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蛏(chēng)子 razor clam为海产贝类。软体动物。介壳两扇,形状狭而长,外面蛋黄色,里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里,也可人工养殖,肉味鲜美。有缢蛏、竹蛏等种类。

chēng ,在闽南语里读音类似“摊”,在瓯语里读音类似“青”。蛏子常见於潮间带的泥沙中(尤其在温带)。壳窄长,剃刀状,长可达20公分(8吋)。斧足大而活跃,能在洞穴中迅速上下移动,受惊时很快缩入洞内。以短水管摄食海水中食物颗粒。有的种可藉水管喷水而作短距离游泳。北美太平洋沿岸的荚蛏(Siliqua patula)不栖息在固定的洞穴中,而生活在不断受海浪冲刷的海滩的流沙中。

形态特征

贝壳长方形而两端纯圆,长约4~8.5厘米,壳顶靠近前方。生长线显著,两片贝壳相等;壳面为黄绿色,常有磨损破落而呈白色。贝壳关闭时,前后端开口。栖息于河口附近和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浅海内湾的软泥沙中。以足掘穴栖居,深达10~20厘米,足部朝下,涨潮时,入水管和出水管伸出洞口,引进水流,以行呼吸、摄食硅藻和排出废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前、后端开口,前端为足孔,后端有水管伸出。壳顶不凸出,其位置随不同的种类而异,有的在壳的最前端,有的在贝壳中央略靠前方。足极发达,长柱状,无足丝。中国沿海一带均有出产,江苏、福建、山东、浙江是著名的产地,人们还常常在海水盐度较低(适应范围在4-28‰)的河口附近和内湾软泥海涂中筑“蛏田”,进行人工养殖。其中缢蛏、长竹蛏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为主要的养殖对象。蛏苗在一年之内放养长大,体长大多在4厘米左右,为一年蛏或新蛏,在7-8月采收;如果继续放养到第二年,一般有7厘米左右,称两年蛏或旧蛏,在3-4月采收。目前只养一年蛏和二年蛏。

每个蛏子体内都有一条透明的类似线虫的东西,它是蛏子消化系统中的一个器官,名叫“晶杆”,可食用。在蛏子进食时,晶杆做为搅拌机来带动肠胃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当蛏子饥饿时,晶杆会自动溶解,用于充饥。一般放置较久的蛏子体内不会有晶杆,而蛏子会因自身酶分解的快慢,造成晶杆溶解时间上的先后,所以就算是同时捕捉到的新鲜蛏子,也是有的有晶杆,有的没有。

晶杆 是软体动物中瓣鳃纲(就是双壳贝类)和腹足纲(就是海螺、蜗牛之类)消化道中的一个正常而且必须的器官,它是个半透明明胶样棒状体,上面饱含消化酶。你可以认为这玩意儿就是这两类软体动物胃中的一个棍状的“墨锭”,在消化时它一边旋转一边和胃中间的一个硬质结构冲撞、研磨,释放出消化酶。

当然,蛏子身上的寄生虫,一般是一种叫“食蛏肠泄吸虫”的生物,该虫为黄白、乳白色,长度约2厘米,和晶杆完全不同。被寄生的蛏子体形消瘦,无法继续繁殖,挤压其腹部会有不止一只活体爬出。人若食用含有寄生虫的熟蛏子,一般无碍,肠胃功能不佳者可能会有消化不良等反应。

生境及分布

分布

广布于中国南北沿海,日本也有分布。为福建、浙江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

生境

蛏子均为海产,常见的有20多种。大部分为温带和热带种类,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或潮下带的浅海沙滩或泥沙滩;少数种类生活于深的海底,也有些种类生活在河口或内湾、有少许淡水注入、海水盐度较低的软泥底质中。

生活习性

喜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底质松软、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低潮区,营穴居生活。随潮水的涨落在洞穴中作升降运动。海水淹没时,上升到沿穴口,伸出进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排泄等活动。滩地干露时,则降到沿穴的中部或穴底。缢蛏潜居的深度,随蛏体大小,体质强弱,以及底质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通常蛏体大,体质强壮,底质松软,水温低时,潜居较深;反之,蛏体小、体质弱、底质硬、水温暖时,潜居较浅。一般潜居深度为体长的5~6倍。根据滩涂上进出水孔的大小和两孔的间距,可以判断蛏体的大小和肥瘦。若滩面上进出水孔明显,并且在出水孔周围有泥土隆起,说明蛏体健壮。

