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条结果
胡鄂公(1884—1951),字新三,号南湖,湖北省江陵人。1908年赴北京,入江汉学堂。1910年组建共和会,任干事长。1921年4月加入共和党,在天津创办《大中华日报》,反对袁世凯。抗日战争后,在上海任《时事新报》发行人兼总经理。解放后去台湾。1951年去世。其著作有《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胡鄂公节略》、《武昌首义三十三日记》、《原农》、《原林》、《五十五家记文书髓》、《古文辞粹》等。
更新于: --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群众性团体。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不久,苏联和北京政府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1924年7月,北京学生联合会、中俄问题研究会、《政治生活》周刊社、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50多个团体的代表230余名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召开大会,宣布反帝国主义联合战线的北京反帝大联盟成立。大会选举雷殷、王文瑛、胡鄂公等15人为执行委员,胡鄂公为主席。成立后,30多个团体纷纷响应,60多个团体加入。7月至9月,湖南、天津、上海、山东、湖北、广州、杭州、太原、保定、江西、四川等地都立了反帝的组织。北京反帝大联盟...
更新于: --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胡鄂公著中华书局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初版。全书包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以及辛亥革命北方烈士列传两部分。前半部以编年体记述作者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民国元年(1912)三月九日从湘、鄂北上至保定、天津、北京等地参加辛亥革命的经过及所见闻。后半部分为辛亥革命北方烈士传,收有陈雄、李汉杰、王熙普、冯杰、罗子云等67人传记。基本介绍胡鄂公著中华书局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初版。全书包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以及辛亥革命北方烈士列传两部分。前半部以编年体记述作者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民国元年(1912)三月九日从湘、鄂北上至保定、天津、北京等地参加辛亥革命的经过及...
更新于: --
钱江潮,1917年生,江陵县熊河镇吴桥村钱家湾人,现旅居台湾。其父钱纳水早年东渡扶桑,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参加共进会、同盟会,积极投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1920年,钱纳水与胡鄂公、熊得山一道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恩格斯重要著作《反杜林论》的第一位中文译者。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主笔、立法委员。人物轶事国共合作时就任新四军叶挺军长副官的钱江潮,在新闻界、文化界、教育界辗转多年。曾供职于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台北市政府。创办过《自由青年》杂志,历任台北广播电台台长、台湾中兴大学、辅仁大学教授、《中华杂志》主编、“中国统一联盟”常委、秘书长。1988年后,钱江潮十多次回大陆省亲祭祖、观...
更新于: --
孙谏声(1883-1912),字鼎臣,山东诸城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0年入山东武备学校学习雷电、测绘两科,历时六载。1906年任营口标学校讲席,1908年因组织铁血会被学校侦知,躲避至沈阳,在清军十二镇陈统制下做幕客。辛亥武昌起义后,孙谏声与胡鄂公等人策划在北方举义响应革命。1911年11月14日,孙谏声会同清军79标123营在滦州起义,被推举为财政部长。1912年1月,起义失败,孙谏声被俘,壮烈牺牲,死后被清军剖腹取心。详细毕业后,任营口(今辽宁省营口市)标学堂教员。与丁削嶂等发起成立“铁血会”。后因暴露身份,遂潜入新军第二十镇任队官。武昌起义后,奔走于京、津一带,积极组织津军司令部...
更新于: --
1924年7月13日,北京学生联合会、《政治生活》周刊社、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人权运动会、女子共学社、中俄协进会等50余团体,在北京中央公园召开反帝国主义运动大联盟成立大会,规定以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废除一切平等条约为宗旨。大会推举胡鄂公等15人为执行委员。很快出版了《反帝国主义运动大联盟会刊》。上海、武汉、湖南、山东、天津、各界亦纷纷组织反帝大联盟。该联盟倡议定9月3日至9日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运动周”,得到全国各进步团体的拥护。
更新于: --
1906年与胡鄂公等发起“辅仁社”,翌年留学日本,先入宏文学院,继入早稻田大学,期间加入共进会,旋又参加中国同盟会,皆以反清革命为宗旨。1910年钱纳水回国考入北京高等实业学堂矿冶科,翌年在保定参与成立共和会,并负责北京分会的筹备事宜,被推为会长;武昌起义爆发,其任北京革命军总司令。1912年初,其在天津任《大中华日报》编辑,未几返乡经商,先后出任地方的局长和县长。经过数年蛰伏,1927年冬,钱纳水与熊得山、宁敦武、邓初民、李达在上海创办“昆仑书店”,任经理,从事以日文翻译社会科学理论书籍的出版工作。彼时正值大革命失败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之后,以上海为中心涌起了进步文化人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翻...
更新于: --
胡鄂公等组织社会主义研究会。 1926年10月从北京返汉,在湖北省政务委员会教育科工作。1927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政治部组织科长、代理政治部主任,5月该师师长夏斗寅武装叛乱,被扣押,6月脱险回汉。七一五事变后,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改组委员会青年部秘书、全国学生联合会改组委员会常委。同年12月青年部部长李汉俊被桂系军阀杀害,遂避难上海。1928年曾在李达主编的《现代中国》杂志社工作。1932年回武昌,先后任湖北省建设厅工业股长、省民政厅救济股长。1938年在武汉任湖北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驻会干事,与董必武等共产党人时有联系。武汉沦陷后,辗转鄂北、重庆、鄂西,从事抗日工作,仍与共产党人来往。...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