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越南战争(亦称为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称之为越南抗美战争)是指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5年至1975年间冷战中在东南亚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亚洲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南战争是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由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一场战争。发生于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亚洲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并统一了越南全国。

背景

越南南北分裂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中则被日本占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联盟(越南共产党)在向法国宣布独立,于1945年9月2日在河内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在此之后的1949年4月27日,流亡中的前越南皇帝保大在法国的支持下在西贡建立了越南临时政府(南越)并就任国家元首。

1954年5月7日,法国军队在奠边府被越南人民军包围,宣告投降。7月21日,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代表又在日内瓦签署了法越停战协定①。1955年2月,美国从法国接收了训练南越军队的工作,并宣布支持吴庭艳政权。

1955年10月26日,吴庭艳组织了公民投票,结果有98%的人支持废除保大的王位,于是废除保大的王位,成立越南共和国。南越得到法国、美国、英国和台湾当局的支持,北越则得到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按照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规定,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划界,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却没有举行。最后,美国和南北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南北分治并采取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成为事实。

美国的亚洲战略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中苏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的直接对抗和中国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美国更加意识到共产党中国对美国安全利益所构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冷战局面形成后,美国在亚洲除了积极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国外,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印度支那半岛。印度支那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美国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

1948年12月30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一份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即48-2号报告。该报告使美国坚定地建立了“防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政策,这份文件建议“对法属印度支那应给予特别的注意”。 1950年和1952 年,从遏制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先后出台了 《美国对于印支的立场 》和 《美国在东南亚的目标和行动方针》,认为印度支那冲突是东西方对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义。根据这两个文件的建议,美国有责任在东南亚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在印度支那的法国人,阻止共产党进一步扩张,以保护美国的安全利益。1954年4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使用 “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个术语,以说明阻止印度支那沦陷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冷战的特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形式-“局部战争”。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4年决定向吴庭艳的南越政权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共产党政权的发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尔共任命了300多人为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顾问团成员,在以后几年中,美国驻越军事援助顾问团在训练、装备南越军队并向其提供建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尼迪主政时期, “多米诺骨牌效应”理论更是美国对越政策和全部冷战战略的指导思想。肯尼迪把越南看作“自由世界在东南亚的柱石、拱顶石和提防要塞。”声称如果“赤色浪潮”淹没了越南,东南亚国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 。在约翰逊时期,美国政府主张应当不断加强对印度支那,特别是越南的干涉和渗透。1960年11月,约翰·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继承了哈里·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位总统在10年前制定的介入越南战争的政策。

阶段划分

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前后历时20年,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二、三、四阶段(1961—1973年)为美国助越战争时期。

第一阶段

1955—1960年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南越扶植吴廷艳担任总理, 建立亲美民主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廷艳集团发动“控共”、“灭共”战役,屠杀北越共产党。

1959年,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推翻越南共和国,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越南共和国,组织武装颠覆越南伪政府。

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支持推翻越南共和国政府的各组织组成,实际上由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控制。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对越南共和国进攻。此时,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共和国的大部分农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腐败导致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廷艳的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扩大势力。

第二阶段

美国介入

1961年4月底,肯尼迪在决定增加驻越军事顾问和派遣首批 美国特种部队的同时,下令进行强化的秘密战。5月14日,美肯尼迪下令派遣400名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和100名军事顾问进入越南南方,标志着特种战争的开始。8月,美国军事顾问受命伴随南越营规模甚至连规模的分队遂行野战任务。不久以后,美军飞行员开始展开轰炸行动以支援南越军队的作战。

1962年2月,越共军队第一次击落了美军直升机,美陆军又派遣了更多的重装直升机作为反击。

从1963年11月到1965年1月,在西贡共发生了三起政变,并存在过五个新的政府。 1963年,南越政权内讧加深,美国策划军事政变推翻吴廷艳,随后杨文明、阮庆等军人相继上台执政。

1963年下半年起,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作战急剧加强,美国的“特种战争”濒临破产。军事形势的恶化促使肯尼迪政府考虑战争升级。12月中旬,麦克纳马拉从西贡带回计划草案,经五角大楼“反叛乱”专家维克托·克鲁拉克少将为首的一个部际委员会审议修改,成为“34A行动计划”。1964年1月16日,约翰逊予以批准。 “34A行动计划”自2月1日起实施。同时派美国驱逐舰在北部湾(东京湾)进行代号为“德索托”的海军巡航。

