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东汉光武帝始设尚书台,综理政务。魏始以尚书台为独立机构,国家正式政务中枢。

简介

秦代于少府内设尚书,有令、丞。汉成帝时,初置“尚书”员 5 人,开始分曹办事。

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东汉尚书台组织有:尚书令一人,秩千石。若以公为之,则增秩二千石,仪礼亦加。尚书仆射一人,秩六百石。职署尚书事,尚书令不在,则代行处理公务。尚书左、右丞各一人,秩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佐令、仆治事。六曹尚书,秩各六百石。三公曹,掌管年终对州郡官吏的考绩;吏部曹,掌管选举和祭祀;民曹,掌管一切有关修建和盐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护驾边疆少数民族朝贺事务;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诉讼事务;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尚书侍郎 36 人,秩四百石,每曹 6 人,职掌文书起草。尚书令史 18 人,秩二百石,每曹 3 人,主书。东汉尚书台权力极重,既出诏令,又出政令;朝臣选举,由尚书台主管;还拥有纠察、举劾、典案百官之权;参预国家重大政事的谋议、决策,对朝政有着重大影响。尚书台权力虽重,但台官职位卑微,长官尚书令不过千石,尚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高。东汉和帝以后,多幼君弱主,实权常被外戚、宦官所掌握。尽管三公要听命于尚书,但尚书又往往被实权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

组织系统

东汉尚书台组织系统表
主官朝代职 官
尚书令尚书左丞(主吏民章报及驺伯史,下有尚书侍郎及令史
尚书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下有尚书侍郎及令史)
三公曹(掌天下岁尽集课州郡,下有尚书侍郎及令史)
吏曹(掌选举斋祀,下有尚书侍郎及令史)
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辞讼、罪法,一说主刺史,下有尚书侍郎及令史)
民曹(掌膳理功作,监池苑囿,一说主盗贼事,下有尚书侍郎及令史)
北主客曹(掌羌胡朝贺,法驾出则护驾,下有尚书侍郎及令史)

废除

大行台的组织略同于尚书省,有仆射、尚书、丞、郎等职。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于开皇元辏?81)恢复了尚书省,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唐沿隋制,也是三省(尚书、门下、中书)并置,而尚书省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唐代后期,尚书省已有名无实。北宋初,形式上还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属,郎官又不治事,权借此以寄禄秩,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辽、金有尚书省,与宋制略同。元代以后,尚书省遂废除。

历史沿革

汉成帝时,尚书开始分曹,在尚书之下设五曹,其中三公曹主断犾。至东汉时,在尚书下分六曹,其中二千石曹“主辞讼事”。

直到魏晋至宋的也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始名尚书台,后称尚书省。是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起来的。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

三国时,尚书台已正式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的总汇。因为它威权升高,引起最高统治者的疑忌,所以最高统治者又开始剥夺它的权力。曹操为魏王时,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魏明帝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于是在尚书台之外复有中书省,而原来作为皇帝侍从的侍中也逐渐成为参预机密的要职,尚书台不再有独占机枢的地位。东晋以后,录尚书之权渐分,有时以三四人并录尚书事宋孝武帝孝建中,为防大臣威权过盛,遂省去录尚书之职,以后置废不常。

西晋灭亡后,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国,除前凉、西凉遥奉江南正朔,不立尚书台外,其余政权均有尚书令、仆射、尚书等官职。北魏出自鲜卑族,有部落大人会议决事的制度,魏道武帝拓跋珪破后燕,皇始元年(396)始仿魏晋立尚书台,置三十六曹。东魏、北齐承袭北魏,而尚书之权较重。西魏时,宇文泰以大行台执政。

组成

尚书省之组织,至隋而定型,尚书皆以部为名,而郎官以司为名。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及吏部、主爵等24司。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景观景点 汉光武帝刘秀 二千石 尚书仆射 六百石 六曹尚书 吏部曹 客曹 二百石 主书 谋议 尚书左丞 令史 尚书右丞 吏曹 辞讼 刺史 苑囿 北主客曹 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