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阎长贵,男,汉族,1937年2月生,山东省聊城市人。1961年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哲学系毕业,《求是》杂志社编审。

人物经历

1961年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红旗》杂志社(现在的《求是》杂志社)工作。

1963年秋进入《红旗》杂志社奉命组织的“哲学反修写作小组”。

1964年10月至1965年5月在北京通县参加“四清”。

1967年1月至1968年1月任江青的机要秘书,是江青的第一任专职秘书。

1968年1月被江青诬为“坐探”投入监狱。

1975年5月被宣布释放。

1975年5月1980年2月在湖南西洞庭农场劳动和工作。

1979年9月得到平反。

1980年3月重回《红旗》杂志社担任编辑。

1983年被评为副编审。

1988年被评为编审。

阎长贵一直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撰有一系列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论文,1997年选编辑成《阎长贵学术文集》。

1998年退休后从事文革的回忆和研究,写了一些关于回忆和研究文革的文章。

人物成就

在理论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分上下两篇,上篇-社会主义革命论,下篇-社会主义建设论;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政治统帅论”修改为 “政治保证论”,是对政治在社会主义建设整个系统工程中的科学定位。

在关于文革的回忆和研究文章中,澄清了一些事实,提出了毛泽东和江青合作发动文革的观点。

主席欣赏

阎长贵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汉子。他是阎家的第一位大学生,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专业,被《红旗》杂志社选中,师从《红旗》杂志社中国哲学史组组长关锋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史。

1962年9月22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阎长贵的这篇几乎没费什么功夫思考、笔底自然流露的短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令阎长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篇文章竟被毛泽东 主席看到了。9月24日,毛主席在刊登阎长贵这篇文章的《中国青年报》的上方用他特有的书法体写下了“印发各同志研究。犯了错误,只要认真改正,也就好 了”(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193页)的批示。很快,正在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的同志也就是全体中央委员,开始学习毛主席的这一重 要批示和阎长贵那篇他大学毕业后撰写的第一篇文章,也就是批判“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处世哲学的短文。

连阎长贵自己都还不知道,一夜之间,阎长贵便受到中共高层人士的羡慕和尊敬,在他们心中阎长贵犹如脚踩祥云般升迁的新星,因为毛泽东的赞赏真是太明白无误了

《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其实是阎长贵一篇极为普通的哲学思考的文章,也是他大学毕业后的处女作,没想到的是,竟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和赞扬,从此,他的人生之旅开始发生巨变。

1966年7月,他被调到钓鱼台国宾馆中央文革小组简报组工作,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16号楼,后来他才听说,调他的人是中央办公厅政治秘书局的领导戚本禹。也有不少人告诉他,这是青年少有的升迁机会,钓鱼台、中央文革小组不是什么人都进得来的。

江青秘书

由于对江青的宣传产生的影响和江青在中央文革小组的实际地位,加上她又是“第一夫人”,写给江青的信越来越多,有时每天多达两千多封甚至要用麻袋装才行, 于是成立了中央文革江青办信组,由阎长贵担任江青办信组的负责人,于是他也就有了和江青的一些工作接触。凭直觉,江青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对阎长贵这段工 作是认可的。阎长贵也很卖力,他总认为,为江青服务就是为毛主席服务,他是用对待毛主席的万分感激之情来做好自己的工作的。

1966年年底的一天,戚本禹突然神秘地告诉阎长贵:“叫你去给江青当秘书。”年轻的阎长贵又惊又喜,连说这恐怕不行,自己出身农村,见识少,见大世面也 少,见大官更少,加上工作时间不长,办事处事还没多少经验,怕办不好事。他还说,自己是粗心的人怕胜任不了工作,交不了差,还是做些具体的事好。戚本禹 说,“谁都是边干边学,你苗红根子正,还怕学不会?不是谁都可以去给江青同志当秘书的,江青同志对你印象很好,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不就行了。”

一天,戚本禹急匆匆跑来十六楼,找到阎长贵:“走,去十一号楼。”阎长贵知道,江青就住在钓鱼台的十一号楼,看来真的要去做江青的秘书了。阎长贵想组织决 定了,总不好不服从,他就随戚本禹来到了十一号楼,正式成了江青的第一任秘书。阎长贵现在仍旧清楚地记得这一天:1967年1月9日。

给江青做秘书,戚本禹可能是一番好意,也起了关键作用。在这之前,阎长贵由于在中央文革小组做江青的办信工作,和江青还是有些接触,江青也把阎长贵做小娃 子看,还是比较客气;加之那段工作关系,江青的女儿李纳也对阎长贵印象不错,常在江青面前提到阎长贵工作认真,为人友好,学习刻苦,也起到了一些积极影 响。因此,江青对阎长贵还是认可的。江青也亲自对阎长贵说过:你小阎还有劳动人民的味道,劳动人民本色还在,因为世世代代都是穷苦农民,对无产阶级感情还 在,还没有被资产阶级化掉,你还是个好苗子。江青还经常鼓励他,你要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忠于毛主席。应该说这在当时,由江青说出这些对阎长贵的评价 已是很高的评价了,也等于给了阎长贵很高的政治分。阎长贵的心里也是感激的。

