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大伦敦(Greater London)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南部,是英格兰下属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范围大致包含英国首都伦敦与其周围的卫星城镇所组成的都会区。行政上,该区域是在1965年时设置,其下包含了伦敦市(City of London)与32个伦敦自治市(London Boroughs),共33个次级行政区。除了是英格兰的一级行政区外,大伦敦也是欧洲议会选区(European Parliament Constituency)之一,设有九个欧洲议会议员(MEPs)席次。除了是整个英国的行政中枢所在地外,大伦敦地区也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行政区。

基本信息

区名

大伦敦(Greater London)。又称 London region。是英格兰下属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这里有上榜QS世界大学排名的多所高等院校。

地区面积

1,579平方公里(英国地区第9名)

人口

8,764,400(2015年,英国地区第2名,仅次于东南英格兰区)。人口密度5,575人/平方公里(2006年)。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GDP 27,633英镑(英国地区第1名)

政府

大伦敦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GLA)

市长

萨迪克·汗(Sadiq Khan)

大伦敦地区面积为1579平方公里,在刚进入21世纪时欢庆过人口突破7百万的里程碑(根据2006年年中统计,大伦敦地区人口为7,512,400人)。大伦敦地区的北半紧邻东英格兰的艾赛克斯(Essex)与赫福特郡(Hertfordshire),南半则与东南英格兰的白金汉郡(Buckinghamshire)、柏克郡(Berkshire)、萨里与肯特为邻。

区域定义

虽然在一般的观念中,伦敦是一个“城市”,但在英格兰的行政制度上它并不具有城市地位,反而是大伦敦底下两个次级行政区,伦敦市(City of London)与西敏市,分别都具有城市地位。在形式上,不计入伦敦市在内的大伦敦地区设有一个大伦敦郡长(Lord Lieutenant of Greater London),而根据《1997年郡长辖区法案》(Lieutenancies Act 1997 ),大伦敦是被定义为一个「郡」级的单位(名誉郡,Ceremonial county)。除了型式上的用途外,也有一些实务上的区域采取相同的划分方式,例如伦敦的大都会警察区域(Metropolitan Police District,MPD)就是以扣除掉伦敦市的大伦敦地区作为涵盖范围。

根据不同的定义规则,大伦敦地区又可以进一步再分割成不同的次区域。1965年时,内伦敦教育局(Inner London Education Authority,ILEA)将位于大伦敦中央的12个自治市合称为内伦敦(Inner London),此区域以外的其他自治市则称为外伦敦(Outer London),之後这套分区方式一直持续被沿用在许多不同的用途上,例如作为统计区域的分界等。除了内外伦敦的常见分法外,配合都市计画的需要,大伦敦也被分为五个不同的区域,分别是中伦敦(Central London)、东伦敦、北伦敦、南伦敦与西伦敦,由于分区方法不同,此处的中伦敦并不能与前面的内伦敦这两个概念互换。

行政区划

伦敦市(City of London)

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

肯辛顿-切尔西区(Kensington and Chelsea)

哈默史密斯-富勒姆区(Hammersmith and Fulham)

旺兹沃思(Wandsworth)

兰贝斯(Lambeth)

南华克(Southwark)

陶尔哈姆莱茨(Tower Hamlets)

哈克尼(Hackney)

伊斯灵顿(Islington)

康登(Camden)

布伦特(Brent)

伊令(Ealing)

豪恩斯洛(Hounslow)

里士满(Richmond)

金士敦(Kingston)

默顿(Merton)

萨顿(Sutton)

克罗伊登(Croydon)

布罗姆利(Bromley)

刘易舍姆(Lewisham)

格林威治(Greenwich)

贝克斯利(Bexley)

黑弗灵(Havering)

巴金-达格南(Barking and Dagenham)

里德布里奇(Redbridge)

纽汉(Newham)

瓦尔珊森林(Waltham Forest)

哈林盖(Haringey)

恩菲尔德(Enfield)

巴尼特(Barnet)

哈罗(Harrow)

希灵登(Hillingdon)