截至1964年,美国特种部队共建立了18个民间游击自卫队监视营地,到1965年的时候,共装备了近2万名民间游击自卫队武装人员。

1964年春天起,北越开始作人民军进入南方作战的准备,包括对拟派遣部队进行特别军政训练。1964年12月,325师第95团到达南方,这是部署在南方的第一支人民军部队。自从倒吴政变以来的约半年里,南越41个省长换了35个,其中10个省在3个月内换了3至4次省长。同期内几乎所有重要的军事指挥岗位都换了2次人。 普遍和频繁的官员更迭严重削弱了西贡政权的政治、军事能力。

1964年初,南越形势的恶化使美国制订轰炸北越的方案。这一方案包括军事和政治两方面。军事方面的计划工作由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部承担。到4月下旬,计划已拟订完毕,代号“37一64行动计划”,并已获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

1964年7月上旬,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公开提议重开日内瓦会议实现越南问题的政治解决,短时间内得到法国、柬埔寨、北越、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苏联和中国的支持。7月30日夜间,执行“34A行动计划”的南越海军突袭队乘美国炮艇,袭击了东京湾内两个北越岛屿—义安省海岸外的纽岛和清化省海岸外的循岛。纽岛和媚岛被袭时,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正北上东京湾,执行“德索托”电子侦察任务,下午5时许,发现并追击马多克斯号的北越鱼雷快艇向该舰开火。马多克斯号随后回击,击沉其中1艘。与此同时,停在附近海面上的航空母舰“提康德罗加号”出动舰载飞机,炸伤另外2艘。 8月3日午夜,在马多克斯号和特纳·乔伊号进入东京湾后,执行“34A行动计划”的南越海军袭击了北越海岸的两处军事设施。8月4日下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决定立即对北越发动“报复性轰炸”,当晚,美国舰载战斗轰炸机经60余架次轰炸,击沉或重创25艘鱼雷快艇,摧毁荣市附近绝大部分储油罐。 这是美国对北越第一次公开的武装进攻。 9月,约翰逊批准恢复在东京湾的“德索托”巡逻行动,并于10月命令支援南越对北越实施海上攻击行动。

中苏介入

1962年夏天,应越方要求,中国领导人决定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营的武器装备。1963年,越南提出了在美国扩大战争时中越两军协同作战的要求。7月,中越两国签署了两军协同作战的文件和中国向 越南提供军事援助的协议。

1964年北部湾事件后,中国于1965年春决定向北越派遣铁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等部队帮助北越抗击美军轰炸,抢修并保障铁路运输,建设重要公路、机场、以及红河三角洲及附近海岛的抗登陆紧急战备工程等。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国防部长武元甲率越南代表团访问中国。在中越双方的会谈中,越方向中方正式提出派遣支援部队赴越南北方的请求。会谈后达成了关于中国向越南派遣支援部队的协议 。

1964年,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情报局向越南河内派出情报人员,1967年苏联在驻越使馆内正式设立武官办公室,同时向北越提供军事装备(高射武器、地对空导弹设施、小型战舰、高级雷达探测系统及战斗机和轰炸机 ) ,派驻大量军事专家,并直接参加了部分军事行动 。

第三阶段

1965—1968年

美国直接参战

1965年3月2日,美国总统约翰逊批准了“滚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 。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越南岘港登陆,越南战争正式爆发。6月,美国军队开始直接同越南人民军作战。

1.美国陆军行动

1965年11月,美军和共产党武装爆发了最激烈的战斗德浪河谷战役

1966年1月下旬至3月底,美国在越南中部的东山平原 发动了“捣碎器行动”/“白翼行动”,共毙敌2389名。7月中旬至8月初,美军和南越军队在非军事区附近的广治省联合发动了“黑斯廷斯行动”,歼灭北越官兵800人。随即,海军陆战队于8月上旬至9月中旬又发动了代号为“大草原”的作战行动。美陆军也于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在接近柬埔寨边境的西宁省开展了“爱托波罗行动”。

