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红壤土体深厚,剖面发生土层分化明显。在植被茂密的林地,地表常有枯枝落叶层(O)。A层呈暗红棕色,一般厚度为10-20厘米,碎块状或屑粒状结构,疏松,植物根系较多。红壤B层是脱硅富铝化的典型发生层。该土层粘粒含量高于相邻的上下土层,多半是由原生矿物就地风化的“残积粘化层”。

成土环境

黄红壤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等12个省(区)境内的中低山区。总面积26150.6万亩 ;其中安徽1767.1万亩,浙江4927.9万亩,江西1819.3万亩,福建2346.8万亩,湖北116.92万亩,湖南3451.0万亩,广东58.1万亩,广西3494.7万亩,云南6240.0万亩,贵州1114.8万亩,四川774.6万亩.西藏37.4万亩。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一类土壤。在垂直带谱上,它位于黄壤或黄棕壤之下,红壤或棕红壤之上,是构成红壤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的重要类型。其分布海拔高度一般在400-800米之间,但是由北向南和从东至西,其海拔高度范围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黄红壤的成土过程仍以脱硅富铝化作用为主,由于处在山地相对温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和空气湿度增加,呈现黄化附加过程,即因土体内氧化铁的结晶水增加,土体逐渐变为橙黄色。但因其脱硅富铝化程度较弱,显示红壤向黄壤过渡的特征。黄红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砂岩、板岩、泥岩、页岩、凝灰岩和花岗岩风化物,其次为基、中性岩浆岩、石灰岩等风化物。

形态特征

红壤土体深厚,剖面发生土层分化明显。在植被茂密的林地,地表常有枯枝落叶层(O)。A层呈暗红棕色,一般厚度为10-20厘米,碎块状或屑粒状结构,疏松,植物根系较多。红壤B层是脱硅富铝化的典型发生层。该土层粘粒含量高于相邻的上下土层,多半是由原生矿物就地风化的“残积粘化层”。其厚度一般在30-50厘米之间,有的甚至可高达1米以上(如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颜色变动于红、红棕、橙色之间,这与母质含铁、锰氧化物及其土壤的发育程度有关。红壤的B层多为块状或棱块状结构,铁、铝氧化物胶结的微团聚体普遍存在,以富含铁、镁母质上发育的红壤尤为明显。棕红壤的B层还有明显的铁、锰焦斑层,并常见铁锰结核或铁子。红壤类B层的下段大多具有红、白、黄色蠕虫状孔隙和枝形裂隙的网纹层(Bv),尤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更明显。这是湿热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并非现代成土过程的产物。C层为母质层或红色风化壳。

理化性质

土体厚度常比红壤薄,大致在70-80厘米间。在植被茂密的林地下,地表常有2-3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层(O)。土壤的风化淋溶作用较强,风化淋溶系数在0.17-0.35之间。粘粒矿物以高岭石、蛭石为主,伴有水云母和少量三水铝石,有别于红壤。粘粒硅铝率比红壤低。为1.92-2.34之间。土壤中铁的游离度低于红壤,只有38%-50%;而活化度却高于红壤,大多在10%以上。土体中活性铁铝的水合系数也远大于红壤。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较丰富,为55.4克每千克,全氮2.0克每千克,全磷0.61克每千克,全钾19.7克每千克,水解氮167毫克每千克,速效磷2.6毫克每千克。速效钾88毫克每千克,缓效钾504毫克每千克。表明土壤缓效钾含量较丰富,速效磷,钾含量比红壤低,缺磷更为突出。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趋势亦略低于红壤亚类。

利用与改良

红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实行开发与保护、利用与改良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条件,增加农业投入(物质与技术),培肥改良土壤,使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同时必须逐步调整生产结构,实现向多层次、商品化转化,切实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和协调地发展。主要利用改良的方向如下: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红壤资源

充分发挥森林在生态平衡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林业。采用封山育林、育草,通过草类、灌木、乔木自然恢复的演替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和水源涵养林,控制采伐量,加强护林防火及中、幼林抚育和迹地更新,促进木材积蓄量增长,同时使水土流失得以控制,保护土壤资源。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采取生物(造林、育草)和工程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红壤山丘区土地后备资源的潜力很大。在开发红壤荒地时,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建立林、果、草、农、畜等人工复合生态模式,建立农林牧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新体系。

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商品生产

红壤区要理好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关系。粮食生产从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着手,同时积极利用荒山荒坡发展多种经营,扩大经济作物和果木,引进良种,改善品质,提高单产。根据土壤、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及群众的种植习惯和经济基础,发展地方拳头产品,建立名特优产品商品基地,才能真正地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保证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

种草兴牧,发展草食畜禽

南方红壤区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以生猪为主的畜禽结构,充分利用草山草坡面积大的资源优势,建立人工和半人工的优良饲、牧草场,同时利用作物秸秆作饲料,大规模开发兔、鹅、羊、牛等节粮草食畜禽,发展南方农区养畜业。

用地与养地结合,加强地力建设

红壤旱地要获得作物高产,必须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扩大绿肥、豆类和花生等作物的种植比例,以用为主,用中有养,用养结合。同时必须增加投入,增施肥料,维护地力建设,永续利用土壤资源。布局好红壤旱地的优势作物和出口创汇商品基地,又是提高旱地农业综合效益的关键。

推广以保水抗旱为中心的农业技术配套措施

红壤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缺水。因此除兴修水利,引水上山,提高灌溉抗旱能力外,首先要改坡地为梯地,稳定水土条件。其次在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实行旱地改水田,加速土壤培肥熟化。对水利条件较差的红壤旱地、园地,可推行秸秆、地膜覆盖,纸袋育苗,大窝覆盖栽培,小洞蓄水,坑膜蓄水,深沟撩壕等蓄水保墒新技术。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安徽 浙江 福建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