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客家民居是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客家民居有三种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福建土楼

客家民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南方建筑里面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万世居鹤湖新居、龙田世居、南华又庐蔡蒙吉故居九厅十八井田丰世居、新桥世居、新乔世居东升围林寨古村环水楼茂盛世居龙田世居 、馨梓围、贵湖塘老围洪围、玉田世居、崇林世居南阳世居大塘世居碧滟楼苏家围四角楼是客家民居中精彩的代表之作。

简介

与中国其它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一样,客家民居也有聚族群居的特点,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中国人,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来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客家人在古代的时候,本姓族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而且为防豺狼虎豹、盗贼侵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营垒式建筑住宅,如梅州、河源、惠州、深圳等地区的碉楼。各地的客家民居都不尽相同,例如,广东大部分的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和福建的客家土楼就风格各异,不过功能上却都大致相同。

建筑材料

营垒式住宅,在泥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围屋。

结构

客家民居大多为3至6层,100至200多间房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很多建有炮楼。

客家民居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安宁的象征。福建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 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深圳客家民居(部分)

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是深圳现存300多座客家围 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鹤湖新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客家人开发深圳地区的历史见证,为研究深圳历史、文化、民俗和建筑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观澜版画村

深圳观澜版画村,是在原深圳观澜客家村落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位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陈烟桥的故乡—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客家排屋形式。

大万世居

大万世居坐落在深圳市坪山区大万路33号坪环社区西南的客家村,为古堡式客家围屋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六楼,均为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4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杆石。

田丰世居

田丰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田祖上村。建于明永历十六年。由梅州兴宁迁居龙岗的刘姓客家人所创建。

龙田世居

龙田世居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田段心社区。建于清朝道光十七年),占地5000平方米,是深圳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围龙民居之一,1987年被列为宝安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被核 定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坑梓黄氏乡亲的最古老的居住、生活、祭祀场所之一,也是情系海内外坑梓黄氏乡亲的根。

甘坑客家小镇

甘坑村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庄,被誉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甘坑客家民居特色有炮楼、碉楼、骑楼、吊脚楼等风情建筑融于山水之中,与几百年的客家老屋形成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载体。

新乔世居

新乔世居为广东省深圳市典型的客家围屋建筑。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 道新乔村新乔围。

环水楼

环水楼位于深圳龙岗区龙岗街道龙新社区,目前,光绪二年时光绪皇帝为叶伯熙颁发的“岁进士”牌匾,仍完整地高挂在环水楼正门上。历经百年岁月,牌匾表面的朱丹红虽已褪去颜色,但“岁进士”三个大字依旧清晰可辨。

福田世居

福田世居客家围,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镇三溪村委会办公楼院东北侧。为三堂两横式布局。朝向东偏北13°。通面阔72.2米,进深50米,现存建筑占地面积3610平方米。

茂盛世居

茂盛世居位于深圳市横岗街道茂盛路,是典型的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 融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中国五大民居之一。茂盛世居是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世居

长安世居客家围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镇三溪村。

廻龙世居

廻龙世居客家围屋位于深圳坪山区坑梓街道金沙社区新横村横龙路1号,清光绪二十八年(1848年)由坑梓黄氏创建,距今160多年,建筑面积约2089平方米。

梅冈世居

梅冈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杨梅岗村,建于清代。

大田世居

龙东村陈氏大田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龙东村,陈氏祖先源于福建宁化石壁村,后迁龙溪,宋元之际入粤,后经南雄、潮州到梅州兴宁,清代乾隆年间由梅州兴宁迁深圳龙岗。

荣田世居

荣田村黄氏荣田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金沙行政村荣田自然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玉田世居

玉田世居客家排屋位于深圳沙湖社区新屋村9号。

此外深圳的南山区、罗湖区、龙华区、盐田区等在改革开放之前都存在大量的客家民居建筑群,现在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客家建筑已经消失,变成了高楼大厦。要想留住深圳的根,必须要高度重视保护深圳的客家民居建筑。

梅州围龙屋

梅州围龙屋是 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传统民居建筑,福建西南部及广西北部、广东传统客家住房样式。遍布于梅州(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共2区1市5县)全市8县(市、区),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梅州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前半部布局

梅州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 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屋布局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 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天然的瞭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围龙屋的建筑设计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梅州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如遇盗匪前来扰劫,只要把大门、半门一关,村民们便携武器进入围龙屋和角楼,进行抗击。

二堂二横一围龙屋模型

梅州围龙屋的主体是堂屋,它是二堂二横、三堂二横的扩展。它在堂屋的后面建 筑半月形的围屋,与两边横屋的顶端相接,将正屋围在中间,有两堂二横一围龙、三堂二横一围龙、四横一围龙与双围龙、六横三围龙……,有的多至五围龙。围龙屋多依山而建,整座屋宇跨在山坡与平地之间,形成前低后高、两边低中间高的双拱曲线。屋宇层层叠叠,从屋后最高处向前看,是一片开阔的前景。从高处向下看,前面是半月形池塘,后面是围龙屋,两个半圆相合,包围了正屋,形成一个圆形的整体。围龙屋的中轴线房间为龙厅,正对上堂祖龛,是存放公共物品的保管厅。在围屋与正堂之间有一块半月形空地,称“花头”,或“化胎”。“化胎”的斜面用作种植花木或用碎石、鹅卵石铺砌,而不用石块或三合土铺平,寓有龙气不会闭塞而化为胎息之意,是全屋的风水宝地。在正屋与化胎之间,开一深沟,作为围屋与正屋的分界,其主要作用在于有利排水,以免正屋潮湿。在中轴线上为上、中、下三堂,正对中轴大。上堂主要为祭祀场所;中堂为议事、宴会场所;下堂为婚丧礼仪时乐坛和轿夫席位。上堂与 中堂、中堂与下堂之间左右两厅,为南北厅。亦称“十字厅”,是公共会客厅。并排在上、中、下三堂两侧的房间为正房;中堂与下三堂两侧的房间为正房;中堂与下堂先靠横屋的正房为花厅,是本族子弟读书场所,内设小天井、假山、花圃等。围屋前面与池塘之间为晒谷场地。

