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

2014年10月20日9时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侧出现“龙吸水”壮观场景。

概述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到清代加了个“湖”字。。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

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成因及相关数据

1981年实测水位3193.92米,长109.0公里,最大宽度67.0公里,平均宽39.8公里,面积为434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7.0米,平均水深17.9米,蓄水量778.0×10 立方米;与1961年相比,20年来湖泊面积减少了295.0平方公里,蓄水量减少了76.0×10 立方米。湖水矿化度1961年为12.4g/L,1986年又增为13.84g/L,26年来平均年递增52.0mg/L,咸化趋势明显。青海湖的形成和变迁,是大自然的杰作。早在两亿三千万年以前,青藏高原是一片浩瀚无际的古海洋。200万年前,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得这片古海洋逐渐隆起,一跃形成了世界屋脊。海水被逼走时,有的被四周的高山环绕起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脉堵塞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湖泊。当时,它是一个外泄湖,周围有100多条河流注入湖中,同时湖水又从东面注入黄河。大约距今100万年前的第四纪,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发生了强烈的隆起,拦截了青海湖的出口,原来从青海湖向东流出的河流,被迫向西流入青海湖,形成了中国罕见的自东向西流的倒淌河。青海湖也成为一个流水只入不出的闭塞湖。由于青海湖位于西北气候干燥地区,湖水蒸发量大于湖水注入量,因此湖水不断下降,湖面逐渐缩小,与初期的湖区相比,湖面缩小了三分之一,水位降低了80~100米。1500多年前北魏时期,环湖一周,号称千里,唐代尚称八百里,现在只有七百多里了。

青海湖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2℃,一月平均气温-12.6℃,每年7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28℃。多年平均降水量336.6毫米,5~9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以上,年蒸发量950毫米,6~9月的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60%以上。湖泊的集水面积29661平方公里,补给系数5.83。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河流有40余条。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和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为最大。据有关资料,青海湖年入湖总水量为36.28×10 立方米,而年耗水量却高达41.59×10 立方米,收支相抵年亏损水量5.31×10 立方米。这就是青海湖水位不断下降,湖面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流域范围

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既是连接青海省东部、西部和青南地区的枢纽地带,又是通达甘肃省河西走廊、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通道。青海湖流域亦称青海湖盆地。其四周分界线为:东至日月山脊与西宁市所属湟源县相连;西临阿木尼尼库山与柴达木盆地、哈拉湖盆地相接;北至大通山山脊与大通河流域分界;南至青海南山山脊与茶卡一共和盆地分界,土地总面积29661公里。

青海湖流域在行政区划上分别隶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北州)的刚察县和海晏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的天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的共和县,其范围涉及3州,4县,25个乡(镇)。在刚察、天峻、海晏三个县中有部分乡村及其管辖的范围不在青海湖流域之内,包括疏勒河、大通河与湟水流域的上段;共和县列入青海湖流域的只有5个乡(镇),而青海南山以南的7个乡(镇)不属于青海湖流域范围。此外,在流域范围内的还有5个省、州、县属国有农牧场,包括青海省农牧厅管辖的三角城种羊场(刚察县境内),三江集团公司管理的湖东种羊场和铁卜加草原改良试验站(共和县境内),海北州管辖的青海湖农场(刚察县境内),以及刚察县属黄玉农场。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之一,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而闻名于世。湖水面积4317平方公里,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

青海湖湖面东西最长106公里,南北最宽63公里,周长约360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湖水最深处26米,平均深度16米。湖中含氧量极低,浮游生物十分稀少,矿化度12.32g/L,含盐量14.13g/L,透明度在3米以下。由于人湖水量入不敷出,导致湖面水位下降幅度增大,资料显示在1955~1985年的30年间湖水平均每年下降10厘米。青海湖流域整体轮廓呈椭圆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其水体形状很像一只“翱翔的雄鹰”。四周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北部为大通山,东部日月山是青海省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水岭,西部高原丘陵带与柴达木盆地相接,周围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处为西北部海拔5291米的岗格尔肖合力山。从相对高度2000米左右的山岭到湖面之间,环带状发育着宽窄不一的侵蚀构造地貌、堆积地貌和风积地貌。

