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太山,江西名山,又名崖山,位于金金溪县东部,主要山峰有琵琶峰,马头岭等,主要景点有:仙人墓。东港龙潭等。

简介

太山,又名崖山、天门岭,位于金溪县东部,距县城35公里的何源镇东部,距道教发源地江西龙虎山风景区10公里。属于武夷山脉东北端天旭山山麓。于崖山之上,《明史》载“金溪东南。东有金窟山,旧产金。又有云林山,跨抚、信、建昌三府境。又有崖山,接贵溪县界。”主要有琵琶峰、中源寺峰、马头岭、花山、蒸盖岭、东峰、三老峰、高冠峰、天门坳、骑马扛、笔架峰。与贵溪县仙岩、龙虎诸峰,皆参差相接。处中亚热带,海拔高度500~1363米,相对高度在300米以上。其中以笔架峰为最,1363.4米,天门岭1230.4米,中源寺峰1131米。

名称

太山,又名崖山、大山、天门岭、岩头山、笔架峰。《读史方舆纪要| 卷八十六 江西四》:“崖山,上有琵琶、三老二峰,一名大山,以形势高大而崖壁峻绝也。”崖山为全脉统称,因其悬崖斗绝而得名;大山,以形势高大而得名,由于当地方言“大”字读音为“太”,故也作太山;天门岭,文献记载东峰峡谷之上为天门坳,当地人称为天门岭,后用天门岭泛指何源范围内的太山;而岩头山、笔架峰命名太山只见于新版县志。

主要山峰

琵琶峰海拔700米,在石家后。《江西名胜志》载:“琵琶峰在崖山”。

中源寺峰位于北源峡谷,海拔1131米。因昔日有中源寺而得名,现寺早毁,只留有一地名,当地人称“庙上”。其后为贵溪天门山。

马头岭位于北源峡谷,其后为贵溪天门山,下有马尾水瀑布。

花山在北源峡谷北源村对面,一石突兀是为花山,海拔720米。每逢雨季,周围瀑布斜飞。

东峰,位于东峰峡谷与王家山峡谷之间,海拔1200米。

三老峰位于东峰峡谷,清朝李绂《云林三十六峰赋并序》云:“壮二社之英气,仰三老之高纵”。

蒸盖岭位于东峰峡谷左则,海拔1000米,因其顶如蒸盖而得名,其中有一条大道通于山顶。其顶有古战场。

高冠峰,虽名峰,实为一巨石,该石围千米,高400米,耸立于东峰峡谷与王家山峡谷之间的悬崖峭壁之上。旁有两块小石与高冠峰组成鸡冠状,故俗称鸡尖石、鸡冠石。峰顶苍翠欲滴,古松盘踞。何源本名河源,何氏祖先认为河源当有一大片水,唯有蓄住一片大水才可使何源之流源源不断,于是他们便在东峰峡谷峡口堆土建坝,蓄成一座小湖,但是当水蓄到一定量时,大坝便被冲毁,于是村人便请山中神仙从福建深山中选择这块巨石,谁知运到东峰时,金鸡报晓。神仙不小心将巨石掉了下来,巨石便落于东峰之上成为现在太山之上的一大景观。

笔架峰海拔1364米,为全县之颠,位于郑家,形神具备,较黄山笔架峰、深圳笔架峰、井冈山笔架峰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下有马蝗水大瀑布。

主要景点

景点总述

太山全景、三神壁合、访师岩、灵药谷、异草谷、竹林望晓、古战场、强盗洞、东峰寺、茶园寺、关帝庙旧址、中宫院旧址、圣裔牌坊、孔坊老街、孔坊明清古建筑群、张国祥天师墓、仙人墓(张应韶天师墓)、高冠峰、笔架峰、蒸盖岭、猪精石、叼竹鹰、跑马岗、磜瀑、玉女瀑、七级瀑布、龙须井、白水井、五叠泉、龙啸九天、马尾水、青云瀑、姊妹瀑、水帘幽洞、险崖飞瀑、十里绝壁、飞瀑留珠、三港水、磜潭、神龙潭、乌龙潭、杨沙潭、枫树潭、秀瀑幽潭、仙女潭、凉水坑、北源迎客松、兴源迎客松、何源罗汉松、天门岭鹅掌秋、峡山银杏树

