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为宋代人撰写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简介

《太平广记》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了。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

《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故事,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故事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已经失传了,只能在本书里看到它的遗文。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故事,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

分类

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重点所在。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故事总集。许多已失传的书,仅在本书内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作品,全赖此书而得以流传。杂传记的 9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于本书。还有收入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入鬼类的《李章武传》、收入神魂类的《离魂记》,收入龙类的《柳毅传》,收入狐类的《任氏传》,收入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现存最早的本子。

《太平广记》的分类,的确便于检查,也很有研究的价值。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和草木鸟兽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故事的主流。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系列的拟古派故事,都跳不出这个范围。书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计七十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可以看出唐五代故事题材的重点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学术的一种倾向。

唐代除了《法苑珠林》等所载的佛教界验证的一些纪实故事,道教也产生了不少优美动人的故事。例如写方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长恨歌传》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故事中的名篇如《柳毅传》、《无双传》、《虬髯客传》以及《杜子春》、《张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关。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弥漫一时,杜光庭就是一个神仙传记的大作家,《太平广记》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

宋初的故事还保留着这种风气。但是《太平广记》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如讲精怪的《东阳夜怪录》、讲龙女的《灵应传》,都收在杂传记类,按类别在短时间内就不容易找到。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传奇称作“杂传记”,还没有用“传奇”这一名称。

目录

卷第001 神仙一

卷第002 神仙二

卷第003 神仙三

卷第004 神仙四

卷第005 神仙五

卷第006 神仙六

卷第007 神仙七

卷第008 神仙八

卷第009 神仙九

卷第010 神仙十

卷第011 神仙十一

卷第012 神仙十二

卷第013 神仙十三

卷第014 神仙十四

卷第015 神仙十五

卷第016 神仙十六

卷第017 神仙十七

卷第018 神仙十八

卷第019 神仙十九

卷第020 神仙二十

卷第021 神仙二十一

卷第022 神仙二十二

卷第023 神仙二十三

卷第024 神仙二十四

卷第025 神仙二十五

卷第026 神仙二十六

卷第027 神仙二十七

卷第028 神仙二十八

卷第029 神仙二十九

卷第030 神仙三十

卷第031 神仙三十一

卷第032 神仙三十二

卷第033 神仙三十三

卷第034 神仙三十四

卷第035 神仙三十五

卷第036 神仙三十六

卷第037 神仙三十七

卷第038 神仙三十八

卷第039 神仙三十九

卷第040 神仙四十

卷第041 神仙四十一

卷第042 神仙四十二

卷第043 神仙四十三

卷第044 神仙四十四

卷第045 神仙四十五

卷第046 神仙四十六

卷第047 神仙四十七

卷第048 神仙四十八

卷第049 神仙四十九

卷第050 神仙五十

卷第051 神仙五十一

卷第052 神仙五十二

卷第053 神仙五十三

卷第054 神仙五十四

卷第055 神仙五十五

卷第056 女仙一

卷第057 女仙二

卷第058 女仙三

卷第059 女仙四

卷第060 女仙五

卷第061 女仙六

卷第062 女仙七

卷第063 女仙八

卷第064 女仙九

卷第065 女仙十

卷第066 女仙十一

卷第067 女仙十二

卷第068 女仙十三

卷第069 女仙十四

卷第070 女仙十五

卷第071 道术一

卷第072 道术二

卷第073 道术三

卷第074 道术四

卷第075 道术五

卷第076 方士一

卷第077 方士二

卷第078 方士三

卷第079 方士四

卷第080 方士五

卷第081 异人一

卷第082 异人二

卷第083 异人三

卷第084 异人四

卷第085 异人五

卷第086 异人六

卷第087 异僧一

卷第088 异僧二

卷第089 异僧三

卷第090 异僧四

卷第091 异僧五

卷第092 异僧六

卷第093 异僧七

卷第094 异僧八

卷第095 异僧九

卷第096 异僧十

卷第097 异僧十一

卷第098 异僧十二

卷第099 释证一

卷第100 释证二

卷第101 释证三

卷第102 报应一(金刚经)

卷第103 报应二(金刚经)