1967年初,美军向位于西贡以北地区的越共“铁三角”根据地发动了“雪松倒下”作战行动。随后,美军于1967年2月在西贡市的西北部沿柬埔寨边境的C战区发动了“枢纽城市”行动,并一直持续到5月。这是越战期间由美军单独遂行的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此役的主要目的是拔掉共产党在南越的指挥中心-越南劳动党南方局。

2.美国空军行动

1966年,美国轰炸机获准轰炸北越的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库、弹药库。

1967年,允许打击的目标种类进一步扩展到河内和海防等北越大城市周围的机场、发电厂和工厂。

1965年3月至1968年11月间,美国空军共出动153784架次的飞机轰炸北越,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出动了152399架次。 1967年12月3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军在“雷鸣行动”中共投下864000吨炸弹。 受美国政府邀请,韩国 、日本、联邦德国 、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 等国家,以及国民党台湾当局皆有直接或间接介入战役。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67年1月的研究中估计,在美军的轰炸行动中,大约20000名越南人(其中80%是平民)被炸死。从1965年至1968年,仅在北越的空战中,美军就有918架飞机被击落,并有818名机组人员罹难。

3.美国国内兴起反战运动

1965~1973年间,越南问题一直是美国政治生活的焦点 ,这场战争的缓慢拖沓,渐增的人员伤亡以及国内不断扩大的意见分歧最终导致了约翰逊不得不放弃连任总统的竞选,结束了民主党长期主导白宫的局面。1965年,约翰逊的越南政策赢得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支持。

1967年4月,在纽约发生了30万人参加的反战游行。反战运动开始波及美国社会各阶层,以至全国陷入分裂和悲观中。1967年3月31日,约翰逊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将单方面停止对北越的部分轰炸,同时增派2万多人的战斗部队,但准备随时随地同北越进行和谈 ,冀望通过苏联向北越施加压力,迫使北越在谈判中妥协。5月中旬,在苏联的推动下,美国和北越的代表哈里曼和春水在法国巴黎开始了秘密谈判。

1968年1月底,越南人民军和南方民解武装力量在开始发动新春攻势 (TetOffensive),在南越大范围内对美军设施实行总攻,向西贡等64个大中城市、省会及军事基地展开猛烈进攻,在一个月的行动中,美军死伤5000多人,越南人民军和南方民解武装力量付出了1万多人的代价。 向西贡、顺化、岘港等64个大中城市、省会及军事基地展开猛烈进攻。3月,约翰逊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对北越的轰炸。5月越美巴黎谈判开始。11月美国宣布完全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至此,“局部战争”结束。

1968年10月,美军宣布停战,从1969年开始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但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共和国的战争并未结束,越南民主共和国重新控制了越南共和国的大部分农村。

第四阶段

1969—1973年

美军在越南的行动

美国政府的战争越南化政策包括逐步撤出美国部队、扩充并重新装备南越军队以及加大对北越的轰炸力度,同时由于国内压力和出于人道主义,宣布从南越逐步撤出美国部队。美越继续会谈,并将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西贡阮文绍政权在内的四方会谈。

1969年,美国政府于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这次轰炸行动持续了14个月。

1970年3月,正在国外的西哈努克在其国防大臣朗诺将军发动的军事政变中被废黜。朗诺上台执政后,立即改变了柬埔寨的立场并宣布支持美国的战争努力。4月29日,32000人的美军部队和48000人的南越部队“进入”柬埔寨领土。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国防武装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袭击(复活节攻势)。尼克松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全面轰炸,驻越美军在北越的海防港进行布雷,实施港口封锁。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袭击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迫使越南民主共和国回到谈判桌前。

1972年4月1日,尼克松政府决定采取强硬行动,进一步加大对北越的军事压力。随后战争一再升级,从5月8日到10月23日,美国共向北越发动了41500架次的空袭,倾泻了几十万吨的炸弹。 12月18日至12月29日,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空中战役“中后卫-2”(Linebacker-2)。美军动用了200多架B-52战略轰炸机(740架次)、1200架空军、海军战术飞机(1800余架次)、70架F-111A歼击轰炸机、约150架SR-71、147J、RF-4C、RA-5C侦察机和各种电子战飞机,连续集中空袭河内、海防、太原等战略要地。越南人民军空军和防空军部队击落了34架B-52轰炸机 。

