立国际宣教协会,此后新教和东正教各派又于194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式成立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即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距2016年的统计,基督教各派已分布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徒人数达24.6亿之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3%。但其发展也受到政教分离、社会世俗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与冲击,经历内部的革新与重建,原主流教会人数减少,教派分化加剧,并出现各类本色教会和自立教会运动。

中国基督教

1.基督教传入的历史

唐贞观九年(635),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曾于传入中国,称“景教”。太宗、高宗两朝,景教受到宽容对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至于当时各州都普遍建有景教寺院,称“发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繁荣境况。但会昌五年(845)因朝廷下诏禁绝佛教而被波及,在中原地区中断传播。

元代时又传入天主教和聂斯脱利派,通称“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到14世纪30年代时教徒已达3万人。其活动范围除大都、江南等地外,最远达新疆、蒙古等边疆地区。该派在蒙古贵族和朝廷官吏中接受较多,但在民间流传不广,后随着元朝的灭亡而告中断。

明万历十年(1582)天主教由耶稣会传教士再度传入,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带来了大批西方科学技术与知识文化,推动了中国的天文、历法、水利等多个领域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文化向西方的传播更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时的中国官员如徐光启都纷纷受洗,宫廷内外士大夫阶层就有超过500人入教。康熙皇帝与传教士亲密交往的故事,并为基督教题写了许多诗词和对联,可以说是基督教与中国的热恋期。18世纪因“中国礼仪之争”而被清朝禁止。

17世纪末叶俄罗斯正教传教士开始在黑龙江六月建堂立院,随之亦在北京设立教堂。1715年沙俄派出第一届驻北京传教士团。清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后,其传教士团成为驻华常设机构。从1715年至1956年,共有20届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来华活动。

1807年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到广州传教,此乃新教传入中国之始。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各派再次大量传入中国,因其传教受到不平等条约的保护而发生多起教案(如天津教案、山东巨野教案义和团运动等)和1922年的非基督教运动。

中国教徒自20世纪初开始要求实行中国教会自立。1919年五四运动后,天主教在中国推行“中国化”措施,大量起用中国籍神职人员。新教各派亦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全国基督教大会,提出“本色教会”的主张和“自养、自治、自传”的“三自”原则,并成立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1949年后中国教会逐渐割断与外国传教修会及差会的联系,进入其自立发展的时期。

2.中国基督教的现状

自唐太宗时代的阿罗本(635年)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已经有近1400年的历史。基督新教从马礼逊1807年来华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宗教政策落实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基督教不但迅速复苏,而且有了引入注目的发展,成为国内文化界、思想界、学界、政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复杂困难的原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也即是“当代”的基督教发展状况,由于缺乏全面、客观、深入的调查研究,所以很难以完整真实的面貌展现给世人。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研究报告中的结论,中国基督教是当代中国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在内的五大宗教合法宗教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最为适应,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宗教。

关于中国基督徒人数问题研究结论不一,最权威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8月11日,第三届当代中国宗教论坛暨2010年《宗教蓝皮书》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次发布的有关基督教的调查数据,这也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基督教入户调查数据的首度公布,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基督教徒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总数估计为2305万人。也有学者估计我国现有基督徒总数约为7000万人左右,国外个别学者声称中国有超过1亿基督徒。

信仰生活

主要圣礼

基督教圣礼,或称“圣事”,是基督教重要的礼仪。基督教认为圣事是耶稣基督亲自定立,并具有一定形式的宗教礼仪,它借助一定可见的形式赋予领受者不可见的基督的“宠爱”和“保佑”,凡诚心领受者,都能获得。天主教和正教认为“圣事”有七件,即圣洗(洗礼)、坚振、告解、圣体(正教称“圣体血”)、终傅神品(亦称“受职礼或祝圣神父、主教”)和婚礼。 新教一般仅承认洗礼和圣餐为“圣礼”。

