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蒸馏酒英语名称:tequila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和中国的白酒都属于蒸馏酒,大多是度数较高的烈性酒。制作过程为先经过酿造,后进行蒸馏后冷却,最终得到高度数的酒精溶液饮品。

现代人们所熟悉的蒸馏酒分为“白酒”(也称“烧酒”),“白兰地”,“威士忌”。 “伏特加酒”,“兰姆酒”等。白酒是中国所特有的,一般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威士忌是大麦等谷物发酵酿制后经蒸馏而成的。兰姆酒则是甘蔗酒经蒸馏而成的。

简介

蒸馏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转化为糖的淀粉等物质。如蜂蜜、甘蔗、甜菜、水果和玉米、高粱、稻米、麦类马铃薯等。糖和淀粉经酵母发酵后产生酒精,利用酒精的沸点(78.5。C)和水的沸点(100。C)不同,将原发酵液加热至两者沸点之间,就可从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质。

用特制的蒸馏器将酒液,酒醪或酒醅加热,由于它们所含的各种物质的挥发性不同,在加热蒸馏时,在蒸汽中和酒液中,各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较易挥发,则加热后产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浓度增加,而酒液或酒醪中酒精浓度就下降。收集酒气并经过冷却,得到的酒液虽然无色,气味却辛辣浓烈。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酿造酒,酒度低于20%。蒸馏酒则可高达60%以上。中国的蒸馏酒主要是用谷物原料酿造后经蒸馏得到的。

现代人们所熟悉的蒸馏酒分为“白酒”(也称“烧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酒”,“兰姆酒”等。白酒是中国所特有的,一般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威士忌是大麦等谷物发酵酿制后经蒸馏而成的。兰姆酒则是甘蔗酒经蒸馏而成的。

酿造原理及过程

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蒸馏酒的制作原理是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采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纯度酒液。因为酒精的汽化点是78.3℃,达到并保持这个温度就可以获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将汽化酒精输入管道冷却后,便是液体酒精。但是在加热过程中,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质也会掺杂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质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数的名酒都采取多次蒸馏法等工艺来获取纯度高、杂质含量少的酒液。

蒸馏酒是一种含酒精的饮料,是由含酒精的液体里蒸馏出来的,与原来的液体中酒精含量多少无关,由蒸馏可得到酒精,其原理很简单。因为酒精变成气体比水变成气体所需的温度要低。

蒸馏酒酒度

蒸馏酒的酒度都在40°以上,最高可达68°。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中的法律及税收规定,凡酒精含量超过43%的酒将加倍收税。所以,许多世界名酒的酒精度数只在40°左右。而中国名酒的酒度过去一直则多在55°~65°之间。

蒸馏酒因其酒精含量高、杂质含量少,所以可以在常温下长期保存。一般情况下,可以存放5~10年。即使在开瓶使用后,也可以存放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不变质。所以,在酒吧中蒸馏酒可以散卖、调酒甚至经常开盖而不必考虑其是否很快变质

历史

蒸馏酒与酿造酒相比,在制造工艺上多了一道蒸馏工序,关健设备是蒸馏器。故蒸馏器的发明是蒸馏酒起源的前提条件,但蒸馏器的出现并不是蒸馏酒起源的绝对条件。因为蒸馏器不仅可用来蒸酒,也可用来蒸馏其它物质,如香料,水银等。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从古代起就有人关注过。历来众说纷纭。现代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仍在进行资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随着考古资料的充实及对古代文献资料的查询,人们对蒸馏酒的起源的认识逐步深化。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酒的蒸馏,而且还涉及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蒸馏器。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 主要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是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其二是我国的蒸馏器或蒸馏技术是从外国传入的,还是本国发明的,或者我国的蒸馏器或蒸馏技术是否向国外输出?

