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镭射唱片,又名雷射唱片、压缩盘,简称CD。是一种用以储存数码资料的光学盘片,原被开发用作储存数码音乐。镭射唱片在1982年面世,至2006年中仍然是商业录音的标准储存格式。

简介

声音镭射唱片包括一条或以上的立体声轨,以16比特PCM编码技术,采样率为44.1 kHz。标准镭射唱片的直径为120 毫米或80 毫米,120 毫米镭射唱片可储存约80分钟的声音。80 毫米的镭射唱片,有时被用作发行单曲镭射唱片(CD singles),则可储存约20分钟的声音资料。

镭射唱片技术其后被用作储存资料,称为CD-ROM。可录式光盘随后面世,包括只可录写一次的CD-R及可重复录写的CD-RW,直至现在(2006年)为止,成为个人电脑业界最为广泛采用的储存媒体之一。镭射唱片及其衍生格式取得极大的成功,2004年,全球声音镭射唱片、CD-ROM、CD-R等的合计总销量达到300亿只。

普及过程

其实镭射唱片这一概念的影音产品,年代并不算短,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欧美市场这项目技术与生产线已逐步完善。但在华人地区,受传统观念和硬件支配影响,这一类新生产品,却迟迟才投入市场。

在卡式录音带和LP时代,人们尚未意识到高保真这个概念(仅指华人地区),更加没意识到做为影音产品,能令节目源体保持和延长寿命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当时的人,还处在“可以听就行了”的阶段。

86年龙头唱片业公司宝丽金曾计划以CD的形式推出旗下当红歌手的唱片,但因旗下歌手几乎每个都那么当打,市场销量相当庞大,所以这一计划迟迟未能实现,无他,就是怕市场消费者的硬件支持率不高。

直到87年头,新艺宝为张国荣推出CD镭射唱片,也获得当年度的CD镭射大奖,这一步已具备划时代意义和勇气。

真正由LP转型为CD的年代,应该是在90~91年这个阶段。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LP这种体积大,容量小的音乐重播介质,已满足不了居家旅行的方便,更满足不了音乐爱好者追求高保真的愿望。随着SONY/CEC相继推出平价家庭装CD机,人们终于意识到CD这一数码科技的好处,也被CD高传真的音色所征服。记得这个时期,也是一个泡沫经济时期,也是涌现音响HI-FI发烧友最多的时期,当然距离HI-VI或HI-END还差得远。

CD时代的诞生,也正式宣布香港流行音乐和国际正式接轨,为日后香港音乐进军国内包括台湾等等华人地区打下基础,毕竟,就如国际通用货币一样,格式等同了,所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尽管在初期还是处于混乱阶段,CD/LP/卡式录音带同时并存,但新兴的高保真音乐源体产品,又再一次刺激了市场消费,可以说,90年代初期是延续了80年代黄金时期的又一高峰。

实属遗憾的是,这时两个领军人物谭咏麟张国荣已相继淡出一线,而另一标志性人物梅艳芳也在前浪后浪的夹击下,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这是一个没有绝对压到性人物的时代,乐坛百花齐放,混战中音乐质量虽比以前有所下降,但也屡有惊喜。中生时代二线歌手的开始抬头露脸,新秀的不断涌现,令到整个乐坛出现一种繁荣的现象。

顺便谈一谈达明一派,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达明一派,绝对是处于叫好不叫座,曲高和寡的地位。何以有此一说?当时有一种说法,一个谭咏麟已可养起一个宝丽金(也算搞笑)。所以,尽管对于达明的音乐,唱片公司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当时始终不是主流。因为旗下歌手已足可为公司带来赢利,也就放手给达明去自我发挥,但宣传和重视程度就绝对差很多。所以包括在港台的很多音乐DJ,其实是对达明的音乐赞不绝口的,但他们也得顺应潮流,这应该也是对初期阶段的达明一派为何曲高和寡的另一种解释。如果这种解释成立的话,也算是香港乐坛早期一种奇形现象的侧面写真。