历史沿革

青海湖在西汉时称西海、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 到北魏时才始称青海,到清代加了个“湖”字。1949年后统称青海湖。历史上之所以称青海湖为仙海和鲜水海,与西王母神话有关。据《汉书·地理志》载:“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另据《十三州志》沿袭汉书的记载:“青海在临羌县,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史学界一般认为“仙海”就是青海湖,天峻县关角沟的二郎洞乃传说中的西王母石室。此外,青海湖亦被称为“卑禾羌海”是因为青海湖流域早先曾是卑禾羌人的牧地,故以其命名。羌人究竟如何称青海湖实难考证,但蒙古语称青海湖为“库库诺尔”,意为“蓝色的海”,是以湖水颜色来命名的;而藏语则称青海湖为“措温波”,其意是“青色的湖”。值得一提的是青海湖还有一个古老的藏语名字叫“赤雪甲姆”,藏族学者解释说,因湖周有过l万顶帐幕或者有万座帐幕被海水吞没而得名。“甲姆”藏语意为“王母”,将两词连起来可译为“万帐王母”,汉语称西王母。传说西王母和周穆王相会的瑶池应当就是今日的青海湖。

宋元以前

青海湖地区建置始于汉代。汉宣帝神爵元年至二年(公元前61年~前60年),西汉军队进击湟水流域的先零羌等部落,部队曾西进到青海湖附近。据《前汉书·赵充国传》卷六十九记载:“修建湟峡以西道桥70余处,令可至鲜水左右”。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西海郡,筑5县(即海晏县三角城、尕海古城、刚察县北向阳古城、共和县草多隆古城、兴海县支东加拉古城)。《西羌传》亦云:“初开以为郡,筑五县,边海燧亭相望。”西海郡的设置,使汉朝行政管辖范围扩大到青海湖地区。王莽居摄元年(公元6年),羌人首领庞恬、傅幡等不满王莽夺地设郡,并兴兵围攻西海郡,太守程永弃城潜逃,被王莽处死。于翌年春天派护羌校尉率兵击败羌人,恢复西海郡。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政权崩溃,西海郡随之废弃。

东汉初年,居住在黄河北岸的烧当羌首领联合附近小部落击败先零羌河卑湳羌后,逐渐强盛,青海湖地区亦归属其势力范围,一直到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汉军举兵平定烧当羌。次年,东汉曹风向汉和帝奏称:烧当羌居地,土地肥美,饶于田畜,地形险固,又有西海渔盐之利,所以强盛,每胁诱众羌为乱。值此迷唐失败远走,宜及时恢复西海郡县,隔断胡羌交关之路……国家可无西方之忧。和帝即任命曹凤为金城西部都尉,治龙耆(即王莽时代之西海郡治)。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东西两部羌人大败汉军,青海地区完全处于羌人控制之下。后经持续12年之久的战乱,最后仍以羌人失败而告终。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鲜卑秃发乌孤进入湟水流域,建立南凉国。与此同时,臣服于南凉的鲜卑乙弗部落由甘肃迁徙到青海湖地区。元兴元年(公元402年)秃发傉檀袭位,称凉王,迁都乐都城,次年进占姑臧作为国都,统治地区东起兰州,西到青海湖。东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秃发傉檀率兵西进青海湖,掠夺乙弗部落牲畜40万头只。居今临夏地区的鲜卑乞伏炽磐建立的西秦王国乘机攻占乐都,秃发傉檀降,青海湖的乙弗部落从此臣服于西秦。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北凉势力渐人青海湖地区,但迫于西秦的压力,不久即回师河西走廊。

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吐谷浑王夸侣建立政权,在青海湖西7.5公里。处建伏俟城(今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后于公元540年建都于此。从此,青海湖流域完全置于吐谷浑统治之下。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北周太子宇文赟进攻吐谷浑,曾一度到达伏俟城,但随后又退出。吐谷浑派遣使者向北周纳贡,以后双方时战时和,一直持续到隋朝初年。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四月,隋炀帝亲自统兵征讨吐谷浑,不久便击败吐谷浑,并以伏俟城为治,设置西海郡。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朝濒于覆灭,吐谷浑又率部重新回到青海湖。