记载

所谓“溜酒”(即蒸馏酒),先秦时代尚未之有。有之,则自唐代始。法国《世界风俗·酒》载:

“中国酿酒,远在基督纪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纪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窃饮之。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其非蒸馏酒无疑。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二《谷部》云:“烧(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溜酒”起于元代,太迟,亦有问题。“溜酒”之名,早已见于唐诗。《荔枝楼对酒》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唐诗亦有“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之句,可见唐代已有蒸馏酒。(摘自黄现璠着《古书解读初探》)

始创于元代

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元代文献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如《饮膳正要》,作于1331年。故十四世纪初,我国已有蒸馏酒。但是否自创于元代,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说明。

元代时外国传入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 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语也(外来语--着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

现代吴德铎先生则认为撰写《饮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当时是用蒙文的译音写成“阿剌吉”,而并未使用旧有的汉文名(烧酒)。故不应看成是外来语。忽思慧并没有将“阿刺吉”看作是从外国传入的。

至于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纵野先生认为“ 在元时一度传入中国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纵野:”我国白酒起源的探讨“,<<黑龙江酿酒>>,1978年)。

宋代时已存在

这个观点经过现代学者的大量考证提出的。现将主要依据罗列于下。

(1)宋代史籍中已有蒸馏器的记载

宋代已有蒸馏器是支持这一观点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南宋张世南在<< 游宦纪闻>>卷五中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宋代的<<丹房须知>>一书中还画有当时蒸馏器的图形。吴德铎先生认为:”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至迟在宋以前,中国人民便已掌握了蒸制烧酒所必需的蒸馏器“。当然, 吴先生并未说此蒸馏器就一定用来蒸馏酒。

(2)考古发现了金代的蒸馏器

70年代, 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青龙县发现了被认为是金世宗时期的铜制蒸馏烧锅(<<文物>>,1976年第9期,也有人认为很难肯定是金代制品)。邢润川认为:” 宋代已有蒸馏酒应是没有问题“(邢润川:”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微生物学报>>, 1981年第8卷第一期)。从所发现的这一蒸馏器的结构来看,与元代朱德润在<<轧赖机酒赋>>中所描述的蒸馏器结构相同。器内液体经加热后,蒸汽垂直上升,被上部盛冷水的容器内壁所冷却,从内壁冷凝,沿壁流下被收集。而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所记载的南番烧酒所用的蒸馏器尚未采用此法,南番的蒸馏器与阿拉伯式的蒸馏器则相同,器内酒的蒸汽是左右斜行走向,流酒管较长。从器形结构来考察,我国的蒸馏器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特色。因此也有可能我国在宋代自创蒸馏技术。

(3)宋代文献中关于“烧酒”的记载更符合蒸馏酒的特征

宋代的文献记载中,烧酒一词出现得更为频繁, 而且据推测所说的烧酒是蒸馏烧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录>>卷四记载:”虺蝮伤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拨其毒“。这里所指的烧酒,有人认为应是蒸馏烧酒。”蒸酒“ 一词,也有人认为是指酒的蒸馏过程。如宋代洪迈的<<夷坚丁志>>卷四的<<镇江酒库>>记有”一酒匠因蒸酒堕入火中 “。这里的蒸酒并未注明是蒸煮米饭还是酒的蒸馏。但” 蒸酒“一词清代却是表示蒸馏酒的。<<宋史食货志>>中关于”蒸酒“的记载较多。采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种”大酒",也有人认为是烧酒。但宋代几部重要的酿酒专着(朱肱的<<北山酒经>>,或苏轼的<<酒经>>等)及酒类百科全书<<酒谱>>中均未提到蒸馏的烧酒。北宋和南宋都实行酒的专卖,酒库大都由官府有关机构所控制。如果蒸馏酒确实出现的话,普及速度应是很快的。

初创于唐代

唐代是否有蒸馏烧酒,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烧酒一词首次是出现于唐代文献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陶雍 (唐大和大中年间人)的诗句"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李肇在唐<<国史补>>中罗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剑南之烧春"。因此现代一些人认为所提到的烧酒即是蒸馏的烧酒。

但从唐代的<<投荒杂录>>所记载的烧酒之法来看, 则是一种加热促进酒的陈熟的方法。如该书中记载道:"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显然这不应是酒的蒸馏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经>>中这种操作又称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馏的烧酒还难以成立

起源于东汉

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 经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 26.6-20.4的蒸馏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黄泥乡也