卷第104 报应三(金刚经)

卷第105 报应四(金刚经)

卷第106 报应五(金刚经)

卷第107 报应六(金刚经)

卷第108 报应七(金刚经)

卷第109 报应八(法华经)

卷第110 报应九(观音经)

卷第111 报应十(观音经)

卷第112 报应十一(崇经像)

卷第113 报应十二(崇经像)

卷第114 报应十三(崇经像)

卷第115 报应十四(崇经像)

卷第116 报应十五(崇经像)

卷第117 报应十六(阴德)

卷第118 报应十七(异类)

卷第119 报应十八(冤报)

卷第120 报应十九(冤报)

卷第121 报应二十(冤报)

卷第122 报应二十一(冤报)

卷第123 报应二十二(冤报)

卷第124 报应二十三(冤报)

卷第125 报应二十四(冤报)

卷第126 报应二十五

卷第127 报应二十六

卷第128 报应二十七

卷第129 报应二十八(婢妾

卷第130 报应二十九(婢妾)

卷第131 报应三十(杀生)

卷第132 报应三一(杀生)

卷第133 报应三二(杀生)

卷第134 报应三三(宿业畜生)

卷第135 征应一(帝王休征)

卷第136 征应二(帝王休征)

卷第137 征应三(人臣休征)

卷第138 征应四(人臣休征)

卷第139 征应五(邦国咎征

卷第140 征应六(邦国咎征)

卷第141 征应七(人臣咎征)

卷第142 征应八(人臣咎征)

卷第143 征应九(人臣咎征)

卷第144 征应十(人臣咎征)

卷第145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

卷第146 定数一

卷第147 定数二

卷第148 定数三

卷第149 定数四

卷第150 定数五

卷第151 定数六

卷第152 定数七

卷第153 定数八

卷第154 定数九

卷第155 定数十

卷第156 定数十一

卷第157 定数十二

卷第158 定数十三

卷第159 定数十四(婚姻)

卷第160 定数十五(婚姻)

卷第161 感应一

卷第162 感应二

卷第163 谶应

卷第164 名贤(讽谏附)

卷第165 廉俭(吝啬附)

卷第166 气义一

卷第167 气义二

卷第168 气义三

卷第169 知人一

卷第170 知人二

卷第171 精察一

卷第172 精察二

卷第173 俊辩一

卷第174 俊辩二(幼敏附)

卷第175 幼敏

卷第176 器量一

卷第177 器量二

卷第178 贡举一

卷第179 贡举二

卷第180 贡举三

卷第181 贡举四

卷第182 贡举五

卷第183 贡举六

卷第184 贡举七(代族附)

卷第185 铨选一

卷第186 铨选二

卷第187 职官

卷第188 权幸

卷第189 将帅一

卷第190 将帅二(杂谲智附)

卷第191 骁勇一

卷第192 骁勇二

卷第193 豪侠一

卷第194 豪侠二

卷第195 豪侠三

卷第196 豪侠四

卷第197 博物

卷第198 文章一

卷第199 文章二

卷第200 文章三

卷第201 才名(好尚附)

卷第202 儒行怜才 高逸)

卷第203 乐一

卷第204 乐二

卷第205 乐三

卷第206 书一

卷第207 书二

卷第208 书三

卷第209 书四

卷第210 画一

卷第211 画二

卷第212 画三

卷第213 画四

卷第214 画五

卷第215 算术

卷第216 卜筮一

卷第217 卜筮二

卷第218 医一

卷第219 医二

卷第220 医三

卷第221 相一

卷第222 相二

卷第223 相三

卷第224 相四

卷第225 伎巧一

卷第226 伎巧二

卷第227 伎巧三(绝艺附)

卷第228 博戏

卷第229 器玩一

卷第230 器玩二

卷第231 器玩三

卷第232 器玩四

卷第233 酒((酒量、嗜酒附)

卷第234 食(能食、菲食附)

卷第235 交友

卷第236 奢侈一

卷第237 奢侈二

卷第238 诡诈

卷第239 谄佞一

卷第240 谄佞二

卷第241 谄佞三

卷第242 谬误(遗忘附)

