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老字号”最令北京人津津乐道。但目前北京所谓老字号者,大都是百年前乃至几十年前出现的,若以时间先后计,在北京城中,要首推位于菜市口的“鹤年堂”了。北京鹤年堂成立于1405年(明永乐三年),是由元末明初著名回回诗人、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创建的。鹤年堂原址座落在现宣武区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骡马市大街西口,与丞相胡同相对,与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邻。鹤年堂是真正的“老北京”,它比故宫和天坛要早十五年,更要比地坛早一百二十五年。

创始人

大诗人丁鹤年:号友鹤山人,博学广文,精通诗律,是元末明初很有影响的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记载:“萨都剌之后,回回诗人首推丁鹤年。”

养生大家丁鹤年:出生在元朝皇封贵族世代精通回汉医学和养生学,其祖父曷老丁以“善药食(药膳)、长乐饮(保健药汤)”而闻名于大都。丁鹤年承家风,深得回汉医药之精髓,养生之真谛,创建养生鹤年堂,在中医药养生领域建树颇丰,本人虽历经磨难,仍鹤发童颜,90岁高龄才驾鹤西游。鹤年堂养生法传承600年而不衰,成为养生老字号,中华第一家。

大孝子丁鹤年:丁鹤年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详细记载了鹤年堂创始人丁鹤年回乡安葬父母遗骨的经过,诗开篇就赞叹道“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百年老店

1405年(明朝永乐三年)由回族诗人、著名医学家、养生大家丁鹤年在北京菜市口创办鹤年堂医馆和中药铺,他同时也开创了以养生立店的先河。鹤年堂原址坐落在现宣武区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骡马市大街西口,与丞相胡同相对,与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邻。1999年,原国内贸易部授予鹤年堂“中华老字号”称号。2005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经过长期的认真考证,正式宣布鹤年堂“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并颁发了匾额和证书。由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一个企业为“历史悠久第一家”,自民国以来为首次。

鹤年堂历史传承:

丁鹤年家族120年(1405—1525年)共承袭四代

曹蒲飒家族230年(1525—1755年)共承袭七代

王圣一家族172年(1755---1927年),共承袭四代

刘一峰家族29年(1927—1956年)共两代

店名由来

丁鹤年虽是风雅之人,但其家族是医药世家,丁鹤年的曾祖父就是元大都(今北京)名噪一时的饮膳太医老阿丁。秉承家风,丁鹤年深得回、汉医药之精髓,养生之真谛,在中医药养生方面建树硕丰,本人历经磨难,目睹了战乱中人民生灵涂碳,瘟疫肆虐,疾病横行,到处是受疾病折磨和夭折的百姓,加之自己父母的早逝,更让他坚定了“不为良相只做上医鸿儒”的志向,他所到之处,均以教书行医为生,而且积累了许多民间验方、丹方,收集了许多民间中草药。他一路行医治病的同时,游历名山大川,拜访名人圣士,谈诗论道,切磋易理,探讨养生之法,他在《奉寄九灵先生四首》中写到:“清泉白石两悠然,仙隐何妨日似年。颇厌文章妨大道,却从奇偶玩先天。云间犬砥烧丹鼎,雨里龙耕种玉田。终岁不闻城府事,闭门闲着养生篇”。其“奇偶”既指阴阳,“先天”指易经。他专心研究中医学的核心理论——阴阳学说的真谛,通过总结自己的医疗实践经验分析阴阳理论对人们养生之道指导意义,并逐步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这就使他打下了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加之他擅长中药的炮制之法,在处方的炮制上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富有创造性,所以他留传下来的不少古方、偏方、秘方,都很有实用价值,与社会上、市面上、江湖上所流传的一般配方不同。他行医于战乱,因此所接诊的患者很多为战乱中所得外伤、瘟疫流行中传染所得的瘟病和因长期饥寒交迫所得的虚衰之症,使他在这几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从祖传的验方中发展而来的刀伤药、愈骨散、辟瘟汤等用于治疗和预防效果更加显着,种类也更丰富。这些都为日后他创办鹤年堂,开创独具特色的鹤年堂养生理论打下了基础。正是他在躲避战乱之时仍研