洗礼

洗礼被普世教会视为基督教一项重要的宗教仪式,是基督教入教仪式,分注水洗礼和浸礼两种。 基督教认为这是耶稣立定的圣事,可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并赋予“恩宠”和“印号”,使其成为教徒,此后有权领受其他“圣事”。

圣餐礼

或译“主的晚餐”,是被普世教会承认的另一重要圣礼。指耶稣被捕前与门徒最后一次的晚餐。当时他以饼代表自己的身体,以葡萄汁代表自己的血,分给门徒吃,成为历代教会遵守的礼仪。圣餐的主要材料是葡萄汁和无酵饼。

主要节期

圣诞节

圣诞节是基督教重要的节日,为庆祝耶稣诞生,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日。12月24日通常称为圣诞夜,一般教堂都要举行庆祝耶稣降生的夜礼拜(根据圣经耶稣降生于晚上)。

受难日

受难日是纪念耶稣受难的日子。根据《新约圣经》:耶稣于复活之前三天被钉十字架而死。这天在犹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规定复活节前两天星期五为受难日。基督教多教派都纪念这一日子。

复活节

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根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根据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规定,复活节在每年春分后第一个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个节日。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地不一,最流行的是吃复活节蛋,以象征复活和生命。

圣灵降临节

圣灵降临节,亦称五旬节。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向世界各地传布福音。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

伦理禁忌

基督教伦理禁忌通常被划分为,道德律、礼仪律和民事律三部分。随着历史的推演,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基督教伦理禁忌中的礼仪律和民事律部分发生巨大的改变及差异,然而基督教伦理禁忌中的道德律部分却是永恒不变的。

摩西十诫”作为《圣经》中的基本行为准则,流传了下来,影响深远。它是以色列人一切立法的基础,也是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观。“摩西十诫”在《圣经》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出埃及记》(Exodus),另一次是在《申命记》(Deuteronomy)。两次语句有差异,但是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圣经》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十诫”,具体十条诫文是后人总结归类的,因此,各个教派的“十诫”条文都不完全一样,但其内容没有争议。

第一条诫命: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诫命: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诫命: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诫命: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诫命: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诫命:不可杀人。

第七条诫命:不可奸淫。

第八条诫命:不可偷盗。

第九条诫命: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诫命: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在新约中,耶稣亲自将其总结归纳概括为“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因此作为基督教的基本伦理,按圣经所述可归纳为“爱神与爱人”。

基督教文学、音乐和艺术

基督教文学

基督教对文学世界做了巨大贡献,同时,它也有大力支持文学事业的优秀传统。《圣经》是作为上帝话语而被信徒们奉为经典,而且,作为文学作品也成为全人类的重要范本。基督教与文学和科学的亲密都表明了基督教不是反智主义。 而且事实上,基督教文学和它的文化一直都与希伯来,特别是希腊文学、哲学分不开。而且,基督教精神作为一个核心,在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中都大放异彩。罗伯特.哈钦斯说:“没有一种文明像西方文明,这种对话的贡献是一大批思想巨著。”西方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对话的文明”。西方文化的精神就是探索的精神。它的主宰因素是“逻各斯”。(逻各斯:即Logos,基督教教义中指上帝的道,就是上帝的话,上帝就是用它创造世界,耶稣基督就是道成肉身。)

基督教音乐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圣乐许多都是由基督徒或者受基督教影响的音乐家所创造,其对人们的启迪影响甚为深远。西方音乐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它的这些作曲家,如安布罗斯、巴赫、亨德尔、莫扎特、门德尔松,受到基督的生、死和复活的激励,音乐家认识到上帝存在并引导他们的生活。他们相信他们的存在是上帝的意志而不是生物学上的偶然。他们的生命有意义,他们的音乐就是对这些信念的共鸣。这就是为什么,比如巴赫,感到所有的音乐,甚至世俗音乐,都是“一种神性的表达”。唐纳德.格劳特(Donald Grout)也是如此,他毫不怀疑地说“西方音乐艺术的历史确切始于基督教会的音乐”。