卷第243 治生(贪附)

卷第244 褊急

卷第245 诙谐一

卷第246 诙谐二

卷第247 诙谐三

卷第248 诙谐四

卷第249 诙谐五

卷第250 诙谐六

卷第251 诙谐七

卷第252 诙谐八

卷第253 嘲诮一

卷第254 嘲诮二

卷第255 嘲诮三

卷第256 嘲诮四

卷第257 嘲诮五

卷第258 嗤鄙一

卷第259 嗤鄙二

卷第260 嗤鄙三

卷第261 嗤鄙四

卷第262 嗤鄙五

卷第263 无赖一

卷第264 无赖二

卷第265 轻薄一

卷第266 轻薄二

卷第267 酷暴一

卷第268 酷暴二

卷第269 酷暴三

卷第270 妇人一

卷第271 妇人二

卷第272 妇人三

卷第273 妇人四(附妓女)

卷第274 情感

卷第275 童仆(奴婢附)

卷第276 梦一

卷第277 梦二

卷第278 梦三

卷第279 梦四

卷第280 梦五(鬼神上)

卷第281 梦六

卷第282 梦七

卷第283 巫(附厌咒)

卷第284 幻术一

卷第285 幻术二

卷第286 幻术三

卷第287 幻术四

卷第288 妖妄一

卷第289 妖妄二

卷第290 妖妄三

卷第291 神一

卷第292 神二

卷第293 神三

卷第294 神四

卷第295 神五

卷第296 神六

卷第297 神七

卷第298 神八

卷第299 神九

卷第300 神十

卷第301 神十一

卷第302 神十二

卷第303 神十三

卷第304 神十四

卷第305 神十五

卷第306 神十六

卷第307 神十七

卷第308 神十八

卷第309 神十九

卷第310 神二十

卷第311 神二十一

卷第312 神二十二

卷第313 神二十三

卷第314 神二十四

卷第315 神二十五(淫祠附)

卷第316 鬼一

卷第317 鬼二

卷第318 鬼三

卷第319 鬼四

卷第320 鬼五

卷第321 鬼六

卷第322 鬼七

卷第323 鬼八

卷第324 鬼九

卷第325 鬼十

卷第326 鬼十一

卷第327 鬼十二

卷第328 鬼十三

卷第329 鬼十四

卷第330 鬼十五

卷第331 鬼十六

卷第332 鬼十七

卷第333 鬼十八

卷第334 鬼十九

卷第335 鬼二十

卷第336 鬼二十一

卷第337 鬼二十二

卷第338 鬼二十三

卷第339 鬼二十四

卷第340 鬼二十五

卷第341 鬼二十六

卷第342 鬼二十七

卷第343 鬼二十八

卷第344 鬼二十九

卷第345 鬼三十

卷第346 鬼三十一

卷第347 鬼三十二

卷第348 鬼三十三

卷第349 鬼三十四

卷第350 鬼三十五

卷第351 鬼三十六

卷第352 鬼三十七

卷第353 鬼三十八

卷第354 鬼三十九

卷第355 鬼四十

卷第356 夜叉一

卷第357 夜叉二

卷第358 神魂一

卷第359 妖怪一

卷第360 妖怪二

卷第361 妖怪三

卷第362 妖怪四

卷第363 妖怪五

卷第364 妖怪六

卷第365 妖怪七

卷第366 妖怪八

卷第367 妖怪九(人妖附)

卷第368 精怪一

卷第369 精怪二

卷第370 精怪三

卷第371 精怪四

卷第372 精怪五

卷第373 精怪六

卷第374 灵异

卷第375 再生一

卷第376 再生二

卷第377 再生三

卷第378 再生四

卷第379 再生五

卷第380 再生六

卷第381 再生七

卷第382 再生八

卷第383 再生九

卷第384 再生十

卷第385 再生十一

卷第386 再生十二

卷第387 悟前生一

卷第388 悟前生二

卷第389 冢墓一

卷第390 冢墓二

卷第391 铭记一

卷第392 铭记二

卷第393 雷一

卷第394 雷二

卷第395 雷三

卷第396 雨(风虹附)