在沿穴中倒立生活,前端向下,后端向上。1个洞穴内,不会同时出现两只缢蛏。通常稚贝的移动能力较强。在正常情况下,成年蛏不会离开自己的洞穴而转移到别处生活。

广温性贝类,生活在北方的缢蛏,能忍受冬季0~-3℃的低温;生活在南方的缢蛏,在39℃温度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缢蛏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生活愈快。缢蛏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为1.005~1.020,在这个范围内比重偏低对缢蛏生长有利。

繁殖习性

雌雄异体,1年性成熟,生殖腺分布在内脏囊中。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雌性生殖腺呈淡黄色。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北方比南方早。辽宁缢蛏的繁殖期在6月下旬;山东8~9月;浙江和福建自9月下旬开始一直延续至翌年1月为止,繁殖盛期出现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相当于寒露、霜降和立冬3个节气。在整个繁殖期间,有4次集中排放精卵,每次繁殖的间歇期为半个月。排放量以第一次和第二次最多,精卵质量好。繁殖的时间,一般是在大潮期间进行。成熟的亲贝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特别对水温骤然下降的刺激,会引起精卵排放。缢蛏的精、卵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发育。受精卵经过卵裂孵化,发育成“D”形幼虫,经过一段时间浮游生活,成熟变态,再经短时间的匍匐生活后,潜入泥中,开始穴居生活。在整个生活史中,水温在20~24℃时,从受精卵开始至转入底栖营穴居生活的全部时间约需7~10天。

分类

缢蛏

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俗称蛏(福建)、蜻(浙江)或蚬(山东、河北、辽宁)。贝壳呈长卵形或柱形,四角呈圆弧。壳面黄色或黄绿色,从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凹的斜沟,形似缢痕而得名;壳顶低,壳质脆薄,如两片破竹片,生活时垂直插入浅海泥沙中;外套膜呈乳白色半透明,左右两片外套膜合抱成外套腔。出水管和进水管发达,伸展到贝壳的外面。足强大,多少呈圆柱形,被具有触手的外套膜所包围。雄贝生殖腺白色,雌贝生殖腺淡黄色。

大竹蛏

大竹蛏( Solen grandis Dunker)贝壳延长形,两壳合抱成竹筒状,前后端开口。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顶位于最前端,贝壳背缘与腹缘平行,唯腹缘中部稍向内凹,这种情形在成长的个体比较明显,前缘自背至腹向前倾斜,后端圆形。外韧带黑色,呈三角形,前端细小,后端大,其长度约为贝壳全长的1/5。贝壳表面凸出,被有一层发亮的黄褐色外皮,腹缘及后端的壳皮均向壳的内面卷包。壳表平滑无放射肋,生长线明显,有时有淡红色的彩色带。贝壳内面白色或可看到淡红色的彩带。铰合部小,左右壳各具一个主齿。前闭壳肌痕长,其长度与韧带长度略相等,位于壳的前方。后闭壳肌痕三角形,位于距后缘的四分之一处。外套痕明显,外套窦略成三角形。动物体足部肌极发达,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而粗。两水管愈合,由若干环节组成,末端具触手,表面有相间排列的灰黑色和白色条纹。

长竹蛏

长竹蛏( Solen strictus Could)又称直竹蛏。贝壳极延长,壳质薄,两壳相等,壳长约为壳高的6-7倍。背腹缘几乎平行,腹缘中部微凹,壳之前端呈截形,后端圆,前端较后端略粗大。外韧带黄褐色。贝壳表面光滑,被有黄褐色外皮,在成长的老个体壳顶的外皮常脱落而呈白色。生长线明显,呈弧形,后端有时形成褶襞。壳内面白色或淡黄色。铰合部小,每壳各具一主齿。前闭壳肌痕极细长,其长度超过或等于韧带的长度。后闭壳肌痕前后长略呈半圆形。外套痕明显,前端向背缘凹入,外套窦半圆形。动物体水管短,两水管愈合,末端具有触手,表面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但不如大竹蛏明显。外套肌及水管基部有一条黑色的色素带。足细长呈柱状。