唐朝,吐谷浑为其属国。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吐蕃北渡黄河,进入青海湖南部地区。吐谷浑首领诺曷钵被迫走避青海湖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高宗继位,册封诺曷钵为驸马都尉。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占领了吐谷浑王国地盘,青海湖地区旋即置于吐蕃政权统治之下,而唐朝势力渐退到日月山以东。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吐蕃遣使者向唐提出划分疆界,唐玄宗乃以赤岭(今湟源县日月山)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金城公主请立碑于赤岭,以分唐朝与吐蕃之境。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右武卫员外将军、陇右节度副使哥舒翰在青海湖北设神威军,又筑城于青海湖龙驹岛上,谓之应龙城,但次年复被吐蕃占据。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中央王朝崩溃,整个青藏高原被吐蕃属部割据,出现了大小不一、各自为政、互不辖属的部落。

明清时期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明征西将军邓愈攻占河州,元朝吐蕃宣尉使等官吏相继归顺明朝,明朝统治势力开始到达青海地区,采取安抚政策,数度招抚青海蒙古族和藏族(明朝称为西番)。洪武八年(1375年),明朝应卜烟帖木儿的请求,在撒里畏兀(今海北州境内)设安定、阿端二卫,原元朝曲先答林元帅府首领入贡,明朝颁旨设曲先卫。洪武三十年(1397年),罕东部首领南吉入贡,明朝又设置罕东卫。以上所设四卫,称之为“塞外四卫”,罕东卫卫治中心在今青海湖北部的刚察一带。据《天下郡国利病书》云:“罕东卫西北去卫(即西宁卫)三百里”。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道兵备官,直接统治青海蒙古族和藏族各部。

明正德五年(1510年),东蒙古两个较大的封建领主亦卜刺与满都赉阿固勒呼(明史称阿尔秃斯)率众占据青海湖地区,原驻本地的游牧藏族一部分被迫迁走他乡,留下的亦受亦卜剌的控制,归其麾下。明正德九年(1514年),明朝派三边总制彭泽统兵向青海湖地区进击,亦卜剌和阿尔秃斯率众渡过黄河,经河州,人四川北部,转辗到达西藏地区。不久,彭泽回师内地,亦卜刺部又复返青海湖地区。同年鞑靼蒙古族小王子的另一部属卜儿孩因内部纠纷迁到青海湖地区,并经常发兵攻掠明朝边地。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明朝为防止蒙古族和藏族联合起来对付朝廷,对藏族采取以抚为主的政策,遂使甘青边塞的局势日趋稳定。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占据河套的蒙古吉囊一度率众人青海境内突击亦卜刺部,亦卜剌失去了大部分属众,只剩下卜儿孩一支只能敛众自保。嘉靖二十年(1541 年),卜儿孩向明朝人贡,青海湖地区又成为明朝属地。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居住在蒙古的阿勒坦(明史称俺答)部进入青海湖地区,逐走了卜儿孩,留其子丙兔驻守,并时常威胁西宁地区的安全。一直到明隆庆四年(1570年)才接受明朝的召抚。

明崇祯九年(1636年),原居住在天山南麓的固始汗(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第19代孙)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率领部众到达青海湖畔(今刚察县境内),以后又进军西康。崇祯十五年(1642年),固始汗统兵进藏,先后征服前、后藏,成为整个藏区的大汗,并在拉萨建立政权,派诸子驻牧青海,将青海辖地分为左右两翼,青海湖北部及布哈河一带属左翼管辖。清顺治二年(1645年),青海蒙古族和藏族的大部分部落隶属于青海和硕特部。顺治三年,清军进入青海。顺治十年(1653年),清赐固始汗金册、金印。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政府遣使察汗托罗亥(青海湖东白城子),招抚青海地区蒙古族各部落。康熙三十年(1691年),左右翼全部归附清王朝。雍正三年(1725年),清朝在青海设立青海办事大臣(也称西宁办事大臣),管理青海蒙古族和藏族地区,青海湖地区尽归其管辖。同年,又将蒙古族划编二十九旗,旗下严格编制与管理,札萨克(旗长)统领所属人口。雍正四年(1726年)在藏族中清查户口并设置千百户,同时划定各自的地界。

民国之后

民国2年(1913年),北洋政府改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办事长官”,其组织形式依如清代。民国4年(1915年)改设“青海蒙番宣尉使”,专行管理少数民族民政事务。民国18年(1929年)1月,青海省政府正式成立,青海湖流域除刚察部落隶属省直接管辖外,其余地区分属都兰(民国6年设理事,民国19年设县)、共和(民国18年设县)、海晏(民国29年设治局,民国32年设县)三县管辖。历史上,青海湖地区曾长期处于民族纷争和地方政权割据的重要地域,也是历代中央王朝在西部边陲中西部的交通要冲,加之这里又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因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发生,湖区亦由此成为中国西部的重要战场。唐代诗人描写青海湖地区的边塞诗,大部分都充满了悲凉和凄楚的意蕴。杜甫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诗句,就是对青海湖地区古战场悲惨景象的真实写照。