卷第397 山(溪附)

卷第398 石(坡沙附)

卷第399 水(井附)

卷第400 宝一

卷第401 宝二(金玉附)

卷第402 宝三

卷第403 宝四(杂宝上)

卷第404 宝五(杂宝下)

卷第405 宝六(钱、奇物附)

卷第406 草木一(文理木附)

卷第407 草木二

卷第408 草木三

卷第409 草木四

卷第410 草木五

卷第411 草木六

卷第412 草木七(五谷、茶)

卷第413 草木八

卷第414 草木九

卷第415 草木十

卷第416 草木十一

卷第417 草木十二

卷第418 龙一

卷第419 龙二

卷第420 龙三

卷第421 龙四

卷第422 龙五

卷第423 龙六

卷第424 龙七

卷第425 龙八

卷第426 虎一

卷第427 虎二

卷第428 虎三

卷第429 虎四

卷第430 虎五

卷第431 虎六

卷第446 畜兽十三

卷第447 狐一

卷第448 狐二

卷第449 狐三

卷第450 狐四

卷第451 狐五

卷第452 狐六

卷第453 狐七

卷第454 狐八

卷第455 狐九

卷第456 蛇一

卷第457 蛇二

卷第458 蛇三

卷第459 蛇四

卷第460 禽鸟一

卷第461 禽鸟二

卷第462 禽鸟三

卷第463 禽鸟四

卷第464 水族一

卷第465 水族二

卷第466 水族三

卷第467 水族四

卷第468 水族五

卷第469 水族六

卷第470 族七

卷第471 水族八

卷第472 水族九(龟)

卷第473 昆虫一

卷第474 昆虫二

卷第475 昆虫三

卷第476 昆虫四

卷第477 昆虫五

卷第478 昆虫六

卷第479 昆虫七

卷第480 蛮夷一

卷第481 蛮夷二

卷第482 蛮夷三

卷第483 蛮夷四

卷第484 杂传记一

卷第485 杂传记二

卷第486 杂传记三

卷第487 杂传记四

卷第488 杂传记五

卷第489 杂传记六

卷第490 杂传记七

卷第491 杂传记八

卷第492 杂传记九

卷第493 杂录一

卷第494 杂录二

卷第495 杂录三

卷第496 杂录四

卷第497 杂录五

卷第498 杂录六

卷第499 杂录七

卷第500 杂录八

流传

《太平广记 》明代以前很少刻本流传,原书已有缺佚舛误。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谈恺据传钞本加以校补,刻板重印,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以后的几种刻本多从谈刻本出。另有沈与文野竹斋钞本和陈鳣校宋本。通行的版本是经过汪绍楹校点的排印本,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1年中华书局重印新一版。

引书

《太平广记》引书很多,有些篇幅较小的书几乎全部收入了,失传的书还可以根据它重新辑录复原,有传本的书也可以用它校勘、辑补。例如《剧谈录》、《阙史》、《三水小牍》等书,引文和现有版本的文字略有不同,就很值得研究。

研究古代小说的人都要用《太平广记》作为基本材料。鲁迅编辑《古小说钩沉》和《唐宋传奇集》时就充分利用了本书。他在《破〈唐人说荟〉 》一文中指出:“我以为《太平广记》的好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于现今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的勇气。”

影响

《太平广记》对于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很大。宋代以后,唐人小说单行本已逐渐散失,话本、杂剧、诸宫调等多从《太平广记》一书中选取题材、转引故事,加以敷演;说话人至以“幼习《太平广记》”为标榜(《醉翁谈录 小说开辟》)。

宋人蔡蕃茄曾节取书中的资料,编为《鹿革事类》、《鹿革文类》各30卷。明人冯梦龙又据本书改编为《太平广记钞》80卷。明清人编的《古今说海》、《五朝小说》、《说郛》(陶珽重编本)、《唐人说荟》等书,则往往转引《太平广记》而改题篇目,假托作者,研究者亦可据此书加以考订

