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鸿儒,指博学的人。"鸿"是一种体积硕大的鸟,故有"大"的意思;"儒"原为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一批知识分子,后来泛指学者,读书人。

基本解释

[great Confucian scholar] 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有学问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引正解释

指大儒。泛指博学之士。

汉王充《论衡·本性》:“自孟子 以下至刘子政 ,鸿儒博生,闻见多矣。” 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明史·吴山等传赞》:“ 吴山等雍容馆阁,敭历台省,固所谓词苑之鸿儒,庙堂之岿望也。” 夏衍《力与巧》:“看来,鸿儒们不容易懂的道理,被人认为低人一等的艺人们却是深知此中三昧的。”

其它相关

王充把"鸿儒"当作理想的培养目标。他的培养目标:第一是"鸿儒",因为"鸿儒"能独立思考、著书立说;第二是"文人",能掌握知识、从事政治工作;第三是"通人",能博览古今;第四是"儒生",仅有一部分知识,只比俗人稍高明一点,既没有"尽才",又不能"成德"。他认为"儒生"是不受社会所欢迎的。

他也不满足于培养"通人"和"文人",而主张培养"鸿儒"。这是他对当时经学教育不满的反映。他认为死守章句,只能培章句之生",对社会没有用处;只有培养博通古今、著书立说的"鸿儒",才对社会有好处。这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张是很有见地的。王充 《论衡·本性》:“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文学作品 小说作品 论衡 夏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