剖刀蛏

剖刀蛏( Cultellus scalpellum Sowerby)贝壳长形,背缘直,前端圆,末端腹缘向背方斜升,比前端尖。高度约为长度的三分之一。壳顶位于背缘略靠前端,从前端至壳顶的长度,约为全壳长的四分之一。外韧带黑色突出。壳表平滑光亮,生长线在顶部较下不明显,愈至腹缘愈为清楚。有时形成褶襞。壳面被有一层淡黄绿色的外皮。这种外皮少有脱落的现象。由壳顶至末端腹缘略呈现一条斜线,线的上部颜色淡,线的下方颜色较浓。贝壳内面粉白色。铰合部左壳具有三个主齿,中央一个末端分叉,右壳仅有两个主齿。前闭壳肌痕小,卵圆形,后闭壳肌痕大略呈三角形。外套线极明显,外套窦略成方形。

细长竹蛏

细长竹蛏( Solen gracilis Philippi)又称黑皮蛏。本种体型与长竹蛏极相似,贝壳极延长,壳长约为壳高的6-7倍,背腹缘平行笔直。前后端大小几乎相等。壳表具有竹子色外皮,前端圆,后端方形。生长线明显,与背腹缘垂直。壳表对角线不达到贝壳的最末端边缘。贝壳内面白色。铰合部位于贝壳的最前端,左右壳各具一个主齿。前闭壳肌痕窄而长,超过韧带长度的一半。后闭壳肌痕近三角形,外套线与外套窦清楚。动物体水管短,愈合,表面有鲜明的黑白相间的条纹,外套膜腹缘没有黑色色素带。仅水管基部约略可见。

加工方法

蛏干的加工方法

蛏干又分熟蛏干和生蛏干两种。熟蛏干的加工方法是将鲜蛏先用淡水洗去泥沙杂质,入沸水锅中,加盖、煮沸后翻搅一次,再加盖煮沸后出锅,剥壳取肉,再次入水洗净,滤去水分后均匀地摊开晒干。一般经三天曝晒,蛏肉成淡黄色、水管发硬、八九成干即可。阴雨天可用烘房烘干,或加盐腌起来(食盐用量:5-7斤/100斤),待天晴时再洗去盐分后晒干。生蛏干的加工方法是不经煮熟,直接剥取新鲜蛏肉晒成干品。生蛏干比熟蛏干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价值也高,费工量少。成品蛏干以色泽黄、干燥、无折碎、气味清香者为上品。蛏干质地坚硬,烹制前需经蒸、煮而涨发。发好的蛏干色泽白中泛黄、柔滑、软而韧,多作菜肴、羹汤、粥品的配料使用,起到提味增鲜的作用;也可以作主料使用,但在色泽、滋味和嫩度上稍逊于鲜品。

蛏油的加工方法

将煮蛏后的汤汁沉淀过滤,除去杂质,先用大火烧沸,再以微火慢慢熬煮至水分浓缩达7成,汤汁呈黄色粘稠状时即可。蛏油味鲜可口,是一种甚佳的鲜味调味品。每百斤鲜一年蛏可加工蛏油3-4斤,二年蛏为2-3斤。

蛏子的鲜用方法

最简单的是氽鲜蛏。将新捕捞的的蛏子洗净, 放养于含有少量盐分的清水中,待蛏子吐净腹中的泥沙后用薄刀片轻轻剖开蛏子背面连接处,倒入沸水中,氽熟即可。其肉质鲜嫩,风味独特,是佐酒的佳肴。古人曾有诗赞道:“沙蜻四寸尾掉黄,风味由来压邵洋;麦碎花开三月半,美人种子市蛏秧。”也常常用旺火、热油、快速烹调成菜,更能将蛏子的色、形、味、滋等特色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