区域政府

大伦敦是英格兰所有的一级行政区之中,唯一一个拥有直接民选首长的行政区,也是英国第一个民选市长。现任伦敦市长(Mayor of London)是萨迪克汗 (Sadiq Khan),其职责是率领大伦敦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GLA)规划与执行伦敦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政策,市长任期为四年一届。除了市长与其所率领的行政团队外,GLA的另外一个组成单位是由25位议员组成的伦敦议会(London Assembly)。伦敦议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市长的施政,但除了预算方面的控制与在重大法案中提出意见外,一般来说伦敦市长本身拥有非常高度的决策权限。

大伦敦政府的总部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市政厅,行政上属南华克(Southwark)的范围内,是一栋拥有特殊造型的现代建筑。

地方政府

大伦敦政府(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简称 GLA)是英国伦敦的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包括整个大伦敦地区。政府由一个直选产生的市长领导,并由一个25人的伦敦议会监督。

大伦敦地区下辖的伦敦市与32个自治市皆有各自的治理单位,其中自治市的单位称为伦敦自治市委员会(London borough councils),而伦敦市则拥有一个迥异于其他市镇的政府组织,称为伦敦市法团(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是一个历史可以回溯至12世纪的古老组织。虽然名称不同,但一般来说伦敦市与32个伦敦自治市可以被视为是与英格兰的二级行政区划——单一管理区(Unitary authorities)——同等位阶的行政单位。这33个地方自治单位全都是协会组织「伦敦委员会」(London Councils,该协会原名伦敦政府协会,Association of London Government )的成员,其中金士顿(Kingston)和肯辛顿-切尔西(Kensington and Chelsea)这两个自治市因为与英国皇室之间有较独特的渊源,因此拥有纯粹只是名誉性质的“皇家自治市”(Royal borough)称谓。

大伦敦政府负责1,579平方公里大伦敦地区的规划和管理。它和32个伦敦自治市的委员会和伦敦市法团分享地方行政权力。大伦敦政府是为了改善自治市各委员会之间的协调工作而设立的,而伦敦市长则是为了选举一个代表整个伦敦的人物。市长提出政策和预算,并委任伦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伦敦开发局(London Development Agency)等策略行政机关的人员。伦敦市长要向伦敦议会问责,而伦敦议会的主要功能则是监督市长的工作,和审查市长的政策、决定和年度预算,并有批准和修改预算的能力。大伦敦政府的总部在泰晤士河南岸的市政厅,靠近伦敦塔桥。

大伦敦政府跟伦敦市法团(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有所不同。伦敦市法团的管辖范围只有伦敦市中心处一平方英里大的伦敦市,伦敦的主要金融区,而伦敦市市长(Lord Mayor of London)只是一个礼节性的职位,并无实权。大伦敦政府有自己现代的宪章,而伦敦市法团的组成方式自中世纪以来就变化不大,主要由市内的大型企业控制。

废立历史

80年代前英格兰曾长期存在着大伦敦(郡),但1986年4月撒切尔政府依据撤消了大伦敦和6个都市郡的议会。大伦敦市议会备取消后,与保守党政府原来的预言相反,市政机构设置由简单变复杂,仅伦敦各机构之间的通讯线路就由原来的44条猛增到500余条。此外,32个伦敦的自治市(borough)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政治、社会和地理上的特点,因此很难制定出一项共同的方针政策。在大伦敦市议会等被取消后,建立了各种委员会或联合委员会接替前地方议会所承担的许多具体事务,但这些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非选举产生,致使地方政府明显趋于非政府化。换言之,新设置的机构不仅缺乏效率,而且由缺乏说明义务,成为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治中的一大笑柄。此举引起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不满。因此1997年工党上台执政后,决定通过公决和立法重建大伦敦政府。根据宪制改革安排,1998年5月7日伦敦市民举行了公决,赞成设立一个拥有直选市长和25名议员的大伦敦市议会。2000年5月4日选举产生了大伦敦市长和市议会。不过伦敦市民违背布莱尔政府的意志选举了前工党左翼人士、1986年被解散时的大伦敦地方议会主席利文思敦为首任伦敦直选市长。