价值

《太平广记》的编者把神仙、道术放在异僧、释证等类的前面,显然有尊崇“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意思。异僧、释证等讲佛法智慧和因果报应的纪实故事,虽然润物细无声,能潜移默化获益,启迪学问德行,但艺术性恐难如神仙故事。唐代小说里往往讲仙女下凡,又有灵丹度世,还有许多神奇灵异的变化,更能眩人耳目。

唐代小说,如异僧、释证等内容,绝不似现在那种虚构的文学,而是严格保持着纪实的传统,并以虚构或与事实不符为耻。另如《柳氏传》、《莺莺传》、《李娃传》等,写作方法也仍然走现实主义的道路。

中国的小说成熟于唐代。唐代小说的绝大部分收集在《太平广记》里,明清人编印的唐代小说集却往往是改头换面的伪书,所以鲁迅指点读者看唐人小说还是要看《太平广记》。当然,《太平广记》里收的不只是唐代作品,还有不少是汉魏六朝的作品。其中单篇流传的唐代传奇大多已经收入了新的选本,如鲁迅编的《唐宋传奇集》、汪辟疆编的《唐人小说》等书,比较容易见到。但不少已经散失的小说集还很少有经过认真整理的版本,我们要了解宋代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全貌,也只能通读《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对后来的文学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宋代以后,话本、曲艺、戏剧的编者,都从《太平广记》里选取素材,把许多著名故事加以改编。例如演张生、崔莺莺故事的《西厢记》,有各种不同的剧本,这个故事差不多已经家喻户晓了,可是最早保存在《太平广记》里的它的素材《莺莺传》,却很少人知道。《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宝藏,很值得阅读。

原文选摘

《太平广记·神仙二十二·罗公远

罗公远,本鄂州人也。刺史春设,观者倾郡。有一白衣人长丈余,貌甚异,随群众而至,门卫者皆怪之。俄有小童傍过,叱曰:“汝何故离本处,惊怖官司耶?不速去!”其人遂摄衣而走。吏乃擒小童至宴所,具白于刺史。刺史问其姓名。云:“姓罗,名公远,自幼好道术,适见守江龙上岸看,某趣令回。”刺史不信曰:“须令我见本形。”曰:“请俟后日。”至期,于水滨作一小坑,深才一尺,去岸丈余,引水入。刺史与郡人并看。逡巡,有鱼白色,长五六寸,随流而至,腾跃渐大,青烟如线,起自坎中。少顷,黑气满空,咫尺不辨。公远曰:“可以上津(津原作律。据明抄本、许刻本改)亭矣。”未至,电光注雨如泻,须臾即定。见一大白龙于江心,头与云连,食顷方灭。时玄宗酷好仙术。刺史具表其事以进。时玄宗与张果、叶法善棋。二人见之大笑曰:“村童事亦何解。”乃各握棋子十数枚,问曰:“此有何物?”曰:“空手。”及开果无,并在公远处,方大骇异。令与张、叶等齿坐。剑南有果初进,名为日熟子,张与叶以术取,每过午必至。其日,暨夜都不到,相顾而语曰:“莫是罗君否。”时天寒围炉,公远笑,于火中素树一箸,及此除之,遂至。叶诘使者。云欲到京,焰火亘天,无路可过;适火歇,方得度。从此众皆敬伏。

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于宫中玩月。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玄宗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玄宗密记其声调,遂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且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时武惠妃尤信金刚三藏,玄宗幸功德院,忽苦背痒。公远折竹枝,化七宝如意以进。玄宗大悦,顾谓三藏曰:“上人能致此乎?”曰:“此幻化耳。臣为陛下取真物。”乃袖中出七宝如意以进。公远所进者,即时化为竹枝耳。及玄宗幸东洛,武妃同行,在上阳宫麟趾殿,方将修殿,其庭有大方梁数丈,经六七尺,时公远、叶尊师、金刚三藏皆侍从焉。

