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陬是一个汉字,读音为zōu,左中右结构,部首为阝。形声,从阜( fù),取声。“阜”是土山,与区域有关。本义:山的角落。陬还有角落;聚居;农历正月的别称等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信息 陬

拼音:zōu  注音:ㄗㄡ 广州话读音:同“州”

简体部首:阝,部外笔画:8,总笔画:10

繁体部首:阜,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五笔86&98:BBCY 仓颉:NLSJE 郑码:YCXS

笔顺编号:5212211154 四角号码:772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66C

基本字义 

● 陬

zōu ㄗㄡˉ

◎ 隅,角落:~见(粗浅的见识)。

◎ 聚居:~落(村落,村庄)。

◎ 农历正月的别称:~月。孟~。

详细字义 

陬zōu

〈名〉

(1) (形声。从阜( fù),取声。“阜”是土山,与区域有关。本义:山的角落)

(2) 同本义

陬,阪隅也。——《说文》

陬,角也。——《广雅》

在陵之诹。——《补亡诗》

五岳之土…若在陬,陵之阳。——《管子》

归路意昏,落日在岭陬。——杨万里《次日醉归

(3) 隅,[城市,村镇,国家的]各个角落

(4) 又如:陬隅(室内西南角);陬维(边隅,角隅)

(5)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曲阜东南

孔子生 鲁昌平乡陬邑。——《史记》

(6) 边远偏僻的地方

荒陬谲诡。——左思吴都赋

监土木于僻陬,绝交通于首善。——《新罗马》

又如:陬隧(边邑的通道);陬澨(僻远处);陬邑(边远乡邑);陬芒(边远偏僻之地)

(7)先秦时对一月的称呼

《 尔雅》:“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

方言集汇 

◎ 粤语:zau1

客家话:[海陆丰腔] zeu1 [客英字典] zeu1 [梅州腔] zeu1 [台湾四县腔] zeu1 [客语拼音字汇] zeu1

English 

corner,cranny,nook,niche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阪隅也。从取声。子侯切。

康熙字典

《唐韵》子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将侯切,音緅。《说文》坂隅也。《战国策》康王之时,有雀生于城之陬。《史记·绦侯世家》后吴奔壁东南陬。

又《尔雅·释天》正月为陬。《史记·历书》闰馀乖次孟陬殄灭。《注》正月为孟陬。《屈原·离骚》摄提贞于孟陬。

又《庄子·天地篇》子贡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注》陬,愧耐貌。

又黔陬,汉县,因山而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黔陬县。《注》故介国也。《后汉·淳于恭传》客隐琅邪黔陬山。

又《广韵》聚居也。

又《前汉·西域传》昆莫欲使其孙岑陬尚公主。《史记·大宛传》作岑娶。《注》陬,子侯反。

又《广韵》侧鸠切《集韵》甾尤切,音邹。《玉篇》隅也。

又《广韵》鄕名。《类篇》鲁邑。《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鄕陬邑。《注》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论语》作鄹人之子。

又《广韵》子于切《集韵》遵须切,音诹。《张衡·南都赋》天封大胡,列仙之陬,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岖。 《集韵》或作。