相关信息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简介摘要

一.次区域发展策略

1.1次区域策略框架

大伦敦规划核心的开发策略,是寻求一种的整合的、多中心的路径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它特别强调要为次区域层面的开发活动提供持续的规划框架。实际上,许多自治区考虑问题的视野已经超越了他们自身行政范围的界限,他们已经开始与相邻的地区合作共同编制规划,并与许多组织机构共同工作来推进次区域层次的实施操作。大伦敦市政府也试图构建这样一种有效的机制,即把一种富有弹性的次区域途径作为在大伦敦规划中推进战略性政策的最好方式,它将提供这些政策实施的重点。次区域中的合作伙伴将是实施规划的最重要的资源,关键性的投资者包括各次区域内部的以及英格兰东南部其余地区相关的权威机构和组织,这些机构包括区域议会、英格兰东南部和东部的开发机构、区域论坛和相邻的分区和郡。

规划中确定的次区域并没有严格界限,伦敦城已被划归东伦敦次区域中,这将有助于伦敦城与其东部区域之间建立强有力的联系。而强化这一联系,是泰晤士门户复兴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伦敦城还将保持它与中心伦敦次区域在传统意义上形成的密切联系。中心活动区划跨越了中心伦敦和东伦敦两个次区域,伦敦城则是同时参与东伦敦和中心伦敦发展的双重性成员。其他重要的跨区域的联系还有许多,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有Wandsworth和Richmond地区的联系。

市政府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要在经历了区域规划长时间的真空状态后,尽可能快地为伦敦的整体发展提供一个全面的战略性指引。本次规划提出的次区域开发框架,将充分考虑次区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跨越伦敦边界的基于补充的可持续的走廊地区开发的潜在利益。它们将为每个次区域的开发提供指引,包括机遇性开发地区、强化开发地区和复兴地区,以及城镇中心、郊区和策略性就业地区等。这个框架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经过对满足这些增长的需求的土地使用、交通和强度之间的必要联系进行评估后,决定如何保证规划提出的人口和就业增长规模能够得到支持,

次区域发展框架的草案将尽可能早的完成并公布进行咨询。最起始的机会将给予东伦敦地区。在与大伦敦规划中已提出的政策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这个框架将在可操作性和实施阶段性方面提供更多的深化和细节内容;并在以后通过对规划的检讨和调整以及必要的咨询方式,来满足任何关于政策修正的需求。

大伦敦规划确定次区域发展策略的地区包括:中心伦敦、北伦敦、西伦敦、南伦敦、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门户地区。以下以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地区为例介绍次区域发展策略的内容。

1.2 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地区发展策略

伦敦东部地区是市政府推进开发、复兴和基础设施改善策略的最优先选择地区。这个地区拥有伦敦许多大规模开发的工地,同时也存在大量十分贫困的区域。到2016年,东伦敦至少需要规划104,000个新增的家庭和249,000个就业岗位。新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土地部门推出的开发计划将对这一地区的开发和环境改善共同造成影响,当这些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后,这个次区域的开发活动就将持续下去,并延续到规划期限以后。预计增长的许多就业岗位都将安排在靠近伦敦城的机遇性增长地区,如城市边缘、Dogs岛和Stratford。同时,东伦敦与伦敦中心区的发展需要统一协调规划。

市长、政府与英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共同充当着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的先锋角色,而奥运会场址主要集中在东伦敦地区。奥运会的举办将为东伦敦地区,特别是Lower Lea谷地区的复兴提供强用力的助推器,推动资源的开发,促进那些已经计划好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如期完成,并为后人留下价值连城的遗产。