混战中的CD时代,超级偶像已没有具备资格去当担,但媒体和制造商,包括歌迷,却实际上是非常渴望能再度拥有谭张一样的巨星,所以,无可避免地,滑稽的四大天王适时出现。

这四个人,其实根本就是两个时代出道的人,刘德华早在1985年就一尝歌星滋味。应该和张学友的时间差不多。但黎明和郭富城就慢得多。但无论如何,从以前当局者迷的心态,或是从现在稍为清醒的眼光去回望过去,四大天王对当时乐坛做出的贡献和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因为90年代初期的乐坛,属于群龙无首,多年来累积的危机其实暗示着乐坛如果不再做得改善,必定会面临崩盘的危机。四大天王的产生,虽然搞笑,但始终维护了香港乐坛仅存的尊严,加上当时乐队潮流的上扬,BEYOND,草蜢,太极,包括由台湾杀回香港的诸多过江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香港乐坛的地位。

而这当中,成绩最为彪炳的当属张学友,惊人的销量,在某种阶段得益于CD这一产品的诞生和流行,《吻别》的500万销量,如果参照LP时代,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CD犹如通用货币,流向全世界各地华人地区,为什么CD加价一向不是那么明显?还有下滑的现象?就是跟CD的普及和接受程度过于迅速有关,以一张当年谭咏麟《情人》CD,140元计,直到现在,一张港版CD也维持在110元左右的价位。CD的诞生和普及,加上开放观念的改革,在90年代中期终于到达鼎盛时代,这个时间IFPI计算销量已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计算全亚洲销量乃至海外版本。四大天王的唱片销量动辄近百万张,这是在LP时代不能想象的。

CD时代,也是乐坛最混乱的时代,虽然值得留恋地并不多,但无论如何,是一个量的飞跃的时代,但香港乐坛安于现状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终为今日的香港乐坛危机埋下伏笔。

多媒体传播路径-----魔与盗并存的世界

随着经济气候整体缩水,KTV这种消遣模式的逐渐式微,因为就是经济的不景,开发商开发出来的科技产品,都基本符合节约和省钱的市场原则,甚至可以说是有目的性地开发个人消费项目。

当然,盗版商的猖獗行为,亦对唱片业造成一定的打击。

只不过,随着Internet的普及,众多手段也随着出现。

网络Download/MP3,甚至十年前开始出现的空白MD,都逐渐侵蚀唱片业的空间。而且娱乐越来越多元化选择,唱片业的衰落,是必然的。

但将一切都归咎于多媒体时代,却又有失公允。

假如一切盗版/MP3/Download/是-------盗

那么急功近利的唱片制作公司就是-----魔

虽然说全世界经济气候的缩水,对各地的唱片行业都普遍带来影响,网络下载及盗版并非香港一家独有,但香港唱片公司一向急功近利指导思想做法,却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刹时面临甭盘的现象。

以前的LP巨星时代,虽然尽管还是停留于模仿他人阶段,改编歌曲较多,但无论唱片的整体素质,制作诚意,却是很有保证的。以前无论谭咏麟或张国荣,一张新大碟,起码有2~3首大热,其他的歌曲可听性也很高,虽然放在现在的角度看,可能歌曲线路来得老土,但偏偏,就是这些老土的歌曲,才是永恒的经典。退而求次,在80年代尚算二线头一线尾的学友,新大碟中耐人寻味的作品也很多。可以这么说,当时他们碟中,除非特别差的,一些比较一般的作品,拿到现在重新编曲过仍能大热。

而早在95年后,众多歌星出的大碟(学友可能例外),已出现一张新唱片靠一两只比较好的歌曲“食糊”的现象,其他的就简直不知所谓。无论是创作力的衰竭,还是其他原因都可以,一张新唱片卖一百几十元,有听头的却只有一两首,消费者望而却步选择网络Download或买更便宜的盗版,那就不足为奇怪了。

但事实上唱片公司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只这些,今日的新星,多到令你记不清,造星工程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唱片公司已没什么多余本钱去慢慢打造新星,用最短的时间包装,不管时机成不成熟,随便一张EP小碟就推向市场,试问,这种素质,又有谁能记得住这些流星的名字?在这其中,英皇就是我一个很讨厌的唱片公司,可能他们公司规模比较细,亦曾经在打造容祖儿身上取得经验和收获,所以他们以后的路线,都是试图造出新时代年前一族的偶像,频率快得惊人,但三分钟热度很快就过去了,这种作法,又算不算扼杀乐坛的未来?是的,他们是在制造新秀,但这种制作,诚意又有多少呢?