玄宗谓叶尊师曰:“吾方闲闷。可试小法以为乐也?师试为朕举此方木。”叶受诏作法,方木一头揭数尺,而一头不起。玄宗曰:“师之神力,何其失耶!”叶曰:“三藏使金刚善神,众压一头,故不举。”时玄宗奉道,武妃宗释,武妃颇有悦色,三藏亦阴心自欢,惟公远低头微哂。玄宗谓三藏曰:“师神咒有功,叶不能及,可为朕咒法善入澡瓶乎?”三藏受诏置瓶,使法善敷座而坐,遂咒法大佛顶真言,未终遍,叶身欻欻就瓶;不三二遍,叶举至瓶嘴;遍讫,拂然而入瓶。玄宗不悦。良久谓三藏曰:“师之功力,当得自在,即使其入,能为出乎?”三藏曰:“是僧之本法也。”即咒之。诵佛顶真言数遍,叶都不出。玄宗曰:“朕之法师,今为三藏所咒而没,不得见矣。”武妃失色。三藏大惧。玄宗谓公远曰:“将若之何得法善旋矣。”公远笑曰:“法善不远。”良久,高力士奏曰:“叶尊师入。”玄宗大惊曰:“铜瓶在此,自何所来!”引入问之。对曰:“宁王邀臣吃饭,面奏的不放,臣适宁王家食讫而来,不因一咒,何以去也。”玄宗大笑,武妃、三藏皆贺。已而使叶设法箓。

于是取三藏金襕袈裟摺之,以盆覆之。叶禹步叩齿,绕三匝曰:“太上老君摄去。”盆下袈裟之缕,随色皆摄,各为一聚。三藏曰:“惜哉金襕,至毁如此!”玄宗曰:“可正乎?”叶曰:“可。”又覆之,咒曰:“太上老君正之。”启之,袈裟如故。叶又取三藏钵,烧之烘赤,手捧以合三藏头,失声而走。玄宗大笑。公远曰:“陛下以为乐,乃道之末法也,叶师何用逞之?玄宗曰:“师不能为朕作一术以欢朕耶?”公远曰:“请更问三藏法术何如?”三藏曰:“贫道请收固袈裟,试令罗公取,取不得则罗公输,取得则僧输。”于是令就道场院为之。三藏结坛焚香,自于坛上跏趺作法,取袈裟贮之银合;又安数重木函,皆有封锁,置于坛上。玄宗与武妃、叶公,皆见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外以一重金刚围之,贤圣比肩,环绕甚严,三藏观守,目不暂舍。公远坐绳床,言笑自若。玄宗与叶公皆视之。数食顷,玄宗曰:“何太迟迟,得无劳乎!”公远曰:“臣斗力,安敢自炫其能!

但在陛下使三藏启观耳。”令开函取袈裟,虽封锁依然,中已空矣。玄宗大笑。公远奏曰:“请令人于臣院内,敕弟子(子字原阙,据明抄本补)开柜取来。”即令中使取之,须臾袈裟至。玄宗问之。公远曰:“善萨力士,圣之中者,甲兵诸神,道之小者,皆可功参上界;至于太上至真之妙,非术士所知。适使玉清神女取之,则菩萨金刚不见其形,取若坦途,何碍之有。”玄宗大悦。赏赉无数。而叶公、三藏然后伏焉。时玄宗欲学隐遁之术。对曰:

“陛下玉书金格,以简于九清矣;真人降化,保国安人,诚宜习唐、虞之无为,继文、景之俭约,却宝剑而不御,弃名马而不乘,岂可以万乘之尊,四海之贵,宗庙之重,社稷之大,而轻狥小术,为戏玩之事乎?若尽臣术,必怀玺入人家,困于鱼服矣。”玄宗怒,骂之。遂走入殿柱中,数玄宗之过。玄宗愈怒,易柱破之,复入玉磶中。又易磶。破之为数十片,悉有公远之形。玄宗谢之,乃如故。玄宗后又坚学隐形之术,强之不已,因而教焉。然托身隐,常有不尽,或露裾带,或见影迹,玄宗怒斩之。其后数岁,中使辅仙玉,奉使入蜀,见公远于黑水道中,披云霞衲帔,策杖徐行。仙玉策马追之,常去十余步,竟莫能及。仙玉呼曰:“天师云水适意,岂不念内殿相识耶!”公远方伫立顾之。仙玉下马拜谒讫,从行数里。官道侧俯临长溪,旁有巨石,相与渡溪据石而坐。谓仙玉曰:“吾栖息林泉,以修真为务,自晋咸和年入蜀,访师诸山,久晦名迹,闻天子好道崇玄,乃舍烟霞放旷之乐,冒尘世腥膻之路,混迹鸡鹜之群,窥阅蜉蝣之境,不以为倦者,盖欲以至道之贵,俯教于人主耳。

