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胥山一名张山,乡人称"史山",原是嘉兴城郊境内惟一的山丘,坐落在城东30里外的大桥乡胥山村。 我见到石龟时,它的头颅已断裂了,自然再也不会"爬行"了。 这个石龟,是一块自然形成的山石,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长得那么形肖,难怪当地人把它看作了"灵龟"。

  胥山一名张山,乡人称"史山",原是嘉兴城郊境内惟一的山丘,坐落在城东30里外的大桥乡胥山村。我禾无山,故这座二十来米高,面积近百亩的小丘,历来都很被嘉兴人看重。元代大画家吴仲圭绘《嘉禾八景图》,其七"胥山松涛",写的即是此地风光。另一位大画家、清末海上画派的先驱之一蒲作英,别号"胥山野史",他在33岁那年的正月,曾独自一人踏雪上胥山探梅,作有"瑶天雪影照琼姿,珍重山村看几枝"的诗句。松林的涛声,雪里的梅花,胥山是似画的了。胥山旧有伍子胥的墓、祠,有磨剑石,有凝望水溪的石龟,有嘉兴陈氏读书于此的胥山草堂,有陆氏墓园……这都是历代方志上屡被记载的。胥山因相传春秋时,吴国大将伍子胥在此练兵,死后葬于此而得名。1937年初,考古学家张凤到胥山考古,发现吴越春秋时期的陶器数件,并有镌刻"山海"两字的宋元古砖。

  我在三十来年前曾多次往游胥山,磨剑石和石龟都是亲眼所见。磨剑石在北峰下,旧志上说:"长三四丈",记忆中是一块很平整的巨石,中有一道极深的剑痕。石龟在山的东麓,据说在阴雨天会爬行到山脚下的伍子塘边,喝几口水,再慢慢地爬回来。我见到石龟时,它的头颅已断裂了,自然再也不会"爬行"了。这个石龟,是一块自然形成的山石,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长得那么形肖,难怪当地人把它看作了"灵龟"。在胥山走一遍,大约所需不过十来分钟,但能留得住脚,留得住眼。一是从平地陡然来到一个高处,而且名副其实是一座石山,那种新奇的感觉是无法言说的。上瓶山,感觉到脚下无非是一个土堆,而胥山则不然,它是从地底下连根长出来的,而且方圆百里之内,只此一山,遂觉得珍奇无比。二是山上有石可看可坐卧,不只磨剑石一处。胥山的山石,虽不雄奇险怪,但人多喜其莹润可扪,与人同凉热,若略陈酒肴,是可以盘桓个一天半日的。我1966年春天去的那次,一行十数人落脚在胥山西麓的尼姑庵中。这座尼庵我现在猜测是否就是当年陆氏墓园的守墓庐?庵不甚大,三间,粉墙黑瓦,门对流水汩汩的伍子塘。庵中天井里长有一棵梅树,横卧,树干上苍苔斑斑,我们到时枝上犹有残花,点点猩红,让人感觉到年代的久远。据云这是宋梅。庵中并无香火,只一老尼,头发皤然,面容慈祥,当地人称呼她"太太"。我们循例也称呼"太太",去后园抱来蚕豆、莴苣这类春蔬,在"太太"的行灶上做了一餐斋饭。庵南侧一条田埂处有小店,问"太太"可不可在庵里"吃酒"?"太太"含笑不语,因此十数人大概喝掉了小店里买来的五六斤村酒。酒后上胥山,春风爽怀,放眼望出去,田野上是绿的一大块,黄的一大块,紫红的一大块,阡陌纵横,真像是一幅幅好看的画;村溪和塘河,映着天上白的云,给那些"画"做成功了一道道明亮的镶边。此行的东道主陈荣奎兄盘膝坐在磨剑石上,意兴极豪地唱了一曲"临行喝妈一碗酒",我们几个也跟着放开嗓子唱,胥山直如桃花源了。

  三年后,大桥公社在此地办石料厂,费时十年,挖山不止,而胥山终于变成了一个长200米、宽60米的巨大深潭。前些天为写作此文,打电话给胥山村,村民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深潭现为附近镀锌厂排污"放毒水"所用。

  胥山的形成年代,虽找不到地质学权威的确切说法,但毛估估数百万年总不会错的。数百万年前地壳运动产生的一个孑遗,大桥乡的愚公们花了十年时间就这么叫它完结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嘉兴 伍子胥 孑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