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铁肩担道义》是由国家一级编剧高军、马继红编剧,军旅导演谷锦云执导摄制完成,田少军、赵文煊、王智慧郑卫莉等演员联合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于2010年9月28日在央视八套首播。

该剧记述和再现了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业绩。

剧情简介

李大钊在腥风血雨的北平,走向了反动军阀的绞刑架,时 间是1927年4月28日。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37岁的年轻之躯走向了生命的永恒。先人已去,但我们从他留下的几百万字著作里,依然能够探寻到他的生命之旅。

李大钊的生命之旅是从河北唐山乐亭县的大黑沱村开始的,那里位于渤海海滨。自幼失去双亲的李大钊是由爷爷抚养长大的,经历三位私塾先生的教导,少年李大钊具备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县试中状元后,因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他成为中国新式中学堂的第一批学生,在这里他与反清义士蒋卫平结为好友。升入袁世凯创办的北洋法政学校,李大钊受到同盟会员白亚雨的影响,开始参加反清活动,组织天津学生游行示威。滦州起义失败后,白亚雨壮烈牺牲,李大钊受到震撼,发起创办刊物,发表自己的政见,得到国会议长汤化龙的赏识,并受到他的资助,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在日本,李大钊从安部教授那里接触到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产生极大兴趣,开始深入研究,并与章士钊陈独秀结识。为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李大钊提前结束了学业,回到国内,参加到实际的斗争之中。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采用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一时间人才云集北大。章士钊推荐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在开创性地办好图书馆的同时,还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与陈独秀、胡适一同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李大钊开始在北大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并接收青年毛泽东到图书馆工作,使毛泽东开始接触社会主义理论。北大学生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许德珩、刘仁静等进步学生受到李大钊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成为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面对反动政府的镇压,他号召社会各界声援,组织营救被捕的陈独秀,挽留辞职的蔡元培。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胡适的错误观点展开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陈独秀出狱后,思想发生很大转变,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他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到处发表演讲,反动政府决定再次逮捕他。李大钊亲自驾骡车,扮成商人,将陈独秀送到天津,他们探讨了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的可能性,并相约一南一北,共同建党。在天津演讲,李大钊与青年周恩来、刘清扬等相识。由于李大钊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被聘为教授,公开在课堂上传授马克思主义,并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术研究会,指导青年研究马列,为建党作基础准备。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建立,李大钊发展张申府、张国焘、邓中夏、高君宇等入党,成立中国共产党北京小组,并拿出自己工资的一半用作党费。由于经常接济贫困学生,李大钊家庭生活异常困难,蔡元培校长听说后,通知财务室,每月扣出必要的生活费,直接送到李大钊夫人赵纫兰手中。

共产国际代表到上海,决定召开中共一大,李大钊由于领导北京高校教职工向政府索薪被打,受伤住院治疗,他派张国焘、刘仁静代表北京支部参加。党的一大之后,成立了北方区委,李大钊领导北方区委开展工人运动,他亲自做军阀吴佩孚的工作,说服其接受“保护劳工”的主张,并利用军阀派系间的斗争,向铁路派出了共产党员从事工人运动。中共在西湖召开会议,讨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提议,遭到了陈独秀等的反对,李大钊精辟分析,最终说服了大家,形成决议,并被指派负责与国民党交涉。李大钊在上海与孙中山会谈,达成合作共识,孙中山亲自主持仪式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拉着李大钊的手步入会场。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发难,李大钊走向讲台,恳切之语打动了与会者,使国共合作顺利开展,他也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

国共合作使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由于张国焘被捕叛变,供出了李大钊,为躲避敌人搜捕,李大钊回到故乡,思考中国未来的命运。中共中央派李大钊以首席代表身份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他筹措路费,率罗章龙、刘清扬等偷越国境,到达苏联。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中央急电李大钊回国负责协调此事。由于军阀间的权力斗争,李大钊回国时,冯玉祥已对复杂政局束手无策、灰心丧气,李大钊给绝望的冯玉祥带来希望。孙中山抱病北上,李大钊组织社会各界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孙中山逝世后,参加治丧,与国民党右派进行论战。冯玉祥的部队移师张家口后,李大钊派出共产党员到冯的部队开展政治工作,并安排冯玉祥到苏联访问,接受革命思想,使国民革命军与北伐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三一八”惨案后,多次组织游行示威、发表反日演讲的李大钊遭到反动军阀通缉,李大钊将国共两党的领导机关搬到了苏联大使馆的旧兵营内,在白色恐怖下,他拒绝了中共中央让其撤离的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策动了冯玉祥的“五原誓师”。