包括另一龙头大哥环球,有些所为亦为人所不解,可能在商而商,商家目的就是为了谋取利益。但放着精力不去开发新资源,却频频利用自己的版权优势,一而再再而三四五六七八地推出精选集,一个谭咏麟的精选集,单一个环球复黑王,就令人感到铜臭味十足。而反观旗下歌手新唱片的素质呢?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一年出版的美国乐队eagles唱片,市场价近420元,一样大热,但如果一张香港本土制造的唱片就只有一两首歌曲尚可接受,一样卖100元左右,谁会去买?可见,唱片的素质,才是决定市场销量的真正元素,而唱片的制作诚意,又跟唱片公司的指导思想有关。并非他们不想制造好的唱片,但问题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赚钱,想赚快钱,所以,他们这么做,似乎又无可厚非。

一张新唱片全部制作出来需要开发资金平均要70~80万成本费用,换句话说,最起码也得卖出一万多张才能收支平衡,现在这个年代,想卖10000多张?做梦!而10000多张成为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目标,相对于黑胶时代的动不动几十万张,又算不算讽刺?毕竟人类是在进步的,人类的思想无论从对知识版权的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却出现唱片业的大甭盘,可悲。

所以在这个传播质介多元化的年代,人类知识和思想高度大副提高的年代,唱片业却出现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可笑。想起当年CD初起步时代,就算一张歌星演唱会的LD,价值不菲接近千元,买的人也不乏其数。太极七子最后散BAND时的纪念大碟,连一万张都卖不过,想想对比一下,也算可悲,如果说网络Download和盗版老翻,严重冲击了唱片工业,称之为盗的话,那么,唱片公司的急功近利思想,制作出来的唱片简直就是垃圾的做法,亦可算是魔。

SO~魔与盗充斥的年代,又岂能鱼与熊掌共享?为了利益,必定牺牲原则,这是由来已久的必然规律,但问题是,想想黑胶时代的激动,想想CD初起步的繁华,内心不禁非常怀念,愈怀念就愈鄙视现在这种现象,如何解决网络下载和控制盗版,关键的,还是从唱片公司本身做起。

唱片规格

CD的基本规格(根据1983年9月的声音CD标准红皮书):

扫描速度:1.2–1.4 m/s (固定线性速度/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 约相等于碟内环每分钟500转,碟外环每分钟200转。

轨距 (Track pitch):1.6 微米

碟直径:120 毫米

碟厚度:1.2 毫米

内半径面积:25 毫米

内半径面积:58 毫米

唱片剖析

镭射影碟的光盘直径 30 厘米。早期采用模拟的方式记录视音频,后来采用模拟视频与数码音频。模拟记录采用调频调制。光盘空间很大,因此没有压缩技术,(如果采用了压缩技术可以说甚至比现在流行的DVD更大)这可以说是画面非常有真实感的原因。存储方式采用双面存储方式(世界最早),而且还有双面播放的技术,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双面播放的影碟媒体了。不过,镭射影碟出现得早也落后得早。即使当初声称主要对象是家庭,但是因为价格高昂(在百元RMB以上)和笨重不方便的原因。而被后来的VCD、DVD所取代。

镭射影碟尺码和12吋黑胶唱片相若,表面和音乐光盘(CD)相似。镭射影碟机以镭射读取(和CD类似)预先刻录在盘片上的讯号,并转换成影像讯号(如PAL、NTSC)供电视机播放。于1980年代相对当时流行的VHS放映是颇为昂贵的东西。镭射影碟能提供的影像质素接近广播电视,而且因为是非接触式的关系,没有录像带放多了会影像会变差的问题。很多人以为镭射影碟使用了数位技术,但其实不论影像和声音都是使用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的类比方式储存在影碟上。后期的NTSC影碟才真的可以将音轨以数码方式加载到碟上,PAL影碟则只能以数位或类比其中一种方法储存音轨。

镭射影碟在北美中国大陆并不流行,在日本和香港则非常流行,主要用于卡拉OK影碟的生产,其次才是一般电影的影碟。

由于使用类比储存,镭射影碟没有DVD“马赛克”或其他因子码量化带来的问题,仍有少数爱好者视之为珍藏品。也因为这些特殊技术上的因素,从而使镭射影碟没有盗版可言(中国大陆不流行的最大原因),这也是它的收藏价值所在之处。

镭究竟在哪儿

影碟上常见“镭射”,究竟镭在哪儿?