景点简介

仙人墓:历史上共有5位天师葬于何源镇,十六代天师讳应韶,字治凤。袭教後,授其子以剑印,隐居龙虎山南龙须井上,躬耕自娱。每据石吹铁笛井上,声闻数里。一日,悬邃井上,端坐而化,葬井傍。今有仙人墓,鼇构树门在焉。所耕之地,号黄沙坑。元至正十三年,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明太祖朱元璋《天师赞》曰:“继传十六,人皆辟谷。日食黄精,貌态异俗。岁月一来,亦复如复。牛背西风,苍山一曲。”

古战场位于蒸盖岭顶,其顶有平畴之地数亩,有残砖墙基。其为何时之战场已不可考,在清乾隆时便有文字记载该名,故目前可推其在乾隆之前。

崖山月:在四十八都蒋源,崖高数十仞,半崖有土壁如月形,约围圆一丈四五尺,逢朔土色淡红,望后土色紫红,历年不爽。

东港龙潭:《志》载在四十六都,龙居其中,旱祷多应。

猪肝石:在社公咀屋后。

猪精石:有两处,一在下北源村口港边,其形如母猪侧躺;一在北源村后田中,其形如公猪匍匐。

汤家洞:在崖山

东峰寺约创建于宋仁宗年间(公元1062年),时何源何氏四世祖仲荣公储币十万有余,自建东峰寺,旋田一百二十秤入寺供佛饭僧。东峰位于东峰峡谷关山里,面朝高冠峰。昔日东峰寺香火鼎盛,中间大殿,左有配房,右为一井一塘,前有寺门,距寺右半里建有东峰寺塔,庭院中有一棵银杏树,两人不可抱,80年代未被锯成木材。大钟铜于文革中被打碎以废铜卖掉,鼓被毁弃。门柱瓦砖被周围村民支运到各家所用,现在的寺为当地信从于2000年募资修筑,规模远不及昔日一角。

访师岩(读经洞)访师岩坐落在王家山峡谷峭壁之中,属山体自然形成的崖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崖洞前有一条从山顶直飞而下的溪流。张应韶天师隐居龙须井里,常御神龙来此岩中读经,后应韶天师羽化,第十七代天师张颐多次来太山读经洞探访,故后称该洞为访师岩。传说五福老人就是这里的常客。如今时代变迁,仙人归去,留下这一供后人评观的古崖洞——访师岩。

凉水坑坐落在天门岭半山腰,一条清凉的溪水从岩石中渗渗的流出,溪水清凉无比,内含多种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其整条溪流不到60米长,夏至热冬至冷,外面气温无论38度以上,还是0度以下,而这条溪流两旁始终保持在17-18度左右。山民称其为“神奇的凉水坑”,是大自然恩赐此山的一块宝地。

仙女潭坐落在东峰峡谷中段,三面环山,面积约半亩地。其潭水深幽,清澈见底。相传古代天宫仙女常来此潭嬉水,或梳妆、或沐浴,故后人以仙女潭称之。

马尾水瀑布:位于北源峡谷,上为中源寺,下为北源村。

七级瀑布位于王家山峡谷海拔1000多米处的石壁上,每遇夏季雨后,其瀑布规模相当壮观。

磜瀑位于东峰峡谷,因其周边石成台阶状,故得名磜瀑。

玉女瀑位于王家山峡谷,由王家山村向峡谷内行1000米,便可见三面绝壁之上,一条水柱从缝隙处奔腾而出,飞流直下二十余米后碰上山壁横梁,溅起万千水花,后又飞泻而下落入底潭中,远远望去,仿佛一条珠帘倒挂的银带别在青山之中,令人叹为观止。

历代人物

张应韶:字治凤,中国道教龙虎山第十六代天师,生卒年不详。一生博学经典,精通道术,后隐居于龙虎山南崖山龙须井上(天门岭龙须井上),擅长辟谷之术,能百日不进食。善吹铁笛,与妻儿耕作自娱。一日,悬笛井上,以印剑授子顺告知曰∶“吾世传真人之教,功及于人多矣吾今垂年,汝当传守。”言迄,端作井上瞑目而化,年99岁,遂葬井旁,所耕之地号“黄沙坑”。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张颐:字中孚,应韶长子。性至孝,其母隐居与何源龙须井,母疾,侍奉勤敬,经旬月不解衣带,每谓人曰:“不忠孝而欲学道希仙,是舍舟楫而涉大川也。”出任贵水尉,弃官袭教,携妻子结,茅山中以居。寿87仍童颜皓齿,无疾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何升:字显云,世居湖广,为何晏之后。唐元宗朝奉诏征讨西域,封征讨大将军、征西侯,驻骖闽之邵武光泽,乐其山水之胜遂隐居焉。夫人林氏,子二:规、矩。为金紫何氏始祖。