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吴德铎先生和马承源先生认为我国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纪时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铜蒸馏器了。但他们并未认定此蒸馏器是用来蒸馏酒(吴德铎:"阿剌吉与蒸馏酒",<<辉煌的世界酒文化>> , 成都出版社, 1993年)。吴德铎先生在1986 年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这一研究结果后,这一轰动世界科技史学界的论文引起了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巨着编撰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科学技术史图书馆馆长李约瑟博士的高度重视。并表示要对其原着作中关于蒸馏器的这部分内容重新修正。这篇论文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有人认为"东汉已有蒸馏酒"(王有鹏:"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东汉说"<<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深圳首届中国酒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东汉青铜蒸馏器的构造与金代蒸馏器的也有相似之处。该蒸馏器分甑体和釜体两部分。通高53.9cm。甑体内有储存料液或固体酒醅的部分,并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馏器外,在釜体上部有一入口,大约是随时加料用的。

蒸馏酒起源于东汉的观点,暂时没有被广泛接受。因为仅靠用途不明的蒸馏器很难说明问题。另外东汉以前的众多酿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馏酒的踪影,缺乏文字资料的佐证。

国外的起源

在古希腊时代,Aristotle曾经写到:“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这说明当时人们发现了蒸馏的原理。古埃及人曾用蒸馏术制造香料。在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发明了酒的蒸馏。在十世纪,一位名叫Avicenna的哲学家曾对蒸馏器进行过详细的描述。但当时还未提到蒸馏酒(alcohol),有人认为尽管没有提到蒸馏酒, 但蒸馏酒肯定在那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公元1313年,一位加泰隆(Catalan,分布于西班牙等国的人)教授,也许是第一次记载了蒸馏酒(alcohol)的人(上述资料来自Alexis Lichine`s,< < New Encyclopedia of Wines and Spirits>>)。

国外已有证据表明大约在12世纪,人们第一次制成了蒸馏酒。据说当时蒸馏得到的烈性酒并不是饮用的,而是作为引起燃烧的东西,或作为溶剂,后来又用于药品(引自<< Comprehensive Biotechnology>>,Vol. 3,P862,Edited by Murray Moo-Young,pergamon Press)。国外的蒸馏酒大都用葡萄酒所蒸馏。英语中的"spirits"来源于拉丁语"spiritus vini"。后来Paracelsus又把葡萄蒸馏的烈性酒称为"al ko hol"(意指:the fiest, the noblest)。从时间上来看, 公元12世纪正相当于我国南宋初期,与金世宗时期几乎同时。我国的烧酒和国外的烈性酒的出现时间又是一个偶合吗?蒸馏酒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是由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古代居民凯尔特人在公元前发明的。当时的凯尔特人使用陶制蒸馏器酿造出酒清含量较高的烈性,这也是威士忌酒的起源。威士忌一词出自凯尔特人的语言,意为“生命之水”。公元43年,罗马大军征服了不列颠,也带来了金属制造技术,从而使凯尔特人传统的蒸馏方法得到改进,改善了蒸馏器的密封性,减少了酒精蒸气的逃逸,提高了蒸馏效率,导致威士忌酒产量大为提高。到公元10世纪,威士忌酒的酿造工艺已基本成熟。

在中国汉代许慎怕着《说文解字》中记载:“砟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即杜康,秫即高粱,这段话的意思是杜康最早发明的箕帚和高粱酒。这说明中国至少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已使用粮食酿酒了,但当时造的还都是黄酒,直到公元10世纪,中国人掌握了蒸馏技术之后才开始酿造白酒。中国的蒸馏酒大多使用陶缸泥窑酿制,所以酒中不含色素。而国外的蒸馏酒多使用各种木桶酿制,并添加有香料和调色的焦糖等,故呈现不同的颜色。

白兰地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的蒸馏酒,含酒清40%─50%,白兰地的原产地是西亚。公元10─13世纪十字军东侵时,从阿拉伯人那里把白兰地的酿造技术带回了欧洲。

朗姆酒又译作兰姆酒,是糖蜜蒸馏酒。它约在1650年诞生于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为美洲人所喜爱。它曾被称为“辟邪酒”(rumhullion),1667年起简称为朗姆酒(rum)。味道厚重浓烈型的朗姆酒含酒精43%─49%。