敌人发现了李大钊的行踪,在日、英、美等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军阀张作霖不顾国际公约,公然出动军警将苏联使馆包围,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面对敌人的种种利诱和酷刑,李大钊坚贞不屈,慷慨赴死,留下了共产党人为理想献身的千古绝唱。

和平明媚阳光下的新中国,李大钊的理想得到了实现,北京万安公墓的李大钊墓碑和河北乐亭的李大钊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着这位伟大人物的不朽 。

分集剧情

第1集

  李大钊与王大龙、英子等一溜烟跑出去看乐亭大鼓演出,被爷爷堵在了村口。爷爷很生气,罚李大钊站在院子里不准吃饭。邻家姐姐赵纫兰悄悄给李大钊送来热气腾腾的包子,使李大钊精神饱满地接受处罚。爷爷觉得赵纫兰倒是管住孙子的一个笼头,于是借机向赵家提亲。一桌酒席,李大钊以对对联令赵家兄弟信服,于是,一场婚礼让李大钊和比自己大6岁的赵纫兰成为夫妻。全家人都对李大钊的科举功名怀着梦想。在爷爷和赵纫兰的支持下,李大钊参加了县试考试。县试发榜,李大钊得了头名。正当李大钊准备参加府试时,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度,将前三名的李大钊等录取为永平府中学堂学生。李大钊成为中国新式学堂的第一批学生,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启蒙。李大钊受到同学蒋卫平的影响,开始对现实不满,两人又受西文老师的影响,剪去了辫子而激怒校方,幸而李大钊用机智化解了危机。

第2集

  蒋卫平参加反清活动,被校方开除。爷爷病危,李大钊艰难地用板车拉着爷爷赶往县城,但爷爷还是在半路上离开了人世。爷爷唯一的遗言,是希望李大钊发奋读书,光宗耀祖。几年之后,李大钊升入天津法政学堂,得到袁世凯的赏识而被免除学费。慈禧、光绪死后,社会各界要求政府立宪、开设国会的呼声越来越高。李大钊等人联合天津各界名流上书请愿,初获成功。但不久,请愿代表温世霖即被发配新疆,李大钊痛感害了先生,要再次发动游行、罢课、示威,白亚雨说,清政府已无可救药了,只有推翻它。辛亥武昌首义后,白亚雨等发动滦州起义,起义者建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清政府派重兵镇压,李大钊得知清军的假谈判阴谋,连忙冒死去给白亚雨报信。

第3集

  李大钊亲眼目睹白亚雨大义凛然赴死。白亚雨的死给李大钊很大震撼,而民众的漠然更让他痛心。李大钊认识到武力对抗强大的清政府尚显无力,而眼下能做的,是以思想影响民众。他创办《言治》月刊,向社会发表自己的政见,得到北洋法政学堂创办人之一孙洪伊的欣赏,孙洪伊觉得李大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将其介绍给众议院议长汤化龙。李大钊认识了中国社会党北京总干事陈翼龙,加入社会党,不久,社会党被查封,李大钊逃出天津。第一次加入一个政党就被政府追杀,让他看到了血淋淋的现实。在黎昌火车站,李大钊目睹了日军残酷杀害中国警察的暴行,民众愤怒了,他们抬着中国警察的尸体到县政府告状,县长听说此事是日本人干的却不敢过问。李大钊对县长说:你如果不敢站出来为中国人说话,那我们就抬着这些尸体到北京去告状。

第4集

  李大钊从法政学堂毕业,被孙洪伊召到北京创办《法言报》,李大钊根据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事迹创作乐亭大鼓,被孙洪伊看到,汤化龙、孙洪伊认为李大钊有远见卓识,是个可造之才,他们资助李大钊去日本留学。赵纫兰想让丈夫在异国他乡过得宽裕些,东借西凑,甚至卖掉了陪嫁的手镯。李大钊拿着这笔凝聚着妻子心血的钱款,百感交集。李大钊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本科学习。初到异国的孤单和语言不通令李大钊十分苦闷,同班同学美智子主动帮助李大钊整理笔记、补习日文,在北洋法政学堂的日本教师今井加幸也回到日本,担任早稻田大学教师,让李大钊的情绪有所缓解。