孔子故里

简介

陬,鲁邑。《史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是也。陬,一作鄹,一作郰。《论语》或人称孔子为鄹人之子,《左传》称叔梁公为陬人纥是也。盖本一陬字,或陬或鄹,皆传写之异,要为鲁邑名无疑。邹,邾子国。至战国时称邹。《孟子》书有邹穆公是也。邹一作驺,《史记》称孟子驺人是也。或邹或驺,要为邾子国名。邹国与陬邑判然不同,乃后人混而一之。《水经注》云:“邹山故邾娄之国,曹姓也。叔梁纥之邑也。孔子生于此,后乃县之,因邹山之名以氏县也。”《寰宇记》云:“邹城,孔子父所治之邑,汉为县。”《括地志》云:“邹故城在泗水县东六十里。”《舆地志》云:“邹城西界阙里,有尼邱山。”是皆以夫子诞生之陬邑与曹姓邾子后邾国混而为一,岂叔梁公为邾国大夫,而鲁孔某亦驺人耶?夫疆域沿革古今攸殊,而邹鲁名山终古不易。驺峄山前,邾故城尚在。杜预云:“邾文公迁于绎,即此城。”京相璠云:“绎山在邹县北,绎邑之所由名也。”邾子国断以绎山为近。若夫尼山、颜母山、昌平山,在今曲阜县治之东四十里,西南距峄山七、八十里。当时邾国必不能越鲁而东,抚有兹山。而所谓昌平乡陬邑者,俱在尼山、昌平山之侧,西距防山、阙里,尤为密迩。后汉建宁时,鲁相史晨,昌平亭立市会以便尼山之祀,是尼山、昌平,皆鲁国旧治,至汉且然矣。而谓陬邑即邹国之邑,岂不谬哉!顾春秋时之陬邑昌平乡尼邱山,洵皆鲁地,而今则改隶于邹县,其来已久。《北魏·地形志》邹县有叔梁纥城。元顺时虞集作尼山庙碑,即云尼山属滕州邹县,其证也。盖今邹县虽仍邾子国名,而境内多古鲁地。由今邹治在绎山北二十许里,原非邾故城。其东北境内割古鲁地以益之。此则后世疆域沿革之不同,而非所论于古也。今《邹县志》于山则载尼山、昌平,于人则述孔子,于古迹载颜母井、夫子洞。版图所入,而按而稽至圣发祥实在于此。诚邑志所当大书特书,以敬告来者,而岂谓为今邹县即邾故国,鲁陬邑即邾故地哉!明嘉靖四年(1525年),戴光纂修《邹县地理志》亦载:“古鄹、驺通,故孔子称鄹人之子,孟子为驺人,盖皆在邾改为邹之后也。”孔子出生在邹县地,既见于历代所修志书,也有历史文献记载。《史记·孔子世家》:“祷于尼丘得孔子。”相传尼山宋家山头北即为孔子诞生地。位于邹城市东北27公里处的尼山,有孔子庙夫子洞观川亭等后人为孔子建造的遗迹,虽因修建尼山水库而划归曲阜市,而宋家山头现仍属邹城市田黄镇管辖。《史记》还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昌平乡即现在尼山、昌平山之间鲁原附近。昌平山稍东,有村名长莝(应读作cuò错,而俗写坐,读成suǒ所),即古陬邑,古邾国始封之地。《水经注》中有:“邹山,故邾娄之国,曹姓也。叔梁纥之邑也。孔子生于此,后乃县之,因邹山之名以氏县也”之记载。《太平寰宇记》称古邾城即古邹城,是孔子父叔梁纥所治之邑。《纪要》谓寰宇记之古邾城即莝城。《续山东考古录》谓邾娄合读即邹莝,亦邹字音转。邹县旧志谓今之鲁原村即汉之昌平乡,昌平山有长座村,莝音之转也(《阙里志》称息陬村是古鄹邑,而地理文献多不从此说)。

典籍

王献唐先生在1934年所著《三邾疆邑图考》中谓:古陬邑固在邹县昌平附近,即今之昌平乡。其地“东、西、北三面界鲁。”因为邹陬同音,邹即陬;名县以邹,本从陬起。从邹县历史区划沿革来讲,孔子诞生地陬邑在历史上曾长期隶属于邹县。《左传》鲁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鲁伐邾,取訾娄。”此地归鲁后,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食邑,称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生孔子,地已归鲁,故孔子为鲁人。《括地志》、《舆地志》、《太平寰宇记》诸典籍,皆谓汉朝邹县故城在昌平乡,则长莝在汉代又属邹县。上录《陬、邹考》中,力辩非峄山之古邾城,但不知诸书皆指汉置邹城在昌平山而言。《魏书·地形志》中,称邹县有叔梁纥城。宋代,邹县曾一度省入仙源县(今之曲阜市),不久即又析置。此地遂入邹县。元至顺元年(1330年),尼山书院碑文记载尼山属滕州邹县。明、清两代,从天顺到宣统的邹县旧志,载长莝属田黄社,昌平山一带属鲁原社。到民国时期属邹县昌平区,或四区,或昌平乡,或田黄镇。抗日战争时期,长莝曾一度是邹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1943年所立“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碑文中,有“长莝突围”字句。直到1960年尼山水库建成后,才先后两次将水库西部的鲁原、长莝等18个自然村划归曲阜。所以,民国十三年(1924年),将“孔子诞生圣地”、“孟子诞生圣地”两碑立在邹县火车站是理所当然的。今,邹城火车站广场上的“双圣碑亭”内,依然矗立着当年所立这两幢巨碑,令人视之顿生景仰与遐思之情。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汉字 土山 郑码 四角号码 次日醉归 陬隅 陬维 荒陬 谲诡 左思 吴都赋 僻陬 边邑 客家话 海陆丰 客语 邹穆公 邹国 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