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在西宁成立。青海湖流域分属湟源县和共和县。1950年设海晏行政区和刚察行政区。1953年12月21日,设立海南藏族自治区 (专区级),将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共和县属地区划归其管辖;同年12月31日,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位于青海湖流域的海晏行政区和刚察行政区划归其管辖; 1954年1月25日,设立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区(专区级),将青海湖流域内的天峻县地区划归其管辖。1954年12月31日,上述3个专区级自治区改称自治州,直到现在。至此,青海湖流域始终保持由3州4县管辖的格局。

“海怪”传说

“海怪”在环湖土著牧民中流传了几百年。清乾隆初年编修的《西宁府新志》中具体记载称有:“青海住牧蒙古,见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质黑文,毛杂赤绿,跃浪腾波,迅如惊鹊,近岸见人,即潜入水中,不知其为何兽也”。那些目踏“海怪”的牧民莫不诚惶诚恐,顶礼膜拜,娘桑祭海,敬献牛羊三牲,于是海神显灵的种种传说一传十、十传百的流传开来。

近几十年来,有关青海湖“海怪”的信息不时流传。如1947年,互助县却藏寺一位叫祁六十三的土族喇嘛,随师去西藏朝拜途经青海湖,在太阳快落下的时刻,一头比艳牛大四五倍的怪物浮出水面,劈波斩浪向岸边游来,似龙非龙,头圆润元角,双目闪闪发光。1949年春,互助县哈拉直沟乡费村汉族农民马三娃,因生活所迫外出淘金,在青海湖边歇脚用餐时,湖面上出现一截黑黝黝的粗大“圆木”在浮飘滑行,长约丈余,后来这缓缓滑行的“圆木”伸出长长的脖子,上面有蛇一样的头,鳞甲在阳光照射下乌金般光泽,向湖心飘去,转眼不见踪影。1982年有一条机帆船在湖上作业时,船上的人见到前方不远处,有形似渔船的动沉浮戏浪,正准备靠近仔细观察时,已腾入水中。1987年,青海某旅行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午后到湖边拍照,忽然发现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冒出一个有二三头把牛那么大的怪物,背部呈灰褐色,原以为是条大鱼,刹那间那怪物昂起像驼鸟般细长的颈项,头部呈三角形,似有水珠喷洒。他猛地意识到这可能是蛇颈龙,抢拍了一张黑白照片,再拍时怪物已沉入水中,前后约二三十秒钟。

曾目击湖中怪物者尚有数十人,这的确是个谜,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探求。有关青海湖“海怪”的传说,给青海湖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

经济文化

人口

青海湖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业、旅游业和工业生产均有一定规模,是青海省境内人类活动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据统计,2004年青海湖流域总人口数为8.56万。其中,农牧户总数1.38万户,人口7.09万;牧业户1.26万户。人口6.50万。农业户(含半农半牧户)0.12万户,人口0.59万。陆地人口平均密度3.4人每平方公里。湖区属多民族居住地区,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12个民族。其中藏族人数最多,约占人口总数的68.61%,是湖区的主要民族。

湖区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环湖的狭长地带以及湖周交通相对发达的湖盆地带,特别是以刚察县为中心的青海湖北岸湖滨三角地带。湖区四周的山地,主要是牧民群众夏季利用的放牧草场,基本未建定居点。目前急需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等问题,因此需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和实际利益。

经济

畜牧业是湖区的主体经济。湖区现有乡镇均以牧业为主体经济,此外还有湖东种羊场、江西沟羊场、铁卜加草原站、三角城种羊场等几家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体的国营畜牧场。

交通

青海湖的南北两岸曾是丝绸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109国道在青海湖南部自东向西横穿湖区,315国道则从青海湖北部穿越湖区。此外湖区还有相当数量的低等级公路及各种简易公路遍及各乡镇,形成了可通达湖区各处的公路交通网。

