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客观事物是真实的——真实就是不变的、普遍的——柏拉图:感观事物是变化具体的,它是不真实的,它们的不变性、普遍性来自理念——亚里士多德:知识的体系,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事物——洛克:所有的知识来源于经验,事物的第一性质(凝性、广袤形相、运动、静止数目)和第二性质(颜色、声音、气味、滋味)——休谟:来源于经验的知识是没有普遍性的,因此也没有不变性——笛卡尔:真正的不变性、普遍性来源于理性,真理来源于理性

经验论经验是“真实”的,却是归纳法得来的,故没有普遍性。

唯理论的原则是普遍的,却是演绎法得来的,故没有新内容。

认识形式

感觉之中也有普遍的东西,也就是任何感觉都有的,没有例外都有的东西,那就是时间和空间。由于普遍不可能从归纳得来,故时间和空间不是从归纳得来的,也就不是从外界得来的,那就只能是人的认识本身就有的,这叫做认识的形式。任何判断都是以十二范畴作为前提,没有一个有意义的判断不包含十二范畴,故十二范畴是普遍的,也不可能从归纳中得来,故先天的认识形式。

通指范畴

十二范畴分四大类:量、质、关系、样式。其中每一类又包括三种范畴:量包括统一性、多样性与全体性;质包括实在性、否定性与限制性;包括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存在性与不存在性、偶然性与必然性。当我们思考一个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时,不可能超出这十二个范畴所规定的内容。

关系

包括个性与偶性、原因与结果及交互性(即主动与被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概述

将人的认识,或经验知识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内容是从物自体来的,形式是人的先天认识形式,必须把这两方面结合,才能形成知识。而我们的知识——感性和知性——形成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印象——或者说是形成了“客观世界”——“客观”事物。因此,这个“客观”并不是纯粹的客观,即与人无关的客观,而是被人的先天认识形式改造过的客观。所以,康德把这个“客观”称为表象。而那个与人无关的纯粹客观,他称为物自体。对物自体,我们除了知道它存在,其他任何方面我们都不能有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十二范畴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范畴,所以自然科学是有普遍性根据的。但也正因此,它研究的对象就是表象,是此岸世界,不是物自体。这就给自然科学限定了范围,它不能说离开人的纯物质世界是什么样的。但人总想知道与人无关的纯粹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即初始因、时间的开端之前、空间之外等。这些东西是无法感觉也无法判断的,只能靠设想——或叫推理。推理可以只遵守形式逻辑而不遵守时空和十二范畴的“先验逻辑”,它是非科学的。由于没有经验内容,即会出现悖论而无法断定对与错。

观点一:客观事物外在于我们,“外在”即“客观”,而“事物”就是那些实实在在的物体。

观点二:客观事物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材料和形式两部分。材料来源于“客观事物”——即外在于我们的实实在在的物体,形式来源于我们的先天。材料与先天形式的结合形成了我们的认识——我们认为的“客观事物”——它们不是客观的,而是经过我们的先天认识形式加工过的“客观事物”,有人把它们称为“表象”。

科学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个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早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人类世世代代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虽有失败,但更有成功,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成功的活动越来越多。既然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取得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那就说明原有的认识是符合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规律的,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人类应当为自己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如何判断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如此。例如观花,植物学家以植物学的知识审视它,把它归入植物的某一类别之中去;而画家的知识构成有所差别,对花的反映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反映又都是正确的。

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人们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我们知道电视机哇现的图像有可有失真。“逼真”与“失真”,是两截然不同的效果。其原因一是在电视机之外,一是在电视机本身。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虽然根本不同于电号哇现图像的过程,但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也存在着“逼真”与“失真”的差别,其原因也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寻找。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以下仅从 主观方面作些分析,看 看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立场不同

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就会不同。有的承认事实,有的不承认事实;有的如实反映事实,有的歪曲事实。例如,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真实地揭示出日地之间的关第,而基督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尽力抹煞“日心地动”的事实,对日心说进行围攻。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特别是对重大问题的的看法,无不受到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不同,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而且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

属性

客观事物是哲学家通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与主观观念相对立而言的一个概念。

客观事物必定是头脑外界的,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独立的,并且是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客观世界上每个人、每个动物、每棵植物都是具体的、个别的和特殊的。用自然解释自然——认识你自己,向上的思考——知识就是力量,重新把经验内容纳入思考领域。

客观事物有无穷的属性,对于两个具体事物而言,不可能所有的属性都是相同的,因此, 每个具体事物都是特殊的;然而,人的大脑不可能把握无穷的属性,故我们需要抽象的思维,经过抽象,具有相同属性的同类事物被某个特定的概念指代,而载体就是人类的语言,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因此,语言,思维,客观事物三者之间就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所有客观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总结

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方面的原因,人们的意识未必都是正确的。尽管如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这一能动作用仍然是存在的。我们应当在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柏拉图 变化 具体 真实 亚里士多德 认识 第一性质 广袤 形相 静止 数目 滋味 休谟 笛卡尔 理性 经验论 经验 唯理论 客观世界 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