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钻心虫,又叫三化螟,二化螟。三化螟是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水稻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稻区,钻心虫特别是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为害严重。北限近年已达北纬38°,即山东烟台附近。三化螟只为害水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稻茎内壁,造成枯心苗、死孕穗、白穗等为害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形态特征

三化螟

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1-25毫米。

形态特征:雌蛾前翅长三角形,淡黄白色,中央有1明显黑点;腹末有黄褐色绒毛一丛。雄蛾前翅淡褐色,中央有1个小黑点,翅顶角斜向中央有一暗褐色斜纹,外缘有7个小黑点(图2)。卵产成块,长椭圆形,初产时蜡白色,孵化前灰黑色,卵块有几十至一百多粒卵,上面盖黄褐色绒毛。幼虫分4至5龄,初孵幼虫灰黑色,为1龄,也叫蚁螟。2龄,头黄褐色,体暗黄白色,头壳后部至中胸间可透见一对纺锤形灰白色斑纹。3龄,体黄白色或淡黄绿色,体背中央有一条半透明的纵线,前胸背面后半部有一对淡褐色扇形斑。4龄,前胸背板后缘有一对新月形斑,头壳宽1毫米以下。5龄,新月形斑与4龄相似,头壳宽1毫米以上,老熟幼虫体长约18毫米、腹足退化,趾钩单序全环(图3)。蛹,长圆筒形,淡黄绿色,羽化前变金黄色(雌),或银灰色(雄),雌蛹后足短,伸达第六腹节;雄蛹后足长,几乎伸达腹末。

二化螟

学名 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分布在我国方、北方各稻区。

形态特征:成蛾 雌体长14—16.5mm,翅展23—26mm,触角丝状,前翅灰黄色,近长方形,沿外缘具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腹部灰白色纺锤形。雄蛾体长13—15mm,翅展21-23mm,前翅中央具黑斑1个,下面生小黑点3个,腹部瘦圆筒形。卵长1.2mm,扁椭圆形,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长13—16mm,宽3mm,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幼虫6龄左右。末龄幼虫体长20-30mm,头部除上领棕色外,余红棕色,全体淡褐色,具红棕色条纹。蛹长10—13mm,米黄色至浅黄褐色或褐色。区3—4代,20—24℃地区4—5代,高于24℃地区5-6代。以4龄以上幼虫在稻桩、稻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内、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气温高于11℃时开始化蛹,15—16℃时成虫羽化。低于4龄期幼虫多在翌年土温高于7℃时钻进上面

为害特点

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也渐死,称为枯梢期。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生活环境

稻桩及小麦、大麦、蚕豆、油菜等冬季作物的茎秆中;均温10—15℃进入转移盛期,转移到冬季作物茎秆中以后继续取食内壁,发育到老熟时,在寄主内壁上咬l羽化孔,仅留表皮,羽化后破膜钻出。有趋光性,喜欢把卵产在幼苗叶片上,圆秆拔节后产在叶宽、秆粗且生长嫩绿的叶鞘上;初孵幼虫先钻入叶鞘处群集为害,造成枯鞘,2—3龄后钻入茎秆,3龄后转株为害。该虫生活力强,食性杂,耐干旱、潮湿和低温条件。其寄主主要有: 水稻、玉米、甘蔗、粟、蚕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麦、紫云英等。该虫为害仍然严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一是耕翻土地,减少虫源。二是调整播种期,使菜苗3至5片真叶期与菜螟盛发期错开;三是适当灌水,增大田间湿度。

化学防治

喷药防治必须抓住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孵化期进行。可选用1.8%爱福丁乳油2500至3000倍液,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应早施或选用,或21%灭杀毙乳油2000倍,20%菊杀或10%菊马乳油1000倍,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10%多来宝悬浮剂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5.7%百树得乳油2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灭幼脲三号悬浮剂100

其他

主要天敌有卵寄生蜂等。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自然 生物 三化螟 叶鞘 螟蛾科 腹足 趋光性 叶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