圣上廷我于别殿,遽以灵药为索,我告以人间之腑脏,荤血充积,三田未虚,六气未洁,请俟他日以授之,以十年为限。不能守此诚约,加我以丹颈之戮,一何遑遽哉!然得道之人,与道气混合,岂可以世俗兵刃水火害于我哉!但念主上列丹华之籍,有玉京交契之旧,躬欲度之,眷眷之情,不能已已。”因袖中出书一缄,谓仙玉曰:“可以此上闻,云我姓维,名厶远,静真先生弟子也,上必寤焉。”言罢而去,仍以蜀当归为寄,遂失所在。仙玉还京师,以事及所寄之缄奏焉。玄宗览书,惘然不怿。仙玉出,公远已至,因即引谒。玄宗曰:“先生何改名姓耶?”对曰:“陛下尝去臣头,固改之耳。罗字去头,维字也;公字去头,厶字也;远字去头,远字也。”玄宗稽首陈过,愿舍其尤。公远欣然曰:“盖戏之耳。夫得神仙之道者,劫运之灾,阳九之数,天地沦毁,尚不能害;况兵刃之属,那能为害也?”异日,玄宗复以长生为请。对曰:“经有之焉,我命在我,匪由于他。当先内求而外得也。刳心灭智,草衣木食,非至尊所能。”因以三峰歌八首以进焉,其大旨乃玄素黄赤之使,还婴溯流之事。玄宗行之逾年,而神逸气旺,春秋愈高,而精力不惫。岁余,公远去,不知所之。天宝末,玄宗幸蜀,又于剑门奉迎銮辂,卫至成都,拂衣而去。乃玄宗自蜀还京,方悟蜀当归之寄矣。(出《神仙感遇传》及《仙传拾遗》、《逸史》等书)

《太平广记·卷五十九·女仙三·董永妻》

董永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主知其贤,与钱千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诣主,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谓永曰:“以钱丐君矣。”永曰:“蒙君之恩,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百匹具焉。(出《搜神记》)

译文:董永的父亲死了,没有钱安葬,董永就自卖为奴。主人知道他品德好,给他一千万钱打发他走了。董永行三年丧礼守孝完毕,就想回到主人那里,奉行他的奴隶职责。在路上,董永遇到一个女子,这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您的妻子。”就与董永一起到主人家。主人说:“我把钱给你了。”董永说:“我承蒙您的恩德,父亲死了使他的尸骨得到收藏,我董永即使是小人,也一定要承担劳役尽我之力,用来报答您的厚德。”主人问:“这个女子能做什么?”董永说:“能纺织。”主人说:“你一定要这样做的话,只要让你的妻子给我织一百匹双丝细绢就行了。”于是董永的妻子就给主人家织布,十天就把一百匹双丝细绢全部织成了。

《太平广记·卷第六十一·女仙六·天台二女》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啗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妍。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乃相谓曰:“此近人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南东二璧(南东二璧原作雨璧东壁,据明钞本改。黄本作西璧东璧)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各有数侍婢使令。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殊绝。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乡邑零落,已十世矣。(出《神仙记》。明钞本作出《搜神记》。)

译文:刘晨和阮肇,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用杯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刘晨、阮肇都很惊讶。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综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交错。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吃完饭又喝酒。忽然有一群妮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

《太平广记·卷第六十二·女仙七·白水素女

谢端,晋安侯官人也。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作居。未有妻,乡人共悯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是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端便往谢邻人。邻人皆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又以为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不止。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以自取妇,密着室中饮爨,而言吾为人饮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方以鸡初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取径造瓮所视螺,但见壳(壳原作女,据明抄本改)。仍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人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相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同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

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于是乡人以女妻端。端后仕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是也。(出《搜神记》)