反战运动开始遍及美国国内

1969年8月,反战运动领导人宣布从10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一系列的每月一次的大规模示威活动。10月15日,美国全国百万人组织参与停战罢工的示威活动,首都华盛顿有25万人参加,一些驻越美军人员戴上黑色臂纱,表示支持国内举行的停战罢工的示威游行活动;波士顿的示威人数为10万;其他大城市也举行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11月,华盛顿发生了50万人规模的反战示威游行活动。

1970年5月4日,被派去镇压学生示威的国民警卫队枪杀了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的4名学生,另有9人受伤。美国入侵柬埔寨和枪杀肯特大学学生事件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学生罢课。10万抗议群众涌入首都华盛顿,举行了“全国抗议日”的游行示威活动。

同时,一些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开始在反战示威游行中发挥主导作用。1967年,越战退伍老兵成立了“反战越南老兵”团体。1971年4月19~23日,1000多名越战退伍老兵在华盛顿国会大厦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草地广场上露营进行反战集会。1971年,民意测验表明多数人赞同“立即撤出”战争;其他人则赞同谈判或其他妥协方案。

美越谈判

1969年初,美国开始同南越阮文绍政权、北越和南越民族解放阵线在巴黎举行四方会谈,寻求谈判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实现的“光荣停战” 。1969年8月到1971年9月,基辛格同北越方面共举行12次秘密会晤 。但由于美方坚持美国军队与北越军队必须同时撤出越南南方,双方分歧严重,直到1971年5月,会谈未取得任何成果。

1972年大选的临近,尼克松为谋求连任开始加紧推进和谈的进程。1971年5月31日,基辛格与越方代表团团长春水在巴黎举行会谈,提出了结束越战的七点建议,其中一项为美方撤军设定最后期限 。8月16日,美方又提出解决越南问题的八点纲领。9月13日,北越代表对美方上述八点纲领中的两点提出异议,美方随后进行修正,并于10月11日递交越方。但此后直到尼克松访华前夕,美方一直没有收到越南方面任何关于和谈的回应。1971年底,由于美方没有收到越南方面有关和谈的任何回应,美国遂于12月对北纬20度以南的越方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轰炸,企图以施加军事压力“逼河内就范”。 巴黎和谈随之中断。

在北越同意于1973年1月8日重返和谈后,美国政府决定从12月29日起暂停轰炸 ,并最终于1973年1月15日无限期停止了对北越的轰炸。 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 在法国首都巴黎正式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巴黎和平条约)。随后两个月内,美国国防军全部撤出越南。根据巴黎和平协定,北越从1973年2月起开始分批释放美国战俘。截至3月29日,共有587名美国战俘获释。

第五阶段

1973—1975年

美国军事力量从南越撤出后,南越阮文绍政权十分孤立。

1975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 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国防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4月越南人民军发起春禄战役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越南共和国首都西贡市,以防止南越国防军能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1975年4月19日,北越炮兵开始轰击西贡郊区。北越政府要求“所有伪装成外交官的美国军事顾问必须全部撤离越南,包括马丁大使本人在内”。21日黎明,南越军在春禄的最后防线崩溃,主力-第18师几乎全军覆没。当晚19点30分,阮文绍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副总统陈文香接任总统。26日,副总统陈文香宣布辞职。

1975年4月30日7点53分,搭载最后一批美国人的直升机飞离西贡,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结束的标志。5个小时后,北越坦克轰鸣着冲入了南越总统府。杨文明随即宣布投降。

1976年1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统一越南共和国,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市被更名胡志明市。越南战争结束。

损失

人员伤亡

军队伤亡

阵营参战兵力伤亡数据
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1176000人死亡(最高估计)、600000人受伤。
中国参战17万人(1965年-1970年)。1146人死亡 ,4200余人受伤。
苏联参战10000人(1965年7月-1974年12月31日 ),参战1000余名(1965-1976年 )。总共在越南死亡1974人,其中军官13人 。
美国参战650000人。58202人死亡、303616人受伤、2500人失踪。
南越120万军队。220357人死亡(最低估计)316000人死亡(最高估计)、1170000人受伤。
韩国参战53000人。5099人死亡、10962人受伤,4人失踪。
澳大利亚义务兵15542人,志愿兵26395名。474人死亡、4307人受伤。
泰国参战13000人。1351人死亡、5000人受伤。
新西兰552人参战。37人死亡,187人受伤。
中国台湾参战人数不详。1人死亡。
菲律宾2300人工程部队。--
老挝王国---100000人死亡,受伤不明。

