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选题是出版社( 或期刊社 )对于准备出版(或发表)的图书(或作品)的一种设想和构思,一般由书名、著译者和内容设想、读者对象以及字数等部分构成;它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在中国,选题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出版政策和直接贯彻出版社出书的策略和任务,因而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性质和作用。“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系列著作》(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013),体现国家战略,也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意志

读音

xuǎn tí

基本解释

1.在写作之前对文章题裁的初步确定。

例:你的论文选好题了没有?

2.图书出版之前对图书题材的大致规划。

出版社的选题工作包括选题和选题计划 (或选题规划 )两部分。前者是指图书的单个题目,往往是独立的单行本。

后者则是将一个以上的选题,经由全社或编辑室编制而成的计划,包括按丛书、学科或专题编制的计划,或者按预计完成的时间编制的计划──年度选题计划,如《人民出版社1987年图书选题计划》,3年、5年或更长期的选题规划〔 《中国名花专著系列》总策划刘先银编审(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2008),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系列著作》(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013),等等〕。

3.集体活动之前对活动主题的大致规划。

例:这次毕业晚会,我们的选题是“话别青春”。

重要性

编辑的选题策划是关系到能否正确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大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选题策划关系到出版部门的兴衰。一个出版部门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就没有实力与同类产品竞争,缺乏竞争力的产品,自然难以在书刊市场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难以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凡是认真策划和注重优化选题,并不断设计和开发质量高、特色强、结构合理的选题的出版者,都会形成一种战略优势,产生规模效应,使自己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经济实力也会不断增强,出版单位将因此兴旺发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相反,如果出版部门不重视选题策划和开发工作,以著作和作品是否赚钱为唯一标准,只搞短期目标,最终就将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被市场所淘汰。

由此可见,选题策划是出版部门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必然存在优胜劣汰。按照这一规律,出版物走向市场后也必然出现竞争。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竞争的焦点始终是出版物的质量。因为,只有优质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这就要求出版单位重视策划优秀选题,刻意提高选题质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书刊的设计、编辑和出版上,不断推出精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步骤

1.首先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这有利于自己的论文撰写,也有利于自己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2.其次,选择切口小的题目。切口小,才能论述透彻,容易把握。如果切口大,不好把握,不易论述清楚。

3.最后,选择新颖一点的题目。题目新颖,就是别人很少研究的领域,容易引起别人的兴趣,答辩时,容易获得加分。

选题来源

一般选题来源于自选课题,上级主管部门指定课题与横向联系单位委托课题(包括联合攻关课题)三种形式。无 论那种形式的课题都来自两大方面:

(1)引领:解决社会实践的紧迫需要。这是一种直接性来源。例如:《北京古树神韵》图书,献给第29届北京绿色奥运的一份特殊礼物 ;

(2)总结:从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和有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前沿中挖掘课题。这是一种间接性来源。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即从前人的理论总结基础上派生、外延与升华出来,从而选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充实、完善甚至能填补其空白的课题。如“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系列著作”出版工程,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等系列研究的成果集成。按国家精品图书出版的要求,以打造国家精品图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方法

科研选题可有两种方式,我称之为「前瞻式」与「回顾式」。

前瞻式

这两种方式从截然不同的策略开始,但最终都可能使你对科学做出贡献,同时又享受到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前瞻式研究的第一步,你彻底检索你感兴趣的领域的文献,精读最新最「热」杂志里最「热」的文章,搞清楚这个领域里已解决的和未解决的问题。然后,你开始针对未解决的问题设计自己的实验。这些问题常常是最近「热」文章尚未涉及的下一步。这是一种正规的科研方式--探索未知、追寻新知、一种往前看的「前瞻式」研究。但是,这种方式对一个科研新手或刚进入新领域的科学家是有问题的,因为在你完成你梦想的实验之前,类似的实验很可能早被已有成就的实验室先发表了。很显然,大多数未解决的重要问题的下一步工作,必定已在许多实验室中进行。一个新手要和他们竞争,显然是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回顾式

