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黔首”(qián shǒu)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使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黔,黎也。上古传说,炎帝蚩尤所逐逃到涿鹿,求助于轩辕黄帝、并结成联盟共同攻打蚩尤之时,战败被俘的九黎人,被称作“黎民”,和“百姓”相区别。黔首在当时有战俘奴隶的含义。

基本涵义

黔首(qián shǒu)黔字从黑,今声。《说文解字》:“黔,黎也。从黑,今声。”

引申含义

黔首是秦代对百姓的称谓。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是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因黔与黎同义,故秦始皇二十八年泰山刻石用黎民、三十二年碣石石刻也用黎庶称谓百姓。秦始皇三十一年,发布“使 黔首自实田”的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封建政府呈报,即可取得国家的承认。从此,原秦国的一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就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历史记载

吕氏春秋·慎人》:“事利 黔首,水潦山泽之湛滞壅塞可通者,禹尽为之。”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焚百家之言,以愚 黔首。”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更民曰 黔首。”参阅《礼记·祭义》:“明命鬼神,以为 黔首则”孔颖达疏。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令“更名民曰‘ 黔首’”。这是秦统一中国后更定名物制度的内容之一。黔,黑色。

《说文解字·黑部》:“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 黔首,谓黑色也。”秦诏令称百姓为“ 黔首”,是由于秦为水德,水德尚黑。

资治通鉴·安禄山之乱》中 “……若景命已移,讴歌所系,即当长驱岐、雍,饮马渭河, 黔首归命,孰有出钺下之右者!禄山大悦,加杲卿章服,仍旧常山太守,并五军团练使,镇井陉口。……”

《书·尧典》云:“黎民于变时雍。”蔡沈集传:“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这里所说的“民首皆黑”,即是“墨面”、“黔首”之意。不过,这里应当指出:黎民可以被称作人鬲、“民首皆黑”的人,但人鬲和“民首皆黑”的人却并不等于黎民,因为,“百姓”也有犯法而沦为奴隶地位的,而奴隶中的黎民,或也会有因立功而改变地位为“百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演变,百姓和黎民的差别越来越小,都成为被统治的平民。于是,终至将“黎民”与“百姓”联在一起,统作普通人民的一种称谓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秦代 庶民 炎帝 蚩尤 水德 旄旌 商贾 自耕农 吕氏春秋 过秦论 秦始皇本纪 资治通鉴 井陉 尧典 变时 蔡沈 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