何若讷:金紫何氏始祖金紫光禄大夫、招讨大将军、征西侯何升七世孙,光远公长子,字叔辨,又字子言。生于宋建隆壬戌五月二十日戌时。其父光远公因不受宁诏隐寓上幕镇之望仙观,命其六子散居各地,若讷于是迁饶安河源,今金溪县何源村。为金溪何源何氏始祖,娶野鸭桥张氏,生四子:文绣、文璘、文玠、文珍。卒于宋明道丙子年四月十三日申时,与妻合葬于本里凤岭,有传列后。为何源何氏始祖。

何国瑞:字应麟,生于宋政和癸卯八月十六申时,治诗经中式绍宗兴庚辰进士,授国子直学,迁广州文学改承务郞园子正,有传列后。

刘中宫:宋沙门师,自蜀而来,见何源崖山天门岭茂林修竹,林壑幽美,遂结茅山中。居民苦旱,问之乞雨。中宫云:“今岁当不雨,吾闵尔贫,虽雨,才沾蔬畦已。”他日,中宫入潭中,遗履石上,涂叟者守其履,俟之七日,师自外至,谓粟曰:“汝可谓诚笃。”问其所欲,曰:“吾惟嗜鸭肉。”今祷雨者,必先以鸭祭叟。然后得雨。师尝谒抚州守,书刺曰:“豢龙僧某”。守恶其幻,诘之曰:“龙安在?”师曰:“明公勿惊”。以金盘盛水,探怀中若朽草,置水中,风雨大至,龙飞跃而去。

傅子云:字季鲁,号琴山,南宋金溪(今属江西)人。成童,登陆九渊门求学。以其年少,让先从邓约礼学习,寻晋为弟子。九渊自京师归还,子云亦入太学,相见于途,共游桐江,答问探究儒学奥旨。天山精舍筑城,九渊令设一席于旁,时命其代讲,并将书院相付,其弟子有叶梦得。后曾任瓯宁主簿,决讼断狱必依经义。尝言“场屋(科举)之得失穷达不与焉,终身之穷达贤否不与焉,,(《宋元学案·槐堂诸儒学案》)。时人以为名言。绍定四年(1231),袁甫持节西江,提倡象山(陆九渊)之学,建象山书院,九渊诸弟子中,惟有子云岿然上座,为第一高足。他恪守师说,深受其师“六经皆我注脚”的思想影响,不拘于旧日经传注释的束缚,敢抒己见,曾作《社保义》。认为郑注《周礼》,“半是纬语,半是莽制,可取者甚少”(《宋元学案·槐堂诸儒学案》)。着力于构筑陆派门户,为心学的建树起了一定作用。陆九渊称他“人品甚高,非余子比也”(《象山全集》)卷九《与陈君举》)。着有《易传》、《论语集传》、《中庸大学解》、《童子指义》、《离骚经解》等。

朱夏:字元会,原名受益,字好谦。元鸣阳朱家人。早年游学吴澄门下,数举进士不第,便杜门治经史。为文不及古不止。吴澄屡次称赞。丞相贺某欲荐入史馆,不就。知者多惜其才。至正年间,乡冠起,竟遭其祸。著有《鸣阳集》,王文节为之序。称其学精敏广博,其文敷畅而渊厚,以明理为本。《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