平民伤亡

越南平民死亡:200000人至250000人(估计)

柬埔寨平民死亡:200000人至300000人(估计)

老挝平民死亡:20000人(至少)

总计平民死亡:42万人—250万人

死亡总数

战争总计死亡:1912846人—3992846人(估计)

物资损失

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损失飞机8612架,其中3720为固定翼飞机,4892架为直升机(另一统计:消灭美军飞机3744架,直升机4868架),其中在北越上空击落美军飞机1095架,直升机11架。

历史影响

越南

越南为自己的 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越南战争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30年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越南留下了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美军在当地留下大量越美混血儿 。随后越南又先后与柬埔寨和与中国陷入战争(中越战争)。长期的战争以及与西方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70年代后期,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

美国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 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美国耗费了至少2500亿美元。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 。“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美国中止了自二战结束以来的过度扩张,在70年代实行适度收缩。在对外政策上,尼克松在70年代初率先提出五大力量中心说,并主动改善中美关系,以此为突破口营造美中苏大三角关系。并触发了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的军事改革。美军汲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在冷战时代终结之前不再动用大规模地面部队进行传统的持久消耗战争,转而依靠巨大的海空优势和技术优势进行作战,强调首战制胜、速战速决,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低强度战争理论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作战样式。

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和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根据美国预算与管理办公室(OMB)的统计,越南战争(1965-1973年)的官方实际军事支出是1347亿美元,1965年最少,1969年最多,每年平均149.7亿美元。越南战争的实际军事支出为同期美国国防支出的21.2%,比重最大的是在1968和1969年,分别占当年国防开支的34.4%和36.7%,最少的1965年仅占0.2%;同时越战开支占当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比重最大的也是在1968年和1969年,达到了当年的3%。越战的实际军事支出自1965年开始,逐年增加,在1969年达到顶峰,此后则不断下降。对越战退伍军人的补助大约为2200亿美元 。

美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直至整个70年代,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部分学者指出,越战是导致美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困境的重要因素,或至少应负部分责任 。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国防支出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在60年代末,占到了整个国防开支的1/ 3左右。通货膨胀是在越南战争开始时发生的,并在70年代以后成为困扰美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多数学者指出不断增长的军事开支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有人认为是越南战争导致了60年代的通货膨胀,而且1965年以后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源自通货膨胀 。部分学者认为越南战争期间军工生产刺激了美国国内经济发展 ,在越战早期,战争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到了后期,由于美国经济环境的恶化,战争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苏联

在越南战争问题上,苏联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和态度。越战初期(1961-1964年),苏联为避免与美国的正面冲突 ,在越南问题上采取了“不介入”的政策 。1964年底至1965年夏,苏联推行了“有限介入”政策。1965-1968年,苏联积极介入越南战争,一方面加大了对北越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另一方面采取外交手段,推动美越走向谈判。1968-1973年,随着中美关系的突破性发展,苏联更加积极地介入越南战争及其善后事务,最终促成美越双方签订《巴黎和约》。

柬埔寨

战前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间维持独立地位 。但美国对柬埔寨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减少及随后柬埔寨跟邻国泰国 和南越 发生的领土纷争进一步把西哈努克推向“左转” 。1961-1963年间,美国在南越展开反越共游击战的“特殊战争”,放纵南越和泰国对柬埔寨边界的入侵及对山玉成反叛活动的支持。北越加紧了在柬埔寨建立游击据点和解放区的活动,柬埔寨东北地区已成为越南战场的组成部分,1969年尼克松批准美军从3月18日开始实施轰炸柬埔寨东部边境15处越共据点的“早餐行动”,西哈努克再度向“左”急转,随后朗诺的政变和美军入侵把柬埔寨彻底卷入了战争。 波尔布特领导的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乘机获得了政权。在波尔布特极左统治下,柬埔寨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一百余万平民死于该时期,其中包括越南侨民。由于历史上柬共与越共的恩怨加上红色高棉的巨大错误,越南趁机发动了侵略战争,扶植了韩桑林政权。

