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清道光年间,西北角地区成为天津文化经济中心,商贸发达,人文鼎盛。道光7年(1827年),翰林院庶吉士、直隶分巡天津河间等处兵备道兼长芦盐运使司金洙奉道光皇帝之命视察天津府。而当时正值文昌宫落成典礼,金洙在津门官吏等众人陪同下参加了文昌宫落成典礼。国子监学正王天锡,著名诗人、学者梅成栋,三品守备候肇安等人提议在文昌宫建立书院,将津门书香子弟聚集其中,邀请文人名士授课,以进一步提高津门文人素质,达到“文昌”之目的。金洙身为著名学者,欣然同意,并命令天津知府陈彬、天津知县沈莲生负责筹办。 在王天锡、梅成栋等人具体操办下,书院很快建成。辅仁书院希望以“仁”来辅助天津学业,因而命名为辅仁书院。书院授课分为朔课和望课,(朔是指每月的第一天,望是指每月的第十五天),分别在每月的月初和月中进行。朔课又称斋课,经费为公共捐资。望课又称官课,经费由道、府、县3级衙门共同支付。每天课程安排为:上午请名士授课,中午在书院用餐,下午作文,太阳落山之前交卷。书院实行严格管理,制定了《辅仁书院条规八则》、《月课学规十六则》,从严要求学生,以力求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书院管理机构

书院的行政管理机构为司事人,共设21人,书院负责人称为山长,由梅成栋等4人担任。

书院规模

书院每年收学生80名,录取很严格。到清道光16年止,有的学生名声已超过了老师,其中7人为优绩之人,均列为津门名人学士,不少学生考中举人、进士,其成就超过其它4个书院。

道光16年(1836年),王允中接替金洙后,书院成立了董事会,以黄绍廉、梅成栋为首共计13人任董事。光绪13年(1887年),辅仁书院开创了接收外籍学生的先例。

从道光初年至光绪末年,辅仁书院驰名全国南北,垂名70余年。光绪29年(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天津创办新学,在辅仁书院设立校士馆。科举废除之后,辅仁书院积极开办新学科,并几次更名为:“天河两级师范学堂”、“直隶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堂”,1933年更名为“河北省立天津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解放后,相继更名为八区第23小学、红桥区西北角回民小学、红桥区文昌宫回民小学。2003年迁入先春园小区新址更名为“红桥区文昌宫民族小学”。

邑人王允中撰《辅仁书院立山长薪水并筹斋课经费碑记》碑在文昌宫,高一尺七寸,广三尺五寸,三十行,行十九字,正书。允中时任天津道。录于《天津县新志》卷二十四之三。

金洙(1770-1837),字文波,号五泉,原籍浙江会稽,寄籍历城(山东济南),先后在文登、福山任训导。嘉庆六年任黄县训导,允中从之学。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深泽、清苑知县、易州知州、保定、广平、正定知府,擢天津道、大顺广道、浙江督粮道,卒于任。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六日

附录:辅仁书院立山长薪水并筹斋课经费碑记

昔文波师司铎吾邑,以师道自重,时余方为诸生,化雨春风,相得最深。嗣先后分历仕途,文波师于丁亥岁膺简任观察津门,创立书院,颜之曰:“辅仁”,黜虚文,崇实行也。越八载,余来兹土,公余之暇,课诸生院中,见其规模严肃,诸生亦鱼鱼雅雅,争自琢磨,余欣且慰,夫乃叹文波师之乐育津门,犹是乐育吾邑之素志也。既而诸生习乏请于余,谓斋课乏经费,山长无薪水,二者均不能无憾,而山长薪水之缺,余尤讶甚。询之,有告余者曰:盖将以防荐剡也。书院有薪水,不无营托,延之既久,竟至奉行故事,惟第于邑绅中择一人阅文,无薪水之奉,亦无山长之名,或合文波先生崇实之意乎?然口不能继也。是以复请余曰:诸生之见傥,所谓今是而昨非者乎?爰进诸生而谓之曰:尔诸生亦知名实有相需者乎?古者入学必以币,而修脯之行先生不废,非货之也,以将敬也。盖敬不将,则名不正;名不正,则师不尊;师不尊,则道不立。而欲善人之多也难矣!且膺斯任者,果能训迪不倦,为士林矜式,固乡之望也。莅兹土者,方宏奖之不暇畴,复以荐剡,故重拂诸生意乎?今日之请是也,既语诸生,爰筹库款大制钱三千千文,发质库一分生息,以百五十千归款,以五十千拟添经费,而以百千作山长薪水,虽为数无几,于诸生束修自行之意,庶有当乎?事固有不相谋而适相合者,文波师崇实行,而余不尽黜虚文者,盖必使之顾名而思,而后可循名而责也,名也功;实也,爰记而泐诸石。

赐进士出身、吏部文选司掌印郎中、钦命直隶分巡天津河间等处地方兵备道王允中撰。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朔,董事人黄绍濂、梅成栋、解道显、张绍龄、李晌、韩兆龄、沈秉义、寇兰皋、陈鼎元、郑大镛、金凤池、孟瑄同建。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