伦敦的大部分机遇发展地区都位于东伦敦。有些地区还紧密连接在一起,需要统一规划。同时,这里还存在大片十分贫困的地区。该次区域内许多地区的服务条件和环境质量急需改善提升,需要各方协同努力来提高教育、健康服务、公共设施和技能培训水平。而泰晤士河口地区则迫切需要环境品质的改善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东伦敦具有发展成为连接欧洲大陆的门户的潜力,这里有Stratford国际火车站,与伦敦城和Stansted机场、海底隧道和伦敦港都具有便捷的联系。Dogs岛和Stratford将成为大规模提高交通容量和可达性计划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也将因此而能够支持快速增长的水平。

除了上述地区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机遇性增长地区,如Lower Lea谷、皇家码头、伦敦河浜、Barking Reach、Deptford Creek Becton和格林威治半岛等。而Kidbrooke、Woolwich和Royal Arsenal将为更紧凑集中的开发提供机遇,并创造新的就业和吸引人口。

2. 本次规划提出的各专项发展策略

2.1 住房发展策略

提供充足的住房供应是城市住房发展策略的最基本任务,但这仅仅是伦敦住宅发展策略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伦敦住宅发展策略还将确保各类型、各层次的人群在各自所处的充满活力和良好平衡关系的社区中,都有条件享用重要的公共服务和地方社区设施,从而减少社会隔离与分化。未来的居住开发的选址,需要有利于更大限度的利用废弃地和节约能源,并能够保证就业、学校、商店和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新的住房的供应也将有助于经济的增长,并为新的业主提供更大范围的选择,包括针对社会租赁的和中间档次需求的经济适用房。

仅从伦敦人口的增长规模预测,就意味着在未来15年中,每年需要多增加22000套的住房供应。此外,伦敦住房委员会预测,如果要实现未来10年中根除低标准住户的政策目标,还必须新增11,000套新的住房。大伦敦规划构建了一个有关各自治区之间进行住房容量分配以及实施开发和监控的政策框架。这一政策将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已有的住房,因为还存在大量空置的房产,特别是在私人领域里,还有许多房子有可能回购以进行更积极有效的利用。同时,这一政策也有利于新的居住开发,并提高住宅的可选择性,充分反映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诉求。

充足的经济适用房供应对于实现两方面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在所在区域内没有能力承担较为体面和适宜住房的住户来说,可以满足他们的居住需求;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将有助于提升混合性社区的质素,扭转目前在住宅选择和机遇获得方面日益严重的社区隔离趋势。当前,经济适用房的短缺已经导致越来越多的居民被迫长期居住在那些狭窄拥挤、设施供应条件很差的临时住房里;此外还有许多人则由于无处安身而难以在伦敦居住,他们的选择要么是远离城市居住,每天出行相当长的距离来伦敦上班;要么是完全离开这座城市。

在本次规划中对这些问题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在市长已确定的居住发展策略目标中,要求新增住房的半数以上应该是经济适用房,并正在提出议案要求追加更多的住房投资,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且,所有新的住房都将按照“终身的住所”的标准进行建设,保证有适用、方便、具有灵活性、能够满足各种变化的需求的住房来提供给这些住户。要实现这一目标,各方面的紧密合作参与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各区的住房与规划部门需要以更紧密的方式在一起共同工作;住户、区政府和开发商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这一进程。其中,残疾人、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不仅对于住房、而且在社区服务、健康保健和教育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需求,必须认真考虑并予以满足。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社区服务、保健和教育的规划与住房规划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就业发展策略

本次大伦敦规划提出:从现在到2016年之间,全伦敦将增加总共636,000个就业机会。这意味着要满足伦敦经济发展中不同领域和市场的需求,基本前提条件是要提供大量在形式、规模和消费标准等各方面都丰富多样的设施以及相配套的空间发展政策的支持。

要保持就业在办公商务领域的优势地位,适宜的办公设施的供应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在2002年,伦敦的办公楼总面积已经高达2.74亿平方米;而规划预测到2016年,还需要再提供700—900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但同时开展的交通研究表明,如果这些办公设施所在区位的交通容量没有明显提高的话,现有的交通能力是不可能支持这些办公设施的正常运行的。因此,从长远来看,要调适和平衡这种供求关系是特别困难的;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和措施:应积极鼓励混合用途的开发,加强交通改善以及开发许可的管理,保证办公和居住设施的供应,同时推进现有闲置办公空间的更新和恢复使用。

