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訄书》(訄音qiú,逼迫)是章炳麟(章太炎)的第一部自选的学术论文集,书名的用意是“逑鞠迫言(穷蹙的环境迫使他非说不可的话)”。

初刻本共收论文五十篇,写作时间可考的有十九篇。其中最早的一篇始作于1894年9月,最晚一篇完稿于1900年1月底之后。初次刊行的时间约在1900年春。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公开的反响。

后来多次出了重订本,影响很大,章炳麟在重订本中也逐渐地突破了一些初刻本中不成熟的主张。1915年章炳麟被袁世凯幽禁期间又对《訄书》作修改,更名为《检论》。后收入《章氏丛书》。

《訄书》集中体现了章炳麟早年的政治社会思想。《訄书》公开从正面批评了孔子和孔学,进而对于封建中国的“天道”观、“天命”论做出了有力的批判,“熔铸新理”、“推迹古近”,成为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

内容概要

《訄书》集中体现了章炳麟早年的政治社会思想,在当时影响颇大。在内容上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泛,对中国古代各时期、各流派的学术思想、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社会风俗、民族、政治、经济、法学等都有论述。其中《天论》、《公言》、《原学》、《原人》、《原变》、《订实知》、《通谶》等篇,依据近代自然科学一些新成果,较集中地阐述了他当时的哲学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反映论、以进化论为依据的自然观,以及对有神论的揭露和批判等。重订本《訄书》在政治观点上批判了维新派,宣传民主革命,号召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对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对于《訄书》,有一点必须得说,很显然章是希望借用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来解读中国的古典,这也许是近代所有“国学”著作所概莫能外的,首先是因为“国学”之成立,本为外来刺激所造成,因此,以西解中来报存“国学”乃当时之共同追求,章算是先驱。

其次,章作为古文经学的传人,面对继承今文经学之论敌康有为,难免会被论敌所牵制。正如朱维铮所说:“《訄书》自《订孔》以下论学术史诸篇,取舍褒贬,时见奇怪之论,原因即在章‘论学的箭垛始终在订康’”(朱著《〈訄书〉发微》)而台湾学者王泛森说:“在与论敌长期缠斗的过程中,他的思想也同时被论敌制约形塑成一个特殊的风貌。”同时,《訄书》文笔古奥,不易阅读,“即海内通识之士,且或表同情于章氏者,亦艰于一读矣”。

版本演变

章氏弟子钱玄同曾对《訄书》的演变有一个简单的说明:“《訄书》作于戊戌,改于庚子,至民国四年乙卯而再改,更名曰《检论》”。具体言之,是书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冬日在苏州付梓,1900年初出版。线装一册,木刻本, 收入自1897年(一说1898)以来章炳麟所撰的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50篇,封面书名为梁启超题签。同年,再版,增补佚两篇。这就是曾经流行一时的《訄书》木刻本。同年还有一个未曾出版的“手校本”。

重订本共收入论文63篇,"前录"2篇其后章氏对该书作了大幅度的增删,删去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改良的文章十三篇,增加宣传反清革命的文章二十四篇,编为63篇,另“前录”(《客帝匡谬》、《分镇匡谬》)2篇,"附录"4篇出版。1904年重印于日本东京翔鸾社刊行,1906年再版。封面的题签也改成邹容的手笔(邹与他是《苏报》案中共患难的挚友)。

1914年,章炳麟在被袁世凯幽禁期间,对《訄书》重订本又作了根本性的增删,改变了原来分篇不分卷的结构,辟成9卷,更改书名为《检论》,铅字排印本。

《訄书》文笔古奥,索解甚难,有朱维铮、徐复、向世陵、梁涛等不同整理版本可资参考,其中徐复《訄书详注》尤佳。

同人的评价

胡适在为上海《申报》五十周年纪念专刊所撰长文《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历数中国两千年来的学术著述史,认定只有七八种书够得上他心目中的“著作”资格,即必须系精心结构之作,具有周密的理论构架并自成体系者。他随之将章太炎的《国故论衡》和《检论(即訄书)》归入他有着严格限定的“著作”之数,使之与享有盛名的刘勰《文心雕龙》、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比肩。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出版物 书籍 章炳麟 袁世凯 自然观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康有为 钱玄同 章炳麟 戊戌变法 苏报案 袁世凯 朱维铮 向世陵 訄书详注 胡适 国故论衡 刘知几 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