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天坛位于西安市南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始建于隋代。唐代皇帝祭天之处,也是西安作为古都仅存的较完好的皇家建筑。

历史

天坛的真正名字叫“圜(huan)丘”,一千多年前的史书中都这么叫它,而把祭祀上天的多层圆台形建筑称作“天坛”,则是明清的事了。西安圜丘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比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北京天坛早了近一千年,从隋初到唐末,圜丘沿用了314年,隋文帝以及唐代的21位皇帝都曾在此进行过隆重的祭天礼仪。

公元889年,唐龙纪元年,昭宗“有祀于南郊”,这是天坛最后一次使用的文献记载,公元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废毁了长安城,天坛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被人们忘记。

解放后,这座荒坡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陕西师范大学征用了遗址所在地,从此,天坛便处于陕师大的保护之下。

1999年被列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队的发掘计划中。

1999年3月到5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南侧的荒土坡上辛勤发掘了整整两个半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城工作队的专家们终于将现存年代最久远、级别最高的唐代天坛遗址,从厚厚的黄土中剥了出来。

1999年天坛被发掘出后,西安市古代建筑工程公司为天坛做了一件外衣——用灰色的素土在天坛遗址的表面夯实,把天坛保护起来。

2003年至2004年,西安市文物局组织实施了保护工程。

2009年,西安天坛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帝祭天礼仪建筑。

2009年7月末,天坛遗址被列入西安申遗预备名单,保护规划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

地址

天坛是古人与天相接的地方,它的设置格外讲究。古人认为,“南”为乾位,太阳光照的时间较长,属阳,所以祭天必须在帝都的南郊,隋唐的圜丘,便建在长安城郭城的南边,位于唐长安城正门明德门东侧950米处。即今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范大学以南。

从地图上看,它位居古城东南端,城区南北中轴线的右侧,同北京天坛在城里所处的方位颇为相近,距唐长安城的明德门遗址不及千米,离现今所见的明西安城中轴线所在的长安路200多米。

建造

西安天坛的建造方式十分独特,整个坛体没有一砖一石,全部是素土夯筑,台壁和台面均用黄泥抹平,所有外露部分又都抹上了一层白灰面。

坛体由四层圆坛叠成,层层夯筑,通高8米。底层面径约54米,第二层约40米,第三层约29米,顶层约20米。各层高1.5米至2.3米不等。顶层圆心位置可见一小凹坑。

有12条阶梯通道,称十二陛,分别朝12个方向辐射,大约体现了唐人心目中的天上十二辰,均匀分布于圆坛四周,为子陛、丑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子、午、卯、酉陛又称北、南、东、西陛。其面南的午陛则宽于其他十一陛,应为皇帝登坛时走的阶道。

拜祭

隋朝2个皇帝和唐朝19个皇帝都在此祭天,尤其是女皇武则天曾在此祭拜。

参观

19路、44路、215路、217路、229路、323路、408路、504路、527路、600路、K600路、603路、K631路、704路、吴家坟下车,向南50米。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历史 文物考古 皇家 隋文帝 314年 公元889年 朱温 唐昭宗 洛阳 长安城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安市文物局 西安市 黄泥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