伏特加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独特香气和风味的蒸馏酒,含酒精33%─45%。它最早由俄国在14世纪发明,伏特加用最廉价的发酵原料制成,俄国和波兰用马铃薯,其它产地多用谷物。因在加工时除去了香味成分,因此质地非常纯。伏特加(Vodka)─一名来自于俄语中的水(Voda)。它最初流行于俄国和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扩展到了美国和西欧。由于伏特加无色无味,欧美多用其代替其它烈性酒配制不带原烈性酒色味的鸡尾酒等混合饮料。

几大流派

从文史资料的角度考察,古代的蒸馏酒分为南北两大类型,如在明代,蒸馏酒就起码分为二大流派,一类为北方烧酒,一类为南方烧酒。烧酒种类除了有"烧酒"(未注明产地)外,还有"南烧酒"这一名称。但实际情况是在北方除了粮食原料酿造的蒸馏酒外,还有西北的葡萄烧酒,内蒙的马乳烧酒;在南方还可分为西南(以四川,贵州为中心)及中南和东南(包括广西,广东)两种类。这样的分类仅仅是粗略的,并无统一的划分标准。

由于烧酒的主要特点是酒精浓度高,许多芳香成分在酒中的浓度是随着酒精度而提高的,酒的香气成分及其浓淡成了判断烧酒质量的标准之一。我国风格多样的烧酒,主要是酿造原料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其次是酿造技术等因素。

北方盛产小麦,高梁,南方盛产稻米,广西一带产包米,新疆盛产葡萄,蒸馏烧酒的酿造原料因地制宜,不同原料用来酿造烧酒是很自然的事。在蒸馏酒发展的初期,人们也许并不清楚究竟哪种原料最适于酿造烧酒。经过长时间的比较,人们有机会品尝比较各种原料酿造的烧酒之后,对不同原料酿造的烧酒的特点有了较为统一的看法。

高梁酒:在古代,高梁烧酒受到交口称赞。清代中后期成书的>在评论各地的烧酒时说:"今各地皆有烧酒,而以高梁所酿为最正。北方之沛酒,潞酒,汾酒皆高梁所为。"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高梁酒几乎成了烧酒的专用名称。这是由于高梁原料的特性所决定的。

杂粮酒:西南地区的烧酒在选料方面大概继承了其饮食特点,为强调酒香及酒体的丰富,采用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发酵酿造。据四川博物馆的有关资料,四川宜宾的五粮液酒,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1567-1619)就被称为"杂粮酒",所用的混合原料中有高梁,大米,糯米,荞麦,玉米。当地文物部门所收集到的一例祖传秘方中这样写到:"饭米酒米各两成,荞子成半添半成,川南红梁溱足数,糟糠拌料天锅蒸,此方传子不传女,儿孙务必深藏之。"(此资料来自中国首届酒文化研讨会期间,四川省宜宾酒史展中的"叙州府北门外温德丰糟坊陈氏家传")。

米烧酒:东南一带,米烧酒盛行,如明末清初成书的>曾提到,米烧酒和大麦烧酒相比,后者的口味"粗猛",质量不及前者。

糟烧酒:主产于南方黄酒产区,以黄酒压榨后的糟粕为原料,进一步发酵后经蒸馏而成。中记载了黄酒糟用来制造糟烧酒的方法。经过长期的品尝比较,人们认识到不同的原料所酿造的烧酒各有其特点,总结到"高梁香,玉米甜,大米净,大麦冲"。

从元代开始,蒸馏酒在文献中已有明确的记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我国蒸馏酒形成了几大流派,如清蒸清烧二遍清的清香型酒(以汾酒为代表),有混蒸混烧续糟法老窖发酵的浓香型酒(以泸州老窖为代表),有酿造周期多达一年,数次发酵,数次蒸馏而得到的酱香型酒(以茅台酒为代表),有大小曲并用,采用独特的串香工艺酿造得到的董酒,有先培菌糖化后发酵,液态蒸馏的三花酒,还有富有广东特色的玉冰烧,有黄酒糟再次发酵蒸馏得到的糟烧酒。此外还有葡萄烧酒,马乳酒烧酒。这些香型独特的蒸馏酒是如何形成发展,定型的?从目前所掌握的古代资料来看,还很难得到全面而准确的答案。较为系统总结我国传统蒸馏酒的资料主要有民国期间及新中国成立后所出版的一些专着.