对新手来说,第二种回顾式研究则提供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方式。回顾式研究的第一步,你把所有「热」杂志「热」文章都暂搁一边,读几篇你所选的领域里最近的权威综述,从这些综述中选出几个你感兴趣,在这领域里已被公认的、接受的概念和假说。下一步就是去图书馆寻找这些假说所依据的原始文献(这些文献可能太老而无法从网上下载)。在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后,你开始设计一个新的实验,用过去没有的新技术或方法,再度检测这个假说(你不能完全依照旧方法去重复旧实验,因为复制别人的实验是不受重视的)。你的实验可能有两种结果。第一,你可能证实了旧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因为你使用了新的实验技术或方法,为一个公认的重要假说提供了新证据,对这个领域是有相当的贡献,可以发表在高水平的杂志。另一个可能是你的实验结果与旧的实验结果不符或甚至相反,那你就「中奖」了。你的证据可以对目前公认的假说提出质疑,流行的概念与假设需要重新考虑,你可以发表一篇「热」文章,一连串的新研究课题也将从此诞生。科学的进展就是不断对目前流行的假说进行修正。前瞻式研究从累积新的信息来迫使假说修正。回顾式研究则从检测已知信息的可靠性直接指出假说的破绽。

如何选题

在社会主义国家,编辑要成功地进行选题策划,首先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社会主义出版工作,首先是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任务是通过出版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技术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做好这一宣传工作,编辑人员在编辑加工文稿时,不应只注重文字加工,首先应严把文稿政治关。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思想性,不掌握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就会造成文稿政治上的失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行业走向市场,按经济规律办事,给广大读者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这也就必然要求编辑人员熟悉并严格执行出版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正确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政治上不迷失方向。

要搞好选题策划,编辑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严守职业准则与规范,敬业爱业。这种精神力量和事业心、责任感,有如一种内在的动力,它驱使编辑为了策划好的选题,朝朝暮暮、寻寻觅觅,执著地追求着。但也有一些编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只满足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他们不思提高自己思想品德和修养,没有敬业爱岗的精神,不去寻求策划优秀选题,不去考虑如何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与编辑业务能力,远离了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审慎、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作作风,使编辑素质与书刊质量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状态。因此,加强编辑的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强化宣传纪律,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在选题策划时没有创名牌和出精品的意识也是不行的。繁荣出版业的关键在于多出精品,

这已成为出版界同仁共识,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出版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一段时间以来,黄色书刊、非法出版物充斥市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书刊质量滑坡,难以实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呼唤精品,呼唤名牌,声浪高涨。来自文明社会的需求与来自自身的责任感,促使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创名牌、出精品意识。对此,首先要把握的就是选题的优化和深化。只有狠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力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为社会提供积极向上、健康有益、品位高尚、内容丰富的作品,并充分有效地发挥它们的社会效益,扭转低层次重复出书的局面。

搞好选题策划,还要求编辑人员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学识水平,又要精通编辑业务技术。

作为编审学术作品的编辑,其专业水平一定要高。这是因为,只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他才会在组织选题、编辑加工稿件、指导和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时得心应手,使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因此,编辑人员要针对工作需要,主动寻找机会,积极创造条件,勤奋不懈地进行科研进修,花功夫钻研学术问题,努力提高本专业学识水平,并使知识不断更新、增值,力争使知识既“博”与“杂”,又“深”与“专”。

但是,编辑人员又不是专门科研工作者,而是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这就要求编辑精通编辑业务技术,掌握编辑工作的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懂得编辑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而自如地完成选题策划、联络沟通作者、编辑加工稿件等行为。

编辑提高专业学识水平和提高编辑业务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专业学识水平提高了,使得编辑积累了知识,加大了学力,从而进行选题策划、联络作者、编辑加工的能力就会提高,而编辑业务能力提高了,编辑人员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从客观上为编辑钻研专业知识,提高学识水平,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从而形成学识水平与编辑业务的良性循环机制。

基本原则

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把选题策划视为出版工作的基础。尽管各出版社的出书范围和特色不同,但在进行

图书选题策划时都必须遵循如下这些基本原则:

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中国的出版事业是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设计选题、进行选题策划时,必须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首先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自觉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此外,还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

为读者服务的原则:

为读者服务是出版工作的根本宗旨。因此要认真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以便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设计选题和进行选题策划,满足读者在学习、工作、研究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阅读需要。要明确具体的读者对象,根据具体的读者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决定书稿的内容、形式、装帧档次和定价等问题。读者对象不明确、不具体,或者过于宽泛笼统,设计的选题就会缺少针对性,书出后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文化积存原则:

书籍和报刊不同,不仅要传播文化,还要积累文化。各个时代的文化成果载入书籍以后,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可以超越时代、民族、地域的界限,长期流传,造福后世。这是书籍的特殊功能。在策划选题时,要注意发挥图书的这种特殊功能,尽力策划一些具有重大文化、学术价值和长远生命力的图书选题。即使出版这类图书在经济上暂时亏损,也要从文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出发,在出版社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保证出版。

品牌原则:

品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之一。出版社的品牌就是通常所说的重点书。重点书的出版不仅反映一个出版社的出版能力而且反映一个出版社的风格和特色,对于提高出版社的声誉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把策划重点书选题视为选题策划工作的重要任务。研究、解决重大社会课题的书籍,反映各门学科研究成果的书籍,总结整理文化遗产的书籍,汇集名家名作的选集,或者是实用技术读物,等等,都可能成为不同的出版社的重点书选题。

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就是选题的独创性和开拓性。独创性指在书籍的内容、形式、写作角度、编撰体例、设计装帧等方面的创新。开拓性指开发新的选题领域或者在原有的选题领域中拾遗补缺。每一个选题都应该有新的构思,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色,避免和已经出版的书籍重复雷同。一个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必须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出书思路、出书重点和出书风格,不能模仿别人的选题思路、抄袭别人的选题模式,只有这样,出版的图书才能在读者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系统性原则:

选题策划绝不是就选题论选题,选题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图书组稿、编辑、设计、印制、宣传、发行各个环节策划的总和。在现代出版活动中,一个成功的选题策划总是离不开图书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具体说来,设计选题时,要考虑读者需要和书籍的供需情况,没有市场需要,或者市场同类书已经饱和的选题,就不能采用。如果采用,就要使选题有比同类书籍更高的质量和鲜明的特色。设计、论证选题不仅要研究选题的价值,还应考虑制作成本、定价、初版印数、出版时机、宣传推广方式、发行方式、发行折扣、预测盈亏情况。只有对选题作全面系统的策划,才能使选题的最佳效益最终得以实现。

可行性原则:

选题策划的目的是要提供既有两个效益又为读者所需要的图书。但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就会造成工作的被动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分析实现该选题应该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如作者力量、编辑力量、印制能力、发行条件和资金等。二是充分估计客观情况可能发生的变化,如社会形势的变化、读者兴趣转移、同类书增多、书稿质量不理想等等。所以在策划选题时应该对未来情况的变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策划指标、完成时间等方面注意留有余地。

文化因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出版社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出现了自我迷失:对图书经济运作方式的强调远远超过了对图书文化内容的强调;对编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的强调远远超过了对文化意识的强调;对出版业市场的强调被简化为顺应市场,从而忽略或淡化了文化思想的含量。因此,出版社要发展,就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的独特性,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本位。本文拟从价值论的角度,对图书选题策划中的文化因素作些探讨。

文化的渗透力:

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凝聚着个体与社会的双重特性。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图书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复合体。图书的个体价值代表着图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图书的社会价值代表着图书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图书的个体价值有着满足个人精神需求的属性。对作者来说,纯粹的个体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二是情感宣泄的需求。对出版者来说,纯粹的个体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我形象的需求,二是经济效益的需求。对读者来说,纯粹的个体需求也有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认知的需求,二是情感体验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利益、意志、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其进行社会活动的方式不同,因而他们对文化的创造也有差异。同是描写宋朝的农民起义,施耐庵把它写成了歌颂农民斗争的《水浒传》,俞万春则把它写成了丑化农民、美化封建统治阶级的《荡寇志》。同是一部《红楼梦》,道学家见到的是淫,才子佳人见到的是缠绵,而革命家见到的是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这说明,人类社会除了有其共同的文化生活、文化财富外,还有不同社会属性的特殊文化、个别文化。作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产生的图书,应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应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对那些腐朽的、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消极文化,应拒之于千里之外。

文化的整合力:

文化的整合力: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复合

出版价值与学术价值的最佳结合 大凡一切文化,都必须是人的全部活动、方式及其成果在人的心理的反映和内化。从这一角度看,一切文化都可能是精神性的,或都可能以精神形态的方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图书,要求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显示其精神形态的存在。由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图书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具有社会性,这就可能使图书的文化力将出版与学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在海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从词语的训诂考释入手,逐步楔入对象的深层意蕴,对若干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尤其是上古文化的种种“神秘”(如《楚辞》、《诗经》、《老子》、《庄子》),做了整体性的破译或“现代阐释”。丛书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将出版价值与学术价值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因而取得了成功。