第5集

  李大钊因给《甲寅》杂志投稿而与章士钊结识。听安部矶雄教授用社会主义的观点讲授经济学,马克思的理论令李大钊耳目一新,他经常与安部教授探讨,并开始钻研马克思理论。李大钊从《甲寅》上读到了署名“陈独秀”的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他不同意作者表现的悲观厌世情绪,写了篇文章批驳。两人见面后,李大钊情不自禁地向陈独秀谈起正潜心研究的社会主义学说,陈独秀却茫然不知社会主义为何物。日本政府向中国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引起了国内的反对、抗议浪潮,身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更是群情激昂。李大钊成为留日学生抗议活动的领袖。

第6集

  袁世凯政府与日方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痛感亡国之危机,领导留日学生继续进行救国活动。陈独秀回国了,他们相约,未来共同作战。李大钊在课堂上与有贺长雄教授就袁世凯的恢复帝制展开一场论战,李大钊大获全胜,有贺长雄教授被问得哑口无言。国内的变化,触动了李大钊归国的念头。一直默默爱着李大钊的美智子感觉到了,她倾慕这个中国青年的才华,为了留住李大钊,她向李大钊表达了爱意。李大钊向美智子讲述了他与赵纫兰的故事,使美智子明白,他们的关系只能止于友谊了。

第7集

  李大钊回到祖国。军阀张勋上演了复辟的闹剧,他的“辫子军”到处抓捕革命党人,章士钊、李大钊等都在抓捕之列。章士钊得到消息,急忙逃往天津,并通知李大钊也速速离开北京。李大钊来到南京,已是江苏军政府高级顾问的昔日同学白坚武将他介绍给江苏督军李纯,但李大钊看到了李纯军阀的实质后,毅然离开。白坚武深为好友的雄才大略不能施展而遗憾,说同学中拒绝做官的只有李大钊一人。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开风气之先,一时间人才云集北大。章士钊推荐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长,蔡元培征询陈独秀的意见,陈独秀对李大钊大加夸赞,蔡元培当即邀请李大钊到北大。

第8集

  陈独秀将《新青年》搬到了北大,并请鲁迅、章士钊、胡适、钱玄同、李大钊等轮流主编。李大钊担任图书馆长后,发现图书存量太少,人员素质较低,他号召全体教职员工捐赠图书并加快书的流通速度,同时带领职员走访清华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倡议成立了北京图书馆协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李大钊从那里看到了希望,开始专题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北大德语专业学生罗章龙,因为家庭贫困,需找人担保办理入学手续,听说李大钊乐于助人,就找到李大钊,李大钊不仅同意,还贴出告示,需要担保的贫困学生都可以找自己。李大钊在图书馆中专门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的专栏,他找来罗章龙等进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著作,既解决了翻译问题,又用勤工俭学的办法解决了这些学生的生活之忧。

第9集

  张国焘、高君宇、邓中夏、刘仁静等一批进步学生不断集中于图书馆,听取李大钊的社会主义学说辅导。蔡元培得知这一情况,就请李大钊兼任了哲学课程。毛泽东经章士钊介绍,找到李大钊,一番交谈,李大钊对毛泽东非常欣赏,安排他当了图书管理员。毛泽东从李大钊那里听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他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与北大进步学生结识,在李大钊的具体指导下,成为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的人。李大钊有感于社会风气之败坏,向蔡元培建议成立一个道德约束组织,于是在北大成立“进德会”,提倡与社会浊流作斗争。

第10集

  蔡元培、胡适、陈独秀、章士钊、鲁迅、李大钊等在北大授课,使北大学生思想开阔、进步很快,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全面展开了。毛泽东在北京接受了新鲜的思想,想回到家乡开展实际工作。反动政府组织文人对北大攻击,在内外夹攻下,蔡元培违心辞退了陈独秀,陈独秀说自己从此可以转而以社会的力量组织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政府提出由日本接收德国在中国的一切权益。李大钊从《京报》主编邵飘萍处得到了条款的具体内容,怒不可遏地说:一定要阻止他们签字。采取直接行动,游行示威。在集会上,李大钊说:三年前的二十一条,北大沉默了,这是北大的耻辱。今天,北大要起来,唤起民众,阻止政府签约。