中国白酒

中国的蒸馏酒主要是白酒。中国白酒因其原料和生产工艺等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香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①清香型。清香型白酒的特点是清香纯正,醇甘柔和,诸味协调,余味净爽,如山西汾酒。

②浓香型。浓香型白酒的特点是芳香浓郁,甘绵适口,香味协调,回味悠长,如四川泸州老窖特曲。

③酱香型。酱香型白酒的特点是香气幽雅,酒味醇厚,柔和绵长,杯空留香,如贵州茅台酒。

④米香型。米香型白酒的特点是蜜香清柔,幽雅纯净,入口绵甜,回味怡畅,如广西桂林三花酒、冰峪庄园大米原浆酒。

⑤兼香型。兼香型白酒的特点是一酒多香,即兼有两种以上主体香型,故又被为混香型或复香型,如贵州董酒。

⑥芝麻香型。从浓香型,酱香型等分离出一种菌种,经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蒸馏加工而成,且还在百年酒坛中长期储藏。具有酒体醇厚丰满,色泽微黄,清澈透明,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之独特风格。如:江苏泰州的“梅兰春酒”。

除白酒外,中国还有一些其他蒸馏酒,如山东烟台金奖白兰地,是以葡萄为原料,经发酵后蒸馏而得。

外国

(1)白兰地(Brandy)。

(2)威士忌(Whisky)

(3)伏特加(Vodka)。

(4)朗姆酒(Rum)。

(5)金酒(Gin)。

(6)特吉拉(Tequila)。

白兰地是以葡萄或其他水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得的酒。以葡萄为原料制成的白兰地可仅称为白兰地,而以其他水果为原料制成的白兰地必须标明水果名称,如苹果白兰地(AppleBrandy)、樱桃白兰地(CherryBrandy)等。新蒸馏出来的白兰地须盛放在橡木桶内使之成熟,并应经过较长时间的陈酿(如法国政府规定至少十八个月),白兰地才会变得芳郁醇厚,并产生其色泽。白兰地的储存时间越长,酒的品质越佳。白兰地的酒度为43度左右。

法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白兰地生产国,在法国白兰地产品中,以干邑最为著名。干邑,又称科涅克,产于法国南部科涅克地区的一个法定区域内。法国政府规定,只有在这个区域内生产的白兰地才可称为干邑(Cognac),其他地区的产品只能称白兰地,但不得称干邑。

干邑白兰地通常以一些英文字母来表示其陈酿时间,如V.O为10~12年;V.S.O为12~20年;V.S.O.P为20~30年;F.O.V为30年以上;Napoleon为40年以上;X.O为50年以上;X为70年以上,等等。

干邑白兰地的名品有轩尼诗(Hennessy)、人头马(RemyMartin)、马爹利(Martell)、卡慕(Camus)等。

白兰地主要用作餐后酒,一般不掺任何其他饮料。

(2)威士忌(Whisky)

士忌是以谷物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得的酒。世界各地都有威士忌生产,以苏格兰威士忌最负盛名。按惯例,苏格兰、加拿大两地的威士忌书写为Whisky,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威士忌书写为Whiskey,但在美国,两者可通用。威士忌的酒度为40度左右。

苏格兰威士忌以当地出产的大麦为原料,并以当地出产的泥煤(Peat)作为烘烤麦芽的燃料,精制而成。新蒸馏出来的威士忌至少在酒桶内陈酿4年以上,在装瓶销售前还必须进行掺和调制。苏格兰威士忌的名品有约翰尼?沃克(JohnnieWalker,有红方RedLabel和黑方BlackLabel两种)、皇家芝华士(ChivasRegal)、白马(WhiteHorse)、金铃(Bell's)等。

威士忌可纯饮,也可加冰块饮用,更被大量用于调制鸡尾酒和混合饮料。

(3)伏特加(Vodka)