文化

青海湖是藏文化区,不仅具有藏文化区的共同特点,拥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文化渊源,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点,包括祭海、转湖等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以及昆仑文化、西王母文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海湖地区的文化发展,构成了青海湖独有的文化氛围。这些特色文化在民族节庆活动、环湖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体现。

气候特征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光照

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气温

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33.4℃。

水分

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大风和沙暴

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水温

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冰情

青海湖因含水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周边环境恶化

2004年,媒体刊登一张卫星遥感照片,让人吃惊不小。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一大数小的湖泊群。这是一个青海湖地区生态恶化的突出“表征”。有人预言:如不加以保护治理,青海湖将“彻底蒸发”,成为下一个罗布泊。

周边绿地退化

近年来,气候剧变、人类活动频繁,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红灯”频亮,恶化的生态不断侵蚀这颗“高原明珠”,让其“遍体鳞伤”。

资料显示,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目前,湖区草地退化面积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青海湖流域沙丘和风沙土地面积超过760平方公里,比20世纪50年代末扩大300多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以10.12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风沙活动的范围也由原来主要集中于湖东北部向整个湖盆地带扩展。湖区许多草场毒杂草蔓延,鼠害严重,部分草地变成“黑土滩”。

水位下降

补给水减少,蒸发量增加,青海湖不断“瘦身”。近百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13米,湖面面积缩减了700平方公里,亏水550亿立方米。半个世纪以前,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有108条,到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黑马河等40余条。当地人介绍,布哈河、泉吉河等重要补给河流也时常断流,现在湖区水的总补给量每年为34.57亿立方米,而湖区的年蒸发量高达39.3亿立方米。有关人士指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得到有效遏制,青海湖水源补给会进一步减少,周边沙漠快速扩张,湖面萎缩更快。

生态资源遭破坏

生物资源遭破坏。青海湖生产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曾经,青海湖湟鱼资源丰富,蕴藏量约5万吨。而长时间的无序滥捕导致湟鱼资源锐减,已不足开发初期的1/10。如今,曾经广布于青海湖区的雪豹难见一只,普氏原羚也屈指可数,野生动物成群结队的景象鲜得一见。生物资源遭严重破坏,撕裂环湖地区的生态链。

专家认为,环湖地区生态恶化有“天灾”,更有“人祸”:该地区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对其生态影响巨大;人口快速增长,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对青海湖地区生态恶化推波助澜。

环境治理

面对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严酷现实,日前,国家正式批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这标志着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即将启动实施。

针对青海湖生态所患种种“病症”,该规划将实施湿地保护、草原鼠虫害防治、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态保护林建设、水土保持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把人为保护和自然恢复有机结合,以求合理“有度”利用环青海湖地区的自然资源,减轻人类的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该规划估算总投资为15.67亿元,其中纳入已有投资渠道实施的工程投资7.15亿元,国家安排专项投资实施的工程投资8.52亿元,规划实施期为10年。工程范围在青海湖流域的刚察、海晏、天峻、共和4个县进行,面积29661平方公里,几乎覆盖整个青海湖流域,整个工程规划实施期限为10年。通过工程实施,希望实现恢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逐步缓解水位下降的趋势,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等目的。

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青海湖生物资源。青海省从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青海湖封湖育鱼,禁止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湟鱼产卵场所捕捞湟鱼等。并多次在青海湖人工放养祼鲤幼苗,并严格整治了湖周围的环境,湟鱼资源有所恢复。在环青海湖地区成立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这种仅存300多只的动物。

同时,青海湖综合治理规划中还包括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工程:退牧还草85.47万公顷,生态移民4157人,农村饮水安全3.67万人,农村能源建设太阳房556幢等,借此改善流域内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青海湖南岸的畜牧业大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把以保护草场生态为前提、以科学利用草场资源为手段的生态畜牧业作为发展方向,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建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

主要景观

青海湖湖区的自然景观主要有:青海湖、鸟岛、海心山、沙岛、三块石、二郎剑;湖滨山水草原区主要有日月山、倒淌河、小北湖、布哈河、月牙湖、热水温泉、错搭湖、夏格尔山、包忽图听泉和金银滩草原等。