习养生之法不辍,天下基本安定之后,他年青时想做上医鸿儒之志得以施展和实现。于是,1405年,也就是永乐三年,他历游北京时,在回回人聚居地牛街附近的菜市口,创建鹤年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内含《淮南子.说林》中“鹤寿百岁,以极其游”的意思,同时也取汉族民俗“松鹤延年”之意,表明了他开办医药铺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健康长寿,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丁鹤年以七十高龄开办鹤年堂,既体现出他作为一代诗人特有的激情豪放,也饱含儒学之士命忧天下之风骨,有着强烈的大丈夫当做以兴天下的大事而流芳百世的追求。丁鹤年作为中医药养生大家开办鹤年堂,悬壶济世,以医术救助苍生,为天下人解除病痛,希望鹤年堂得以长生,也能使自己名留千古。他虽然因种种原因只亲自掌管鹤年堂三年就交由儿子传承,自己回到故土杭州为母守孝十七年,静心研究养生之道,虽已过古稀,仍鹤发童颜,直至90岁高龄而鹤寿西去,葬阿老丁墓旁,称“丁氏垅”。

历史沿革

明嘉靖年间(1556年前后),鹤年堂曾相继开设了五家分号,遂有“五鹤朝天”之称,老店作为总店仍在菜市口原址,严嵩之子严世藩题匾“西鹤年堂”。1929年,刘一峰执掌时期,曾在东安市场开设分店;1935年,又在西单开设了分店,在陶然亭首建了鹿苑和药圃,;1936年还在西安开设了分店,公私合营前1955年批准歇业。总店仍在菜市口。1956年公私合营前,鹤年堂在北京拥有菜市口总店、生产厂、东安市场分号、西单分号、陶然亭鹿苑、药圃等。

1956年公私合营初期,鹤年堂继续延续原有资产经营,总店仍在菜市口。1958年陶然亭地区城市改造,建立陶然亭公园,陶然亭鹿苑和药圃被关闭撤消。同一时期,东安市场分号和西单分号、中药生产厂又从鹤年堂的资产中划出,只剩下鹤年堂菜市口总店。

建国后,1956年公私合营,鹤年堂先后归属于北京市药材公司、宣武区一商局(即后来的宣武区百货管理处、宣武区百货公司)、宣武区医药药材总公司。鹤年堂在“文革”中改名为“人民中药店”,文革后更名为“宣武区菜市口中药店”,后又恢复鹤年堂字号。近年来,在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鹤年堂充分发挥中华老字号的优势,溯根源、挖祖方、重文化、求创新、树品牌,大力宏扬五千年中医药养生文化,开始了二次创业的历程,如今鹤年堂已发展成包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鹤年堂中医药(养生)研究院、鹤年堂中医门诊、老年病防治中心、鹤年堂连锁药店、鹤年堂(吉林)参茸制品有限公司、鹤年堂(广东)中药材批发中心、鹤年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鹤年堂健康饮品公司、鹤年养生品牌推广项目管理机构等以中医药产业为龙头、以养生保健项目和产品为主,具有集团优势的综合性健康养生产业集团的发展之路。

1997年8月,在医药药材总公司的领导下,实现资产重组,将原鹤年堂药品经营公司,原广安门中西药品批发站,原牛街口药品批发站合并为现在的“北京市鹤年堂药品经营公司”,注册商标为"鹤年堂"鹤年堂药品经营公司是全资国有企业,地址在宣武区广内大街7号,法定代表人曹希久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经营方式为批发兼零售,经营中药饮片、中成药、西药制剂、医疗器械等,该公司30人具有医药药学职称,鹤年堂药品经营公司其主要机构设置为一个批发部和六个零售门市部。

2002年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组建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第一任董事长为王胜利,董事长一职后由臧东坡担任。

品牌文化

据北京市志载:“本市药业最久、声誉最着者,若鹤年堂……起于明。”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出自御医之家的丁、曹、王、刘四大家族在创建和继承鹤年堂的同时,对中华传统医药进行了孜孜不倦的追求,并以医术精湛、药力独到、养生有方名噪海内外,更成为历代医家妙手施乾坤的殿堂。

因此,在民间素有“丸散膏丹同仁堂,汤剂饮片鹤年堂”的美誉,而明朝名臣杨椒山盛赞鹤年堂的楹联“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亦流传至今,寓意在鹤年堂名医会聚、名药云集,名方荟萃。

鹤年堂已经挖掘整理了108种药膳、138种药粥、36种药酒、82种药汤等,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宫廷秘方和民间验方,组合成益寿药膳、滋补肺阴药膳等不同系列产品,像明嘉靖年间的“长生不老鹤年春酒”、万历年间的“秘制鹤年四宝酒”等都是鹤年堂独有的产品优势。继承历史,开创未来,如今的鹤年堂正蓄势待发,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更是直指打造成中国中药养生行业的强势企业。

董事长臧东坡表示,鹤年堂将整合、优化现有资源,与广州白云区政府共同建立的第一个“鹤年堂养生城”将开业。在吉林建立了北京鹤年堂参茸生产基地,同时,与国家GMP大型企业合作开发新型脑病、肝病、骨病等治疗药品。机遇挑战并存,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将为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日风采