江球:(1657—1725) 字宜笏,号泉亭,孔坊人(今属何源镇)。清代古文家、诗人。康熙廿九年(1690)中举,次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后历任山西、山东道监察御史、顺天府(今北京市)丞兼督学政,累迁至左副都御史。康熙48年9月庚辰,太常寺卿。49年10月戊子,宗人府府丞。56年11月戊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雍正3年(1726)五月癸卯乞假回籍。 几次典乡试会试,拔才甚众。为人端方,不拘私情,深得信任。文章多因事而发,有匡时弊,有利民生。有些观点如倡廉洁,安良善,用人讲德行等,至今仍有意义。著有《主善堂诗集》、《宜笏诗文存略》6卷。【传记纪事资料】 《(道光)抚州府志》卷54/7 《(同治)金溪县志》卷2l/14 《江西通志》卷82-《四库全书》515/814 《词林辑略》卷2/16(《清代传记丛刊》) 【著述收藏】 《江宜笏先生诗文存略六卷》清同治十年(1871)绣谷丽泽书屋刻本四册(江西)

孔俊卿:字彦佑,永和乡鸣阳里(今孔家村),历官山西东胜右卫,隆庆间(1567~1572)升南京崇仁卫指挥。其子永保,袭父职任山西平阳卫千户。传孔俊卿身高达9尺,力大无比,双手能托起两只数百斤重的石狮。每次出征,冲锋在前,战功卓著。为表彰孔俊卿和孔宗鲁的功德,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神宗皇帝下令在孔家村正中央修建一座牌坊,这就是村民引以为傲的圣裔牌坊。历经近400年的风雨,牌坊至今保存完好,为县级保护文物。

孔宏鲁:字宗鲁,以举人任职北京宛平知县。

孔继代:恩授登仕郎。旧志载,继代有秉性,笃于友谊,称贷无不立应,且不计其价,赈困恤贫,修桥梁、补道路施之无少。

何长生:笔名:何杉、乐山,江西金溪县何源镇何源村人,大学毕业,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金溪县何源公社、抚州地区群艺馆、文化广播电视局干部,鹰潭市文联文协主席及文联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鲁迅文学院学员,鹰谭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196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明天的星》,散文集《眷恋》,长篇陈述文学《一位市委书记的故事》(合作),陈述文学集《红帆》等。作品多次获省、全国文学奖。

江殿荣:(1919~1997),号南道,何源孔坊人。民国36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社会教育学系,次年任教于宁都师范和兴国师范。38年,在国军十二兵团怒潮学校任少校政治教官,7月,渡海到台湾。1950年离开军队,到高雄中学任教学教师,3年后成台南数学教师四大金刚之一,后又兼任陆空军官学校副教授。1958年创办立志补习班,1963年创办立志初级中学,1967年改为高级中学。以后在学校逐渐增设各种工商技术科目,至1980年,学校更名为高雄市私立立志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其任校长。他为立志工商学校制订了办学原则:处处为教育设计,时时为学生着想,辅导升学就业,强调技能至上。指出:私立学校是“用家长的钱,替家长办教育,为国家造就人才。”私立学校的学生“大都经历考试挫折,见弃于各类公校之外”,而“能不自甘堕落,带着心理创伤进入私立职校者,决非不可造就之材”。教育者“必须付出加倍爱心,以无比的耐力,抚之、导之”,使其能“发挥所长,展观潜能”,以达到“某方面成就”的目的。其广有才气,对数学、文学和管理科学均造诣颇深。处事既洞入微,又积极前瞻,力排干预,百折不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常挂于心。1991~1992年,他先后向孔坊中小学、金溪一中、仰山书院、抚州一中、江西师大捐赠财物折合人民币达70余万元,在金溪一中实验楼建造了一层云华楼,设立云华奖学金。

旅游路线

太山全脉很长,主要有天门岭段、郑家段、峡山段,其中天门岭段是目前旅游爱好者去得最多的,路线有:

206国道由鹰潭入金溪对桥乡穿过金溪,可由两处进入何源天门岭:

自驾开车路线:

鹰潭:

206国道龙虎山圩上——杨蒋——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门岭

206国道金溪对桥乡——横源——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门岭

抚州

G316国道金溪对桥乡——横源——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门岭

乘车路线:

鹰潭火车站前乘至黄通的班车,在三江口下车,之后去天门岭

在金溪汽车站乘至黄通的班车,在三江口下车,之后去天门岭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地形地貌 山脉 金溪县 武夷山脉 李绂 张应韶 神龙潭 北源村 石成 金紫光禄大夫 饶安 何源村 傅子云 象山书院 心学 陆九渊 顺天府 圣裔 何源镇 金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