养殖要点

选好养蛏涂场

1.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中潮带海区作为养蛏涂场。

2.海涂平坦,倾斜度小,大风季节涂面稳定,一般不会遭泥沙覆盖。

3.涂质以泥质为佳(或稍有沙土),涂泥软硬适中,涂层结构严密,中间无孔洞和稀泥层,保水性能好。

4.每年春、秋季节,涂面有硅藻类(俗名“油泥”,一种黄褐色的浮游生物,是蛏子的主要食物)附生繁殖,发生面积大,停留时间长,为蛏子提供丰富的食料。

建设模式蛏田

模式蛏田的优点是地势高、土层实、泻水快,有利于蛏子穴居生活,又便于操作管理和清除敌害。

1. 蛏田形式。狭垄瓦背形,以利泻水。蛏田规格可根据涂面地形和潮流方向而定。该场蛏田全长50米,宽3米,间隔1米开挖1条排水沟,蛏田四周均开排水沟,沟宽20~25厘米,深15~20厘米。

2.筑堤防浪。距蛏田上方30~40米处,需建筑1条矮小的堤坝。这样可避免满潮时,潮流冲毁蛏田和夏天潮头水流进蛏田时烫死蛏子。

3.翻耕蛏涂。翻耕海涂是改良土质、消灭敌害、提高蛏苗潜穴率和散除土层内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重要技术措施。这项工作要求在冬、春季或蛏苗播种前1~ 2个月内用翻涂机将蛏田全面深翻1~ 2遍,翻耕深度为40~ 50厘米;并将涂面耕平,建成规格化的模式蛏田。

精心选运蛏苗

俗话说“苗好三分收”。蛏苗按繁殖季节有“冬子”、“春子”、“夏子”之分,以冬子体质最佳,成活率最高;春子次之;夏子最差。要挑选体质健壮、新鲜活泼的苗种,检验蛏苗优劣的方法为稍加摇动或用手拍击苗箩,蛏苗双壳紧闭并发出“唆—唆—”响声的为好苗。好的蛏苗总体要求为贝壳富有光泽,颗粒饱满(没有浸过淡水的苗),大小均匀,少碎壳及杂质。这样的蛏苗成活率高,通常可达到90%以上。

装运蛏苗要求做到轻装快运,力争在24小时内运到,运苗应安排在晴天进行,气温以10~15℃为宜。尽量避免在雾天或雷雨天气运苗,给蛏苗造成危害。运苗前,应先将苗箩放入海水中浸30分钟让其吐去泥质,利于蛏苗呼吸;另外,在运输过程中用草席等物遮盖苗箩,防止雨淋日晒,这也是提高蛏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1. 适时播苗。要求清明前后播种结束,有条件的地区可提早播种。因此气温低,运苗成活率高,同时可延长蛏苗生长期,以提高单位产量。

2. 合理密植。每亩蛏苗播种量,应根据蛏苗个体大小,体质强弱,涂质肥瘦,以及涂面上硅藻繁殖情况而定。

3. 提高播种质量。播种蛏苗应做到“播匀、播齐、播足”,不留死角。如发现漏苗,应及时补播,确保播种密度。

4. 蛏苗播种时间。播种蛏苗应在满潮期前1小时内结束,否则潮来时,蛏苗因来不及潜穴被潮流冲走,造成损失。

加强涂间管理

1. 刚播下的蛏苗潜穴较浅,应有专人巡视涂面,加强涂间管理,防止人为践踏和鸟类啄食。

2. 及时疏通沟道,排除蛏田积水。要保持蛏田之间沟道相通,潮流通畅,涂面不积水,要求达到“潮来同是满,潮退同是干”,使蛏田表面不积水。这样既可减少敌害侵入蛏田,又可避免高温期发生蛏田积水而烫死蛏子的事故。

3. 除敌害、保蛏子。危害蛏子的敌害很多,主要有箭鳗、虾虎鱼、涂刺、青蟹和水鸭,应及时加以清除,确保蛏苗播种密度。该场全年坚持6次巡涂除害,分别在5~10月每月全面彻底清除1次,达到“治早”、“治了”的目的。该场使用1%氢化钠溶液喷洒蛏田积水处,能有效地杀死箭鳗、虾虎鱼等敌害,对蛏子则安全无害。

适时采捕,颗粒还家

适时采捕对夺取蛏子高产至关重要,因蛏子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据现场观察,蛏子全年最肥壮的季节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这时开涂采蛏,蛏子质量好,产量高。同时,要做到“深挖土、细采蛏”,尽量减少碎壳蛏,漏蛏,力争采捕率达到90%以上。

营养分析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 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做法

爆炒蛏子

材料:

蛏子500克、香葱1根、生姜5克、黄酒1茶匙、酱油1汤匙、油适量

做法:

将蛏子提前浸泡在水中吐沙洗净,生姜切丝,香葱切段备用。

1.