青海湖的人文景观主要有:青海湖是南丝绸之路和唐藩古道途径之地,是古代少数民族割据的地方,无论是在古代交通,还是民族文化中都留下了历史的斑迹。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寺院、历史古迹和历史传说众多。主要有:昆仑文化,西王母传说、日月山 文成公主进藏历史故事及传说,三角城遗址——西海郡、伏俣城遗址、舌布齐岩画、哈龙岩画,刻经石、祭海台、白佛寺、佛海寺、沙陀寺、刚察大寺、班禅敖包、拉姆哲寺、香木谷、格萨尔时代的贤巴石城及家多的俄博等,区内还有已经退役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荣誉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其中,青海湖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湖之一。

湿地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对于丰富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调节西北地区气候、保持水源涵养、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因其地处高原地带,生物链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一但被破坏,极难恢复,不仅影响西北的生态环境,而且会连带影响整个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青海湖湿地,就是保证中国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源。其次,青海湖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塬丰富。据调查,区内共有鸟类189种,兽类41种,两栖爬行类5种,鱼类8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37种,保护区内的鸟岛以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鸟类栖息地而闻名于世,春夏之交十几万只侯鸟从祖国的南方、南亚、西藏飞来汇聚鸟岛,栖息觅食、产卵育雏、繁衍种群,景象十分壮观,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和生物专家、学者前来观鸟、研究,在青海省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宣传青海、建设青海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搞好保护区建设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建设好自然保护区既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是贯彻落实“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和温家宝总理关于青海湖综合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贯彻“西部大开发,环境先行”的具体体现。1999年:“中央决定向西部地区进行战略转移,进行西部地区大开发。如何做到西部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青海湖同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合理开发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鸟岛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1975年建立,国家将鸟岛列为全国八大重点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目前,青海鸟岛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候鸟研究基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1994年,青海湖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为56000公顷。

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的刚察、共和及海晏三县交汇处。

自然概况

青海湖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微咸水湖,四周有日月山、大通山、青海南山环绕,海拔3196米,湖面东西最长106公里,南北最宽63公里,周长360公里。湖水面积4573平方公里,鸟岛西北部地势平坦,沿湖一带有大片的沼泽和湿草地,周围为湖水环抱,人畜难以进入环境幽静,是鸟类栖息、繁殖的理想生态环境(图1),保护区为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均温为4℃左右,年降水量336.8毫米,每年12月~第二年3月,湖面冰封,冰层最大厚度为60~80厘米。

青海湖水源来自南面和北面山区冰雪融化形成的布哈河,沙乐河和许许多多小河流。

动物资源

青海湖-鸟类

保护区有各种候鸟、留鸟、旅鸟,共计180多种,种群数量大的有斑头雁2300对,鸬鹚500多对、棕头鸥6500对、鱼欧几百对、普通秋沙鸭、凤头潜鸭、赤麻鸭、燕欧等。青海湖最著名的鱼类要数裸鲤,俗称青海湟鱼。每年5、6月间,是湟鱼产卵盛期,也是各种水鸟集聚鸟岛之时,故有今日鸟岛奇观。

保护区的水禽以候鸟为主,既有夏候鸟,又有冬候鸟,也有春秋两季迁徙过程中在此栖息的旅鸟,特别是雁鸭类。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玉带海雕,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

植物资源

保护区野生植物约有50种,均为草本植物。湿草地、沼泽地植被以禾本科的赖草、早熟禾、针茅等,莎草科的多种莎草,以及菊科、藜科、蓼科等组成。沿河有一些矮柳树灌丛。沿海浅水区,生长着丰盛的水草如香蒲和多种浮游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料,而鸟禽的粪便又肥沃了土壤和植被,形成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保护区内无国家保护植物。

初冬风情

初冬来临,对于热爱旅游的人士来说,冬天的寒冷并不能阻挡他们出行的脚步。冬天里,四季如春的云南、一派北国风光的哈尔滨以及有着鲜明民族风情的新疆、青海、宁夏,都不失为冬季出游的最佳选择。青海湖上的鸟岛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位于青海湖最西边的一个小岛上,每年都有上千只鸟栖息于此,种类繁多,如鸥、水老鸦、天鹅、鹤,还有稀有的黑颈鹤。天鹅共有六种,在中国生存栖息的有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而冬季在青海湖栖息的为大天鹅,看大天鹅的最好时间是在11月到次年2月之间。

青海另一著名景点是全国六大喇嘛寺之一的塔尔寺,距西宁市仅半小时车程,寺院内殿宇相连,白塔林立,大、小金瓦寺绿墙金顶,金碧辉煌。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斑斓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都是不可错过的风景线。

