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药物是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也包括避孕药。

简介

词目:药物

拼音:yào wù

词义:药物是指人们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并规定有功能主治、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物质。药物国际一般分为天然药物和化学合成药物。[remedy;medicine;pharmaceuticals;medicaments] 治病的药品,能内服外敷,都称药物。

详细解释

能防治疾病、病虫害等的物品。

《左传·昭公十九年》:“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屡值疫疠,当得药物之力。” 清孙枝蔚《客句容五歌》之三:“寒暖失时剧可忧,药物贫家那易求。”严复《原强续篇》:“盖察病而知致病之原,则其病将愈,唯病原真而后药物得,药物得而后其病乃有瘳,此不易之理也。”

中医药物丹道之药物说

丹经子书,所言药物,即烹炼金丹,皆是先天无形无质之真,非世间有形有质之药,亦非人身有形有质之物。

真正灵药是何药?先天真一之气也,先天精气神三宝也。先天真一之气又名真种子,此气不落於色象,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真空妙有,统摄精气神三宝,三宝亦非有形之物,乃无形之真。

所谓药物者,譬象也。后世学者见丹经药物之说,误认为有形有质之物,而遂采取山中草药,配合服食,妄冀长生,或采五金八石,煆炼丹药服食,妄想飞升,殊不知有形之药,仅能治有形之病,而不能治无形之病。若欲治无形之病,非采先天真一之气,余无他术矣。

毒性

药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大剂量时尤其明显。甚至有的药物就出自毒物,如箭毒、蛇毒都可制成药剂。可见,药物与毒物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但一般认为毒物是指能损害人类健康的化学物质,包括环境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毒物、生物毒素以及中毒量的药物。此外,当食物的某种成分被用于防治其缺乏症时也就成为药物,所以药物与食物也难以截然区分。

发展

药物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积累而丰富起来的。其来源不外乎天然(矿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工制造两个方面。19世纪以来,随着药物化学的进步,不但可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如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还能改造天然药物及合成新的化学药品(如巴比妥类、氯丙嗪、磺胺类等)。

分类

药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根据药物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性药物和人工制造(包括人工合成)药物。②根据药物的用途可分为预防药物、治疗药物、诊断药物和计划生育药物等。③根据药物作用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人体为作用对象的药物,包括天然存在于人体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以及正常不存在于人体的化学物质如植物有效成分和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另一类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和肿瘤等为作用对象的药物。④根据药物的化学组成或结构可分为无机化学药物(如硫酸镁等)、有机化学药物(如乙醇、心得安、磺胺等)、天然药物及有效成分。⑤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系统的部位可分为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传入或传出神经末梢部分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影响生长代谢功能的药物,以及其他作用的药物(如抗微生物及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解毒药等)。⑥还可根据药理作用来分,在药理学中常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例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为拟似药和拮抗药

药效学

影响药物的选择和应用的两个医学名词是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药物动力学(机体对药物的作用)。除了探讨药物的作用(例如减轻疼痛、降低血压、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外,药物动力学还研究药物在什么部位和怎样发挥作用(即作用机制)。虽然药物作用比较容易显现,但其作用部位和机制不可能很快弄清楚。例如,阿片和吗啡用于镇痛和治疗抑郁已有几百年了,但仅仅是不久前才发现与镇痛欣快有关的大脑结构和脑化学成分。药物必须到达发病部位才能起作用,这也是药代动力学的重要性所在。药物发挥作用时须在患部保持足够的量,但又不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每个医生都知道选择正确剂量是一门复杂的平衡艺术。许多药物通过血循环到达作用部位。药物显效时间和效应维持时间一般由该药进入血液的速度、进入量、清除的速度、肝脏代谢的效率以及被肾和肠道清除的速度所决定。

药物作用

药物仅影响机体生物功能的进行速度而不能改变现存的自然生物过程或产生新的功能。例如,药物可加速或减慢引起肌肉收缩的生化反应、肾脏细胞对水、钠潴留和排除的调节、腺体的分泌(如粘液、胃酸或胰岛素),以及神经对信息的传递等。药物作用的强弱一般取决于靶部位的反应。

药物可改变生物过程的速率。例如,一些抗癫痫药物通过脑组织发布指令减少某种化学物质的生成从而减少癫痫发作。然而,药物不能修复已经超出修复范围的损伤,这种药物作用的限制,使得组织损伤或退行性病变如心力衰竭、关节炎肌萎缩、多发性硬化及阿尔茨 海默病的治疗十分困难。

每个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均有差异。为达到同一疗效,体重较重的人比较轻的人需要更多的药量。新生儿和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慢于儿童和青年人。肝肾病患者对药物的清除亦比正常人困难。

每种新药的标准剂量或平均剂量由动物试验和人的试验决定。但平均剂量表面上被定义为“适合所有人的剂量”,其实它只对一定范围的个体适用,并不完全适合每个个体。

药物体内过程因人而异,许多因素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从而影响最终的药效。其他一些因素也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如遗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等。

遗传因素遗传可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研究遗传和药物作用之间关系的科学称为遗传药理学。由于遗传差异,有些人代谢药物的速度慢,药物易蓄积并引起中毒,有些人代谢药物速度快,药物在体内不易达到有效浓度。遗传还可影响药物代谢的其他方面,例如:常用剂量下药物代谢速度正常,当药物剂量过高或和另一同类药物合用时,超过其代谢能力会导致药物蓄积中毒。

相互作用当两种药物同时使用(药-药相互作用)或食用某些食物(药-食物相互作用),该药的作用可被其影响,称为药物的相互作用。

尽管联合用药有时是有益的,但多数时候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或减弱药效或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多发生在处方药,但有时也会出现在非处方药中,最常见的有阿司匹林、抗酸剂及抗凝药。

