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谷来镇位于嵊州市西北部,离市区21千米,东邻崇仁镇,南连王院、竹溪乡,西接诸暨市,北靠柯桥区,是典型的山区小镇,因“舜耕于此,天降嘉谷”而得名。全镇面积105.01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4237人(2017年)。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著名人物有马云等。

来镇位于嵊州市西北部,离市区21千米,东邻崇仁镇,南连王院、竹溪乡,西接诸暨市,北靠绍兴县。2006年,全镇面积103.68平方千米,人口2.71万人。辖1个居委会、20个行政村:谷来居委会、谷来一村、谷来二村、谷来三村、护国岭村、勤勇村、石城新村、金山湖村、三合村、马溪村、上显潭村、举坑村、横山村、马村村、联谊村、双溪村、北岙村、榆树村、吕岙村、袁郭岭村、九里斜村。镇政府驻地市心街3号。2007年,谷来镇行政村规模没有进行调整,仍为20个行政村。

介绍

据宋嘉泰《会稽志》引唐梁载言《十道志》记载:“舜耕于此,天降嘉谷”,故名“谷来”。民国元年(1912)属顺安第一乡,21年曾称谷来镇,后仍属顺安第一乡。1950年设谷来乡、九里斜乡、举坑乡、吕岙乡。1956年,谷来乡、举坑乡及九里斜乡一部分,连同吕岙乡的石仓、高平山和从绍兴县划入的大严、陶家合并为谷来乡。1958年为北山人民公社谷来、吕岙管理区,1961年为谷来、吕岙、显潭人民公社,1983年改人民公社体制为乡建置,1985年谷来乡改设为建制镇。1992年5月,吕岙乡(20个行政村)、显潭乡(16个行政村)并入谷来镇。(摘自《嵊州市志》)

贞观元年(627年),县设乡、里,辖40乡,时谷来等地属富顺乡;嘉泰《会稽志》载:“县辖27乡,133里,时属正顺乡,里四为长敬、新安、温泉、慈乌”。元改乡里为都图;明成化十年(1474年),设56都,124图,富顺乡改设为三十、三十一、三十二都,各领图为三、二、二;清沿明制,宣统三年(1911年),属顺安乡。

民国元年(1912年),推行区、村制;属顺安第一乡,称谷来市。民国10年(1921年),为顺安区,辖144村;民国18年(1929年),推行村里制;民国19年(1930年),县下设乡、镇、闾、邻;民国21年(1932年)6月,顺安、崇仁、安富三区合并为嵊县第四区,区治崇仁;民国23年(1932年),实行乡、镇、保、甲制,时属顺安第一乡,称谷来市;民国36年(1947年)5月,谷来、王院、竹溪三乡划并为顺一、顺二两乡,属顺一乡。

1949年5月22日嵊县解放,12月废保甲,时属崇仁区顺一乡;1950年6月,设谷来、九里斜、吕岙、举坑四乡,11月,增设北山区公所,同徐家培、苦竹溪、王院三乡划归北山区,区公所治谷来;1956年,撤区并乡,撤北山区,举坑、九里斜两乡入并谷来,吕岙乡建置不变,1958年为红山人民公社谷来管理区和吕岙管理区;1959年8月,为谷来、吕岙、显潭三个人民公社;1983年6月,恢复乡建制,为谷来、吕岙、显潭三乡,1985年8月,经浙江省政府民政厅批准,谷来乡为建制镇;1992年,撤北山区,吕岙、显潭两乡36村入并谷来镇至今。

人文历史

相传南宋小康王(即宋高宗赵构)遭金兵追击至砩头岭,因人困马乏躲入庙内休息,金兵追至庙门口时,见蛛蜘结网封门,金兵认为无人进庙而离开,小康王因此脱险,后人以保护国君有功而改名为护国岭。

谷来镇中学前身为创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的北山书院,距今有125年历史。后改为北山高等学堂。1999年10月被命名为嵊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998年被评为省一级成校,199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玉成桥、举坑村祠堂、大夫第老台门。此外还有位于打石溪村,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的万年桥等古迹。

较有影响的人物有创制茶叶杀青机、珠茶炒干机的马传进,教授兼博士生导师、骨伤科专家蒋位庄,学雷锋做好事开车接送学生的任来力等。

参考资料

http://bbs.zjol.com.cn/viewthread.php?tid=1087887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乡镇 嵊州市 竹溪乡 勤勇村 联谊村 北岙村 郭岭村 《十道志》 民国  富顺乡 1949年5月22日 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