规划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伦敦制造业的就业机会还将进一步减少80,000个左右。但与此同时,批发服务领域的就业机会将有较大的增加。总的来看,从现在到2016年,仍将有大量的、类型多样的产业继续进驻伦敦,特别是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设计类型的制造业将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些就业机会主要来源于由伦敦的大学、医药研究机构和国家健康服务组织(NHS)等开展的工程、生物技术、医疗设备、医药分离技术等领域内。因此,策略性就业地区的规划设计就特别重要,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聚集、容量、环境、可达性和成本等各方面的要求。为大公司设置的商务产业园区的规划,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环境条件;而产业优先发展的地区,则主要考虑满足那些对于环境质量有较少要求的公司的需求。

大量新生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就业领域可以进一步巩固伦敦的经济基础,并拓展增长的范围。这些领域包括电子商务活动、创意产业以及环保产业等。旅游业也将作为一种重要的极具成长性的产业而发展,在此之前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致力于重振伦敦旅游业的竞争力。

要保证伦敦居民能够充分把握就业增长的机会,最关键的是要为他们提供不断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克服就业的障碍,特别是对那些少数民族群体、残疾人和妇女。政府的就业政策目标将不仅仅是改善伦敦的人口和就业之间的平衡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3 交通发展策略

制定伦敦交通发展策略的目标决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保证人流和货流的畅通,而必须为首都向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示范意义的世界性城市迈进而提供有力的支持。要实现这一目标,交通规划和空间发展规划必须高度整合在一起。加强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不断改进和完善步行、自行车和公共汽车等多种出行方式,减少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是实现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必须为那些公共活动最密集的地区提供充足的公共交通;另一方面,那些可能产生巨大交通需求的开发活动也必须集中在那些目前已存在或已经规划有充足的公共交通容量的地区。

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伦敦产生的交通需求并不是地方性的,而是具有全国性和国际性特征。为了促进伦敦的发展并确保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机场、国际车站和海峡隧道的可达性是十分必要的。但与此同时,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设施的建设,如新的机场航站楼和跑道、港口的拓展、新的城市道路和轻轨线等,对于城市环境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将交通发展与保护伦敦的生活环境质量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在本次大伦敦规划中,对于机场规模的持续协调增长和新的轨道线的开发给予有力支持,因为这将同时对泰晤士门户地区的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在伦敦的交通系统中,公共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市政府制定的交通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个关于未来15年的公共交通发展的计划,覆盖了从铁路、地铁和码头区的轻轨到公共汽车和电气的计划以及跨越泰晤士河的计划。本次大伦敦规划将这些内容全都整合到空间发展战略中。公共交通的改善对于减少交通拥堵、更好地利用伦敦的街道空间也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减少伦敦中心区交通拥挤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减少拥挤,而是有利于伦敦的街道空间变得更加健康有序,为具有多样化需求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可达性;使得步行和自行车等交通出行方式变得更加愉悦舒适,从而逐渐实现对私人小汽车的替代。规划提出的主要的新的开发活动,应该提供高质量的、独立的行人系统和自行车道路以及方便地到达公共汽车站、火车站和公共交通设施,减少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以往由于大量的小汽车使用,许多宝贵城市用地不得不作为停车场而低效使用。而减少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则意味着可以提升这些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强城市空间的生机和活力。另外,物流的高效配送对于伦敦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以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组织管理,减少交通拥挤,避免环境破坏。

2.4 服务业发展策略

一个可持续的、具有很强包容性的空间发展策略,应为最大多数的人,包括那些目前还很少能享受这些活动的人们,提供购物和休闲娱乐活动最好的可达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次大伦敦规划提出了“结构化选择”的政策,即将那些零售、休闲娱乐设施和其他服务性的设施都集中安排在最具可达性的场所,并将这些设施在伦敦中心区、城镇中心和类似于泰晤士门户这样的地区之间进行均衡的布置。随着丰富多样的功能的不断增加,这些城镇中心的活力和适应性将得到提升。具有混合功能的城镇中心将成为周边社区范围内最具吸引力的场所,其商业开发活动较其他地区也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因为城镇中心之外地区的开发,将产生巨大的交通流量,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达性是很差的。在伦敦范围内拥有众多成功开发的城镇中心,这一格局的形成,将奠定一个均衡的多中心发展策略的空间基础。