泰国

越南战争期间,泰国准许美国在泰国建设和使用了乌塔保、呵叻等军事基地 ,对北越进行轰炸,泰国还直接派兵参与越战和老挝内战 。通过向越南派遣地面战斗部队,美国为泰国提供更多军事援助,加速了泰国军队的现代化,增强泰国军队抵御外部与内部军事威胁的能力 。

中国

中国大陆

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出于国家利益倒向了苏联。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在大力援越抗美的现实背景下,外交战略的调整中并存着两种外交方针: 坚持革命外交, 继续援越抗美;确立务实外交, 寻求实现与美国缓和关系。 这场战争进行的过程中,中美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越南战争直接导致并加深了中美间的持续对抗,而结束越南战争、解决越南问题又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基础。 越南战争爆发、升级的进程中,美国一直将战争的界限控制在北纬十七度线以南,中国也只是以派出支援部队的形式援越抗美,中美双方始终未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由于苏联直接介入越南战争,中越关系在1965-1968年间出现越来越大的裂痕。从1969年初到1970年3月底,中越关系迅速掉入低谷。 1978年12月25日,越南出兵柬埔寨民主共和国,破坏了东盟国家的局势,同时在中越边境挑起冲突,并在其国内大肆排华。1979年2月17日中越战争爆发。

中国香港

1975年,越南统一后,越南人民不断乘船来港,香港共接收了23万多名越南难民和船民 ,其中安排14多万名越南难民移居海外,遣返6.7万多名越南船民,并永久安置了近1.6万名越南难民。2000年年初,仍有1400多名越南人滞留在香港。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长期困扰香港。同时,统一后的越南当局排华政策迫使华侨华人加入难民外流潮。1978年,到达香港的华人难民比例为60%~70% ,1979年约达80%。 据统计,1979年共有近两万名越南难民在港从事有薪工作。

韩国

1964年,美国为昭示越战合法性,向包括韩国在内的 25个友邦发出参战邀请,韩国很快做出回应,分两批派出了2000余人的医疗、建设等非战斗部队 。1965年,越南战局恶化,美国在判断“中、朝不会公开入侵南越或韩国”后,向韩国发出支援战斗部队的请求。 随后,韩国将首都师和海军第2旅,改编为猛虎部队、青龙部队,派往越南。据统计,1965—1973年,韩国共向南越派兵325517人次,最大兵力一度保持在5万人左右,是越南战场上数量仅次于美军的外军。

韩军在越南进行了1170多次营级以上规模作战,55.6万次以上的小规模作战。美国认为,韩军和澳军是越战中表现最好的两支友邦部队,多次对韩军战绩进行表彰和奖励。

韩国通过美国的直接、间接支援和越南战争特需物资的供应获得了推进韩国工业化所急需的财源和外汇收入,以三角贸易的形式加入了对越南的出口,从而为韩国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开辟了道路,与越战有关的军事订货和劳务输出是后来韩国向中东进行大规模劳务输出与建筑承包的起点 。

通过参加越战,韩国获得了巨大经济利益,韩国在对美军事外交中得以摆脱被动局面,更新了军队的装备,建立起了自己的军事工业 ,并加强了韩美军事同盟关系。朴正熙以国力为基础,在统一政策方面转守为攻,提出“先和平,后统一”的政策,使韩国在统一政策方面开始取得主导权。 此后,“先和平,后统一”成为以后韩国政府统一政策的主基调 。

由于韩军在清剿越共时过于残酷,致使很多平民遇害,在韩国国内韩国大部分民众对本国参与越战的程度知之甚少或受到政府舆论宣传的误导,根据越南文化和通讯部的初步统计,韩国士兵共杀死41400名北越士兵和5000平民,并且遗留了大量韩越混血儿。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内访问河内时,对韩国出兵越南期间“并非出于本意,却对越南人民带来的伤害”表示了非正式的致歉。

澳大利亚

1950年代前半期,随着澳新英马实行四国联防,澳新美条约与东南亚条约组织先后建立,澳大利亚认为已完成了与美英结盟,构筑了东南亚集体防共的安全体系,实现了御敌于北部邻国的 “前沿防御”目标。澳大利亚担心美国从东南亚退缩导致的“权力真空”会由中国或其他国家填补,使本国的 “前沿防御 ”难以为继,失去安全缓冲区,开始对长期拒绝与亚洲国家进行深层文化交流而导致与亚洲民族在文化上的隔阂状态进行反思,随后与亚洲非共产党国家(包括不结盟国家)建立更广泛、更密切的联系。澳大利亚加强了与亚洲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加,经济动力开始在澳亚关系发展进程中起日益重要的作用。