第11集

  1919年5月4日,北大联合北京各高校上街游行。遭到军警的阻拦后,愤怒的学生火烧了赵家楼。军警拘捕学生,30多名学生被捕。蔡元培带着北京各大高校的校长找政府交涉释放学生未果,愤而辞去校长职务,离京南下。陈独秀写了份《北京市民宣言》,他要印成传单,亲自到街头散发。胡适认为此非教授所为,但李大钊赞同。李大钊认为,真正的斗争在于革命,像俄国的十月革命那样,推翻政权。陈独秀将传单印出来后,李大钊和胡适都走上街头张贴,但陈独秀在散发时被捕。陈独秀被捕的消息传遍全国,孙中山等发出通电营救。由于陈独秀被捕,《每周评论》暂失主将,李大钊与胡适商定,他们轮流担任主笔,李大钊先编发了一期,然后就交给胡适,自己投入到营救陈独秀的工作之中。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探望父亲,父子相见异常激动,陈独秀告诉儿子,这么多天,他最想念的人,就是李大钊。

第12集

  李大钊被推选为北京高校教职员代表,向腐败政府抗争,警察局准备逮捕他,得到这个消息后,赵纫兰使出调虎离山计,机智地吸引敌人的注意而掩护李大钊回到老家乐亭。在那里,他完成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由于全国人民的声援,五四运动胜利了,蔡元培被恢复校长职务,陈独秀也被释放。李大钊组织了二百多名学生到监狱门口欢迎陈独秀,当学生们吟诵李大钊的新诗《你出狱了。》时,陈独秀热泪流淌,激动地与李大钊拥抱。陈独秀与李大钊闭门三日讨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现状的结合,陈独秀彻底接受了共产主义理论,他宣布,自己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新青年》转而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13集

  周恩来是天津南开大学觉悟社的负责人,团结了一批忧国忧民的青年学生寻找救国之路,经张太雷等人介绍,邀请到李大钊来讲课。李大钊告诉同学们,不管什么主义什么路,只要能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能让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就应当鼓掌欢迎,而马克思主义之路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那条路。毛泽东在湖南发起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并组织一批青年学生来北京请愿,生活发生困难。李大钊得知这一情况,立即给毛泽东送去了木炭和粮食,使艰难中的毛泽东倍感温暖。陈独秀在外地演讲,号召民众起来造反,推翻政府,受到各界热烈欢迎,政府决定再次逮捕陈独秀。李大钊亲自驾骡车,扮成下乡收帐的商人,帮助陈独秀逃出险境,冰天雪地中,李大钊、陈独秀通过了层层哨卡的盘查,到达天津。一路上,两人无所不谈,从家庭、孩子、理想、信念,一直谈到建立党组织,临别之时,二人相约一南一北,共同建党。

第14集

  李大钊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张国焘、罗章龙、邓中夏、高君宇、刘仁静等均为成员。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负责人维辛斯基来到北京,与李大钊探讨在中国建党的可能性,李大钊告诉他,党的组建实际上早在酝酿之中了,并介绍他去上海会见陈独秀。由于李大钊兼任的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并且鉴于他的社会影响,蔡元培聘请李大钊为教授,从此,李大钊公开在课堂上传授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广泛传播。李大钊感到在中国建党的时机已经成熟,陈独秀此时受到共产国际的激励,也认为建党时不我待,他与李大钊相约南北同时建党,并征询李大钊党的名称。李大钊当即确定叫中国共产党,并派张国焘持信去上海,找陈独秀商量具体问题。一个影响中国未来命运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北京同时建立。

第15集

  李大钊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张国焘、刘仁静、罗章龙等人第一批加入,黄凌霜等5名无政府主义者也加入。由于党的活动经费非常紧张,李大钊从自己每月的160元工资中拿出80元用作党费。赵纫兰理解丈夫所做的一切,她省吃俭用,默默以行动支持丈夫的事业,从不声张。蔡元培校长听说了这件事,他通知财务室,每月必须扣出必要的生活费,直接送到赵纫兰手中。由于政府拖欠教职员的薪水,而且经常无故停发,教师们的生活都很困难,校方几次交涉未果。李大钊发起组织索薪斗争,被推选为北京高校教职员代表,到新华门请愿,遭到军警毒打受伤。李大钊受伤住院治疗,安排张国焘、刘仁静代表北京支部参加党的“一大”,并将家里仅剩的五块大洋交给张国焘路上用。