正式成为江青的秘书后,反而好长一段时间江青极少召见阎长贵,偶尔面见江青,似乎也没有原先那样热情了,因此阎长贵颇为费解。20多天后,江青第一次找阎 长贵严肃谈话:“从今往后你在这里工作,除了我派你去做的事,任何人要你做事都不要接受,你要对我负责,对党负责,要严守纪律。”这次,江青还认真地和阎 长贵谈了许多做秘书工作的要求,阎长贵很感动也很受教育。他给江青送信和文件的时候,常听江青说到自己是个政治化了的人,除了工作,连每天是星期几都不记 得。阎长贵记在心里,那个时候他看到江青的确很忙,于是,每次送有关文件时,他都习惯附上一张纸条:报告首长,今天是何年何月星期几。

客观地讲,在阎长贵眼里江青是有些能力的,她做报告的确不要别人起草,发言稿还真是自己准备提纲。阎长贵给江青当了一年秘书,他还真的没有给江青写过讲话 稿,包括那篇给她带来极大声誉的《为人民立新功》的讲话。的确是没有人给她写稿子,江青只是自己拟了个提纲来讲的。江青说,毛主席都讲了不要秘书代劳。

1967年月,关锋倒台。谁都知道,阎长贵是关锋比较欣赏的学生。社会上和《红旗》杂志社的一些人认为:关锋是反革命,阎长贵能不是反革命?甚至还有一些 人向中央文革小组写信:“阎长贵在中央文革小组,革命群众怎么能放心?阎长贵在江青同志身边工作,我们更不放心。”阎长贵不解了,自己内心深处一直是忠于 党和人民的,骨子里对毛主席更是无限敬仰。他把自己的思想向江青作了汇报。江青倒很爽快:跟关锋在一起,不一定都是反革命,关锋的学生也不一定都是坏人。 阎长贵真的很受感动。江青还也没有为此调走阎长贵。不仅如此,不久,阎长贵还被任命为中央文革小组办事组的组长。办事组当时是中央文革小组的重要机构。别 小看组长,这在当时可是举足轻重的要职。可惜好景不长,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一个多月,阎长贵就被免了职。

政治舞台上有时总喜欢上演点无情的玩笑,刚刚跃升为中央文革办事组组长要职不久的阎长贵,正攒足劲准备努力干好革命工作的时候,谁知他却被告之江青的新秘 书到任,“给你换换工作”。换就换吧,阎长贵搬出了钓鱼台11号楼,“我换到了警卫连的连部,还有二个警卫看着,不久又被换到了秦城监狱接受审查。”

阎长贵依旧记得:这一天是1968年1月9日。巧的是,他是1967年1月9日升任江青的第一任秘书,进了11号楼,到接受隔离审查离开11号楼,刚好整整一年。

蒙冤入狱

谁知,昨天还风风光光,踌躇满志的阎长贵,1968年1月24日就被投进了秦城监狱,换上了黑色囚服,接受审查,从此过上了漫长的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在 监狱里,他们不准叫姓名,甚至不准打听姓名,每个进来的人都编上一个代号以示区别。阎长贵的代号是6820,熟悉的人知道那表示是1968年第20号政治 犯。

这里真是另一个世界:除了一日三餐,几乎没有人会理你,也没有纸笔书报,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在监狱里,阎长贵长时间地反思,自己这是怎么啦?自己到 底犯了什么错?不是说自己接受审查吗?“可偏偏没人来理你,不审问你。直到两年后的1970年,阎长贵才第一次被提审,这对两年多来不曾和任何人交流的阎 长贵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正是通过接受审问,阎长贵才慢慢知道,自己突遭横祸可能是与那位也叫江青的女演员给江青写信,与自己多管闲事有关。那位演员写信 的本意可能是:自己受到冲击,希望江青能帮帮自己免受冲击,她还愿意把自己的存款交党费。阎长贵自以为这位演员可能和江青私人关系很好,就写了个材料连同 这封信一同呈送江青,谁知却惹得江青大发脾气。阎长贵事后看见审查结论时才知道,他犯的错是:“妄图用假材料陷害中央负责同志”,中央领导当然是指第一夫 人江青了。1975年5月,阎长贵走出秦城监狱的高墙后,又流放到了远离北京的湖南洞庭湖的农场劳动改造,等待结论。据说粉碎“四人帮”后,他本可以得到 平反,但后又因为他做过江青的机要秘书,他的审查搁了下来。

在洞庭湖某农场接受审查和改造的阎长贵,他的真实身份农场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里虽也是监督,但环境比秦城监狱好多了,他在这里几乎学做了所有活计,喂 猪、放牛、整田插秧、种菜煮饭。他的改造态度也得到了认可,人们对这个有知识、好相处的、北京来的不明身份的汉子多了些许同情。生产劳动一年多后,阎长贵 被抽调到农场中学当上了教师,后来还当上了农场中学校长、农场宣传部理论干部,直到1979年9月,这位在秦城监狱关了8年,在洞庭湖接受改造4年多的知 识分子才得以平反。

1980年3月,这位在洞庭湖畔生活了五年之久的汉子终于回到了北京,回到了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求实》杂志社工作。二十年的人生旅程,二十年的人生苦累,终于划下了一个沉重的圆圈。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行业人物 聊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 求是 通县 西洞庭 邓小平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聊城 中国人民大学 戚本禹 秦城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