建国后,1954年公私合营,鹤年堂被并于宣武区医药公司,鹤年堂由此蛰伏二十多年,文革后鹤年堂又恢复老字号品牌,近年来,在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鹤年堂充分发挥中华老字号的优势,溯根源、挖祖方、重文化、求创新、树品牌,大力宏扬五千年中医药养生文化,开始了二次创业的历程,如今鹤年堂已发展成包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鹤年堂中医药(养生)研究院、鹤年堂中医门诊、老年病防治中心、鹤年堂连锁药店、鹤年堂(吉林)参茸制品有限公司、鹤年堂(广东)中药材批发中心、鹤年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鹤年堂健康饮品公司、鹤年养生品牌推广项目管理机构等以中医药产业为龙头、以养生保健项目和产品为主,具有集团优势的综合性健康养生产业集团的发展之路。

历史传说

鹤年堂与菜市口

早在盛唐时期,菜市口所在的广安门内大街当时叫檀州街,是幽州城的闹市区。到了明清,外省人士进北京城主要有两条路:水路是京杭大运河过通州进北京;陆路是京汉路沿线过卢沟桥由广安门进北京城,一进广安门就是菜市口,所以这里客栈会馆云集,商铺茶楼林立,终日行人不断,热闹非凡,据杨懋建在《京生杂录中》描述:“宣武门外大街南行近菜市口,有财神会馆;少东铁门有文昌会馆,皆为宴集之所,西城命酒征歌者,多在此,皆戏园也”。鹤年堂就位于菜市口大街路北,属于中心地段,而门前正匾“鹤年堂”三个大字又为明朝首辅、权倾朝野的严嵩亲笔题字,招牌醒目,于是自然成了进入北京最明显的标志,以至人们介绍进京之路时,常把鹤年堂作为方位物:过了卢沟桥就是广安门,过了广安门,看见鹤年堂就算进了北京城了。明清两朝曾在北京活动的文人、政治名流,与菜市口不沾边的恐怕没几个。严嵩、杨椒山宅邸都在附近;仅原菜市口胡同,就曾住过曾国藩、左宗棠、刘光第、蔡元培等;秋瑾曾在胡同内的女学堂任教习,李大钊曾在胡同内创办过《晨钟报》。谭嗣同故居、鲁迅故居、康有为故居都在附近,又都与鹤年堂近在咫尺。到了清顺治皇帝“定鼎燕京”,君临天下以后的数百年间,菜市口又成为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的法场了,据《礼记·王制》中记载:“爵人于朝,与土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可见将闹市做法场的历史在中国是很悠久的,清朝只不过是延续传统罢了。肃顺、“戊戌变法”中的“六君子”、据说明朝良臣杨继盛都是在菜市口鹤年堂前被杀。每逢官府要杀人的前一天,鹤年堂都会被告之:明日行差,准备酒食,切勿外传,日后付款。到了第二日,药铺要关门停业,监斩官、刽子手们先集中在鹤年堂时大吃大喝一顿,酒足饭饱后,在鹤年堂门口放好监斩台,午时三刻一到,监斩官朱笔一圈,顷刻间人头落地。因此,“鹤年堂前讨刀伤药——死到临头”就成了老北京的一句俚语。一般行刑之后,刽子手照例会向鹤年堂讨点安神药,而围观的人往往是一拥而上,有的抢绑犯人的绳子,据说拴牛拴马不会惊;有的抢着买监斩官的朱笔,说是可以驱魔避邪。更有一些犯人家属,在事前买通刽子手,请他在人头落地时,适时用一个大馒头塞入死者的脖腔,以防鲜血溅出,阴魂不散。

因此,人血馒头的故事在清代就传得很远,据说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就是吸收了这样的典故而创作的。早年间,这样的血馒头,鹤年堂也曾保留过。鹤年堂就在这闹市、名人、法场与治病救人之圣殿的矛盾的交融中,以文人开店的独特之风,集鸿儒雅士风范与中医、中药、养生为一体,六百余年长盛不衰,名闻遐迩,不但养生治病名方医法留传后世,更有严嵩父子、明朝忠良杨继盛、抗倭名将戚继光、变法先驱谭嗣同等历史名人与鹤年堂许多历史的典故和传说,共同演绎了鹤年堂六百余年历史的传奇。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社会 组织机构 企业 老字号 菜市口 北京鹤年堂 医学 丁鹤年 骡马市大街 牛街 地坛 元西域人华化考 药膳 骡马市大街 曹蒲飒 王圣一 元大都 精髓 玉田 阿老丁 严世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