从基督教存在的最早年代以及之后的几个世纪,基督徒音乐家赋予了西方音乐甚至世俗音乐以美丽和庄严。从他们身上反映出耶稣基督的影响。公正的说,就其影响来看,基督教在其音乐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取得了人们的共识,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经典。真正做到了其教义中所宣扬的“耶稣是为全人类而生的”,他超越了民族、宗教、文化等人为的所有的藩篱。

基督教艺术

基督教艺术几乎每一个时期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都非常明显的受到了耶稣基督生死和复活的感动和影响。基督教爱的不仅是希腊艺术的自然之美,更是一种超越自然的神圣的美。

早期的基督教艺术,特别是在公元头3个世纪,由于基督徒的历史处境,大多数作品局限于地下坟墓和基督徒有限的敬拜场所里。伴随着12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出现,真正表达属灵的艺术形式横空出世。至今,哥特式教堂已经成为基督教教堂艺术的某种范式。哥特式建筑甚至成为基督教建筑的“语言”。 “它深不可测的高度表达了人性向往一位被爱和被寻求的上帝的热望。”他使人意识到那看不见和无限的,以至神变得无处不在。他真正做到了把石头和艺术精神化了。是用石头和玻璃写成的圣经。 当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基督教艺术登上了最辉煌了时期。

基督教艺术的真理和宗教意义不仅仅在艺术本身,它还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艺术被视为有内在的力量去更新人类的生活。因此,不管是在基督教的早期,在中世纪,在文艺复兴时期或者宗教改革时代,基督教艺术普遍展示了人类生活的图景,在圣经历史的光照和背景下,它传递着一个宇宙性的认识,即上帝无处不在,不管他是通过圣灵还是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正是基督教艺术的这种品质使它成为艺术世界的一个伟大和历久不衰的贡献者。

当代基督教发展

基督教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的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的最大的宗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三(旧教)、第四(新教)宗教。该教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G8)与经济大国二十国集团的19个国家及1个联盟里,是日本以外的7个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与其他6个经济大国的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南非以及欧盟13个国家的最大宗教,在印度尼西亚、韩国及中国三国也是主要宗教之一。

完全基督徒组成的国家及地区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梵蒂冈,以及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新教)的皮特凯恩群岛。法定唯一国家宗教或政治面貌的15个主权国家包括罗马天主教会的梵蒂冈、阿根廷、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以及东正教会里希腊教会的希腊、亚美尼亚宗徒教会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正教会的格鲁吉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的埃塞俄比亚,还有新教安立甘宗里英格兰教会的英格兰、路德宗里丹麦教会的丹麦与冰岛教会的冰岛、挪威教会的挪威。

根据2000年的统计,信仰该教人口最多的地区是欧盟,人口在3.43亿以上;不包括欧盟的十个国家则是美国、巴西、墨西哥、俄罗斯、菲律宾、尼日利亚、刚果(金)、中国(大陆)、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人口分别在2.4亿和0.54亿之间。千万以上人口比例最高的十个国家是希腊、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赞比亚、罗马尼亚、瓜地马拉、波兰、刚果(金)、墨西哥,不信比例在3%以内。不信比例在10%以内的一共52个。整体信仰人比例在50%以上的广义基督教国家126个,包括美国;其他71个比例在50%以下的属于非基督教国家,包括5%的中国。

截止2014年,全球总人口72亿746万,广义基督徒23亿7561.9万,注册22亿6582.4万,参加礼拜者15亿7123.5万;增长率1.32%,继续保持第一大宗教地位,但不及伊斯兰教1.81%增长率。全球总人口48亿3184.1万不信该教,包括伊斯兰教的穆斯林16亿6072.9万、泛印度教徒10亿19.3万、无宗教信仰者6亿8300万、佛教徒5亿1359.3万、民间信仰华人4亿3641.3万、民间宗教信仰者2亿5067.2万、无神论者1亿3653.3万、新兴宗教6366.9万、锡克族2551.1万、犹太教徒1406.4万。其中罗马天主教会12亿1995.2万,东罗马正教会2亿7996.1万,更正派教会4亿4144.4万及圣公会9226.8万,独立或小众的更正派教会、正教会、天主教会等4亿770.3万,未分类1亿979.5万。

