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条结果
尚仪局,官署名。尚仪局,隋文帝所设女官“六尚”之一,员额三人,掌礼仪教学;辖司氏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命妇朝见。炀帝建尚仪局时为主官,辖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司宾,掌宾客;司赞。四司除司乐四人外,余各二人。下有典、掌、女使。基本介绍官署名。隋文帝所设女官“六尚”之一,员额三人,掌礼仪教学;辖司氏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命妇朝见。炀帝建尚仪局时为主官,辖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司宾,掌宾客;司赞。四司除司乐四人外,余各二人。下有典、掌、女使。唐承隋制,四司惟司赞下另有彤史二人。五代北宋有司赞、司仪等名目。金与明初均依唐制。明永乐后,职尽移于宦官。相关条...
更新于: --
古代女官职务,隶属“六尚”之一,为隋朝时期建立,主管宫中礼仪教学。词语简介词目:尚仪拼音:shàng yí词语解释释义1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勿躬》载:尚仪,古代传说中人名,即常仪,后称为嫦娥。例: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勿躬》 隋文帝所设女官“六尚”之一。五代北宋有司赞、司仪等名目。金与明初均依唐制。明永乐后,职尽移于宦官。释义2隋文帝所设女官“六尚”之一,员额三人,掌礼仪教学;辖司氏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命妇朝见。炀帝建尚仪局时为主官,辖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司宾,掌宾客;司赞。四司除司乐四人外,余各二人。下有典、掌、女使。...
更新于: --
掌赞,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仪局。员二人,从九品。正文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仪局。员二人,从九品。唐改正八品。为司赞、典赞之佐。宋朝为尚仪属佐,协助司赞掌礼仪、班序、设版、参拜之事。金沿唐宋之制,置二人。明朝置为女官六局中尚仪局属。位次司赞,员二人,正八品,掌朝见、宴会、赞相之事。明永乐(1403—1424)后归其职于宦官。
更新于: --
《宫略》是在晋江文学城上连载的架空历史言情小说,作者是尤四姐。小说主要讲述了是尚仪局的素以姑姑在大内混日子的故事。内容简介老话说得好,人受挤兑本事高,尚仪局的素以姑姑就是最好的例子。调理过人,伺候过承恩公的丧事,除了有点脸盲,别的她无所不能。大内混日子,吃点亏没什么。吃亏是福,咬咬牙就过去了。掰着指头数日子,就盼时候到了放出去配女婿。可万岁爷说了,用着顺手,再使两年……于是姑姑的生活变成了一场闹剧。宫里没有平白留人的道理,宫妃们都斜着眼睛瞧她。一头水深,一头火热,这日子真是——没法说!作者简介尤四姐,现居上海,晋江原创网签约作者。已出版:《锁金瓯》《宫略》《慈悲殿》。
更新于: --
常羲,一称“常仪”,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亮之母,出自《山海经》。常羲是生育月亮的女神,与日御(羲和)同为帝俊之妻,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常羲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王国维认为常羲即为帝喾之妻娵訾氏常仪(又称尚仪、常宜),是帝挚之母。清代学者毕沅则根据音韵学的考据,提出常羲可能是嫦娥的前身。角色介绍《山海经》中,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为什么月母要调和阴阳。这是由中国历法的特点所决定的。和现代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所谓公历不同,中国传统历法(所谓夏历),是阴阳合...
更新于: --
女官六局,官制名,明朝宫中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局的合称。掌管侍奉皇帝和后妃日常生活之事。于内廷设女官六尚(宫、仪、服、食、寝、工)。炀帝大加扩充,仿外廷尚书省,设女官六局二十四司,六局名称同文帝所定六尚。唐依隋制,尚宫局辖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尚仪局辖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尚服局辖司宝、司衣、司饰、司仗;尚食局辖司膳、司酝、司药、司;司寝局辖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尚功局辖司制、司珍、司綵、司计。宋女官名称屡变。金全依唐制。明初曾复女官六尚局。永乐后,各职掌尽移于宦官,惟尚服局司宝等四司职守未变。正文明朝宫中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局的合称。掌管侍奉皇帝和后妃...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