后世纪念

纪念活动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每年3月29日为越战老兵纪念日。

2015年4月30日,越南举办阅兵游行,纪念越南战争结束40周年。

2016年3月29日,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部长和美国防部部长参加越南战争50周年纪念活动。

2017年11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越南岘港参加纪念越南战争50周年仪式。

纪念建筑

国家名称地址
美国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华盛顿纪念碑与林肯纪念堂之间草地上
越南越南战争纪念馆胡志明市

相关影视

国家名称类别播出/上映时间
美国《汉堡高地》电影1987
《猎鹿人》电影1978
《全金属外壳》电影1987
《生于七月四日》电影1989
《天与地》电影1993
《现代启示录》电影1979
《野战排》电影1986
《越战创伤》电影1989
《我们曾经是战士》电影2002
《早安越南》电影1987
《重见天日》电影2006
《老虎连》电影2000
《血色战役》电影1990
《第一滴血2》电影1985
《野狼呼叫21》电影1988
《冲出越战》纪录片1998
《长驱直入》电影1983
《将门虎子》电影2005
《绿色贝蕾帽》电影1968
《捍卫入侵者》电影1991
《越战先锋3》电影1988
《越战先锋2》电影1985
《越战先锋》电影1984
《石花园》电影1987
《战地风云》电影2001
突击越南电视剧1987
战争路径电影2002
《折叠刀》电影1989
《隧道之鼠》电影2009
《阿甘正传》电影1994
《老兵》电影2006
《精锐部队》电影1998
《致命追踪》电影2000
《战俘大逃亡》电影1986
《C连的孩子们》电影1978
《铁血中尉》电影1988
《油画》电影2001
《鹰眼》电影1986
《越战未亡人》电影1998
《在越南最后的日子》纪录片2014
《杀手本能》电影1988
《猪年》纪录片1969
《囧英雄》电影1982
《战地忠犬》电影2003
《神秘暗堡》电影2013
《荣归》电影1978
《地狱战》电影1980
越南家书纪录片1987
极地漫步电影1995
《河内希尔顿》电影1987
《日光行军曲》电影2013
《当士兵哭泣》电影2010
英国《杀戮战场》电影1984
韩国《白色战争》电影1992
《郎在远方》电影2008
《斑纹男人》电影1967
《冷和热》电影1967
《罗密欧点》电影2004
中国《东方秃鹰》电影1987
《投奔怒海》电影1982
《英雄本色3》电影1998
加拿大《回家》电影2001
越南《西贡战役》电影2006
《烽火激战》电影2008
《活在惊恐中》电影2005
《年轻的战士》电影1973
《勿燃》电影2009
《死亡标靶》电影1986
《烈血战士》电影2002
《同禄三岔口》电影1997
《活在历史中》电影2014
《草芦花》电影1993
《神话》电影2013
《奠边记忆》电影2004
《十七岁故事》电影1988
《何时到十月》电影1984
《烧草的气味》电影2012
《回乡路》电影1971
意大利《真实的战场》电影2010
《越战风云》电影1989
德国《小小迪特想要飞》纪录片1997
《正常》电影1970
法国《远离越南》纪录片1967
《和平》电影1970
俄罗斯《丛林战士》电影2014

相关游戏

名称发行时间名称发行时间
《重返狼穴3:越南视线》2004《越南特种兵》---
《丛林之狐》2003《弹震症:越南67》---
《弹震症2:血迹》2009《7554》2012
《勇者无惧:越战》2015《战地叛逆连队2:越南》2010
《战地:越南》2004《战争之人:越南》2011
《现代启示录》---《使命召唤7:越南战争》---
《空中冲突:越南》2013《风起云涌2:越南》2017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历史 战争战役 印度支那战争 越南抗美战争 冷战 资本主义阵营 越南共和国 苏联 社会主义阵营 北越 老挝 柬埔寨 越南 北越 越南 老挝 日内瓦会议 越南共产党 苏联 阮庆 北部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