美食酸奶是草原上独特的奶制冷饮,用牦牛奶制作成的酸奶,洁白如脂,表层金黄,鲜嫩质细,清凉微酸。加一勺白糖在酸奶中,酸中带甜,一碗才不到2元,口感极佳。青海由于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饮食具有民族特色,青稞酒、奶茶以及清真食品随处可见,而西宁的饭店也多是民族风味的清真食品。

交通从西宁和格尔木每天都有好几班开往拉萨的班车,经过茶卡盐湖和青海湖,想在青海湖多呆的话,你也可以在西宁包车去青海湖。

购物最好在青海的集市上购买民族风俗品,如昆仑彩石、孔雀翎、藏刀、铜酒壶、手工制品等。

旅游信息

旅游路线

青海湖、塔尔寺互助土族二日游

线路:西宁—日月山—青海湖—原子城纪念馆—西宁—塔尔寺—互助民俗村。

行程特色: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

行程安排:第一天:西宁--青海湖--西宁早餐后赴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途经湟源峡谷、湟源县、日月山、倒淌河、美丽的金银滩草原和原子城——中国第一颗氢弹和原子弹的研究基地,晚返宁。(宿:西宁市)

第二天:西宁--塔尔寺--土族风情园--西宁早餐后赴藏传佛教,黄教的发源地——塔尔寺,欣赏藏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赴土族风情园,欣赏土族的安昭舞、轮子秋,品尝青稞美酒和特色小吃。

旅游时间

当地是青海湖附近地图每年6月左右西宁会有郁金花节,在原子城(西海镇)会有王洛宾艺术节,羔羊节等。还可以在去青海湖的路上绕道去原子城看看,这里以前是两弹的研发地,可以看到很多有关原子弹的纪念物,这里离青海湖很近,出了西海镇走东环湖路可以直接到青海湖,但去151较远,走这条路沿途有“观景台”“班禅行院”“沙山划沙”(可以去尝试,一般从山顶划一次20元左右)“海神庙”(藏族人祭海的一个地方)等地。也是不错的选择,走东环湖路,离沙岛也很近,沙岛上有好都沙雕。

5~6月间鸟岛鸟蛋遍地,继而幼鸟成群,热闹非凡,数里之外,鸟鸣声可传入耳际;充满生机。是青海湖观鸟最好的时候。

7月~8月的青海湖边将不但盛开大片的油菜花,而且黄色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相配衬,景色绝佳。青海湖边是游人最好的扎营地,那时的气温不过18℃左右,气候凉爽宜人。

同时环湖赛从2002年开始,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仅次于环法赛、环意大利赛、环西班牙赛等职业巡回赛。每年比赛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运动队1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总距离1300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赛程9天,奖金总额25万美元。比赛线路设计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为中心,并向周边地区延伸,沿途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旖旎迷人。

旅游参考

去鸟岛最通常方法是从西宁乘汽车过去,长江路和西关大街路口设有售票点;另外,西宁的青海交通旅行社每天都有去鸟岛的汽车,每人收费130元(不包括伙食费和门票),早上七点出发,晚上十点回来;当然,你也可以租丰田面包车去那里(租金约在1200元左右)。途中经过日月山时,可让司机停一停车,那里有一些宗教膜拜地和塔可以看看。

青海湖食宿:青海湖附近的帐房宾馆,但住宿条件不是很好。

离黑马河镇50分钟车程的地方有鸟岛宾馆,带浴室的双人房40元/人,还算干净。从该宾馆继续往前15公里就是两个观光点:海滩和鸟岛。

到青海湖景区旅游一般都住宿在鸟岛宾馆,也可以自备帐篷在湖边过夜。鸟岛宾馆价格标准间168元/天,环境一般,周边有其它旅社,三人间15元一床。据说能在湖边管理人员住的房间里留宿,就在湖边,当然得和他们搞好关系,不用钱(比较困难,看交际手腕)。

当地的青海湖帐篷宾馆是2星级宾馆。距日月山倒沿河景区30~50公里。房间类型有:蒙古包280元/间;甲等双标间240元;160元的标间没有卫生间;另外还有三人间90元、四人间80元,都是公用卫生。