第16集

  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军失败而宣告结束,黎元洪取代徐世昌担任总统,组成了直系御用内阁。军阀首领吴佩孚发表召开国民大会的通电,使关心时局的知识分子大为兴奋。李大钊亲赴保定,与吴佩孚进行了会谈,说服吴接受“保护劳工”的主张。为了推动工人运动开展,李大钊又利用军阀之间的派系斗争,建议在铁路上设立交通密查员,以监视和检举舞弊行为。这些同志名义上是执行交通部指示,实际上从事工人运动的联络、组织工作,为北方工人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共一大被选为总书记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相处不睦。马林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想促成国共合作,但陈独秀无法接受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做法,而且还要打手模、宣誓效忠孙中山。中共中央决定在西湖召开会议讨论国共合作事宜,马林知道持坚决反对态度的陈独秀、张国焘和蔡和森,是不可能被自己说服的,惟一能改变局势的人,只有李大钊,马林知道李大钊在中共领导人之中的份量,所以,他首先赶到北京,向李大钊求助。李大钊告诉马林,世界上任何成功的经验,都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所有同志,都是服从真理的。

第17集

  西湖会议开始,正如马林所料,当他提出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此形式实现国共合作,立即遭到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的坚决反对,由于李大钊的精辟分析,说服了大家,形成了决议,最后由陈独秀提议,推选李大钊负责与国民党交涉,在他看来,其他人尚显年轻,经验不足,而李大钊不仅有学识、社会地位,而且在国民党高层也很有影响。在上海,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进行了正式会谈。比孙中山年轻23岁的李大钊对国际革命运动、世界思想潮流乃至民国以来政治的发展、建设以及中国社会症结等问题的见解,深深吸引了孙中山。他们一连几个小时交谈不止,甚至忘了吃饭的时间。孙中山并亲自主持仪式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随后,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张太雷也相继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拉开了国共合作序幕。

第18集

  京汉铁路发生大罢工,李大钊派施洋律师去帮助工人,领导罢工运动的方向,但“二七惨案”发生,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等37人被当场打死,200多名工人倒在了吴佩孚屠杀的血泊中。李大钊怒不可遏,也由此更深刻地认识了封建军阀的本性。孙中山十分信任和钦佩李大钊,他从这些数量不多但素质非常高的共产党人身上感到了救国的希望,他委任廖仲恺、汪精卫、张继、戴季陶和共产党的李大钊组成国民党改组委员会,负责有关国民党改组事宜,并指派李大钊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和出席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等九人当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李大钊因国共合作方针遭到来自党内的诸多指责,他愤而解释,耐心说服,让同志们看到党的长远利益。“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陈独秀在经历“二七”惨案之后,对国共合作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他看到了这个合作对于中国革命的巨大作用。

第19集

  孙中山邀请李大钊到寓所促膝长谈,并评价李大钊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善于诱导的政治家,要留他在身边工作,李大钊挽谢,说现在的情势,北方更需要他。孙中山让李大钊把北方国民党的工作也负责起来。北方反动政府在疯狂抓捕革命党人,张国焘被捕,他经受住了最初的严刑拷打,但当生命真的受到威胁时,他屈服了。李大钊得知敌人将逮捕自己的消息,当夜带着全家逃避,敌人赶到河北乐亭搜捕,乡亲们舍命掩护,使敌人再次扑空。李大钊以中共首席代表身份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李大钊等偷越国境,到达苏联,多次发表演讲,介绍中国的革命形势,使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人有了充分的了解。冯玉祥率部进入北京发动政变,囚禁了直系军阀曹锟,提出欢迎孙中山北上,中央急电李大钊回国。