客家土楼

福建的客家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 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形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梅州围龙屋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其次为四角楼,如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今梅州)主盟人【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等。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

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 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 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

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闽西土楼

位于福建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也就是洪坑村。村中有土楼30余座,其中福裕 楼、振成楼、奎聚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座永定最小的土楼--如升楼。在80年代,美国人用卫星发现了“中国导弹发射基地、核反应堆”——就在闽西的永定,而这些就是土楼。

下面是有关永定土楼的报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土楼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的向往。去“土楼”旅游,无论是外国人,还是国内的人都能感受到土楼客家人的粗犷豪爽,热情好客,他们就像红土地一般厚实、淳朴。

永定土楼数不胜数,有“土楼大王”美誉的承启楼,有“土楼王子”的振成楼,有犹如“猛虎”的奎聚楼,还有依山傍水,雄伟壮观的五凤楼——福裕楼。

话说福裕楼,其整个屋脊漆成彩色,雕刻着孔雀、凤凰等瑞兽祥鸟和花草图案,仰 望屋脊,正象展翅欲飞的凤凰。其楼结构是以三堂为中轴核心,左右有平衡对称的厢房,有三堂二横式,三堂四横式,三堂六横式等。福裕楼的九脊顶坡平缓柔和风格朴实,而气势非凡,屋脊装饰更是考究而精致,两端翘成牛角或凤尾的形状,外墙用白色的石灰粉刷。福裕楼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犹如壮观的府第、宫殿,楼内装饰颇为讲究。有些中外建筑专家看了福裕楼结构造型皆赞叹不已。正是此楼结构的独特,吸引了颇多的中外游客,给游客带来了浓厚的情趣,同时也给土楼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旅游时尚

随着现代家庭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模式较为淡薄,年轻 一代的观念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晚辈仿佛较难找到与长辈享受亲情的时间。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老人,倍感亲情的难得,孝心的可贵。孝顺旅游,作为一种孝顺方式,在城市渐渐升温。日前笔者在福裕楼曾看到来自福州的旅游者,女儿和儿媳争着给老人买些农村土特产,老人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颜,女儿一边给母亲转述导游介绍土楼的历史,语调是那样轻柔,态度是那样诚恳,仿佛是在向母亲倾诉离别的缠绵。这种孝心旅游方式是关心老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最具体最时尚的表现。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一种新颖的文明的礼仪消费方式——请客旅游土楼,在城市逐渐兴起。近日笔者遇到一行来自浙江的游客,因为其中二位是考上了重点大学的学生,好朋友都要他俩“请客”,于是他俩做东,请好朋友游“土楼”,到大自然中游山玩水,陶冶情操,令朋友们大为满意。这种“请客游土楼”正是城市人新的时尚,人们将有更多的机会领略土楼蕴含着的灿烂文化和美丽风光。

圆楼

圆楼是当 地福建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以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1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客家土楼闪烁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传统文化的可见、可触、可感更吸引众多的游客的莫大兴趣。

漳州土楼遍布于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土楼的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漳州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田螺坑

田螺坑土楼群由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和右上方的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又在周边相继建起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裕昌楼

建于1350年的比萨斜塔闻名世界。它的出名,在于斜而不倒。六百多年来,塔身缓缓向南倾斜,近一个世纪倾斜似有加速之势,尤其是经过1972年大地震后,它的斜度现今已达8度。比萨斜塔的斜,是塔身整体的斜。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还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

在中国福建南靖县境内,有一处堪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建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裕昌楼的斜,是局部结构的斜,就像今天的央视新大楼,有惊无险,斜而不危。

和贵楼

和贵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距南靖县城53千米。建于清代雍正十年,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2001年5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坑土楼

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典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58千米。包括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等6座方形土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等6座圆土楼和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建于1549年。河坑土楼群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

齐云楼

漳州土楼数量很多,共有800多座。第一座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土楼是华安仙都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土楼中的优秀代表作,其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有“圆楼之王”、“国之瑰宝”之誉。

历史最悠久的是华安县沙建镇的“齐云楼”,它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规模最大的土楼是直径达94.5米的诏安县宫陂乡“在田楼”,它有“超级土楼”之称;土楼造型多样,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最为奇特的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它是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特色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 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历史意义

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来自各国的专家经过紧张热烈的审议讨论,最后由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委员国一致表示通过将中国的福建土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建筑,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而备受世人瞩目。1999年,福建土楼“申遗”工作启动。2000年4月,福建省政府正式确定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以“福建土楼”的名义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04年,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去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福建土楼遗产申报项目进行现场评估考察。今年上半年,福建土楼顺利通过正式评估,成为提交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表决的全球47项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之一,这也是2008年我国参评的唯一文化遗产审议项目。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广东 福建 台湾 客家围屋 客家排屋 福建土楼 大万世居 鹤湖新居 南华又庐 蔡蒙吉故居 九厅十八井 田丰世居 新乔世居 东升围 林寨古村 环水楼 茂盛世居 龙田世居 贵湖塘老围 洪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