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铜元俗称铜板,是清末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铜元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元诞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它是我国钱币史上“机制币”的开端。铜元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因此外观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

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基本信息

铜元的由来

中国最早的铜币(机制铜币)由两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奏准创建广东造币厂,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生产机制铜元,这是我国钱币史上称谓“机制币”的开始。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疯狂的划分“势力范围”和抢占“租借地”的瓜分浪潮。随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国对外贸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银外流加上沉重的战争赔款,清政府的财政恐慌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帝国主义为掠夺目的对中国的投资,客观上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于是,社会对货币的要求量日益增大。铜元,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铜元首次在广东试铸成功。铜元每枚重2钱,含铜95%、白铅4%、锡1%。正面铸“光绪元宝”四汉字和“宝广”二满字,周围有“每百枚换一圆”的字样。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龙纹饰,周围有英文“广东一仙”等字样。这是最初的铜元。1904 年,铜元的外观稍有变化:原来的“每百枚换一圆”的字样改为“每枚当制钱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为“十文”。新铜元精秀、华美。于是,各省纷纷仿效。但各省所铸的光绪元宝铜币,其画面上均置省名,字样和花纹也有所变化。这时,“铜元开铸已有十省,设局多至二十处”。据梁启超所记各年份铜元铸额为光绪30年1741167千枚、光绪31年4696920千枚、光绪32年1709384千枚、光绪33年2851200千枚、光绪34年1428000千枚。

1905 年,清政府为整齐划一铜元,解决流弊,着手铸造“大清铜币”。分四种:当二十重四钱,当十重二钱,当五重一钱,当二重四分,成色定为紫铜九五,配白铅五。因为滥铸之风一发而不可收,铜元日趋贬值。

1910年(宣统2年)4月16日,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铜元中的问题,颁布了币制则例,在确定银本位的同时,规定铜辅币为分币,有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这次计划尚未实施,就与清王朝一同寿终正寝了。 民国时期,各地军阀割据势力相互混战,继而又纷纷设厂制造铜元,用以筹措军费,竞相滥造,营私分肥,毫无章法,遂使铜元质地恶劣,价格暴跌。北洋政府时期的钱法更坏,各省不仅没有停造,反而纷纷增设新厂,所造铜元铜质低劣,面值增大,以牟取暴利。北伐以后,铜元逐渐被镍币所取代,逐步退出流通。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苏区根据地,曾先后制造和发行铜元多种,已成为难得的革命文物。

铜元在货币史上的地位

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铜元在我国发行流通前后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它在我国货币的历史的长河中,仅是十分短暂的一瞬间,但中国铜元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过程,是中国近代货币史钱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铜元的分类

光绪时期

主要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这一时 期各地造币均有光绪元宝字样。总厂造币在正面左右分列“户部”二字,各地均在正面上缘或左右分列省名及地名,以示区别。这一时期各厂局各尽所能,自行设计,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各地特点的龙图、花式,是铜元品种最多、图案最丰富、版式最繁杂的时期。

大清铜币时期

主要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宣统三年(1911)。这一时期各地所制铜元多有大清铜币字样。总厂造币均在正面左右分列“户部”和干支纪年文字,后期则去掉“户部”,仅有干支纪年文字,各地造币均在正面中央铸一阴文省名(也有少数为阳文)以示区别。大清铜币多系户部统一制发祖模,所以背面统一为蟠龙图,又称“大清龙”。大清铜币中也有背水龙、坐龙等图案,但为数不多,有些还是属于面背后误配的错版。这一时期因清廷整顿钱法,裁并造币厂,铜元品种图案大不如前。

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铜币,指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七年(1918)发行的铜元。其种类有“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及铸有省名的民国铜元等。这一时期新式铜元与清末旧式铜元混合流通,使铜元的混乱程度进一步恶化。

民国中期铜币,指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发行的铜元。这一时期国内铜元的混乱局面达到顶点。地区性分割使铜地流通呈明显的区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仅有清代的各类铜元、民国各类铜元,个别地区还流通大面额铜元,如四川大部、湖北、河南局部地区流通五十文至二百文不等的大面额铜元,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也发行有自己的铜元,日伪政权则在他们控制的地区也发行了铜元。因此,这一时期的铜元五花八门,极为混乱。

民国后期铜币,指民国二十五年(1936)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发行的铜元。民国中期后几年,各地军阀逐步走向衰落,国民党政府开始了统一币制控制金融的进程。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主要发行纸币,铜元辅币逐渐被镍币所代替。发行的铜元主要有党徽布图分币等。解放前夕,贵州、绥远还发行了地方铜元,但只是昙花一现。至此,铜元走完了其短暂的历程,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铜元收藏

收藏价值

所谓铜元与一般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中国铜元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铸造流通了50多年。铜元的品种大约有1000余种,由于离时间短,所以存世量极小,估计至少有几万枚以上。因此铜元在国内集藏品交易市场上价格长期低迷。

