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转世,宗教术语。转世指一个人在死亡后,其灵魂在轮回中投胎,其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也许只是导人向善的一种合理解说。

转世是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一些非洲宗教以及很多不同的宗教和哲学的主要信条。中国在战国时期也有此说法,佛教、道教也相信转世说。直到现代世界各地依然还有很多人声称自己有前世记忆。

信仰起源

这种信仰早于原始文化中出现。一些学者认为,这种信仰源于三个普遍的信念:

(1) 人类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呼吸之间有一种不明确的关系,可与肉体分离。在睡眠时,分离是短暂的;在死亡后,灵魂则与肉体永远分开。

(2) 动植物也有灵魂,而且强大地影响人类的力量与情绪。

(3) 灵魂可从一个有机体投胎到另一个有机体上。在很多印度教(尚存的最古老宗教)学院中,仍有人拥护这个信念。

另外,也有人认为转世不只是一种信仰,而是一个历史中的实际发生的现象,在原始社会及先进社会中都不断地被发现。

图腾信仰亦包含灵魂在人类肉体间转移的暗示。

转世介绍

印度教

佛教

耆那教

道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转世传说,如精卫填海)

西方宗教与传统中的转世慨念

经典希腊哲学

一些古希腊哲学家相信转世论;可参考柏拉图所著的《斐多》(也译《费多》)和《理想国》。毕达哥拉斯相信是第一位深入发展这个概念的哲学家。

犹太教与卡巴拉秘宗

诺底斯主义

基督教派

现代有关转世的观念

古代中国也有转世的说法,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精卫填海,秦始皇自称祖龙转世。

相关理论

传闻

有人认为即使相信转世说,不等于削弱基督教中天堂、地狱和最后审判存在的可能性。一定数量的小孩子,不但声称有自己的前生的记忆,也表示记得一些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情形,即无隔阴之迷。(可参看伊恩·史蒂芬森博士(Dr. Ian Stevenson)、卡洛·鲍曼(Carol Bowman)和伊莉莎白·荷利兹(Elisabeth Hallett)的著作。)一些个案中,小孩声称在生命前后到了类似天堂的地方,有时他们有一定的权利选择是否重生、何时重生,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将来的父母。

当中一些小孩声称,重生并不一定因为人有罪业,而是一个灵性提升的机会。额外的生命使灵魂有更多的机会成就天主的托付,并能使性格特点有更大的改进。

东方的转世观则叙说更为多元化,而有关的慨念可在一些印度教及佛教的旁支中找到。

其它参见

1.轮回

(IAST:Sa sāra),做为一个宗教概念,较为世人所熟悉的是起源于婆罗门教,发展于佛教,但即使在欧洲亦有独立的起源,即古希腊哲学和德鲁伊教,而基督教把其发展成复活观念。

佛教认为,人死去以后,中阴身离开人体。根据自身业力深浅,迷惑程度,在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六道轮转。

以佛教而论,众生从出生以来,即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地旋转,故称“六道轮回”,至少要修成阿罗汉,乃至成佛,否则无有脱出之期。

道教全真派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离开人体。通过自身或鬼差接引。地府的阎王审判。根据自身罪业福报投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以道教全真派论,凡人贪著声色犬马,沉迷爱恨嗔痴。欲望不足,妄心不退。不知修功德,不欲明大道。不愿修心养性,积功累德。而落入痛苦烦恼,流转生死。(注:道教有五道六桥的说法,与佛教六道差别不大。)

道教正一派认为,人死后,三魂升天,七魄入地,唯留人生前寄居身体内的三尸(彭踞、彭踬、彭蹻)变化人生前的形象,称之为鬼。因此,鬼并不是人的灵魂,而是游离状态的三尸。(证据为:《云笈七签》卷八十一:“(人)死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又《太上三尸中经》: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饱味於五谷精气,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人)死后魂升于天,魄入於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

以道教正一派论,轮回的实质是一种叫“妖邪”的炁,在不同人之间转移,造成的一种假象,具体原理为:最初,妖邪附到一人身体,例如甲身上,这样,妖邪与甲整天一起生活,知道甲的一切,等甲死后,妖邪却不会死,它就从甲的尸体脱离出来,又找一人附体,例如乙,这样,妖邪就会将原来甲的记忆,带到乙的大脑中,于是,乙就出现了记得所谓前世的事情了,那其实是甲的记忆被妖邪转移而已。在千百年来的道法实践中,凡遇到患者自称有前世记忆的,只要用道法将患者身上妖邪驱除或斩杀,患者不会再有新的前世记忆且部分所谓前世记忆还会丢失,而且人的身体、命运等,一切都会回归正常,且无后患。正一派认为人的善恶报应并不是通过三世因果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承负发挥作用,即自己首先承担自己的善恶报应,然后,还会波及到子孙。因此,这种承负理论不需由转世理论支撑。