基督教人物名录

神学家

彼得、保罗、约翰(耶路撒冷的)、路加、马可(隐士)、狄奥多尔、狄奥多莱(居比路的)、狄奥多鲁斯·阿布·库拉、狄奥多图斯(安科拉的)、狄奥多西(亚历山大)、威廉·德拉·梅尔、奥古斯丁、本笃、伯尔诺、托马斯·阿奎纳、方济各多明我、依纳爵·罗耀拉、约翰·威克里夫、马丁·路德加尔文、邓斯·司各特、阿明尼乌德日进、巴特、朋霍费尔布尔特曼

哲学家

笛卡尔、帕斯卡、查士丁克莱门奥里根德尔图良、杰罗姆、安布罗斯、奥古斯丁、格雷高里、托马斯·阿奎那、曼尔西埃、格拉布曼、J.马里旦、吉尔松、Y.西蒙、G.A.韦特尔、J.M.波亨斯基、康德、黑格尔、克尔凯郭尔、斯宾塞

政治家

哥伦布、乔治·华盛顿、威尔逊、林肯、孙中山、宋美龄、冯玉祥、蒋介石、艾森豪威尔、邱吉尔、乔治五世、约翰·肯尼迪曼德拉、马丁·路德·金、张学良、杨虎城、戴高乐、戈尔巴乔夫、布莱尔、普京、里根、奥巴马、曾荫权

商界

卡耐基洛克菲勒、斯坦福、福特、麦克唐纳、比尔盖茨巴菲特帕特·基辛格邵逸夫、约翰贝克特、王永庆、威廉 ·B·特纳、王雪红、吴远之、郭炳江、玫凯琳、郑胜涛、蒋友柏、周奇迪、张汝京、刘永宁

科学家

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培根、哥白尼、伽利略、帕斯卡尔、法拉第波义耳、焦耳、麦克斯韦、爱迪生、道尔顿、开尔文、居维叶、法布尔、林奈司、孟德尔、巴斯德、哥白尼、伏特、欧姆、安培、库仑、伦琴、马克尼、莫尔斯、薛定谔、笛卡尔、高斯、欧拉、普莱特、康普敦、费米、卢瑟福、居里夫人、莱特兄弟、徐光启、宋尚节、李政道

艺术家

莎士比亚、贝多芬、查尔斯·卫斯理、蒙特威尔第、海顿、莫扎特、罗西尼、威尔第、巴赫、豪斯曼

文学家

但丁、歌德、列夫·托尔斯泰、约翰·弥尔顿、狄更斯、奥斯卡·王尔德、雨果、林语堂、老舍、晏阳初、陶行知、闻一多、冰心、马相伯、张伯苓、许地山、马祖常、海尼、弗朗西斯·培根、陀思妥耶夫斯基、奥卡姆

基督教对文明的贡献

倡导生命的神圣

反对杀婴弃婴:基督教强调生命神圣性的一个方式是积极地反对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杀婴弃婴行为(包括堕胎),也促进了相关禁止的法律的出现,并使这一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反对自杀:基督教强调生命神圣性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反对自杀。基督教认为,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是上帝的绝对主权。基督教的反对,影响并促使全世界许多地区废除了自杀恶俗,也推动了全球性死刑的废除。

倡导爱和自由

反对性混乱和同性恋:基督教认为夫妻以外的性行为都是犯罪,惟有夫妻之间的性行为才是上帝所喜悦的,反对一切同性恋和兽奸的行为。 尽管许多以基督教为文化背景的国家纷纷支持同性恋的合法化,但基督教对同性恋的态度是坚决而清楚的。