伏特加是以土豆、玉米、小麦等原料经发酵、蒸馏后精制而成。伏特加无需陈酿,酒度为40度左右。

①纯净伏特加(StraightVodka)。纯净伏特加是指将蒸馏后的原酒注入活性炭过滤槽内过滤掉杂质而得的酒,一般无色、无味,只有一股火一般的刺激。其名品有美国的斯米尔诺夫(Smirnoff)、前苏联的斯多里西那亚(Stolichnaya,又称红牌伏特加)、莫斯科伏斯卡亚(Moskovskaya,又称绿牌伏特加)等。

②芳香伏特加(FlavoredVodka)。芳香伏特加是指在伏特加酒液中放入药材、香料等浸制而成的酒,因此带有色泽,既有酒香,又带有药材、香料的香味。其名品有波兰的蓝野牛(BlauerBison)、前苏联的珀特索伏卡(Pertsovka)等。

伏特加既可纯饮,又可广泛使用于鸡尾酒的调制。

(4)朗姆酒(Rum)

朗姆酒是以蔗糖汁或蔗糖浆为原料经发酵和蒸馏加工而成的酒。有时也用糖渣或其他蔗糖副产品作原料。新蒸馏出来的朗姆酒必须放入橡木桶陈酿一年以上,酒度为45度左右。朗姆酒按其色泽可分为三类。

①银朗姆(SilverRum)。银朗姆又称白朗姆,是指蒸馏后的酒需经活性炭过滤后入桶陈酿一年以上。酒味较干、香味不浓。

②金郎姆(GoldenRum)。金朗姆又称琥珀朗姆,是指蒸馏后的酒需存入内侧灼焦的旧橡木桶中至少陈酿三年。酒色较深、酒味略甜、香味较浓。

③黑朗姆(DarkRum)。黑朗姆又称红朗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一定的香料汁液或焦糖调色剂的朗姆酒。酒色较浓(深褐色或棕红色)、酒味芳醇。

朗姆酒的名品主要有波多黎谷的百加地(Bacardi)、牙买加的摩根船长(CaptainMorgan)、美雅(Myers)等。

朗姆酒既可净饮,也可加冰块饮用,还可广泛用于调制鸡尾酒或混合饮料。

(5)金酒(Gin)

金酒又称琴酒、毡酒或杜松子酒,是以玉米、麦牙等谷物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后,加入杜松子和其他一些芳香原料再次蒸馏而得的酒。金酒无需陈酿,酒度为40~52度。

①荷兰金酒(DutchGin)。荷兰金酒是以麦芽、玉米、黑麦等为原料(配料比例基本相等)经发酵、蒸馏后,在蒸馏液中加入杜松子及其他一些芳香原料再次蒸馏而成。荷兰金酒具有芳香浓郁的特点,并带有明显的麦芽香味,其名品有波尔斯(Bols)、宝马(Bokma)、汉斯(Henkes)等。

荷兰金酒只适宜作净饮,不能与其他酒类饮料混合以调制鸡尾酒。

②干金酒(DryGin)。干金酒是以玉米、麦芽、裸麦等为原料(其中玉米占75%)经发酵、蒸馏后,加入杜松子及其他香料(以杜松子为主,其他香料用量较少)再次蒸馏而成。其主要产地是英国,名品有哥顿(Gordon's)、将军(Beefeater)、得其利(Tanqueray)、老汤姆(OldTom)等。

干金酒既可纯饮,又可广泛用于调制鸡尾酒。

(6)龙舌兰酒(Tequila)。

龙舌兰酒产于墨西哥,又叫特基拉酒, 是以一种被称作龙舌兰(Agave)的热带仙人掌类植物的汁浆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得的酒。新蒸馏出来的特吉拉需放在木桶内陈酿,也可直接装瓶出售。其名品有凯尔弗(Cuervo)、斗牛士(ElToro)、欧雷(Ole)、玛丽亚西(Mariachi)等。

龙舌兰酒可净饮或加冰块饮用,也可用于调制鸡尾酒。在净饮时常用柠檬角蘸盐伴饮,以充分体验特吉拉的独特风味。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生活 食品 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