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邺都引》是唐代诗人张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写曹操的英雄业绩及其豪贵生活的消逝,抒发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景慕和人世沧桑的感叹。此诗开阖动荡,气势恢宏,超越四杰,而语言上除了同样采用大量对偶之外,简古道劲,淘尽六朝铅华,更与四杰大异。

作品原文

邺都引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 ,群雄睚眦相驰逐 。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

都邑缭绕西山阳 ,桑榆汗漫漳河曲 。

城郭为墟人代改 ,但见西园明月在 。

邺旁高冢多贵臣 ,蛾眉曼睩共灰尘 。

试上铜台歌舞处 ,惟有秋风愁杀人。

作品注释

1.邺都:曹操建都于邺城,在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磁县东南。引:琴曲。

2.魏武:曹操,曹丕建魏朝后,尊曹操为魏武帝。草创:事业的开创,此指初创魏的基业。天禄:天所赐予的名位,一种天命论说法,这里指帝位。

3.群雄:指汉末为,争夺帝位而大动干戈的军阀们。睚眦(yá zì):发怒瞪眼。

4.赋华屋:在华丽的堂屋里赋诗。

5.都邑:都城,指邺城。缭绕:形容城池委曲围绕。

6.桑榆:泛指邺城附近的村庄树木。汗漫:漫无边际。漳河:源出山西,流经邺城,入卫河。

7.墟:住过人而现已荒废的地方。代改:一代代地改换。

8.西园:即铜雀园,曹氏父子经常在此聚会赋诗。

9.冢(zhǒng): 坟墓。

10.娥眉:美好轻扬的眉毛。曼睩(lù):明媚的目光。

11.铜台:即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年) 曹操所建的歌舞游宴场所,在邺城西北角。

白话译文

魏武帝初创基业、争取帝位,群雄怨恨对立,互相争斗仇杀。

白日里率领壮士们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夜间则接遇词人,在华美的宫室中吟诗作赋。

邺都城池曲折环绕在西山之阳,漳河两岸的树木、村庄,无边无际。

雄伟的城郭化为废墟,西园也早已荒废,只剩明月依旧高悬在天边。

当年在此轻歌曼舞的美女和炙手可热的贵臣都同样化作累累荒冢中的灰土。

试着登上铜雀台歌舞处,可是台上也只剩下令人悲愁的萧瑟秋风。

创作背景

张说在玄宗与韦后及太平公主的斗争中有定策之功,四十几岁就官居中书令,爵封燕国公,位极人臣。唐开元元年(713年)十二月,正当他踌躇满志之际,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突然失宠,贬为相州刺史。次年秋天他来到邺都遗址,凭吊创业于兹的魏武帝曹操,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开篇二句起势雄壮,高度集中地叙述了曹操扫平群雄,为子孙夺得帝位的赫赫功业。以群雄的“睚眦”作为背景,更烘托出他叱咤风云、游刃其间的英雄气概。“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描绘出两幅鲜明生动的画面:白日里率领壮士们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夜间则接遇词人,在华美的宫室中吟诗作赋。两幅画面互相配合,互相映衬,将魏武帝集勇猛豪雄与风流儒雅于一身的英姿活现出来。作者的崇敬、向往之情也溢于纸上。《三国志·魏志·武帝本纪》记载: “(曹操)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当是本诗所本,但就形象性和感染力来说,却远不如诗。这是由于诗人不仅具有高超的文字工夫,而且还有与魏武帝相近的身分与经历,既是文坛领袖,又曾亲自带兵征战,诗中融汇、渗透了他自己切身的体验。“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写当年邺都城邑规模之大和周围树木的繁茂,渲染出一派郁郁葱葱的兴旺景象,进一步烘托魏武功业之盛。

以上六句为一层,将昔日魏武之雄、邺都之盛发挥到了极致。后六向为第二层,描写今日邺都的凄凉景象。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二句写随着人世的变换,雄伟的城郭化为废墟,曹氏父子经常清夜同游的著名的西园也早已荒废,只剩他们在诗中歌咏过的明月还依然如旧地高悬在天边,引起人们多少伤感的联想。“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绿共灰麈。”又进一层,写人事全非:当年在此轻歌曼舞的美女和炙手可热的贵臣都同样化作累累荒冢中的灰土。“曼碌” ,灵活转动的眼珠,与“蛾眉”一起代指美女,颇为传神,也就更能引起人们的感慨。 “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西风愁杀人。曹操生前常在铜台行乐,临死前还留下遗令,要他的妃妾、伎人定期登台望着他西陵的坟墓歌舞,以娱乐他的亡灵。诗人见到作为魏武功业象征的邺都如此凄凉,心情沉重,于是抱着一线渺茫的希望登上与魏武关系最密切的铜雀台,想在这里寻求慰藉,“试” 字用得十分贴切,准确传达出诗人这种心理。可是台上也只见秋风萧瑟,一代之雄,而今已不在,触景生情,更感到不堪忍受的悲愁。

综观全诗,通过魏武生前身后、邺都昔盛今衰的鲜明对比,抒写出世事沧桑、功名富贵不得久长的深沉感慨。表面上看,这一题旨在吊古诗中颇为寻常;但联系作者的事迹,可以作出更深入的理解。他感慨富贵不常,实际上是在悲叹自己的遭遇,委婉地抒发内心的愤懑。同时,诗人虽然受到打击,但并未失去对前途的信心,仍然怀有对建功立业的强烈向往。正因为如此,诗中即令写凄凉的景象也能那样气势雄浑,于悲凉中见慷慨,而非一味低徊伤感。

名家点评

明代学者高棅《增定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无甚深意,却自悲感。

明代学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创业之始,声势极其雄盛;改世之日,眺听不胜萧条。夫开国承统,何代无之?抚邺都而想见其奸雄之处,即老瞒有知,亦应有弑夺之悔矣。此诗从群雄争逐、壮士词人,说到贵臣娥眉同归灰尘,思致岂不深沉?似笑似悲,似置似吊耶!

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裁》:声调渐响,去王、杨、卢、骆体远矣。“ 草创”二字,居然史笔。“昼携壮士”二句,叙得简老。

作者简介

张说(667—730年),唐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武后时授太子校书,曾流放钦州。中宗时任黄门侍郎等职。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除作诗外,又擅长文辞,与当时苏颋(袭封许国公)齐名,并称为“燕许大手笔”。著作有《张燕公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文学作品 古诗文 张说 七言古诗 曹操 周珽 沈德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