提升妇女地位:基督教认为不论男女,在耶稣基督那里都是一样的。基督赐予妇女自由和尊严,就像耶稣充满仁慈地对待撒玛利亚妇人和马大。在基督教的世界里,耶稣赐予了妇女与男性同等的尊荣和地位。

取消一夫多妻:基督教认为一夫一妻制是设定婚姻生活的唯一形式。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与兴盛发达,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一夫一妻制已经成为主要的婚姻模式。

废除奴隶制度:基督教的信仰促使许多教徒参与到废除奴隶运动的运动中去,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废除奴隶制度是基督教的一项伟大的成就。

平等、自由和公正:基督教认为,从属灵来讲上帝面前人人拥有平等、自由和获得公正对待的权利。

慈善事业:基督教会一直是人类慈善公益事业的主要推动者,许多学者认为现代慈善事业源于基督教会的社会服务。基督教信仰鼓励人行善,鼓励人积极参加各种自愿性团体进行慈善事业。

对医疗和健康的贡献

基督教徒把医学视为行善,促进了最早的基督教医院和随之而来的医疗护理的产生。受基督的影响,从过去促使其门徒建造医院和发展医疗护理,到现在蔓延开来,渗入到世界各地。可以说现代医疗体系和健康系统都源于基督教会与基督徒们一直以来的努力和贡献。 尤其是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离不开传教士们的奉献。如1948年中国的10大医院有9家是由教会发起建立的。今天影响最大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就是基督徒企业家洛克菲勒发起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医学部。

对教育的贡献

基督教重视教育。早期基督教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种族背景的人都一视同仁,男女平等接受教育。中世纪的教育主要在宗教或政治层面,重视教会领袖与神职人员的训练超过普通个人;而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将焦点由僧侣转移到世俗人上,但多为上层社会子弟和社会菁英。16世纪的新教改革,也间接促成了普世教育和具有初级、中级、大学的学校系统的发展。 人们熟知的当代著名大学大部分都与教会有关。第一所英语为主的牛津大学校训就是“上帝耶和华是光”;哈佛大学的创始人也是牧师。

基督教与科学

科学与基督教的关系

基督教因犹太教传统,总是教导并坚持只有一个上帝,一位理性的存在。基督教预设:假如上帝是一位理性的存在,那么按照上帝形象所造的人类,也可能通过理性的过程去学习和研究我们生存的世界。

基督教的另一个预设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并独立和区别于世界。相信上帝的理性,不仅推导出归纳法,也得出宇宙是由可发现的规律理性地控制的结论。 只有在这种思想下,科学的存在和研究才成为可能。

在分析科学与宗教在历史上的关系时,单纯使用负面或者正面的表述都是不可接受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二者在历史上的互动关系是复杂而矛盾的。宗教信仰既鼓励又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出现。若认为信仰和科学彼此相敌,永无止境,这就过于简单化,而且毫不合理。但是毫无疑问,两者关系是相当复杂和矛盾的。对该问题的调查显示,在对待上帝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上,持肯定和否定态度的自然科学家几乎平分秋色。

识别邪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规定: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邪教一般指的是新兴宗教中那些导致信众或者无辜百姓蒙受巨大生命财产损失,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秩序、违反法律和灭绝人性的事件的极为个别的教团。目前举世公认的邪教包括:人民圣殿教奥姆真理教、上帝的儿女(爱的家庭)、大卫支派、太阳圣殿教、拉杰尼希静修会等。

在我国,明确认定的邪教组织共有14个。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明确的7个邪教组织包括:呼喊派、徒弟会、全范围教会、灵灵教、新约教会、观音法门、主神教。 公安部认定和明确的7个邪教组织包括:被立王、同一教、三班仆人派、灵仙真佛宗、天父的儿女达米宣教会、世界以利亚福音宣教会。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耶稣 基督宗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 福音 上帝 日本 韩国 犹太 公会 使徒信经 基督徒 本丢彼拉多 称义 塔西陀 提庇留 弥塞亚 加利利 割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