“镭射”是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对英语laser的译音。laser即light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利用受激发射实现光波放大)的首字母缩写,中国大陆译为“激光”。镭射影碟即电影光盘,光盘记录和存储系统使用的是激光技术,它的原理是在小直径的圆盘表面镀以薄金属膜,用激光束在它上面烧出一串微小的坑,用这种方法存储数字数据。磁带上的信息编码后存在主盘上,然后用模压法复制。读信息时用低强度的激光射到表面,并且用光敏二极管“读”反射出来的光信号(有或没有小坑的地方,光敏二极管接收的光量不同),通过电路转换成数字信息,然后再转换成模拟信息,显示在屏幕上。由此可知,影碟上并没有化学元素镭,因此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唱片保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镭射影碟机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一张影碟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影碟片的日常保养在消费者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向您介绍保养镭射影碟主要应注意的问题。

1.镭射影碟的信息容量较高,信息轨迹之间的距离很窄,因此镭射影碟应避免在振动或冲击场合中使用,以防止人为或机械振动而引起激光束循迹不良。

2.镭射影碟的表面要保持清洁,避免落入灰尘。影碟存放时,一定要装在封套里。拿取影碟时,要手持影碟的边缘部分,以防止指印汗渍沾污影碟表面,曩响激光束扫描。

3.当镭射影碟从温度较低的地方拿到温度较高的地方播放时,其表面会凝结水汽。在播放前,应先用柔软的干布将水珠轻轻地拭去,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放像质量。

4.镭身影碟的片体较薄,强度较低,因此,镭射影碟应尽量布放于平整的地方,不得重压,以防影碟受压变形。镭射影碟叠放时,张数不宜过多,一般以不超过10张为宜。

5.镭射影碟表面有污迹时,不能使用酒精或其它有机溶剂擦试,以免影碟受损。可用柔软的绒布沾水湿润后轻轻擦拭,并注意从影碟中心直接向外擦,而不能顺纹擦拭。

6.对于已变形的镭射影碟,可以进行人工矫正。其方法是将变形的影碟装入一纸套内,夹在两块平整的玻璃板之间,再将4至5公斤重的书籍平整地压在玻璃板上。24小时后影碟即可恢复正常。

防伪

目前,镭射唱片防伪标识的号段有A和B两个字头。

A字头防伪标识有以下特征:

用“镭射纸”制作,可以撕破。假冒防伪标识一般是用激光全息塑料膜制作,难以撕破;

整体图形采用光刻技术制作,中心部分在光线下可产生动感光栅,动感连续,在放大镜下观看,中心光盘由一个个小圆点构成;

在标识号段中间的两个点中有魏碑体“文”“化”二字。肉眼可以看见,放大镜下则更为清晰。假冒标识上的“文”、“化”多为行楷、正楷,或是类似“文”、“化”的叉形符号。

B字头防伪标识有以下特征:

用“镭射纸”制作,可以撕破。整体图形采用光刻技术制作,在10倍放大镜下,整体图形由一个个小圆点构成;

在“音”字左旁有大写字母“Y”,在“像”字右旁有大写字母“X”;

在标识明显的圆圈外面还有一道细弱的圆圈,在带光源显微镜或放大镜下,可以看出这道圆圈由连续的(假冒防伪标识上这道圆圈则非常显眼,且不是由“CHINA&127;VIDEO AUDIO”构成);

在带光源显微镜或放大镜下,可以看出标识号段中间的两个点中浮刻有魏碑体“文”“化”二字,肉眼只能看到浮刻在圆点上的极小的点,辨认不出是“文”、“化”两个字。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娱乐 娱乐作品 音乐专辑 宝丽金 达明一派 黑胶唱片 卡拉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