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集韵》是古代音韵学著作,共十卷。属于中国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书籍。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宋祁郑戬给皇帝上书批评宋真宗年间编纂的《广韵》多用旧文。与此同时,贾昌朝也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 ,举人误用”。

宋仁宗令丁度等人重修这两部韵书。《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

解释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 。唐代初年,许敬宗等人曾经奏请批准把《切韵》里的窄韵和音近的邻韵合并使用 。宋景佑初年 ,贾昌朝也奏请“窄韵凡十有三,听学者通用之”(《玉海》)。

《集韵》韵目下面所注的独用、通用的规定和《广韵》不同的,可能就是按照贾昌朝的建议修订了的。如明内府本《广韵》文韵下注“独用”,《集韵》文韵下注“与欣通”。《广韵》物韵下注“独用”,《集韵》勿韵下注“与迄通”等,都说明这种情形。还有许多字,《集韵》和《广韵》不是收在同一个韵部里,如“因”,《广韵》在真韵,《集韵》在谆韵;“多”,《广韵》在歌韵,《集韵》在戈韵等。此外,字的又音,《集韵》比《广韵》增了很多。但是,《集韵》主要的特点还在于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一个字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写法,又不管是正体,还是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点根据就收进来。有的字竟多到八、九个写法。

《集韵》号称共收53525字,比《广韵》多收了27331字,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书。但根据《汉语大字典》四川大学编写组编的《集韵通检》统计,《集韵》实际收字应为32381个(少于康熙字典的47000余字),跟同时期编出的字书《类篇》字数31319相差不远(由于《集韵》《类篇》二书收字大体相当,且释义极其近似,故而有些学者认为这两部书是同一套材料用不同体例编成两部实际相同的书)。

《集韵》之所以会被误点成五万多字,原因是韵书按韵来编排字,汉字的又读(音)多,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韵书就列在不同的韵部,同一个字可以多次出现。所以按字头一算,字数就多了很多。

《集韵》的缺点是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不过字训以《说文解字》为根据,反切多采自《经典释义》,《集韵》是一本较好的字书。

版本

《集韵》编成之后,即于仁宗庆历三年刊行,但庆历本已然不存。今存宋本仅有三种,其一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旧藏的南宋潭州刻本;其二为翁同龢旧藏南宋明州刊本,民国时翁氏后人携往美国,今已为上海图书馆购回。其三是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田世卿安康金州军刊本;这三种宋本,金州本据一已经失传的四川刻本重刻,潭州本与金州本相同之处颇多,当与此四川刻本关系密切。明州本则与其他二本关系较远。

元明两代由于韵学不昌,故《集韵》未见刻本,仅靠抄本流传。在明末清初之际,由宋本传出三个影宋抄本。首先是从潭州本传出一个影宋抄本,乃是汲古阁所抄。这一影抄潭州本后入曹寅之手,刻入《楝亭五种》,此后清代《集韵》刻本,均出此源。

同是在明末清初,毛晋汲古阁和钱曾述古堂分别从明州本影抄出一部,即明州本之毛抄与钱抄。二者相比,钱抄忠实于底本但于底本刻工则阙而未钞;毛抄照抄底本刻工,但抄成之后据潭州本用白粉涂改了一部分内容,反而失却底本明州本之真。今藏宋明州刻本漫漶不清之处颇多,赖钱抄保存真貌不少。

至于影印,金州本影印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第一辑;潭州本影印入《古逸丛书三编》、另有单行本;明州本影印入《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钱曾述古堂影抄明州本则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流传的尚有扬州使院重刻本,中国书店1983年依此影印发行,还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赵振铎《集韵校本》。

网络上的第一个《集韵》在线查询版于2013年初出现,可根据汉字查询《集韵》中的声、韵、调、摄、等、开合、反切、注文及原籍扫描图等信息。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文学作品 古籍 景祐 宋祁 郑戬 宋真宗 贾昌朝 重叠字 韵书 许敬宗 景佑 玉海 广韵 四川大学 类篇 字数 宋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古逸丛书三编