译文:谢端,是晋代福建省侯官县人。他小时候就父母双亡,又没有亲属,被邻人所抚养。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他恭顺谨慎自守,不涉足非法的事。开始自己出去生活。他没有妻子,乡人们都可怜他、惦念他,共同谋划给他娶媳妇,却一直没有找到。谢端晚睡早起,种田十分卖力,不分昼夜去劳作。后来,他在城下发现一个大螺,象三升的壶那么大,觉得是个稀奇的东西,就把它拿回家去,放到瓮中养着它。一连十几天,谢端每天起来到野外种田,回来的时候,就看见自己家中有吃的有喝的有汤有水,好象是有人特意给他做的。谢端认为这是邻人帮他做的好事。几天都是这样,谢端就去向邻人道谢,邻人都说:“我们当初帮你做的不是为了这个,何必感谢我们呢?”谢端又觉得邻人不明白他的意思,然而屡次这样做个不停。后来谢端就把实话告诉他们,问他们是谁帮他做的。邻人笑着说:“你自己已经娶了媳妇,藏在屋里给你做饭,怎么反而说我们给你做的饭?”谢端没话可说,心里怀疑,却不知其中缘故。后来他在鸡刚叫的时候出去,天亮时悄悄地回来,在篱笆外偷偷地窥视自己的家,看见一个年轻女子从瓮中出来,到灶下去点火。谢端就进了门,直奔放瓮的地方去看那个大田螺,却只看见田螺的壳。他就又到灶下问那个女子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给我做饭呢?”那个女子很惶惑,想要回到瓮中去,却没能回去,只好回答说:“我是天河中的白水素女。天帝可怜你年少孤单,能以恭敬谨顺的态度自守,所以派我暂且给你看守房舍,做饭做菜。十年之内,使你家中富裕,等你找到媳妇时,我自当回去。而你无故偷着看我,把我挡住。我的身形已经暴露,不宜再留下,你应当放我回去。虽然你今后自己做饭,情况稍差一些,但你勤于耕田劳作,打渔采药,可以维持生活。我这个壳给你留下,用它贮存米谷,可以经常不缺粮食。”谢端请她留下,她始终不肯。这时,天上忽然刮起风,下起雨,白水素女忽然身形一收就离去了。谢端为她立了神位,逢年过节祭祀她,家里常常丰足,只不过不致大富而已。于是乡人里便有把女儿嫁给谢端。谢端后来做了官,官至县令、郡守。现今道教中的素女就是白水素女。

编者简介

《太平广记》是宋太宗赵匡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又名赵光义、赵炅)下令编纂的,编者共13人,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成书,太平六年(公元982年)雕版。

(1) 李昉(925-996)字明远, 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人,宋代著名学者。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书侍郎

同修者分别是:

(2)吕文仲,字子臧,新安人(今安徽省黄山市),南唐进士出身;

(3)赵邻几,字亚之,须城人(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后周进士出身;

(4)董淳,流坑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其中董淳是这个以出进士闻名的古村中第一个进士),北宋进士出身;

(5)王克贞,字守节,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市),南唐进士出身;

(6)张泊,又名张偕仁,字师黯,全椒人(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南唐进士出身;

(7)汤悦,原名殷崇义,青阳人(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南唐进士出身;

(8)李穆,字孟雍,阳武人(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后周进士出身;

(9)扈蒙,字日用,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后晋进士出身;

(10)宋白,字太素,大名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北宋进士出身;

(11)徐铉,字鼎臣,广陵人(今江苏省扬州市),随南唐后主李煜降宋,著有志怪笔记小说《稽神录》六卷;

(12)吴淑,字正仪,丹阳人(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南唐进士出身,徐铉之婿;

(13)陈鄂,后蜀降臣,奉宋太祖赵匡胤的诏书,撰《开宝通礼》二百卷,重刊《尚书释文》,奉宋太宗赵匡义的命令,协助李昉编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书。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文学作品 古籍 引书 霍小玉传 古镜记 李章武传 任氏传 南柯太守传 长恨歌传 虬髯客传 张老 裴航 神仙传记 东阳夜怪录 灵应传 婢妾 宿业 咎征 廉俭 权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