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学科:核地质学 词目:近地表处置 英文:n
更新于: --
放射性固体废物中半衰期大于30a的α发射体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在单个包装中大于4×10^6Bq/kg(对近地表处置设施,多个包装的平均α比活度大于4×10^5Bq/kg)的为α废物。 α废物主要产生于乏燃料后处理厂和操作钚与其他超铀核素的设施或活动,其半衰期长,毒性高,处理与处置费用大。名称α废物;α-bearing waste简介在核燃料元件制造及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种或多种发射α射线的超铀元素(通常为锕系),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允许水平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一般指比活度大于3.7×106Bq/kg)。这类废物仅含有少量γ辐射物质,操作时无须屏蔽,基本上不产生热,而且放射性水平非常低,较...
更新于: --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地质现象,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状态,也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形成火山喷发。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驱动机制包括减压环境气体释放导致岩浆喷发、灼热岩浆遇水冷缩导致火山射汽喷发和含碎屑颗粒的岩浆蒸汽喷发。喷发方式主要有缓慢喷发、基性玄武岩岩浆溢流式喷发、爆炸式喷气和喷发花岗岩岩浆爆炸式。火山爆发指数(VEI)用来定量描述火山喷发强度,从0至8级用于评估人类历史时...
更新于: --
污水地表漫流处理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渗透性低、具有一定坡度、生长牧草或经选择的其他作物的土地表面,污水在沿坡面及薄层流动过程中不断地被净化,出水以地表径流汇集利用或排放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地表漫流场地要求选择土壤渗透性较低的黏土、壤土或在场地0.3~0.6m处有弱透水层的土地。场地最佳自然坡度为i=0.02~0.08,最好能经人工建造形成均匀、和缓的坡面。地表漫流处理系统示意图如右图。特点(1)对预处理要求较低,通常经一级处理或细筛处理即可。(2)在污水浓度较稀的情况下,污水和污泥可合并处理,这时就可以省去耗费较大的污泥处理系统。(3)出水为地表汇集,或利用或排放。(4)处理出水一般可达...
更新于: --
搬运作用(transportation)是指地表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外营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和海流、冰川、地下水、风和生物作用等。在搬运过程中,风化物的分选现象以风力搬运为最好,冰川搬运为最差。搬运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动和滚动)、跃移、悬移和溶移等。不同营力有不同的搬运方式。水流搬运具有上述各种搬运方式,搬运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的水流能挟带砂砾等较粗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河床底部以被推移或跃移的方式前进,据测定被搬运的球状颗粒的重量与起动它的水流流速的6 次方成正比。粉砂、粘土以及溶解质在水流中则分别以悬移和溶移方...
更新于: --
岩浆混染作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侵入作用是岩浆由深处上升到浅处的过程;喷出作用是岩浆喷出或溢出地表的过程。正文见岩浆作用。
更新于: --
由于受到地表摩擦的作用,接近地表的风速随着离地面距离的减小而降低。基本介绍只有离地面300-500米以上的地方,风才不受地表的影响,能够在气压梯度的作用下自由流动,达到所谓梯度速度,而将出现这种速度的高度称之为梯度风高度。地面粗糙程度不同,地面风速变化的快慢不同。地面越粗糙,能量损失多,风速变化越快,梯度风高度将越高;反之,地面越平坦,能量损失少,风速变化将越慢,梯度风高度将越小,下表是各种地貌条件下梯度风高度的参考值:
更新于: --
瑞利波相速度是建立较高分辨率的地球外层(0~200km)模型,必须通过对近地表介质深度分布细节敏感的数据分析获得对近地表结构更加精确的认识。分析了大量的基阶勒夫波和瑞利波波形资料,得到了周期40~150s的全球相速度分布图,确定了大约24000条GDSN和GEOSCOPE在1980~1990年间数字地震记录沿短大圆路径和长大圆路径的相速度。概述瑞利波相速度是建立较高分辨率的地球外层(0~200km)模型,必须通过对近地表介质深度分布细节敏感的数据分析获得对近地表结构更加精确的认识。分析了大量的基阶勒夫波和瑞利波波形资料,得到了周期40~150s的全球相速度分布图,确定了大约24000条GDSN...
更新于: --
搬运是指地表近地表的岩屑、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外营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与海流、冰川、地下水、风和生物作用等。在搬运过程中,风化物的分选现象以风力搬运为最好,冰川搬运为最差。搬运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动和滚动)、跃移、悬移和溶移等。词语简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的产物以及其他物质除少部分残留原地外,大部分都要被搬运到适当的地方沉积下来,此过程称搬运。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后可长期固定不再移动,也可由于地壳上升而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流速加快,已沉积下来的物质又发生侵蚀而重新被搬运。河流搬运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的水流能挟带砂砾等较粗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河床底部以推移或跃移的方式...
更新于: --
深地质处置是指把高放废物埋藏在距地表深约500~1000m的地下深处,使之永久与人类生存环境隔离,是对于核废料的一种隔离处置法。是在深部地质体中建造洞穴,将放射性废物永久隔离的处置方法。包括深部钻孔处置和深部矿山式处置,前者处置深度达数千米,后者一般为300~1500米。处置库围岩包括花岗岩类、粘土岩、凝灰岩和岩盐等,被处置的废物为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乏燃料和α废物等。对放射性废物进行深地质处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技术上包括选址和场址评价、建造地下实验室及设计、建造、运行和关闭的处置库。被认为深地质处置是安全处置高放废物最现实可行的方法。正文学科:核地质学词目:深地质处置英文:deep g...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