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耆硕是汉语词语。

拼音:qí shuò

释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

词目

耆硕

拼音

qí shuò

引证解释

年高而有德望的人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况今俊乂至多,耆硕咸在,苟以登用,皆逾於臣。”

《明史·马文升传》:“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新唐书·卢钧传》:“以钧耆硕长者,顾不任职,咎綯为媢贤。”

顾炎武 《程正夫诗序》:“既又得见於异邦之名公耆硕,则其言亦复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本朝 汉 臣入相,或回翔部寺,或敭历省台,及身侍黄扉,大抵皤发耆硕矣。”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长素魁垒耆硕之誉闻於禹域,而弟子亦多言革命者,少一转移,不失为素王玄圣。”

相关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德望 俊乂 登用 媢贤 顾炎武 郎潜纪闻 敭历 章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