在鸟岛附近还有一些当地人经营的帐篷宾馆,其实就是在帐篷里面搭几张床铺,提供简单的膳食

费用:青海湖门票旺季100元,4月15日到10月15日;淡季为50元10月16日到次年的4月14日。乘坐游船45元,冬季不呢能坐船。日月山门票25元。海滩门票22元;鸟岛门票100元左右。沙岛100元左右

提示:湟鱼本是青海湖特有的鱼种,近年来,由于地质生态变化以及人们的大量捕食,湟鱼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当地政府已下令禁捕。与此同时,渔政部门还与环湖各餐馆、饭店签订了“禁止销售青海湖湟鱼及其制品”的协议书。如果在湖边有人向你兜售湟鱼,那一定是非法所得,敬请注意。

酥油茶不太适合内地人肠胃,不能多吃。

土特产:

甑糕 - 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特点是:枣香浓郁、软糯粘甜。而且大枣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效,是一种滋补养身食品。

肋巴 - 很多旅游者会对西宁一种独有的叫“肋巴”(Kebab)的烤肉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一种先把羊排骨煮到半熟,然后再刷上酱,在炭上烧烤的风味肉串,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土耳其烤肉,甚至Kebab这个词也是源自土耳其语。

小贴士:坐车从鸟岛管理处到观鸟台12元,(距离是17公里,估计还能低很多)从停车处骑马来回5元(不足两百米,不可上当)。坐游艇每人10元,2人以上起航。骑马照相10元左右,可讨价还价。

交通概况

取道青海,铁路是途经兰州入青海的,旅途十分漫长,但也可踏着丝绸之路的线索,浏览沿途风光。飞机好多地方没有直达,要倒机,不方便。

公路

青海湖北岸的315国道条件良好,南岸公路条件同样较好。

从西宁和格尔木每天都有好几班开往拉萨的卧铺班车,经过茶卡盐湖和青海湖,你可以在西宁问清大致经过的时间。想在青海湖多呆的话,你也可以在西宁包车去青海湖,桑车要400元。也可以在西宁参加青海湖一日游,费用70~100元/人。

从西宁长途汽车站做长途汽车到离鸟岛约50公里的黑马河,时间要将近5小时,20元左右。然后再租当地的小面包车去鸟岛,费用大约是50元/车。

西宁到青海湖的公路距离约80公里,4小时的车程,途经日月山,在青海湖旅游区看日落,夜晚可宿青海湖。环湖一周约400公里。

每天早上7点45分,从西宁火车站南边的长途汽车站会有去青海湖西边的鸟岛的中巴,票价35元。

西宁有很多旅行社在火车站和旅店里招徕去青海湖鸟岛的生意,一般一日游的费用在100元左右,二日游的费用在180元左右。里面不包括食宿及门票费用。在5月到9月的旅游旺季,每天都会发车。

铁路

青藏铁路的车站与村镇之间一般较远且火车很少(单向每天3次)。

上海到西宁的直快375、377,全程约41个小时。

北京到西宁的特快75次,运行约33个小时。

郑州到西宁的直达1101次,下午是2:25开车,第二天中午1:30到站

成都到格尔木的1048次途经西宁,运行26个小时,17:25至第二天的19:20到达西宁。

乘火车在哈尔盖下车,可以达到青海湖的南岸,但是由于鸟岛在北岸,这样的选择也不是很好。

『注意』现在的西宁车站不允许进站接人,所以不管是旅游还是探亲最好不要带太多的东西。

从西宁至青海湖雇车站职工的摩托车去湖边,尽情领略青海湖的湖光山色。

另外的办法是自己租车去青海湖,环湖的费用需要约800~1000元。

面积增加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湿地,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的“指示器”和“调节器”。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面积萎缩、生态系统退化,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缩小至四十多年来最低点。据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186平方公里,2008年青海湖水体面积较2004年同期,增加了131.69平方公里,是面积逐年增加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今年6月至7月中旬,由于青海湖周边大部分地区气温正常,使得水面蒸发量较为稳定,仅青海湖主要支流布哈河上游天峻一站在6月份的降水较往年就偏多13%。其次,今年1月份至3月份青海湖流域大范围的降雪天气后,山区积雪融水注入青海湖,使得今年青海湖水体面积得以连续增大。此外,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并开展了人工增雨工作,使降水量增加,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加,目前面积为4354.28平方公里,比历年同期增加58.54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面积。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地形地貌 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