第20集

  孙中山抱病北上,李大钊发动社会力量,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孙中山的病情加重,他指派李大钊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成员,参与他在北京的重要工作,李大钊全力以赴,联络各方力量。孙中山病逝,李大钊参加治丧并亲自抬棺、守灵。李大钊加强了对国民党左派的联合工作,与右派组成的“西山会议派”进行面对面的论战,由于他的影响,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继承了“一大”的路线,没有出席会议的李大钊再度当选国民党中央执委。李大钊在深入农民之中考察时,最先看到了农民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农民武装的主张。他主持成立了内蒙古工农兵大同盟,并当选为主席。由于直、秦系军阀对国民军的联合攻击,加上帝国主义的支持,北方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三﹒一八惨案后,中央要求李大钊向南方转移,但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继续工作,李大钊关闭了国共两党的领导机关,搬到了苏联大使馆西院的一个旧兵营内。北京的白色恐怖更严重了,反动军阀加紧了对革命者的迫害,京报社长邵飘萍被枪杀。

第21集

  对于邵飘萍的牺牲,李大钊在悲愤的同时,也预感了形势的严重性,他写了一副挽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纪念这位好友。经过长时间侦查,敌人发现了李大钊的行踪,由于李大钊身处苏联使馆,不便抓捕。在英、日、美等国的支持下,张作霖不顾国际公约,派出军警冲进使馆,逮捕了李大钊等人。李大钊怀着慷慨赴死的决心坦然面对敌人。张作霖派其参谋长杨宇霆出面劝说,遭到李大钊的拒绝。社会各界发起营救李大钊的活动。北大等九所高校派代表出面交涉。李大钊以凛然态度面对死亡,在狱中完成了论述自己一生的《我的自述》。法庭上,李大钊坦然面对一切,面对穷凶极恶的王法官等,他说我死而无憾,因为我用有限的生命,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这便是马克思主义主,这便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芒,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撒播,共产主义在中国在世界必将得到最后的胜利和成功。法庭上,李大钊与妻子无言告别,只是用眼睛深深地看了赵纫兰一眼,这就是他们的永别。李大钊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坚信用不了多久,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以38岁的年轻之躯,走向了生命的永恒,为我们留下了革命先驱为理想献身的千古绝唱。

( 以上资料来源)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演员备注
田少军李大钊
郑卫莉赵纫兰
汪洋陈独秀
孙承政蔡元培
高发章士钊
李博胡适
赵文瑄孙中山
王智慧宋庆龄
李万年李如珍
刘交心冯玉祥
侯京健毛泽东
侯祥玲周恩来
白铭健范鸿劼
王冶邓中夏
杨文哲高君宇
周航张太雷
常亮刘仁静
王思荣刘清扬
赵强张中府
徐健张国焘
王莹欣邵飘萍
王一淼关智子
山鹰马林
尼古拉维新斯基
杨念生袁世凯
孙涛吴佩孚
储智博汤化龙
马书立王怀庆
王东辉白坚武
崔可法大限重信
张永健今井加幸
王文安部矾雄
时旭有贺长雄
曾红生傅增湘
柳秉玉孙洪伊
姚彦林温世霖
宋重东林伯渠
邵小江白亚雨
董祁明陈翼龙
邢平蒋卫平
赵小军童年蒋卫平
杨森鲁迅
李良罗章龙
王家亮蔡和森
李涛亮杨扶清
任志宏赵世炎
李凡陈延年
李伟陈乔年
田拓李葆华
菲菲杨开慧
张青邓颖超
张艳林吴弱男
王潭高君曼
王子纲童年李大钊
张琳童年赵纫兰
尚国伟王法官