低廉的价格对于那些初学的人来说容易参与,目前国内集藏铜元的人还不是很多,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更少,铜元中的一些稀有版别鲜为人知,如果仔细甄别,庞大的数量中会发现不少珍稀品种。如果能以较低的价格买进,应该说是好的投资。另外由于价格低廉,一般普铜元的伪品也很少,大大减少了投资风险。

铜元的历史不长,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首次仿造香港辅币制成铜元。这种铜元每枚重2钱,成色含铜95、铅4、锡1。正面为“光绪元宝”汉字和“广宝”满字,周围有“每百个换一圆”字样。背面中央刻一蟠龙纹,周围有英文“广东一仙”。这种铜元的的试样品存世量极其罕见,现价格高达25000/枚。这种铜元的流通币里除背面英文字母错版为“TEN CASH”,价格为10元,普通“广宝”铜元仅值0.5—1元/枚。

清代铜元起初以“光绪元宝”为文,各省铸币并无统一标准,成色样式均存在相当差异。铸造铜元的材质根据各种铜质合金成分的不同能分出好多种。比较多的是红铜与黄铜,以红铜为多。清代铜元有各种面值,最常见的是十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百文。

“大清铜币”中心粤、淮二十文、“开国纪念币”小写二十文、吉林中花十文等都是常见面值里十分罕见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还有一些小面值半文、一文、二文铜元,流通时间不长存世量也不是很多,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有一些特殊面值的铜元存世量很少,也值得一藏。

光绪三十年(1904),“广宝”铜元正面原来的“每百个换一圆”字样改为“每枚当制钱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为“十文”。改铸后的铜元精致、秀美,在当时流通很广,现存量还很多,钱币交易市场里仅售0.5—1元/枚,背面英文字母错版为“TEN CASH”,值10元/枚。

1904年铸造的“光绪元宝”四川当三十文铜元是当年四川铜币厂成立之时的试样品,并未经流通使用,尚有红铜和黄铜两种类型,现已成为十分著名的铜元珍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铸“大清铜币”。这类钱币分4种:1、当二十重四钱(其中背面有珠圈者钱币市场市价为60元/枚,“20”后有点约为25元/枚,中央有星点约为10元/枚,普通的仅值0.5—1元/枚)。2、当十重二钱(中央有星点约为15元/枚,普通的仅值1—7元/枚)。3、当五重一钱(约便50元/枚)。4、当二重四分(约合60多元/枚)。这类铜币成色为含紫铜96、白铅0.1,在当时铸造量很大,曾在民间广为流通和使用。在钱币交易市场里也常见有“大清铜币”批量出售。

民国成立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在钱币交易市场里,一些普通的“开国纪念币”仅人民币数角或数元,一些存世量较少的可值数十元、数百元左右。其中罕“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徐世昌像十文铜元”等币的市价均在200万元—350万元之间。还有河南曾在民国二十年铸有一种五百文的大铜元也非常稀罕。

该币正面图案中央为两面交叉的国旗,上方为“中华民国”4字,下面为记值:500CASH;背面图案为稻穗组成的嘉禾纹,中央竖写“五百文”3字。该币为面值最大的了,现存世量极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该币的市场价已接近人民币5000余元了。20世纪30年代后铜元逐步被纸制角分票和镍质硬币所取代。

当年的铜元是采用钢模铸造,开模是采用手工雕刻模具,一般一副钢模最多只能铸造铜元2万枚左右,每个雕刻钢模的模具上必然上会有许多细小的差异,这为我们今天收藏和研究铜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钱币交易市场里一枚普通“广宝”铜元通常仅值0.5-1元,但如果能收集到30枚同一品种却不同版别的普通铜元,这些铜元合在一起的身价就可在高端市场高达几十万元以上。

铜元的鉴别

铜元多以红铜为材质,大小规范,制作精美,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研究铜元的人还不是很多,铜元中的一些稀有版别鲜为人知,如果仔细鉴别,会发现不少珍稀品种。另外由于价格低廉,普通铜元的伪品也很少,也减少了买入赝品的风险。收藏铜元时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意品相外观。品相是藏品的生命,铜元也一样。由于铜元是机器压制的,图案细微精致,但线条比较浅,很容易磨损,特别是凸出的部分更是容易磨损,很难找到完美无损的。因此铜元品相的好坏,首先要看文字花纹是否清晰、表面平整光洁、边缘无明显磨损等。其次铜元最忌有锈,因为铜元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与古铜钱有铜绿的值钱是不同的,铜元有锈会遮盖铜元的细微部分,收藏价值大打折扣,也影响观赏。品相好的铜元值得收藏,即使是普通品种,收藏价值也较高。

二是看面值。清代铜元里各种面值甚多,铜元中当十铜元最常见,其余面值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铜元都值得收藏。宣统年间铸“大清铜币”二十文、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开国纪念币”小写二十文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河南省造中华民国双旗五百文大铜元为铜元面值最大者,亦相当稀罕。但也有一些例外的,如民国时四川军政府铸造的“四川铜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者却属常见品种。