文化的引导力:

文化的引导力:出版价值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统一

大众化图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应市场的需要而产生的。市场是检测大众化图书出版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既要满足市场的正当要求,又要引导市场的需求。符合这种条件的领域应该说是较宽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等方方面面,只要是大众所关注的,都可以挖掘出有出版价值的选题。当然,对大众所关注的问题,选哪个方面或哪个角度,那就要根据普适性原则把握分寸和契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知识精要丛书》,介绍了学科中最基本、最关键、最切合实际的知识,突出了学科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语文知识的普及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所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出版者用精要、易懂、实用的读物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从而引导读者学习。在这里面,文化起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文化的引导力还表现为文化的提升作用。一方面,优秀图书可以推动和引导学术的发展,提高读者的文化水平;

另一方面,广大读者文化水平的提高影响图书的市场,反过来要求图书文化含量的提高。“读者对阅读日益呈现的个性化、多元化、理性化倾向,说明对图书文化内涵追求的要求在提升,这是极其可贵的现象,也是促使中国出版产业成熟的原动力。”

文化的张力:

文化的张力:精品图书的内在品质

精品图书以其巨大的文化含量影响社会,发挥其品牌作用。“品牌图书的数量及其市场占有份额,一方面是出版社综合实力的象征,另一方面它所产生的市场及社会效应引发了更大的示范作用。”当今的一些知名出版社,就是以其闻名的图书而闻名,进而形成特色,产生了品牌效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外语类图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引进版图书、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类图书、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类图书,中国林业出版社的《中国名花专著系列》等等,都为出版社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精品图书在内在的文化张力驱动下,同时也产生出外在的文化张力。洋洋123册、2 76亿字的《传世藏书》,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以学术凝成了图书精品,又以精品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稳定、经济逐步繁荣、文化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图书品牌,它必将表现为多种外延和内涵的拓展。如从1 000种名著扩充为2 000种、3 000种甚至更多。从中国古典延伸到中国现代经典——20世纪文化经典。此外,世界文化经典同样可以有系统地聚集在《传世藏书》这一旗帜之下。”同时,它外在的文化张力也限制了任何人重复性地发展。

精品图书的文化张力,还表现为两种文化的融通。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精英文化与俗民文化。在精英文化与俗民文化之间,又存在着在特定条件下的转换:精英文化俗化,俗民文化雅化。在文化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社会的文化创造,则在精英与俗民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两种文化的融通和发展为精品图书的产生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五十年代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连载,培养了一代人语法修辞的能力;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多少人把它们奉为教科书;艾思奇先生的《大众哲学》,成为无数革命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向导。奥尔巴赫的《原子时代的遗传学》、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名著引导无数青少年走入科学的殿堂。”这些作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水准,深受群众欢迎,在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精品不但是一个社会生产力、科技水平、文化艺术水平的标志,而且还是这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的素质等水平的标志。“出版物精品有三个方面的标志,或曰三个构成条件:一是它凝聚和浓缩了当代最新的文化成果,有高文化含量;二是它有创新,一出现就代表着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一个新高度;三是这个精品能够普及,能逐渐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并因此提高本领域的文化水平,乃至全社会的文明水平,最后被载入史册。精品,总是以它独有的概括性、创造性登上史舞台,并且为最大多数的读者所接受,最后以一个文化坐标在历史上占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精品,是在其巨大的文化含量中,在精英文化与俗民文化的对流运动中确立其雅俗共赏的文化品质的。

组成部分

选题的六个基本组成部分即:题目、作者、出版意图、读者对象、基本内容、写作要求,勾画出了一部新的精神产品的未来蓝图,但确定选题还只是整个选题工作最基本的一部分,不是具体的实施方案。

选题策划论证报告书》,内容不仅要详细列出出版成本预测和盈亏预测,还须包括出版物内容介绍、特色分析、读者定位、读者需求市场调研及分析。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 期刊 发表 编辑 中国林业出版社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意志 丛书 人民出版社 选题计划 马克思主义 北京古树神韵 开始设计 毛泽东思想 市场经济 非法出版物 编审 学力 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