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邮政运输是一种较简便的运输方式。各国邮政部门之间订有协定和公约,通过这些协定和公约,各国可以互相传递货物。邮政运输是一种“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并具有广泛的国际性,适用于量轻体小的货物。

分类

国际邮政运输分为普通邮包和航空邮包两种,对每件邮包的重量和体积都有一定的限制。如一般规定每件长度不得超过1米,重量不得超过20公斤,但各国规定也不完全相同,可随时向邮局查问。邮政运输一般适合于量轻体小的货物,如精密仪器、机械零配件、药品、样品和各种生产上急需的物品。

起源

邮政起源存在三种观点 “到底中国邮政历史应该从何时起算,业界专家分为三派。”天津市邮政函件局综合办公室主任季文军告诉记者,这三派的观点分别为天津起源说、上海起源说和北京起源说。

据市邮政文史中心专家魏普金介绍,业界专家之所以形成三个派别,主要基于三个事件:第一是1878年3月23日,天津开始试办邮政,国家首次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这是中国邮政史上的里程碑;第二是1878年7月,发行了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由天津发行、上海印刷;第三是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国家邮政,这一天即“奉旨成立”的日期。

从这次发行邮票的年份看,国家邮政总局是以1896年皇帝下诏作为中国邮政历史的开端,而这在业界专家中再次引发争议。

“官办官民共用”即邮政开端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请设送信官局,总理衙门就此致函北洋大臣李鸿章征求意见。李鸿章随即向总理衙门建议并获同意,由赫德主持,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五处海关仿欧政办法,试办邮政。1878年春,赫德指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上述五处海关实施该项计划。3月23日,德璀琳率先在天津发布公告,开始收寄华洋公众信件,又先后组织了以天津为枢纽的海运和陆运邮路。1878年7月,天津发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可以说,中国邮政天津起源有两层意思,一是说1878年3月23日是我国近代邮政之起源;二是说天津是创办近代邮政的五处海关之首。”魏普金告诉记者,其实早在此之前,当时的海关内部就已经开始办理邮政业务了。清同治五年(1866年),北京、上海、镇江、天津海关先后设立邮务办事处,开始只收寄各国驻华使馆的文件和海关本身的公私信件。1868年1月7日,天津邮务办事处开始收寄外侨的信件。但由于这段时期并没有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因此业界认为这不属于近代邮政的开端,近代邮政的开端应该是“官办官民共用”。

12月30日,我国将发行《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面值1.2元。这枚邮票的发行再次引起了业界专家的关注——中国邮政历史到底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中国邮政历史的发源地,天津专家更坚持“中国邮政历史应该提前18年”的观点。

影响因素

影响邮政运输规划的主要因素 邮政运输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系统,下面分析影响邮政运输规划的主要因素。

1、邮路结构 邮路结构是实现邮件异地转移的基础设施。它是在交通运输网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要求,挑选出来的适合于邮政运输的道路集合。在不同的地域,邮路等级有着很大的差别。相对来说,东南部交通运输网络发达,邮路等级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邮路状况不甚理想。另外,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邮路断路也时有发生。 邮政运输网路可分为全国干线网和省内网。干线网主要针对全国一、二级邮区中心局间的邮件运输,省内网则主要面对省内二、三级邮区中心局间的邮件运输。

2、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是实现邮件异地转移的载体,是以一定的邮路结构为基础的。邮政运输主要依赖于委办,特别是干线运输,需要依托航空和铁路部门提供的运能支持,车辆开行时刻、停靠站点和容间大小都不具备自主权力。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自办邮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主要还是通过汽车邮路来完成部分省内邮件的运输。另外,邮件运输还涉及到少量的轮船运输。

3、邮件种类和流量流向 就运输环节而言,我国将邮件按时限要求大致划分为快件和普件,针对不同的邮件类别实施相应的运输计划。快件主要强调传递时限短,普件着重考虑邮件运输成本的降低。对于不同的邮件种类,其运输评价指标不一样。另外,邮件流量流向区域性差别大,邮件总量与流量流向随机变化,季节性强,变化幅度大。

4、时限 时限是衡量邮政通信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实物邮件的异地转移是邮政通信的基本内容,邮政运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处理时限标准,而且端到端有一个总的时限标准。通常,邮政运输在整个邮政通信作业过程中所占的时限比例较大,因此花在邮政运输中的时间是邮政运输路由规划时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评价因素。影响时限标准实观的主要因素是运输时间和转运时间。

邮票

邮票的诞生,是由于邮资的征收对象的改变:不再是收信人,而是发件人付费。这是一种“预付模式”(先付费后使用)。而且邮资的费用可以因此而降低,收费也变得简单起来,通信因此走入寻常百姓家。

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叶。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设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出信给用户。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目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 资付讫证的标签,可说是邮票的前身。这种标签随用随撕毁,没有留传下来。

在1836年来自卢布尔雅那的奥地利人劳伦斯·科师尔(Lovrenc Ko ir)向奥地利政府提出建议,引入邮票简化邮政服务。苏格兰书商詹姆斯·查门斯(James Chalmers)在1838年递交了类似的建议。建议可能为罗兰·希尔所采纳,而后者在1835年受不列颠政府委托去对邮政进行改革。希尔因此成为邮票使用的倡导人。

在19世纪早期,邮资是按邮件送递路程远近和信件纸张数量分别逐件计算的,即“递进邮资制”,费用由收件人支付。按照规定,邮程在15英里之内收费4便士;20英里内收费5便士;300英里内收13便士……除此之外,按照邮递条件还会另加邮资。邮资非常昂贵。据记载,一封从伦敦到爱尔兰的信件就要花费一个铁路工人一个月工资的两成。如此高昂的邮资不仅平民望而却步,连国会议员也难以承受,为此国会竟决定议员可享有免费邮件。结果一些议员将这些免费邮件大肆赠送给亲朋好友,免费邮件竟占邮件总数的75%,邮政部门因此亏空严重。而民间也想尽办法逃避邮资,诸如请人代送或拒绝收件等方法层出不穷。

希尔于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叫做为《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的书籍,主张取消邮件免费特权,在英国本土邮件重量只有低于0.6盎司一律只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并且由寄件人预付邮资,还提出用一种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付邮资,引起广泛回响。1839年7月22日,希尔的邮政改革主张终于在下议院通过。8月17日,该方案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通过,决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实行。1840年3月,第一批邮票240个邮票模版制作完成,4月15日开机印刷,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发行,并且在5月6日生效(但在5月2日已有人在使用了)。 因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收藏家称之为黑便士(One Penny Black)。这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邮票图幅为19mmX23mm,无铭记,无齿孔,有背胶,有小皇冠水印。

最初的两枚邮票设计也是多得罗兰·希尔。为之他收到数千份设计,最后都为他弃之不用。邮票上的画像来自于一枚他特别喜欢的1837年纪念币。面值1便士的邮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则是蓝底。亨利·科巴(Henry Corbald)为之制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则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厂(Perkins, Bacon Petch)承担。而黑便士邮票也有其不足之处,邮票上的黑色邮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钻空子(漏洞)将其反复使用。为此,之后的1便士邮票改用红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红便士宣告诞生。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信件 总理衙门 烟台 牛庄 营口 中国邮政 西部地区 卢布尔雅那 国会 邮政部门 盎司 黑便士 罗兰·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