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性取决于用药的种类、数量及剂量。许多作用是在药物研制过程中发现的,医护人员有医药知识可减少相互作用危害的发生,一些参考书和计算机软件会给你帮助。不考虑药物特点用药会增加其危险性。医护人员指导用药,如发生不良相互作用是由于医护人员对药物了解不够。

药物相互作用并不总是不利的。例如,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剂量较大时,可合用一些药物减少前述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何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遵医嘱用药定期向医生询问用药情况定期向医生汇报病情选择医药知识全面的医生作为指导了解各种药物的特点及用药目的了解各种药物可能的副作用了解如何服药,何时服药,能否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向药剂师了解非处方药的用法,依病情服药或按处方服用遵照说明书服用,一定不可以盲目使用及时向医生汇报服药后出现的症状。由于药物的全身分布,在作用于靶部位的同时也作用于其他部位。呼吸系统药物可影响心脏,用于感冒的药物可影响眼睛等。由于药物除作用于靶部位外还影响其他部位,因而在用药时要了解整个病情的发展,像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尿失禁、失眠等都应予以高度重视。

安慰剂安慰剂是无药理活性的伪药剂。安慰剂是外观相同于药物的无活性成分的糖类或淀粉剂型。安慰剂可作为药物对照剂用于科研中;此外,也可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医生在无适合的药选时用以减轻病人的症状。安慰剂效应是在接受未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后出现的症状改善,可发生在任何治疗过程中,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心理疗法。不良反应早在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Paul Ehrlich将理想的药物想象为“魔术子弹”,这样一种药物可准确作用于患部而对健康组织无损害。虽然许多新药比老药具更好的选择性,但这种完美的药物并不存在。许多药物并不具备Ehrlich所想象的,只作用于患部。虽然药物均可治疗疾病,但也伴随出现一些不希望出现的反应。

治疗时不希望出现的药物反应称为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如果药物能动态监控,它们可自动保持人们所期望的作用水平。例如,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保持正常或使糖尿病患者血糖保持正常。但是许多药物不能连续维持某一特定作用,反而由于作用过强而致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过低或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如果患者与医生保持良好合作,不良反应可减轻或避免。医生可根据患者叙述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即使一种药物治疗的靶部位只有一个,但它仍可能影响多种功能。例如,抗组胺药物可减轻鼻塞、流泪、打喷嚏等过敏反应,但因多数抗组胺药可影响神经系统,故可同时导致嗜睡、神志不清、视物模糊、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

根据用药目的来判定某药物的作用是副作用还是治疗作用。例如,抗组胺药物是市售催眠药的一种常用活性成分,当药物用于这个目的时,它的催眠作用就成为一种有益的治疗作 用而不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不良反应。 药物反应关注药物过敏反应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指极少数具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在服常用量或低于常用量的药物时,发生的一些特殊反应,轻者出现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皮疹、心悸、发热、呼吸困难,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过敏反应是人体对药物一种超出限度的反应,它本质上属于一类免疫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致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药物用量没有关系,对一般人来说.即使用了中毒量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药物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引起过敏反应,最常见易致过敏反应的药物有:①抗生素类,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②磺胺类。③解热、镇痛类,如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⑥中药也可引起药疹。单味药引起药疹的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等;成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另外,有些复方中药部分为西药,使用时更应注意。

潜伏期

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过敏多在4~2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尤其是以前未曾服用过的药物,服用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出现过敏,则需高度怀疑。

药物过敏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一般伴随较为严重的瘙痒。除固定性红斑和荨麻疹样药物过敏外,其他各类药物过敏均为对称和全身分布,皮疹发红、色泽鲜艳。有时可有粘膜损害。皮疹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轻的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病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如果再次使用这种药,必然会再次发生反应,而且症状会一次比一次重。为了能避免这种现象,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种药物的过敏反应,就要记住这种药物的名称,以防再次误用。对过敏体质者,使用药物时应格外小心。假如发生过敏反应,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停止用药。

儿童医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未来中国儿童用药销售额将继续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669亿元。由此可见,中国儿童药品市场前景广阔。然而今年以来,儿童用药安全事件却屡见报端,某儿童退烧药以及某儿童疫苗致命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儿童用药安全的广泛关注。

我国儿童药物仅有60多种:少年儿童需要适合其生理特征的药品帮助其摆脱病痛的困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3.67亿少年儿童,这意味着中国儿童药品市场实际容量巨大。仅以感冒发烧为例,0―12岁儿童年平均发病率为3.72次,按每次发病5天计算,如果每天服用3包感冒颗粒剂,总共就需要204.8亿包。据有关机构初步预测,中国儿童医药拥有至少500亿元的市场空间。

然而,国内数千家药厂中生产儿童药品的寥寥无几,而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能够自主开发儿童新药的专业药厂更是凤毛麟角。90%的市场份额被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瓜分。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儿科医生靠经验用药,安全隐患巨大。不仅药品市场如此,在保健品领域,外资、合资企业也表现得非常强势。在儿童维生素市场,90%以上的份额都被惠氏、罗氏、施贵宝几大企业所占据。

药物资讯

药物资讯》Pharmacy Information 是一本关注医药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由汉斯出版社发行。主要刊登有关药物治疗、临床药学、药物流行病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反映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了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医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研究领域: 药物治疗

临床药学

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利用

药物经济学

医药保健

药品信息

卫生服务研究

药物管理

医疗信息系统

其他临床药学方面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治病 孙枝蔚 丹经 炼丹 拮抗药 血循环 关节炎 肌萎缩 处方 抗酸剂 药物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 荨麻疹 过敏性休克 药物不良反应 氯霉素 磺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