三是注意版别。铜元的版别众多,清代末期,整个民国期间,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类铜元外,日伪政权也发行过部分铜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流通着根据地自行铸造的铜币。每个种类都可细分出许多种版别,其中有些版别非常稀少,市场上很难见到,铜元中还有许多错版,如英文倒置、满文错写、面背错配、阴阳币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还是可以碰上,因此收藏时应特别留意,说不定一枚看似平常的铜元,就是难得的错版品。

赝品识别

伪锈鉴定

伪造铜锈的方法简单来说有七种:

第一,用漆和颜料拌:和后涂在伪币上,一年半载后干硬了,几乎像真锈一样;

第二,用松香或胶水拌以颜料,涂在伪钱币,于硬后看上去也和真锈一样,但牢度色泽稍差;

第三,用普通铜钱的真锈粘在伪造的铜币上,锈是真的,钱币是假的;

第四,把伪币置于土中或潮湿环境中,过两、三年后,伪钱即生出真锈;

第五,把伪钱浸人醋酸中,加入硫酸铜,伪币上会长出鲜明结晶状的绿锈;

第六,把伪钱浸入硫酸溶液中,较短时期胁会生锈;

第七、用细铜屑未,与硝酸、预料拌和,涂在伪币上,能长出比较牢固的铜锈。

识别这些伪锈的方法是:

第一,红锈和水银锈是不能用药浸、土埋法取得的;如:用颜料和漆、胶水等混合后涂上,时间一长。假锈即会脱落。

第二,用伪币浸入硫酸或醋酸中,域埋入上中长出的钒锈,一般都在表面,没有深入铜质内部,“而且长出的绿锈要粗)松、脆,容易脱落,不能发生硬绿,用手指揿、压,真锈和假锈即易区别,伪钱的锈松脆易脱落,真钱的锈手掼很难弄得动。

第三,用胶水调以颜料做成的伪锈,经本起开水泡煮和碱水洗刷,只要在开水中泡煮或用碱水洗刷,假锈便会全部脱落。

第四,用松香调以颜料做成的伪锈,虽然表面看来与真锈难以区别,但假使用手摩擦或热水浸泡后,锈上如有松香气味,即为伪锈。

第五,用漆加颜料做成的伪锈,经过一年半载后比较坚硬,类似于真币长出的硬绿锈,但是这种伪锈色泽不像天然长成的锈那样自然,长久以后容易剥落。总之,真锈是长年累月自然长成,锈质入骨,坚硬牢涸,经久不变、人的手指难以刮动。“而假锈较粗、疏、松、脆。容易刮动或脱落,有的虽看来坚硬,,但经沸水煮或碱水洗刷,,亦会全部剥落。明清以来的铜币由于时代近,往往不主锈,就只能根据形制、文字来分辨了。

伪色鉴定

辨色也是辨别伪钱的一法。有的古钱无锈,传用日久后。表面上生成一种坚硬的黑褐色或古铜色,称为“传世古”。

伪币新铸,当然无传世古,作伪者把伪币经火锻烧或放入盐酸、醋酸中浸泡,取出后再裹入带内不断摩擦,做成伪传世古的。但真的传世古坚牢,难以刮除,钱币流传愈久,色泽愈深,越是坚牢,极薄的一层,用水煮洗刮都很难去掉。假的传世古比较轻浮,色泽不牢,有的是用伪钱放在煤烟上熏黑后,再上蜡打光的。这种伪造的传世古用开水泡煮洗刷,即可以基本去除。

铜市本身的颜色也值得注意。明中叶前一般以青铜铸钱,市色青绿,有的泛红,称为水红铜。明代后期以后用黄铜铸钱,铜色浅黄而带光泽。清代新疆、福建等少数地区的咸丰钱用红铜铸造,铜色紫红。如发现宋代以前浅黄发光的黄铜钱,大概就是伪币了,当然宋代以前有时个别货币由于冶铸技术不精而杂人其他金属较多,有的币面也有呈黄铜颜色,如五代南唐的“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以及“开元通宝”大钱也带有黄铜色泽的,但其成分与铜锌合金的黄铜不同。清代的年号钱型式较统一,伪币极少,均用黄铜“铸造,但个别特殊货币也有比较珍贵的,如发现清代年号钱用青铜铸造,呈暗褐青绿色,则亦可以认为大致是伪币了。

辨声鉴定

辨声亦为鉴定伪钱之一法真的古币传世已久,冶铸时的火气已消失,敲击时声音无转音,而新铸出的钱虽然伪用了古代的年号,但敲击时必有转音。一、用嵌补法,打制拼合法等方法以手不制造的伪币,由于伪币不是整块金属,而是拼合而成的,有的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金属拼合而成的,币内有损伤,所以只要将其轻摔在桌面上,或用金属敲击,会发出破壳声。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社会 经济 货币 甲午中日战争 光绪 纹饰 制钱 铜币 清政府 大清铜币 白铅 银本位 辅币 寿终正寝 北洋政府 镍币 苏区 货币史 钱币学 干支纪年 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