2.涅盘

(巴利文:Nibbāna;梵文:Nirvā a),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旧译灭度。灭是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

3.复活

它是指生命在死亡后再复生的意思。复活是很多宗教的中心思想。

趣闻

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布赖恩·魏斯(Brian L.Weiss)曾经任耶鲁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现任西奈山医学中心精神科主任。魏斯教授专攻生物精神医学和药物滥用,在他多年的临床工作过程中,碰到了上门求诊的凯瑟琳,让魏斯教授经历了一场难以置信的经验,从而改变了魏斯博士对于前生、轮回转世的观念,在此之前魏斯博士对前生、轮回转世的观念一无所悉,也没有兴趣了解。

当魏斯博士担任迈阿密一家医院的精神科主任约一年左右,凯瑟琳被介绍来就诊。她年近三十,来自新英格兰,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对天主的信仰从未动摇。她深受恐惧、惊慌、沮丧、重复的噩梦所折磨,这些症状跟了她一辈子,而且愈演愈烈。

经过一年多的传统治疗,她的严重症状依然如故。而魏斯博士认为,经过这段时间的悉心诊治,她的病情应大幅改善才对。按理说,她是医院实验室的化验员,对于治疗应该有能力自动配合。而且,基本资料中也看不出来,她会是个棘手个案,反而,她的背景显示,她很容易诊断。由于凯瑟琳长期患有呕吐与窒息恐惧症,拒绝服用任何药物,因此魏斯无法开给她抗焦虑药物或镇静剂,这些药物是专门对付象她这样症状的患者。还好,她的排斥反而是一种契机,只是魏斯博士当时无从体会。

最后,凯瑟琳同意试试催眠治疗,这是一种集中精神的方法,回溯她的童年记忆,找出被压抑或遗忘的创伤,魏斯博士认为,这一定是她现有症状的病根。

凯瑟琳顺利进入深沉的催眠状态,并开始忆起意识无法回想的过去事件,她想起被人从跳板推落泳池,呛了好几口水而窒息。她也想起在牙科诊所里,有人把防毒面具罩住她的脸,让她吓得半死。可是经过治疗后,她的症状依旧严重。出乎预料的结果令魏斯博士颇觉诧异。于是不断思考何以造成僵局,然后获得结论, 凯瑟琳一定还有更多的创伤埋在潜意识里,必须再追究下去。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再度让凯瑟琳进入深沉的催眠状态。不过这一次魏斯博士刻意不从旁指导,让她自由发挥。哪知她却横跨四千年,回溯到古代近东地区的前世,在这一世中,她有不同的形貌、不同的名字。当时的地形、服饰、日常用品,所有细节她记得清清楚楚。她回想出这一世中的许多事件,最后被洪流吞噬,怀抱中的婴儿也被大水卷走,凯瑟琳死了,漂浮在肉体之上,整个死亡过程就是库伯罗丝博士(Dr. Elisabeth Kbler-Ross)、慕迪博士(Dr. Ray–mond Moody)、林格博士(Dr.Kenneth Ring)所研究濒死经验的翻版。然而,凯瑟琳从未听过这些研究者的名字,也不知他们的研究成果。

催眠中,凯瑟琳声称回想起另两个前世,她曾经是十八世纪的西班牙妇女,也曾经是希腊妇女,这一世比近东地区那一世晚了数百年。魏斯博士非常震惊,也很怀疑,可由于诊治凯瑟琳一年多了,了解她不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不会产生幻觉,也不是多重人格,极不易受暗示所影响,也没有滥用药物或酗酒。此时推想:她的 “记忆”一定是由幻想或梦幻般的内容所组成。不过事情有了奇妙转变,凯瑟琳的病状竟然戏剧性改善,此时魏斯博士明白,幻想的内容不可能产生快速而良性的疗效。日子飞逝,凯瑟琳先前的症状,随着催眠回想前世而日渐消失。

魏斯深重的怀疑也逐渐消散。在第四次或第五次的诊疗中,还有更奇怪的事情。回想前世的死亡经验时,凯瑟琳漂浮在肉体之上被引向亲切的灵光。在一世与一世的“中介生命”状态中,每次的情形总是一模一样,而且,她言已活过八十六次。最后,凯瑟琳却逐渐痊愈了,生活的更加愉快,害怕死亡等的恐惧症状已消失。凯瑟琳知道,她的某个部分比意识心灵更伟大,这一部分包含着她整个前世的记忆与人格,而且在肉体死亡后,它还会继续活着。

由此,魏斯博士设想:当我们的肉体死亡时,我们并没有真正死亡。人的灵魂是不朽的,灵魂能在肉体生命结束后继续转世。

(注明:催眠治疗现象的一种假说,她所言是否真是其前世不得而知,其病症康复也许与心情有关,真相究竟如何仍是个有待确切证据的未解之谜。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