将蛏子提前浸泡在水中吐沙洗净,生姜切丝,香葱切段备用。

2.热锅中入冷油,炒香姜丝和香葱段。

3.在锅中加入蛏子,调入黄酒和酱油一起翻炒片刻即可。

三丝拌蛏

原料:新鲜蛏子750克 火腿丝25克 净黄瓜50克 香菇75克韭菜250克 盐、味精、酱油、绍酒、姜末各适量

制作:

1.将蛏子洗净,在咸水里养3小时左右,使它吐净泥沙,捞出用清水洗净。

2.炒锅中放水1.5公斤,用旺火烧沸,放入蛏子氽至开口时捞出,待冷却后剥去壳,剪去须尖和泥肠,用冷开水洗净。

3.韭菜去根,切成3.3厘米长的段,放入开水中焯一下;香菇切成线,将韭菜一起放入氽蛏子的原汤中浸渍2分钟,捞出、冷却。

4.将蛏肉、韭菜、香菇丝、味精、绍酒、盐放入碗中拌匀,盛入盘中,四周镶上用黄瓜做成的花,淋入芝麻油,撒上火腿丝,与姜末、醋、酱油调成的味碟一起上桌,供蘸食。

特点:五彩缤纷,质嫩清爽,味酸辣。

锅塌蛏子

主料:去壳蛏子250克,鸡蛋2只,面粉40克,盐6克,味精5克,白糖10克,料酒15克,芝麻油25克,鸡汤100毫升,葱末5克,熟鸡油150克,生姜末5克,青蒜段5克,干辣椒1个。

特色:呈淡黄色,鲜嫩可口,清淡咸辣。

制作方法:

1.蛏子洗净泥沙,沥干水分后,放入碗内,用盐、酒、葱姜末煨拌,都沾上面粉。

2.瓷碗内,打入鸡蛋,抽打起泡后,放入沾匀面粉的蛏子。

3.旺火烧热炒锅,放入熟鸡油,待油温烧至三成热时,用手将蛏子三只一拿,平放在锅内成四方形,摆好后,用温火慢慢将锅转动煎塌,前黄翻个儿再煎,两面均煎成淡黄色,倒入漏勺内,控油。

4.炒锅净后放20克芝麻油,烧四成热,放入干辣椒段,炸至脆而不糊,再放入葱末、生姜末,烹入料酒,加鸡汤、味精、白糖,再将煎过的蛏子放入锅内,烧开,汤汁将收干时,把青蒜段摆码在蛏子上面,淋上余下的芝麻油,出锅,倒入大圆盘内,即可。

韭黄烧蛏子

原料:鲜蛏肉250克、精盐3克、清汤50克、花生油50克、韭黄100克 绍酒2克、芝麻油5克。

制作方法:

1.蛏肉放原汤中洗一遍,捞出控净水。韭黄摘去杂质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将韭黄白与叶分开放盘内。

2.炒锅内加入花生油,旺火烧至八成热时将韭黄白和蛏子肉下锅快速煸炒,随即加入清汤、精盐、绍酒、味精和韭黄叶略炒,淋上芝麻油,翻勺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蛏子肉不可上浆,高温急火,爆炒烹制,菜品脆嫩而无汁芡。

风味特点:“韭黄烧蛏子”是山东沿海一带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应时菜品。将蛏子配以嫩韭黄,聚海蔬两珍为一肴,成菜鲜嫩清淡不腻,为春令品头菜,最宜佐酒。

金针粉丝蒸蛏子

主料:蛏子16个(约300g),粉丝一把,金针菇250g。

配料:蒜、新鲜小红辣椒和青辣椒各适量。

调料:蒸鱼豉油。

制作方法:

1.买回家的蛏子先放入盐水中养几个小时,待其吐净泥沙之后再烹饪;

2.金针菇去根洗净;

3.粉丝用清水泡软;

