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多事之秋,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duō shì zhī qiū,指的是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最早见于唐代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今以杨子一同繁剧,四达要冲,每当使命交驰,实托宰僚勤干,遂重责成之寄,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请告逾月,若言考秩,亦合替移,固选长才,俾修阙政。 另见五代十国时期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成语解释

【成语】: 多事之秋

【拼音】: duō shì zhī qiū

【解释】: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成语典故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释义: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嚆矢(hāo shǐ),带响声的箭,古时强盗共同抢劫时通常用响箭互相联络。也比喻事物的开端、先声。

所以在事变很多的时期,销声匿迹,隐藏自己,能够躲避那些盗匪的袭击。

近反义词

近义词:多灾多难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词语辨析

【用法】: 作宾语,指容易出事的时期。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孙光宪 北梦琐言 多灾多难 风雨飘摇 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