伦敦作为一个世界性城市的地位,得益于大量具有国际性影响力和重要程度的文化组织机构的支持,这对于大多数伦敦的旅游者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而地方性的剧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对于伦敦的城镇中心和伦敦中心区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在伦敦郊区的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这些设施相当匮乏。本次规划提出将在各城镇中心和泰晤士河门户地区开发新的文化设施,这对于地方城镇和次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设施将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而且将在伦敦中心区之外创造新的旅游吸引点。这些文化设施的开发活动将与各城镇中心的更新计划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需要与那些复兴郊区中心的发展计划高度整合。保持首都夜生活的活力、同时又减少其负面影响,对于伦敦的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制定的旅游业发展策略目标,就是努力促使伦敦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旅游目的地和广大旅游者的服务基地。

伦敦丰富多彩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形成其城市特色和开放性格的重要影响要素。对于地方性社区,公共开放空间是最有价值的公共资源和最有吸引力的场所,有助于提升地方区域的活力,促进地区意向的形成,并对吸引外来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公共开放空间在提供了一个建成环境的缓冲地带的同时,也给休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机会,对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伦敦将可能以一种更加紧凑的模式进行发展,维护和提升开放空间的品质就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那些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的土地将应该得到严格保护。在所有新开发的地方,开发活动必须包含如下内容之一:新的或已增加的动植物自然栖息环境,或是有助于提升生物多样性的景观设计,或是针对生态环境管理的设施供给。

2.5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

伦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更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的水平,减少废物排放量并避免环境的恶化。未来城市高速增长的需求使得这些目标变得更为重要,要求伦敦成为一个更加自足的城市,并成为周边地区更好的邻居。

伦敦每天都在生产大量具有商业性、污染性、只能内部处理的废物。但现在这些废物中被循环利用的不到总量的一半,这样的水平需要有一个大的提高。本次大伦敦规划提出的废弃物处理政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以焚烧和填海的方式处理废物。对于“棕色地带”的开发再利用将为处理过去形成的污染问题、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供新的机会。

本次规划与政府制定的能源发展策略有紧密的结合,提出的策略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以可持续的理念和方法进行设计和建设,将有助于降低能源的需求,促进电力和热力的就地生成;而将热力、电力与社区供暖计划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应积极鼓励光电技术、太阳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并尽可能地纳入大规模开发计划中;面对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越来越显著的环境影响,伦敦应该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城市安全问题,在必要的地方应当提供防洪设施。

伦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可靠而洁净的水源供应基础上。但供水设施的建设不仅十分昂贵而且耗时很长,因此不能简单地采用从现有水源中吸取更多水量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快速增长,而必须高度重视节水措施的采用。需要对现有管道进行持续的维护,新敷设管道要提高标准,减少由于管道泄漏造成的用水流失。伦敦将要展开的大规模建设和开发活动需要充足的建筑材料的供应,但这些体积粗大笨重材料的长距离运输不仅对于资源利用是极大的浪费,而且非常容易产生污染。而对废弃物和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将有助于减少未来的开发活动对于社会的不良影响。

政府提出的空气质量控制与改善的策略,是致力于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其排放集中度,将其控制在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水平;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能够减少交通出行量,减轻交通带来的空气污染;通过改进设计水平,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的排放。因此,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估需要纳入所有的规划过程中。今后随着城市开发密度的提高,要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来控制噪音对周围地区产生的不良影响。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英格兰 行政区划 英格兰 萨迪克·汗 白金汉郡 伦敦市 东伦敦 南伦敦 西敏市 哈克尼 伊斯灵顿 康登 里士满 默顿 克罗伊登 布罗姆利 贝克斯利 金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