职员表

出品人王建军
制作人王智慧
监制李青、杨汭、陈国鹰、李宏塔(总监制)、景武、郭彦洪、高瑞华、马继红、刘琳(监制)
导演谷锦云
编剧高军、马继红

( 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李大钊演员 田少军 年少时历经磨难发奋苦读,接受新思想,远渡日本,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发起学生运动,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担任中共北方区委领导,参与国共合作,直至被反动派杀害。
赵纫兰演员 郑卫莉 中国最传统的妇女,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没文化、不识字。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小她六岁的李大钊,便亦妻亦母,任劳任怨,照顾李大钊的生活和家人,支持李大钊的革命事业,直到李大钊生命的最终点依然陪伴着他,实实在在的用时间和生命证实了爱情,踏踏实实的度过了一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陈独秀演员 汪洋 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性格张扬,不拘小节,固执己见但是能服从真理。与李大钊因文章而结缘,从而相遇相知建立深厚友谊,被李大钊鼓励,两人共同为理想而奋斗,在共同的斗争中陈独秀彻底接受了共产主义,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徒。
孙中山演员 赵文瑄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三民主义,亲自主持了仪式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协助改组共产党,并在国共合作方面做出了巨大工作。
范鸿劼演员 白铭健 即是李大钊的得意弟子又是李大钊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从学生时代一直到英勇就义都时刻追随着李大钊先生。
毛泽东演员 候京健 李大钊非常欣赏的一个进步学生,在李大钊的安排下当了图书管理员,从李大钊那里听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后,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结识北大进步学生,在李大钊的具体指导下,成为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的人之一。
蔡元培演员 孙承政 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和策源地,他跟李大钊是烘托的关系,不是陪衬,而是一种托举,正是蔡元培所打造的北大的平台,托举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胡适演员 李博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在提倡白话文,反对封建主义思想制度方面功不可没,他跟李大钊的人物关系是矛盾的,因为政治见解不同,经常发生争论,但是虽然是遇敌但是是朋友,正是因为有胡适这样的,高水平的论敌,才使李大钊更高水平登上理论高峰。

幕后花絮

田少军为饰演好李大钊这个角色,自费到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体验生活 。

为还原历史,剧组特别选取李大钊故居作为拍摄场景之一 。

剧组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李大钊,特别邀请了李光华(李大钊之子)做为总顾问 。

该剧原本准备起名《李大钊》,但是剧组报广电总局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注册了李大钊这样一个电视剧,只好改名《铁肩担道义》 。

该剧拍摄过程中,对于剧中的近百位人物,为了达到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的要求,剧组动用了全部所有人的朋友关系,找了很多人来客串,而且所有来这个组的人都不谈价钱 。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2008年,该剧总制片人王智慧好友赵勇调任到唐山当市委书记,为了打文化牌,抓了两个含金量很高的题材,一个是《唐山大地震》( 交给了冯小刚,最终创出了6个亿多的票房);另一张牌就是李大钊,他把这张牌交给了王智慧。王智慧在唐山市委,还有乐亭县委还有河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开始立项融资 。

剧本创作

该剧创作初期的文学创作阶段,为了真实再现少年、青年时代的李大钊,编剧查阅大量文献,多次拜访有关专家,并深入到李大钊故乡乐亭走访健在的父老乡亲,对主人物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琢,对原型的气质特征做了扎实的功课分析,最终决定李大钊同志的人物基础为“内外从如云”( 即为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真理,待人宽厚,团结同志) 。

剧本的编撰,在大局方面,以李大钊的个人生轨迹作为戏的经线,把各个关节点中,李大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和他接触到的重要人物作为纬线,整体把李大钊的人生脉络做了比较全面的写作;在细节方面,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强调塑造他的道德完人 。

剧集评价

《铁肩担道义》真实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苦难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艺术地再现了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始末,描写准确、精细而到位。该剧塑造的李大钊艺术形象,性格丰满、有血有肉、光彩照人,在以主人公李大钊为中心线索的同时,也勾连了这一时期所有重要历史人物( 解放军报评) 。

《铁肩担道义》是一部反映共产党党史上重要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的剧作,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建党90周年最生动、最深刻、最形象的教材( 总后勤部原政委、上将周克玉评) 。

《铁肩担道义》从青年李大钊的人生经历起笔,不仅拉近了伟人与当代青年的距离,更是给当代青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告诉他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原中央党校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李君如评) 。

《铁肩担道义》拍出了比文学史、教科书里更真实的历史 ,也拍出了更真实的李大钊( 生活日报评) 。

《铁肩担道义》具有历史的最大深度与广度的高度真实的艺术;用英雄史诗叙事追求电视剧画面的诗化艺术美;在英雄悲剧的艺术范畴内强化和升华悲剧激情。该剧是一部高水平的“英雄史诗”的电视剧作品,还原了历史,用历史事实和电视剧艺术把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的光辉人生蕴蓄出来一种磅礴于天地之间的气象,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力( 曾庆瑞评) 。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娱乐 娱乐作品 电视剧 谷锦云 田少军 王智慧 郑卫莉 李大钊 袁世凯 汤化龙 章士钊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邓中夏 高君宇 张国焘 刘仁静 赵纫兰 吴佩孚 罗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