4.粉丝略微简短,铺在盘子底部,然后将金针菇撕开铺在上面;

5.蛏子外壳刷洗干净,摆在金针菇上;

6.入锅蒸,水开后大火蒸5分钟;

7.蒸蛏子时准备好蒜和辣椒;

8.将辣椒切成小圈,蒜切碎;

9.蒸好的蛏子会析出很多汤汁,正好给粉丝和金针菇增添鲜味,不要倒掉;

10.淋上适量蒸鱼豉油;

11.热油锅,待油烧热后,关火,将辣椒和蒜末放入;

12.趁热将油连同蒜末辣椒一起浇到蛏子上即可。

小贴士:蛏子析出的汤汁不要倒掉,正好给金针菇和粉丝增添鲜味。

蒜茸粉丝蒸蛏子

主料:蛏子500g,粉丝1把,蒸鱼豉油适量,大蒜少许,糖一小勺,葱花少许,姜片几片。

做法:

1.粉丝用开水泡软。

2.大蒜切末。

3.先把粉丝放入盘底,之后放入洗净的蛏子,加料酒,最上面放些生姜片,葱。

4.水煮开后,放入盆子大火蒸4到5分钟,关火,闷上几分钟。蒸完后,盘子里有很多汤汁,这些可不能倒掉,鲜着呢,留着备用。

5.锅内倒入少许油,加入蒜末煸炒出香味。

6.加入蒸鱼豉油,蒸蛏子的汤汁,糖,煮开。

7.换个盆子,粉丝垫底,蛏子摆放整齐,把第6步煮的汤汁倒入盆中,撒上葱花。

丝瓜炒蛏肉

原料:带壳蛏子500克 丝瓜300克 盐10克 味精5克 绍酒3克 湿淀粉15克 色拉油500克

制法:

1.先将蛏子洗净,用淡盐水漂养6小时;丝瓜去皮、洗净、切长条。

2. 取锅一只盛满清水,加热至沸,将蛏子氽水后捞出、去壳,去掉蛏肉表面的黑衣。

3. 原锅置中火上,加色拉油烧至3成热,将丝瓜条倒入滑炒,待丝瓜碧绿且8成熟时捞起沥油;锅内留少许余油,重置火上,加盐、味精、湿淀粉勾芡,再将蛏肉、丝瓜入锅翻炒,淋上明油,装盘即成。

特点:丝瓜碧绿,蛏肉鲜嫩,味浓香。

杏鲍菇黄豆芽蛏子汤

原料:蛏子250g、杏鲍菇半个、黄豆芽50g、姜5g、虾皮、盐、食用油、香菜适量。

做法:

1、蛏子吐净沙子后清洗干净,杏鲍菇清洗后切片备用,黄豆芽掐去尾部清洗。

2、锅预热后放入食用油和虾皮煸炒出香味。

3、倒入清水,放入姜片烧滚。

4、放入杏鲍菇片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煮到杏鲍菇变软。

5、放入黄豆芽煮开。

6、再倒入蛏子,大火煮到蛏子开口,加盐调味,再煮2分钟即可,出锅后撒上香菜。

蛏子煎蛋

原料:蛏子500g,鸡蛋180g,油适量,盐适量,胡萝卜适量,小葱适量,料酒适量

做法:

1、将蛏子用清水漂一段时间,让其吐净泥沙。

2、把锅内水烧开,下蛏子煮熟。

3、取出里面的蛏肉后,将其清洗干净。

4、放入鸡蛋、胡萝卜丝、小葱、盐、料酒,搅拌均匀。

5、热锅下油,倒入搅好的蛋糊煎至两面变黄,取出切开,即可装盘。

适用人群

1.适宜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

清洗妙招

用筷子将蛏子与盆底隔开,因为蛏子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来的沙子,直接沉底了,悬在中间的蛏子再吸进来的水又是干净的。买蛏子时向老板要一点海盐,溶于清水中,营造海水的味儿。然后在盆中放两只平时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让小筐沉底,最后将装满蛏子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几滴麻油,2-3小时后就会看到盆底的脏东东会有很多。吐好沙的蛏子用淡盐水反复的搓洗几遍,将壳上的脏东西洗净控干水分即可。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自然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